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理机制影响我国高血压防控效果的路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皇甫慧慧 俞沁雯 +15 位作者 施培武 沈群红 张朝阳 陈政 蒲川 徐凌忠 胡志 马安宁 龚朝晖 徐天强 王磐石 汪华 郝超 周庆誉 郝模 李程跃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4,共6页
目的:明确高血压管理机制影响防控效果的路径,为提升高血压防控水平和改善公共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文献回顾和内容分析法,通过边界分析法对文献中提及的高血压管理机制落实因素进行频率统计和优先排序,从而识别和明确其关... 目的:明确高血压管理机制影响防控效果的路径,为提升高血压防控水平和改善公共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文献回顾和内容分析法,通过边界分析法对文献中提及的高血压管理机制落实因素进行频率统计和优先排序,从而识别和明确其关键路径。结果:高血压管理机制影响防控效果的关键路径包括:通过影响信息平台建设与利用来影响防控效果;通过影响“医院-社区”联动来影响防控效果;通过影响基层防控人员的积极性来影响防控效果。结论:应完善信息平台建设筹资机制,加强监测数据和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提供全面的防控服务和信息监测;构建好“医院-社区”间的协调机制,提升各级医疗机构的协调性,促进全过程、连续性防治服务的供给;完善基层人员激励机制和筹资机制,重点提升基层高血压相关防治人员的积极性与服务质量,从而提升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管理机制 防控效果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病保险对居民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李红艳 陈志浩 +1 位作者 皇甫慧慧 吴傲阳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大病保险对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影响,为优化大病保险补偿方案、降低灾难性医疗支出提供参考。方法:运用Log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大病保险对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影响,采用解释结构模型评估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影响因素。结果:参加... 目的:探讨大病保险对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影响,为优化大病保险补偿方案、降低灾难性医疗支出提供参考。方法:运用Log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大病保险对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影响,采用解释结构模型评估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影响因素。结果:参加大病保险使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降低16.51%,消除内生性问题后影响仍然显著;住院经历、大病保险参与是影响灾难性医疗支出的表层因素,慢性病、自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和婚姻状况是中层因素,户口类型和家庭人均收入是深层因素。结论:大病保险能缓解灾难性医疗支出,但缺乏针对性;应根据不同群体特征设计差异化补偿方案,加大对农村居民的政策倾斜力度,拓宽大病保险的保障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病保险 灾难性医疗支出 影响因素 解释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皇甫慧慧 施培武 +14 位作者 沈群红 张朝阳 陈政 蒲川 徐凌忠 胡志 马安宁 龚朝晖 徐天强 王磐石 汪华 郝超 周庆誉 李程跃 郝模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8-182,共5页
目的:探究黑龙江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的优势与不足,为提升黑龙江传染病预防控制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的政策文件、信息报告、研究文献等,基于适宜公共健康体系评价标准和模型展开量化,运用描述性分析、... 目的:探究黑龙江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的优势与不足,为提升黑龙江传染病预防控制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的政策文件、信息报告、研究文献等,基于适宜公共健康体系评价标准和模型展开量化,运用描述性分析、比较分析系统评价黑龙江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水平。结果:2002年以来黑龙江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适宜程度呈上升趋势,增幅为163.7%。2020年黑龙江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评分为748.8分,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7.3%的差距。从不同要素看,黑龙江把控健康风险因素水平适宜程度最高(724.1分),具备良好的基础。资源配置适宜程度最低(403.4分),亟需重点关注。结论:黑龙江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整体水平逐渐提升,但是目前仍属于中等偏后水平,还需不断提高与完善,应从公众健康素养水平,资源配置和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重点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新发传染病 预防控制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全科医生研究可视化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红艳 皇甫慧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3387-3394,共8页
背景全科医生是新形势下保障和维护人们健康的重要主体。随着实践的深入,有关全科医生研究的文献逐渐增多。客观评价关于全科医生的研究,是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实践发展的前提。目的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运用Citespace和Ucinet对全科医生文... 背景全科医生是新形势下保障和维护人们健康的重要主体。随着实践的深入,有关全科医生研究的文献逐渐增多。客观评价关于全科医生的研究,是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实践发展的前提。目的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运用Citespace和Ucinet对全科医生文献发文量、期刊分布、作者分布、机构分布及关键词分布进行计量研究,系统分析全科医生研究发展的历程以及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研究重点及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方法2018年1—3月,在中国知网进行高级检索,检索条件为“篇名=家庭医生或家庭医生制度或全科医生或全科医生制度”,数据来源类别设定为“全部期刊”,匹配度设定为“精确”,时间为1986—2017年,共检索到3067篇文献,并对全科医生研究发文量、期刊分布情况展开分析。剔除与主题不符合、重复的文献,筛选出1836篇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文献,并对作者分布、机构分布、关键词分布情况展开分析。结果1986—2017年发文量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局部有波动。根据增长速度和变化情况可将1986—2017年的发文量分为以下阶段:1986—1996年处于全科医生研究的萌芽阶段;1997—2010年处于全科医生研究的探索阶段;2011—2017年处于全科医生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关于全科医生研究的文献全部集中于医学类杂志,其中《中国全科医学》载文量最多(1021篇)。