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储层裂缝形成机制及对烃类赋存的影响
1
作者 高玉巧 花彩霞 +2 位作者 蔡潇 白鸾羲 卢葭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5,共11页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二段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有利层段,页岩天然裂缝发育,是页岩油的重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对页岩油的开采与增产有重要影响。综合利用岩心观察、成像测井、薄片观察和实验分析测试等资料,应用先进环境扫描电镜、激光扫...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二段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有利层段,页岩天然裂缝发育,是页岩油的重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对页岩油的开采与增产有重要影响。综合利用岩心观察、成像测井、薄片观察和实验分析测试等资料,应用先进环境扫描电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仪器,对溱潼凹陷阜二段页岩天然裂缝的成因类型、发育特征、形成机制、赋存状态和对油气赋存的影响开展了研究。溱潼凹陷阜二段天然裂缝以构造裂缝和沉积成岩裂缝为主,沉积成岩裂缝主要以层理缝为主,发育少量缝合线;构造裂缝包括穿层剪切裂缝、顺层剪切裂缝和层内张裂缝。在纵向上阜二段各小层裂缝发育特征差异较大,从Ⅰ亚段到Ⅴ亚段,裂缝发育类型逐渐单一,裂缝密度逐渐减小,裂缝的延伸长度逐渐增大,并且裂缝的填充性逐渐减弱。阜二段页岩天然裂缝受沉积成岩、构造和异常高压等多种因素作用形成复杂的缝网,沟通储层基质孔隙形成了立体的孔缝系统,为页岩油的储集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也极大地提升了储层的渗流能力。环境扫描电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图像显示阜二段页岩油主要以游离态和吸附态两种赋存形式存在,游离油主要以液态油滴形式赋存于孔隙和微裂缝中,吸附油以油膜形式包裹于矿物颗粒表面。裂缝中原油主要以轻质组分为主,孔隙中既有轻质组分又包含重质组分。天然裂缝发育,明显提高了页岩的储集物性,有利于后期压裂改造,是溱潼凹陷阜二段页岩油得以富集并实现高产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溱潼凹陷 阜二段 页岩油 天然裂缝 发育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昝灵 白鸾羲 +1 位作者 印燕铃 张琬璐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6-365,共10页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陆相页岩油具有高产、稳产特征,在剖析页岩油形成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原油物性和地化特征分析,揭示了阜二段页岩油的成因。溱潼凹陷阜二段泥页岩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和热演化程度适中,具备形成页...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陆相页岩油具有高产、稳产特征,在剖析页岩油形成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原油物性和地化特征分析,揭示了阜二段页岩油的成因。溱潼凹陷阜二段泥页岩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和热演化程度适中,具备形成页岩油的良好物质基础。阜二段页岩油具有低气油比、高异常压力特征,为低含硫轻质—中质油,饱和烃和轻烃含量较高,原油伴生气以甲烷为主。页岩油β-胡萝卜烷、伽马蜡烷含量高,ααα-C_(29)甾烷(20 R)含量高于ααα-C_(27)甾烷(20 R),形成于咸水的还原环境。热演化程度是控制陆相页岩油品质的关键因素,深凹带阜二段处于生烃高峰,页岩油流动性较好。阜二段Ⅰ、Ⅱ亚段泥页岩普遍含有木栓质体(6.6%)和底栖藻无定型体(11.5%),在成熟阶段既生油又生气,有利于形成轻质组分。阜二段泥页岩具有相对适中的有机质丰度和矿物组成,吸附油能力较弱,滞留油以游离油(69%~96%)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演化程度 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丰度 页岩油 阜宁组二段 古近系 溱潼凹陷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拉山分水岭的稳定性研究——来自χ值的证据
