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权衡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于宏宇 刘丰 +3 位作者 吴巍巍 穆祥鹏 李柱 白音包力皋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0-600,650,共12页
研究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其权衡关系对推动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及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综合土地利用、高程及降水等多源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0—2020年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土地... 研究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其权衡关系对推动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及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综合土地利用、高程及降水等多源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0—2020年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土地利用变化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包括碳储存、水质净化及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以耕地、建设用地和水体为主,占总面积的98%;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由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导致耕地面积减少437 km^(2)。(2)2000—2020年,示范区水质净化、碳储存及生境质量均呈下降趋势。(3)在空间分布上,碳储存量逐渐由西北低东南高转变为相对均匀分布,水质净化能力在建设用地和耕地与水域交界处较低,生境质量逐渐由南低北高转变为相对均匀分布。(4)示范区生境质量与碳储存呈现权衡关系且权衡强度逐渐减弱,生境质量与水质净化之间为协同关系,碳储存与水质净化之间为权衡关系。研究结果可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模型 碳储存 水质净化 生境质量 权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径流系数法和基于城市功能区的SWMM参数率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邵银龙 李晓晨 +3 位作者 廖美廷 马景胜 白音包力皋 周小日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2-352,共11页
城市雨洪模型是研究城市内涝形成规律及演进过程的重要手段,但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雨水内涝监测能力不足的背景下,模型参数率定和应用面临挑战。为解决缺乏实测雨洪数据条件下城市雨洪模型参数校准的难题,本文提出了根据地理和气候... 城市雨洪模型是研究城市内涝形成规律及演进过程的重要手段,但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雨水内涝监测能力不足的背景下,模型参数率定和应用面临挑战。为解决缺乏实测雨洪数据条件下城市雨洪模型参数校准的难题,本文提出了根据地理和气候特征计算雨水径流量的动态径流系数法和基于城市功能区的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参数率定方法。在福建省三明市的应用表明:动态径流系数法与规范和经验公式结果一致,与传统方法相比则能反映降雨产流随雨强、下渗等因素变化的规律,更符合城市降雨产流的实际过程。基于城市功能区的参数率定方法结果与研究区城市化水平和下垫面特征相符。率定后雨水径流过程NSE值达到0.80,雨水总径流量误差处于6%以内,洪峰时间误差小于3分钟。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为缺乏实测雨洪数据地区的城市雨洪模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系数 SWMM模型 城市功能区 不确定性参数 Horton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排沙对下游河流鱼类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白音包力皋 陈兴茹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4-80,共7页
水库排沙对减轻水库淤积、延长水库寿命和恢复河流泥沙连续性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水库进行水力排沙时水库下游河流水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可能对鱼类等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出现死鱼现象。国内外水库排沙时期下游河道含... 水库排沙对减轻水库淤积、延长水库寿命和恢复河流泥沙连续性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水库进行水力排沙时水库下游河流水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可能对鱼类等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出现死鱼现象。国内外水库排沙时期下游河道含沙量及其颗粒级配、溶解氧浓度、污染物等水质变化对鱼类影响研究表明,微颗粒泥沙淤堵鱼鳃影响其摄入氧气功能和水体溶解氧下降是影响鱼类的两个主要因素,且含沙量及其持续时间、颗粒级配等对鱼类影响机理不同。最后展望了我国今后水库排沙对下游河流鱼类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排沙 含沙量 溶解氧 污染物 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城市防洪减灾综合措施及发展动态 被引量:10
4
作者 白音包力皋 丁志雄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2-86,共5页
