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玉米病害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01
1
作者 吕国忠 陈捷 +1 位作者 白金铠 王翠苹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0-21,共2页
当前我国玉米大、小斑病已得到控制,但玉米茎腐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纹枯病及病毒病等病害仍发生普遍,且日趋严重,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对上述病害生产上应采取以选用抗病品种和提高栽培管理水平为主。
关键词 玉米 病害 发生现状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和问题 被引量:14
2
作者 宋佐衡 白金铠 孙秀华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5-37,共3页
玉米茎腐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美国、加拿大、印度、法国、南斯拉夫等23个国家均有发生的报道。其中美国发生普遍,危害严重,遍布22个州,减产达20—30%,被称为玉米生产上的头号病害。在我国20年代该病即有发生... 玉米茎腐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美国、加拿大、印度、法国、南斯拉夫等23个国家均有发生的报道。其中美国发生普遍,危害严重,遍布22个州,减产达20—30%,被称为玉米生产上的头号病害。在我国20年代该病即有发生,60年代后随着抗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玉米品种的选育推广,由于主推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对茎腐病多数抗性不强,因此很快成为玉米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腐病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叶霉病菌生理小种酯酶同工酶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文华 许文奎 白金铠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番茄叶霉病 病菌生理小种 酯酶同工酶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禄考斑枯病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简报 被引量:2
4
作者 陆庆轩 高家春 +2 位作者 张敏 吕国忠 白金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8-20,共3页
1988-1990年间对严重影响福禄考观赏价值的福禄考斑枯病(Septoria divaricatae Ell.et Ev.)进行了病原菌种鉴定、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状态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在沈阳地区该病害每年有2-3个发病高峰期,... 1988-1990年间对严重影响福禄考观赏价值的福禄考斑枯病(Septoria divaricatae Ell.et Ev.)进行了病原菌种鉴定、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状态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在沈阳地区该病害每年有2-3个发病高峰期,降雨是影响病害发生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多硫胶悬剂和50%多菌灵等药剂对病害的防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禄考 斑枯病 发生规律 药剂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黑斑病防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郑怀民 赵奎华 白金铠 《世界农业》 1988年第12期33-35,共3页
目前已知在向日葵上发生有90多种病害,其中黑斑病、锈病、菌核病和霜霉病是危害最严重的四大病害。 向日葵黑斑病1943年首次发现于乌干达,1950年在坦桑尼亚,1962年在北罗得西亚,1964年在印度北部,1963年在日本,1964年在南斯拉夫,1971年... 目前已知在向日葵上发生有90多种病害,其中黑斑病、锈病、菌核病和霜霉病是危害最严重的四大病害。 向日葵黑斑病1943年首次发现于乌干达,1950年在坦桑尼亚,1962年在北罗得西亚,1964年在印度北部,1963年在日本,1964年在南斯拉夫,1971年在巴西、伊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黑斑病 菌核病 霜霉病 防治研究 坦桑尼亚 锈病 南斯拉夫 乌干达 巴西 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的病菌变异与抗病育种(下)
6
作者 白金铠 潘顺法 姜晶春 《世界农业》 1985年第4期42-44,16,共4页
3.褪绿点抗性这种抗性是来自非洲的自交系B1138T,主要表现在幼苗叶片上,但在田间成株期叶片上尚未见到有褪绿点抗性。当病菌孢子不论接种于抗病的或感病的玉米幼苗叶片上2—3天后,开始出现针头大的褪绿点,接种后经5周仍保持原来的大小,... 3.褪绿点抗性这种抗性是来自非洲的自交系B1138T,主要表现在幼苗叶片上,但在田间成株期叶片上尚未见到有褪绿点抗性。当病菌孢子不论接种于抗病的或感病的玉米幼苗叶片上2—3天后,开始出现针头大的褪绿点,接种后经5周仍保持原来的大小,不扩大成大形病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自交系 多基因抗性 抗病育种 生理小种 病菌变异 大斑病菌 玉米品系 等位基因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的病菌变异与抗病育种(上)
7
作者 白金铠 潘顺法 姜晶春 《世界农业》 1985年第3期31-33,共3页
由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有性阶段是Septosphaeria turcica(Luttrell)Leonard et Suggs]引起的玉米大斑病是世界各地春玉米上发生较严重的一种叶枯性病害。它主要分布于较冷凉的亚洲北部、北美、南美、北欧和南... 由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有性阶段是Septosphaeria turcica(Luttrell)Leonard et Suggs]引起的玉米大斑病是世界各地春玉米上发生较严重的一种叶枯性病害。它主要分布于较冷凉的亚洲北部、北美、南美、北欧和南非等地,尤以多雨和多露年份常引起病害流行,造成严重减产。美国在1939—1943年和1951—1952年与1961年期间大斑病曾多次流行,除气象条件适宜病害流行外,主要因当耐推广的杂交种都是高感大斑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病害流行 叶枯性病害 气象条件 春玉米 抗病育种 有性阶段 生理小种 杂交种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