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好教参有门道
1
作者 白金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64,共2页
日前,我到一所小学听了两节二年级语文课,两位教者讲的都是《黄果树瀑布》。 第一位教者首先用谜语导入新课:“悬崖挂块大白布,千手万脚捉不住。远听千军万马吼,近看银泉飞下谷。”然后引导学生采用默读、轮读、分组读、赛渎的形... 日前,我到一所小学听了两节二年级语文课,两位教者讲的都是《黄果树瀑布》。 第一位教者首先用谜语导入新课:“悬崖挂块大白布,千手万脚捉不住。远听千军万马吼,近看银泉飞下谷。”然后引导学生采用默读、轮读、分组读、赛渎的形式熟读课文。接着角色表演,学生当小导游,举着导游旗,用自己的话向“游客”介绍黄果树瀑布的水帘洞。最后,检查识字,推荐阅读叶圣陶先生创作的诗歌《瀑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果树瀑布》 教参 引导学生 角色表演 《瀑布》 语文课 二年级 水帘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识字教学勿忘文化内涵 被引量:1
2
作者 白金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79-80,共2页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主峰便是识字,因为“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不但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更关系到学生知识的增长和智能的发展。一言以蔽之,立德树人离不开识字。少儿识字,主要是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主峰便是识字,因为“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不但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更关系到学生知识的增长和智能的发展。一言以蔽之,立德树人离不开识字。少儿识字,主要是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并在三者之间建立起联系,做到口诵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而且要见形知音义,闻音知义形,想义知音形,既包括写字,也包括用字。这有别于幼儿识字,幼儿识字只要能读准字音就行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学生 幼儿识字 识字教学 立德树人 阅读和写作 读准字音 语文学习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彪的阅读教学理论 被引量:1
3
作者 白金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62,共5页
唐彪,字翼修,清初浙江兰溪人,曾历任会稽、长兴、仁和训导。关于其人其事,官方史志少有记载。仇兆鳌称其“秉铎武林,课徒讲学”。毛奇龄则说他“久历庠序”,“出为师氏者若干年”。可见他是一位老师宿儒。唐彪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参照... 唐彪,字翼修,清初浙江兰溪人,曾历任会稽、长兴、仁和训导。关于其人其事,官方史志少有记载。仇兆鳌称其“秉铎武林,课徒讲学”。毛奇龄则说他“久历庠序”,“出为师氏者若干年”。可见他是一位老师宿儒。唐彪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参照古今先贤的论说,写成了被人称为“详而有法”的学规二书,这就是《读书作文谱》和《父师善诱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彪 会稽 老师宿儒 仇兆鳌 浙江兰溪 毛奇龄 其人其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望道对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贡献
4
作者 白金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3-67,共5页
陈望道(1891-1977),原名陈参一,浙江义乌人,我国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批传播者,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人物,著名学者。早年留学日本,攻读文学、哲学、法学。1920年,翻译出版了我国第一个译本《共产党宣言》,同年负责《新青年》编辑工作。
关键词 陈望道 历史贡献 语文教育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 著名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猫蹿进了课堂
5
作者 白金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65,共2页
30年前,也就是我当语文教研员的第三年,初冬的一天,我上了一节公开课。
关键词 课堂 语文教研员 公开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些年,“白头翁”的书事
6
作者 白金声 《教育家》 2018年第42期9-11,共3页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今年七十二岁,发苍苍,视茫茫,妻子称我'白头翁'。提起我的简历不怕您笑话:四年小学,两年初中,两年高中,三年种地,五年村小,1976年起,做了四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研员,至今门庭未改,从一而终。我自幼嗜书,直至现...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今年七十二岁,发苍苍,视茫茫,妻子称我'白头翁'。提起我的简历不怕您笑话:四年小学,两年初中,两年高中,三年种地,五年村小,1976年起,做了四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研员,至今门庭未改,从一而终。我自幼嗜书,直至现在还爱书如命。我觉得,印在纸上的文字,历来就有种魔力,这种魔力能使人上天入地,跨越古今。守着一堆书过日子,是幸福的。为此,买之,藏之,读之,我这一辈子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下面就说说我这个'白头翁'与书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笔记 语文教研员 白头翁 五毛钱 旧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先生的语文课
7
作者 白金声 《教育家》 2017年第38期87-88,共2页
民国,一个不可跨越的激情跌宕的时代,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几年,并且这期间国家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却在我国语文教科书的发展史上产生了跨时代的推动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钻进故纸堆,由民国'老教材'沿着前辈们受教育的经历... 民国,一个不可跨越的激情跌宕的时代,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几年,并且这期间国家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却在我国语文教科书的发展史上产生了跨时代的推动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钻进故纸堆,由民国'老教材'沿着前辈们受教育的经历,走进了民国先生的语文课堂,去追寻失落的中国语文教育传统。对课中国传统启蒙教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 语文老师 语文教育 外部语言 语文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