简介日本城市防洪减灾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为日本城市防洪减灾体系的形成争发展与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展为提高防灾能力提供了物质保障,而社会防灾能力的提高既促进了流域土地开发利用,又对防洪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 简介日本城市防洪减灾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为日本城市防洪减灾体系的形成争发展与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展为提高防灾能力提供了物质保障,而社会防灾能力的提高既促进了流域土地开发利用,又对防洪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修建水库、整治河道、开挖地下河流、建设滞洪区和排涝泵站4个方面阐述日本城市治水的主要工程措施;从提高洪水预测预报水平、提高险情信息传达速度、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制作“可能受灾区域的洪水险情图”、进行重要城市中小河流的洪水预报5个方面阐述日本采取的减轻城市水灾的主要对策。介绍了日本的3个防汛救灾组织:消防部门,防汛团和防汛事务组织,救援自卫队。近年来发生在城市的河流洪水灾害对日本城市防洪体系提出了新的课题,使日本防洪体系向灾害防止兼顾灾害减轻的方向发展;在传统的防洪工程措施的基础上,日本正在研究制定个人、地方和国家共同发挥作用的防洪减灾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灾害 城市防洪 减灾救灾措施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典型过鱼设施建设及其运行情况 被引量:28
5
作者 白音包力皋 郭军 吴一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对美国哥伦比亚河及其支流蛇河水电梯级开发、日本长良川河口堰、巴西伊泰普水利枢纽工程、莱茵河鲑鱼2000计划等国外典型工程的过鱼设施设计、建设、运行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鱼道作为保护或重塑河流生态环境的重要工程... 对美国哥伦比亚河及其支流蛇河水电梯级开发、日本长良川河口堰、巴西伊泰普水利枢纽工程、莱茵河鲑鱼2000计划等国外典型工程的过鱼设施设计、建设、运行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鱼道作为保护或重塑河流生态环境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不仅可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鱼类保护问题,同时将工程的建设和科研、科普教育和旅游开发相结合,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鱼设施 运行效果 鱼类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琵琶湖水环境保护与修复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白音包力皋 许凤冉 +2 位作者 高士林 邓欢欢 商栩 《中国防汛抗旱》 2018年第12期42-46,共5页
琵琶湖是日本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世界第三大古老湖泊。作为近畿都市圈水源地,琵琶湖在区域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介绍了日本琵琶湖综合开发、富营养化、水环境治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和最新的规划措施进展... 琵琶湖是日本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世界第三大古老湖泊。作为近畿都市圈水源地,琵琶湖在区域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介绍了日本琵琶湖综合开发、富营养化、水环境治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和最新的规划措施进展。经过30多年的污染治理,琵琶湖入湖污染负荷逐渐减少,湖区水体总磷和总氮含量逐年降低,水环境逐渐得到改善,基本控制了赤潮的发生,但湖区化学需氧量(COD)浓度未得到显著改善。2017年,滋贺县制定了《琵琶湖保护与修复措施规划》,采取综合措施,改善水环境的同时,保护琵琶湖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建立基于健康水循环的琵琶湖和丰富多彩的人类活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湖 水环境 富营养化 综合治理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过鱼设施建设方案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白音包力皋 吴一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79-282,共4页
从水文水力学特性、闸址地形、枢纽布置和运行方式等角度分析了鄱阳湖水利枢纽过鱼设施建设方案。针对鱼类从江到湖的溯河阻隔问题提出了枢纽左右岸均修建鱼道和船闸过鱼的解决方案,针对鱼类从湖到江的降河阻隔问题提出了泄洪闸的生态... 从水文水力学特性、闸址地形、枢纽布置和运行方式等角度分析了鄱阳湖水利枢纽过鱼设施建设方案。针对鱼类从江到湖的溯河阻隔问题提出了枢纽左右岸均修建鱼道和船闸过鱼的解决方案,针对鱼类从湖到江的降河阻隔问题提出了泄洪闸的生态调度和选用鱼类友好型水轮机的解决方案。同时建议,在系统调查研究鄱阳湖的江湖交流鱼种及其生态习性的基础上提出适合鄱阳湖鱼类的鱼道型式和其他鱼类保护措施,尽量降低枢纽建设对鱼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水利枢纽 过鱼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道进口水流对草鱼幼鱼上溯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龚丽 吴一红 +2 位作者 白音包力皋 穆祥鹏 金占军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9-93,106,共6页