3
作者 白鸾羲 谭锡斌 周朝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3-522,共10页
分水岭的稳定性蕴含着重要的构造和气候信息,但是对于分水岭稳定性的判别标志目前还存在争议,从而导致对某些地区分水岭的稳定性形成不一致的结论。位于鄂尔多斯北缘的乌拉山分水岭稳定性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通过两侧流域形态(袭夺... 分水岭的稳定性蕴含着重要的构造和气候信息,但是对于分水岭稳定性的判别标志目前还存在争议,从而导致对某些地区分水岭的稳定性形成不一致的结论。位于鄂尔多斯北缘的乌拉山分水岭稳定性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通过两侧流域形态(袭夺弯、裂点等)分析认为乌拉山分水岭正在向北迁移;通过Gilbert参数对比法认为其处于稳定状态。为了检验乌拉山分水岭的稳定性以及上述各种判定方法的可靠性,研究采用χ值对比法对乌拉山分水岭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χ值分析揭示:如果设置较低的基准线(海拔1300 m),则分水岭南侧顶部χ值小于北侧同一高程的χ值;如果设置较高的基准线(约1800 m),则分水岭两侧的χ值在同一高程基本保持一致。以较高的基准线获得的χ值由于更靠近分水岭而受到块体差异抬升的干扰较小,更能反映分水岭的瞬时稳定性。因此,文章支持乌拉山分水岭处于稳定状态这一认识;同时文章对判断分水岭稳定性不同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岭 乌拉山地垒 χ值 掀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东段的构造转换模式 被引量:8
4
作者 罗浩 徐锡伟 +4 位作者 刘小利 白鸾羲 王启欣 李梦妮 刘少卓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92-706,共15页
大型走滑断裂控制着青藏高原的变形,众多学者通过阿尔金断裂来探索青藏高原北部的构造变形过程。基于野外调查和前人的研究结果可知阿尔金断裂的滑动速率在肃北-疏勒河口段表现为三联点两侧的突降,祁连山西段的逆冲和走滑断裂吸收了阿... 大型走滑断裂控制着青藏高原的变形,众多学者通过阿尔金断裂来探索青藏高原北部的构造变形过程。基于野外调查和前人的研究结果可知阿尔金断裂的滑动速率在肃北-疏勒河口段表现为三联点两侧的突降,祁连山西段的逆冲和走滑断裂吸收了阿尔金断裂的左旋位移。由于祁连山内部次级断裂活动性的增强,现存阿尔金断裂连续地表破裂终止于酒泉盆地西侧,但位于其东侧的断裂系仍属于阿尔金断裂。在Kohistan岛弧与欧亚板块碰撞之后,青藏高原沿阿尔金断裂曾发生滑动速率近一致的侧向挤出,断裂两侧此时并未发生明显的隆起。随后东昆仑造山带和祁连山造山带的先后大规模隆升,高原的北东向挤出迅速减弱。阿尔金断裂北东向挤出能力与东昆仑造山带和祁连山造山带的隆起存在明显的耦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变形模式 阿尔金断裂 祁连山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盆地第四纪晚期不整合面的时代厘定及其构造意义讨论
5
作者 白鸾羲 徐锡伟 +5 位作者 罗浩 李康 李梦妮 魏雷鸣 王启欣 赵俊香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06-824,共19页
由于受到青藏高原隆升和东部多板块持续俯冲作用的影响,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在新生代不同时期发生了不同强度的断陷活动。河套盆地是鄂尔多斯块体北缘与阴山山脉之间的新生代断陷盆地,其内广泛分布着第四纪中晚期的湖相地层沉积。壕赖沟剖... 由于受到青藏高原隆升和东部多板块持续俯冲作用的影响,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在新生代不同时期发生了不同强度的断陷活动。河套盆地是鄂尔多斯块体北缘与阴山山脉之间的新生代断陷盆地,其内广泛分布着第四纪中晚期的湖相地层沉积。壕赖沟剖面、边墙壕剖面和狼山剖面位于河套盆地内,通过分析其上更新统地层剖面的岩性和结构可知,在厚约10m的湖相地层沉积中记录了1~2期角度不整合面。研究壕赖沟剖面、边墙壕剖面和狼山剖面的测年结果可知,80ka以来形成了不整合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壕赖沟剖面 边墙壕剖面 狼山剖面 第四纪中晚期 河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