鲍勇(35篇)、路孝琴(20篇)、赵亚利(20篇)等在全科医生研究方面发文量相对较多,其中鲍勇、杜学礼、张安、梁颖、孙纬等团队合作度较高;胡善联、何江江、谢春艳等团队合作度较高;梁鸿、芦炜、张宜民、黄蛟灵等团队合作度较高。吴春容在2002—2003年,张安、鲍勇在2011—2014年,方玉婷在2011—2013年,杜学礼在2011—2012年,梁颖在2012—2014年,研究较频繁。全科医生研究来源机构共约有190个,其中发文量前3位机构依次为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41篇)、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8篇)、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7篇)。全科医生研究关键词主要为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社区卫生服务等,研究内容主要偏向于教育、培训、分级诊疗、健康管理、影响因素、签约服务、慢性病管理等,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定性研究、问卷调查等。全科医生研究关键词共聚为17类,主要从全科医生制度国际经验借鉴、全科医生服务模式研究、全科医生绩效评价研究、全科医生服务能力研究、全科医生服务效果研究等方面展开分析。关键词前沿趋势分析:1986—1996年是全科医生研究的理论基础阶段;1997—2010年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从理论基础研究逐渐转向应用型研究;2011—2017年研究方向逐渐转向对全科医生制度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探讨。结论 全科医生研究相对丰富,但还存在事后成效分析相对不足、研究视野有待拓展、动态研究相对缺乏等问题,应不断加强该领域研究的统一性,聚焦全科医生服务的核心问题,制定适合当代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UCI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科医生服务实施效果评价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皇甫慧慧 李红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325-2331,共7页
背景全科医生作为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其提供的服务能够得到居民认同与满意,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证。目的对全科医生服务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研究,以上海市为例,了解目前上海市全科医生服务实施的现状,为完善全科医生... 背景全科医生作为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其提供的服务能够得到居民认同与满意,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证。目的对全科医生服务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研究,以上海市为例,了解目前上海市全科医生服务实施的现状,为完善全科医生制度、提高全科医生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为保证全科医生服务实施效果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相结合,并运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当前全科医生制度试点典型地区--上海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模糊综合评价法二级指标服务内容、服务水平、服务态度、服务环境的二级综合权重分别为0.207 9、0.358 8、0.279 8、0.153 4。通过实证研究结果可知上海市有21.62%的签约居民对全科医生服务表示很满意,31.77%的签约居民表示满意,24.87%的签约居民表示一般,10.04%的签约居民表示不满意,10.70%的签约居民表示很不满意。结论全科医生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态度对服务实施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市全科医生服务实施效果最终评价等级为"满意"。应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培养力度,提高全科医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层次分析 因子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法 居民满意度 质量指标 卫生保健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基于泰尔指数和灰色预测方法 被引量:18
6
作者 皇甫慧慧 李红艳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7-61,共5页
运用泰尔指数对2012—2016年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分析,运用GM(1,1)对2017—2020年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我国全科医生数量不断增加,但培养体系有待完善;全科医生分布不均衡,地区间差异较大,按人口... 运用泰尔指数对2012—2016年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分析,运用GM(1,1)对2017—2020年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我国全科医生数量不断增加,但培养体系有待完善;全科医生分布不均衡,地区间差异较大,按人口和经济分布的公平性相对较好,按地理分布的公平性相对较差;应实现"互联网+全科医生"资源整合与协调发展,从而进一步优化我国全科医生的资源配置,实现全科医生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尔指数 GM(1 1) 全科医生 资源配置 公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承载力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调控研究——基于GRA-Markov-GM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皇甫慧慧 李红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2-87,116,共7页
城市生活垃圾是衡量城市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从城市环境承载力研究入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提出以城市人口为主的因素是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利用GM-Markov修正模型,预测了上海市2030年内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城市... 城市生活垃圾是衡量城市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从城市环境承载力研究入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提出以城市人口为主的因素是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利用GM-Markov修正模型,预测了上海市2030年内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城市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2030年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将达到1 097.95万吨,并且发生概率为20%。最后针对上述分析,对上海市城市规划提出几点对策与建议,从而为做好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的总量控制和减量化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 预测量 GM-Markov修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