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TM32芯片SPI通信接口的BISS-C解算方法
1
作者 姜兴 张立中 +1 位作者 白杨杨 孟立新 《电子器件》 CAS 2024年第5期1215-1220,共6页
为满足高精密二维跟瞄光学转台的精准定位和数据读取的要求,基于BISS-C协议设计了软件、硬件平台对绝对式光栅带进行位置解算。利用STM32拓展性强、高速SPI通信端口、简单的外围电路等特点,采用STM32F407+SN75179B为核心的硬件结构,STM3... 为满足高精密二维跟瞄光学转台的精准定位和数据读取的要求,基于BISS-C协议设计了软件、硬件平台对绝对式光栅带进行位置解算。利用STM32拓展性强、高速SPI通信端口、简单的外围电路等特点,采用STM32F407+SN75179B为核心的硬件结构,STM32F407通过SPI通信协议进行数据的接收及解算,SN7519B处理两对差分信号供主控芯片使用。另外,增加延时补偿功能,保证数据的长距离传输。最后,进行了绝对式光栅编码器的位置数据读取实验,与ELMO做对比实验,验证了数据读取的准确性、快速响应性能,满足精准定位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S-C协议 STM32 绝对式光栅带 SPI协议 延时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PSD的三维测角传感器精度分析
2
作者 赵文赫 白杨杨 +1 位作者 王劲凯 张立中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8,共11页
在机载光电转台、多自由度摇摆台等系统中,对于一些运动体与基座间没有确定的回转轴的柔性支撑、并联支撑平台,需要考虑非接触三轴角度测量方法,目前大部分的光电非接触三轴角度测量方案系统复杂,占用空间大,无法适用于如机载、星载等... 在机载光电转台、多自由度摇摆台等系统中,对于一些运动体与基座间没有确定的回转轴的柔性支撑、并联支撑平台,需要考虑非接触三轴角度测量方法,目前大部分的光电非接触三轴角度测量方案系统复杂,占用空间大,无法适用于如机载、星载等载荷对体积、质量敏感的场景。为此,文中提出了基于双位置敏感探测器(PSD)的非接触三轴角度测量方案,使用准直镜头汇聚、双面反射光楔反射,将光源在两片PSD上汇聚成像,利用PSD上的光斑位置坐标反解出三轴角度。描述了其工作原理以及传感器构成,分析了因两片PSD的相对位置偏移产生的误差,提出了对应补偿方法以减少焊装产生的PSD位置偏移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主要对采集的PSD模拟信号值的抖动噪声进行FIR滤波处理,分析了滤波器的相频响应特性,并在MCU中测量相位滞后时间以及滤波器的响应带宽,验证了该数字滤波器在系统内拥有较好的实时传输特性。自准直测量单元总质量为230 g,尺寸为50 mm×50 mm×50 mm。实验结果表明,34阶FIR滤波器将角度测量的误差减小至60%,在±2°测量范围内单轴测量时,方位角、俯仰角、横滚角的误差均方根分别为0.003°、0.007°、0.017°,组合测量时分别为0.006°、0.009°、0.021°,文中所提出的三维测角传感器精度较高,满足机载等场景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姿态角度测量 非接触测量 位置敏感探测器 滤波带宽 响应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德式激光通信终端粗跟踪技术 被引量:5
3
作者 白杨杨 陈力兵 +2 位作者 孟立新 张乐仪 张立中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31-1939,共9页
在库德式通信终端中,望远单元和库德反射镜与电荷耦合器(CCD)探测器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光路结构随通信终端姿态变化而改变,使得控制难度增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矩阵光学方法建立库德式激光通信终端的CCD测角模型,设计基于模型-PID的... 在库德式通信终端中,望远单元和库德反射镜与电荷耦合器(CCD)探测器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光路结构随通信终端姿态变化而改变,使得控制难度增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矩阵光学方法建立库德式激光通信终端的CCD测角模型,设计基于模型-PID的控制算法,搭建实验测试系统验证了该算法在瞄准、捕获和跟踪过程中的性能。结果表明:利用实测数据对测角模型进行静态验证时,计算精度的均方根误差优于9μrad;加入角速度0.1°/s、幅值0.1°的正弦扰动信号进行跟踪测试时,实测动态跟踪误差的标准差优于21μrad(1σ),满足激光通信对于粗跟踪单元50μrad(1σ)跟踪精度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通信终端 库德光路 电荷耦合器 测角模型 瞄准、捕获和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lman滤波算法角度测量信号融合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立中 胡瀚元 +2 位作者 洪进 孟立新 白杨杨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期94-97,共4页