为使鱼类能够快速发现和顺利进入鱼道进口并成功过坝,设计了鱼道进口概化模型。以草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在18±1℃的条件下研究了鱼道进1:7流速对鱼类上溯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鱼道进口水流存在一个最佳流速,在该流速下,鱼类... 为使鱼类能够快速发现和顺利进入鱼道进口并成功过坝,设计了鱼道进口概化模型。以草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在18±1℃的条件下研究了鱼道进1:7流速对鱼类上溯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鱼道进口水流存在一个最佳流速,在该流速下,鱼类进入鱼道进口的效率最高。利用诱鱼流道补水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鱼道进鱼效率,诱鱼流道水流与鱼道进口水流之间存在一个最优流速比。针对草鱼幼鱼的鱼道进口最佳流速约为O.3m/s,诱鱼流道水流与鱼道进口水流的最佳流速比约为2.3。通过对洄游区鱼类游泳轨迹以及流场耦合,可知草鱼幼鱼上溯的喜好流速范围是0.20~0.30m/s。研究成果对于鱼道进口水力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道进口 诱鱼水流 上溯成功率 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河流生态护岸建设及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17
9
作者 崔巍 陈文学 +1 位作者 白音包力皋 刘丰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9-123,共5页
本文回顾了国外生态护岸技术的发展概况,分阶段阐述了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生态护岸技术以来的发展历程与应用实践。总结了我国生态护岸建设相关规程的制定状况,具体分析了生态格网、土工合成材料、生态混凝土等生态护岸材料在产品标... 本文回顾了国外生态护岸技术的发展概况,分阶段阐述了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生态护岸技术以来的发展历程与应用实践。总结了我国生态护岸建设相关规程的制定状况,具体分析了生态格网、土工合成材料、生态混凝土等生态护岸材料在产品标准、设计规程、工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生态护岸植被建设存在的护岸植物品种及群落结构单一,植被选取缺少调查与论证,护岸植被类型未能与河道特点和护岸功能相适应等问题。从生态护岸技术标准制定、生态护岸植物名录制定、传统硬质护岸改造三个方面给出了我国河流生态护岸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生态治理 生态护岸 护岸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栖息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被引量:15
10
作者 马里 白音包力皋 +2 位作者 许凤冉 邓欢欢 商栩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7-81,126,共6页
根据鱼类洄游、产卵和越冬等生命周期中的水环境状况、水文情势、水动力特性及地形特征等要素将影响鱼类栖息地的若干指标分成水质指标、水文学指标、水力学指标及河流地形指标。并通过分析各项指标的生态学意义,筛选出其中若干与鱼类... 根据鱼类洄游、产卵和越冬等生命周期中的水环境状况、水文情势、水动力特性及地形特征等要素将影响鱼类栖息地的若干指标分成水质指标、水文学指标、水力学指标及河流地形指标。并通过分析各项指标的生态学意义,筛选出其中若干与鱼类生活、繁殖相关的评价指标。最终建立了包含目标层、要素层、特征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的鱼类栖息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以保护鱼类栖息地为目标,包含4类要素、13类特征共46项指标,可为河流栖息地评价及鱼类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系统 鱼类栖息地 环境指标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幼鱼游泳能力及游泳行为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龚丽 吴一红 +1 位作者 白音包力皋 穆祥鹏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1-216,共6页
在28±1℃水温下,利用自制鱼类游泳行为试验装置,采用流速递增法,研究了体长5.0~15.0cm草鱼幼鱼的游泳能力和游泳行为。结果表明:该体长范围内的草鱼幼鱼临界游速在68—100cm/s之间,临界游速基本随鱼类体长增加而线性增长... 在28±1℃水温下,利用自制鱼类游泳行为试验装置,采用流速递增法,研究了体长5.0~15.0cm草鱼幼鱼的游泳能力和游泳行为。结果表明:该体长范围内的草鱼幼鱼临界游速在68—100cm/s之间,临界游速基本随鱼类体长增加而线性增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根据鱼类对水流流速的游泳行为响应,鱼类的摆尾频率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整个游泳过程分为4个阶段,每个游泳阶段的最大流速依次为临界游速的45.6%、82.8%、95.9%和100%。本研究成果可为四大家鱼游泳能力进行有益补充,也可为鱼道流速设计提供游泳能力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能力 游泳行为 草鱼幼鱼 临界游泳速度 鱼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海水体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丰 穆祥鹏 +1 位作者 崔巍 白音包力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76-2182,共7页
