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庆大霉素损害鸡耳蜗后毛细胞再生的超微结构及其与听功能恢复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胜利 朱宏亮 +4 位作者 张正民 梁建民 刘晖 陈洁 白秦生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381-385,共5页
给实验组鸡按50mg/(kg·d)剂量肌注庆大霉素共10d后,间隔1、3、6、9和12d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鸡耳蜗电位(Ap)及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进行测定,随后处死动物,用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观察鸡基底乳头(BP)毛细胞再生的... 给实验组鸡按50mg/(kg·d)剂量肌注庆大霉素共10d后,间隔1、3、6、9和12d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鸡耳蜗电位(Ap)及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进行测定,随后处死动物,用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观察鸡基底乳头(BP)毛细胞再生的超微结构和过程,结果可见毛细胞再生来源于Bp表层扁平状或立方形上皮细胞,在早期再生毛细胞胞质密度高,含有大量的线粒体,随后静纤毛长出,细胞核出现,表皮极发育成熟时静纤毛束形成,其毛细胞底部的神经末梢已长出,此时伴有Ap和ABR阈值的恢复。说明再生毛细胞形态成熟时已具有听觉功能的恢复,再生毛细胞在受损耳蜗听功能的恢复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再生 耳毒性 庆大霉素 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耳间V波潜期差和Ⅰ~Ⅴ间期差鉴别感音神经性聋
2
作者 白秦生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64-168,共5页
本文报道20例听力正常人和100例单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耳间v波潜期差(ILD)和I-V峰间期差(IPLD)。对比分析了在不同声级下,矫正与不矫正v波潜期和用不同方法矫正的结果。发现无论在等感觉级还是在最大峰等效声压级下做... 本文报道20例听力正常人和100例单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耳间v波潜期差(ILD)和I-V峰间期差(IPLD)。对比分析了在不同声级下,矫正与不矫正v波潜期和用不同方法矫正的结果。发现无论在等感觉级还是在最大峰等效声压级下做ILD和IPLD其结果无统计差异。做ILD时需要对患耳v波潜期矫正,做IPLD时则否。用SClter法和Arslan法矫正的差别只有百分之几毫秒。Selter法简单易行,临床实用。还发现2~4KHZ平均听阈在50dB HL以內者无须矫正v波潜期,大于90dB者则矫正不了。对ILD和IPLD等于零或负值的问题做了讨论,提出需要进一步寻找更灵敏的鉴别指征。当前应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耳蜗电图,眼震电图,蹬骨肌反射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EP 神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交感神经对耳蜗血流的影响
3
作者 任田英 白秦生 李随勤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57-260,共4页
本文应用激光微循环血流计监测豚鼠耳蜗血流量,观察刺激交感神经对耳蜗血流的影响。发现电刺激颈交感神经仅能使少数动物的耳蜗血流轻度下降、由此推测,交感神经对耳蜗微循环的调节可能没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耳蜗血流 交感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年青人的诱发性耳声发射
4
作者 任田英 白秦生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73-176,共4页
在现有设备及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的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测试系统,文中介绍了建立这一系统的具体方法及其测试条件。通过对15人30只听力正常耳的EOAE测试表明,短声和1kHz短音EOAE的检出率为100%,EOAE阈值与主观听阈密切相... 在现有设备及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的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测试系统,文中介绍了建立这一系统的具体方法及其测试条件。通过对15人30只听力正常耳的EOAE测试表明,短声和1kHz短音EOAE的检出率为100%,EOAE阈值与主观听阈密切相关,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客观听力评价方法。该测试系统具有灵敏度高、信噪比大、抗干扰力强等优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声发射 听阈 听力评价 诱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5-8外显子在喉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建文 李随勤 白秦生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437-440,共4页
采用改良玛尼亚法从喉癌患者术后新鲜组织标本中分别抽提全DNA,用PCR-SSCP方法进行扩增和电泳,然后行硝酸银染色,判断喉癌的中心组织、癌旁组织、转移淋巴结中的P535-8外显子的突变。结果表明:35例喉癌组织标本中P535-8外显子的... 采用改良玛尼亚法从喉癌患者术后新鲜组织标本中分别抽提全DNA,用PCR-SSCP方法进行扩增和电泳,然后行硝酸银染色,判断喉癌的中心组织、癌旁组织、转移淋巴结中的P535-8外显子的突变。结果表明:35例喉癌组织标本中P535-8外显子的突变率为60%,P53突变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关系,P535-8外显子的突变与TNM分期及高中低分化均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P53突变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P53基因 基因表达 外显子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脓性中耳炎豚鼠耳蜗血管纹Na^+,K^+—ATP酶活性的改变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少强 白秦生 李随勤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445-448,共4页
鼓泡内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豚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应用NPP酶组织细胞化学方法进行孵育反应。电镜下观察耳蜗底回血管纹Na+,K+-ATP酶活性的改变。结果发现血管纹Na+,K+-ATP酶主要分布于边缘细胞基底侧膜的... 鼓泡内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豚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应用NPP酶组织细胞化学方法进行孵育反应。电镜下观察耳蜗底回血管纹Na+,K+-ATP酶活性的改变。结果发现血管纹Na+,K+-ATP酶主要分布于边缘细胞基底侧膜的皱褶处;且酶的活性随病程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实验结果表明:血管纹离子泵功能的损害是化脓性中耳炎致感音神经性聋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中耳炎 血管纹 ATP酶 耳蜗 钾离子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脓性中耳炎耳蜗血管纹血流改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少强 白秦生 李随勤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229-231,共3页
应用生物微球方法,观察了豚鼠化脓性中耳炎时耳蜗外侧壁各回血流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中耳炎第3天起耳蜗外侧壁底回血流开始减少,并逐渐发展至第二、第三回。中耳炎2到4周时,血流减少最为明显,此后则有逐渐恢复的趋势,表明化脓... 应用生物微球方法,观察了豚鼠化脓性中耳炎时耳蜗外侧壁各回血流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中耳炎第3天起耳蜗外侧壁底回血流开始减少,并逐渐发展至第二、第三回。中耳炎2到4周时,血流减少最为明显,此后则有逐渐恢复的趋势,表明化脓性中耳炎可引起耳蜗血管纹微循环障碍,从而影响耳蜗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 中耳炎 血管纹 血流 生物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耳蜗电图和脑干诱发电位
8
作者 祝晓芬 白秦生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340-342,共3页
关键词 中耳炎 耳蜗电图 脑干 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