利用GC-MS测定草海水体15个样品中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分析其组成和来源特征,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体中PAHs总量的变化范围为13.40~694.93 ng·L-1,平均值为334.73 ng·L-1,高于太湖、巢湖、鄱阳湖等... 利用GC-MS测定草海水体15个样品中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分析其组成和来源特征,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体中PAHs总量的变化范围为13.40~694.93 ng·L-1,平均值为334.73 ng·L-1,高于太湖、巢湖、鄱阳湖等国控重点湖泊;草海水体中PAHs组成以2、3环为主,占PAHs总体含量的68.59%;空间分布表现为湖心区浓度最低,受附近居民影响较大的近岸区南侧浓度最高。源解析结果显示草海水体中PAHs的主要来源为煤和木材、柴薪等生物质的燃烧,主要通过生活污水排放进入草海。通过风险商值的方法对PAHs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PAHs在12个采样点呈现低风险水平,2个中等风险,1个高风险,其中5、6环PAHs的平均风险商值占总体的64.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 多环芳烃 来源解析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植物河道水动力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一红 郑爽 +1 位作者 白音包力皋 穆祥鹏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3-129,共7页
水生植物群落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天然植被护坡固土、净化水质、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已成为河流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本文从水生植物影响下的河道水流阻力特性及水流结构两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对含植物河道水动力特性的研究进... 水生植物群落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天然植被护坡固土、净化水质、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已成为河流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本文从水生植物影响下的河道水流阻力特性及水流结构两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对含植物河道水动力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植物河道 水生植物 水流阻力 水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干旱分析及上游水库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慧 杨泽川 +4 位作者 许凤冉 张学君 白音包力皋 穆祥鹏 胡宏昌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79-485,共7页
干旱是威胁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农业和生态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分析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特征,并选取2009/2010年和2012/2013年两场典型干旱进行对比,揭示澜沧江水库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 干旱是威胁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农业和生态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分析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特征,并选取2009/2010年和2012/2013年两场典型干旱进行对比,揭示澜沧江水库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的气象和水文干旱无显著趋势性变化,各区间变化趋势不一。2012/2013年气象干旱总体较2009/2010年严重,然而同期湄公河干流并未发生水文干旱。澜沧江梯级水库在2012/2013年干季下泄流量较多年平均来水量增加43%,对缓解湄公河干流水文干旱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学 干旱 特征 对比分析 澜沧江-湄公河 水库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生态保护目标的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秀英 白音包力皋 许凤冉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3-68,72,共7页
生态水力学法计算生态需水量需要依据河流生境特征、水生生物保护目标对生境的需求等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本文以楠溪江干流河道内生态需水量计算为例,分析自然条件下生境条件与标准推荐方法的差别,探讨针对水生态保护目标的河道内生态需... 生态水力学法计算生态需水量需要依据河流生境特征、水生生物保护目标对生境的需求等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本文以楠溪江干流河道内生态需水量计算为例,分析自然条件下生境条件与标准推荐方法的差别,探讨针对水生态保护目标的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综合确定的思路和方法。楠溪江干流水文情势、河势河型较为稳定,是洄游性鱼类香鱼的重要栖息地,生态需水量除可参照水文学、水力学方法确定外,还应分时段、分河段考虑香鱼洄游对水流条件的需求。本文提出的生态需水量以维持良好生境条件为目标,以满足基本生态需求为基础,可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量 生态水力学法 生境模拟 香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众调查的水边空间环境整治后效分析——以转河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兴茹 梁洪华 +2 位作者 白音包力皋 王兴勇 王秀英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12,共4页
以北京市转河作为公众调查的对象,通过街头随机采访并严格控制受访者背景信息比例的方式,预先设定既定问题类别,并分别对其进行基于不同受访者信息背景的汇总统计分析,期望得到关于转河整治后效评价若干问题的答案。
关键词 公众调查 水边空间环境 转河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龙口水利枢纽鱼道水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龚丽 白音包力皋 +1 位作者 穆祥鹏 肖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76,96,共5页
为了解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的竖缝与堰组合式鱼道的水力特性,采用RNGκ-ε湍流模型和VOF方法对该鱼道的水流结构特性及池室内主流、流速和紊动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鱼道内水流结构稳定,竖缝处流速小于设计流速2.0m/s,且主流衰减明显,... 为了解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的竖缝与堰组合式鱼道的水力特性,采用RNGκ-ε湍流模型和VOF方法对该鱼道的水流结构特性及池室内主流、流速和紊动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鱼道内水流结构稳定,竖缝处流速小于设计流速2.0m/s,且主流衰减明显,消能效果良好;同时兼具竖缝式和溢流堰式的特点,适合喜好各种水层的鱼类通过,尤其对喜跳跃鱼类非常有利,能满足过鱼对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竖缝与堰组合式鱼道 流速 主流区 紊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海绵流域的防洪排涝体系研究——以深圳市坪山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秀英 白音包力皋 +2 位作者 崔巍 穆祥鹏 王浩 《中国水利》 2020年第22期34-37,共4页
提出基于“生态海绵流域”建设理念的防洪排涝体系结构框架以及“源头蓄、渗,过程疏、滞,末端排、调”的核心策略,总结了构建防洪排涝体系的主体流程,并以深圳市坪山河流域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坪山河流域通过上游生态保护控制区水库塘... 提出基于“生态海绵流域”建设理念的防洪排涝体系结构框架以及“源头蓄、渗,过程疏、滞,末端排、调”的核心策略,总结了构建防洪排涝体系的主体流程,并以深圳市坪山河流域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坪山河流域通过上游生态保护控制区水库塘坝工程、新建城区低影响开发、干支流综合治理、城区管网及沟渠建设、建成区调蓄空间开辟及非工程措施建设构建完善的防洪排涝体系,将工程措施与防洪排涝功能的缓冲区构建相结合,可实现坪山河干流防洪排涝目标以及城市径流控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海绵流域 防洪排涝体系 坪山河 城市河流治理 城市防洪排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河流洪涝风险评估及研究——以哈尔滨地区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崔巍 陈文学 +1 位作者 白音包力皋 陈兴茹 《中国水利》 2013年第4期15-18,44,共5页
针对中小河流洪涝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河流数目庞大、基础资料缺乏、重点难以确定等问题,以哈尔滨地区为例,基于现代灾害风险理论,利用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在GIS空间分析基础上,通过对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的敏感性、承灾体... 针对中小河流洪涝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河流数目庞大、基础资料缺乏、重点难以确定等问题,以哈尔滨地区为例,基于现代灾害风险理论,利用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在GIS空间分析基础上,通过对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的敏感性、承灾体的脆弱性和区域防灾减灾能力的分析,对洪涝灾害风险进行定量评价,绘制出研究区域的洪涝灾害风险指数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应用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洪涝风险分区和河流分类,从而科学、快速地确定重点防治地区和河流。研究成果不仅对哈尔滨地区中小河流洪涝灾害防治具有指导意义,所采用的技术方法还可供其他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河流 洪涝灾害 风险评估 聚类分析 哈尔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00—2017年湄公河流域五国自然灾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兴茹 王兴勇 +1 位作者 白音包力皋 崔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7-333,共7页
湄公河流域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周边外交的重要区域。因此,了解该流域的自然灾害的特征,对于各国增信释疑及我国构建稳固的周边外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比利时EM-DAT数据库为依据,通过统计分析湄公河流... 湄公河流域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周边外交的重要区域。因此,了解该流域的自然灾害的特征,对于各国增信释疑及我国构建稳固的周边外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比利时EM-DAT数据库为依据,通过统计分析湄公河流域5国1900-2017年的自然灾害数据,初步揭示了自然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洪水、风暴是对湄公河流域国家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其中,洪水是最主要的致灾因子;从对流域人口生命影响角度看,对湄公河流域国家人口死亡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前3位分别是风暴、洪水和流行病;各国自然灾害的构成大体相同,但不同国家有所区别。2011年GDP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湄公河流域 自然灾害 EM-D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