针对车载激光通信转台姿态角控制中陀螺仪传感器存在漂移误差等问题,提出了以陀螺仪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作为测量元件对车载转台的姿态角进行测量的方法,并在MATLAB软件平台上建立卡尔曼滤波器将传感器采集的信号进行融合,以加速度传... 针对车载激光通信转台姿态角控制中陀螺仪传感器存在漂移误差等问题,提出了以陀螺仪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作为测量元件对车载转台的姿态角进行测量的方法,并在MATLAB软件平台上建立卡尔曼滤波器将传感器采集的信号进行融合,以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的姿态角信息对陀螺仪测量的姿态角进行修正、补偿,以提高姿态角测量的精度。通过建立试验系统完成测试,结果表明:应用Kalman滤波算法对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信号进行融合后,有效地减小姿态角的测量误差,为准确获得转台姿态角信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转台 KALMAN滤波 信号融合 陀螺仪 加速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OF模拟台姿态误差动力学仿真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立中 白杨杨 +1 位作者 孟立新 洪进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1-15,共5页
针对并联运动模拟台普遍存在的铰链间隙误差、结构误差和装配误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误差模型建模简便且姿态误差仿真结果真实度高的方法。首先采用闭环矢量法建立模拟台的误差运动学模型,应用仿真软件Adams建立模拟台的误差动力学模型;... 针对并联运动模拟台普遍存在的铰链间隙误差、结构误差和装配误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误差模型建模简便且姿态误差仿真结果真实度高的方法。首先采用闭环矢量法建立模拟台的误差运动学模型,应用仿真软件Adams建立模拟台的误差动力学模型;然后对以上两种建模方法得到的误差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比,误差动力学仿真曲线优于传统运动学仿真结果。最后,采用方差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误差动力学仿真分析能够更加真实反映模拟台的姿态变化,并且模拟台方位轴对间隙误差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模拟台 姿态误差 闭环矢量法 误差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二乘圆拟合法的三轴转台垂直度误差测试 被引量:20
6
作者 郜晋伟 孟立新 +2 位作者 李小明 张立中 白杨杨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3-129,共7页
为快速准确测量三轴转台的垂直度误差,采用电子水平仪测试方位轴与水平面间的垂直度误差以及采用自准直仪与平面反射镜测试三轴转台的方位轴与俯仰轴(俯仰轴与横滚轴)的垂直度误差。研究基于最小二乘圆拟合法进行误差分析与分离以及数... 为快速准确测量三轴转台的垂直度误差,采用电子水平仪测试方位轴与水平面间的垂直度误差以及采用自准直仪与平面反射镜测试三轴转台的方位轴与俯仰轴(俯仰轴与横滚轴)的垂直度误差。研究基于最小二乘圆拟合法进行误差分析与分离以及数据处理的方法:首先通过对最小二乘圆拟合法公式进行详细的推导,得出拟合圆曲线的理想圆心及半径的估计值;其次对实测数据进行误差分析与分离;最终不仅实现三轴转台的垂直度误差的测量计算,且可以快速获得各轴系倾角回转误差的测量计算。检测结果表明,测量结果直观可靠。这种经典的测试方法简单易行,该数据处理方式可以快速便捷地获取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转台 电子水平仪 自准直仪 垂直度误差 最小二乘圆拟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光通信组网主光端机精跟踪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范涛 张立中 +3 位作者 孟立新 白杨杨 张暾 张凯强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2-117,共6页
空间光通信组网的视轴稳定跟踪是建立通信链路的前提,为提高激光通信可靠性,对激光通信组网主光端机精跟踪控制技术进行研究。首先,阐述组网“一对四”主光端机系统原理,针对主光端机存在的粗跟踪残差以及内外部的非线性扰动问题,设计... 空间光通信组网的视轴稳定跟踪是建立通信链路的前提,为提高激光通信可靠性,对激光通信组网主光端机精跟踪控制技术进行研究。首先,阐述组网“一对四”主光端机系统原理,针对主光端机存在的粗跟踪残差以及内外部的非线性扰动问题,设计模糊自抗扰控制方法,改进非线性误差反馈率,自适应调整参数,不断修正当前的控制信号。搭建传统PID、自抗扰以及模糊自抗扰三种控制仿真模型,结果表明:在50μrad-25 Hz正弦扰动以及施加白噪声下,其均方根值误差达到1.43,与PID以及自抗扰控制方法相比较,跟踪精度提高75%和64%,满足空间光通信组网系统对响应速度、跟踪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通信组网 精跟踪 主光端机 模糊自抗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点对多点同时激光通信视轴姿态解算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利辉 张立中 +1 位作者 孟立新 白杨杨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919-2926,共8页
针对1点对多点同时激光通信光端机的小型化、轻量化、网络化的技术需求,该文简化了光端机上的多个陀螺,提出一种利用单陀螺实现多个光学视轴同时稳定的方案。为求解多光学视轴姿态,根据欧拉定理重新定义了每个指向镜的坐标系,建立了基... 针对1点对多点同时激光通信光端机的小型化、轻量化、网络化的技术需求,该文简化了光端机上的多个陀螺,提出一种利用单陀螺实现多个光学视轴同时稳定的方案。为求解多光学视轴姿态,根据欧拉定理重新定义了每个指向镜的坐标系,建立了基于转动4元数的多光学视轴姿态数学模型。为了求解该数学模型的参数,给出了相对应的4阶龙格库塔解算方法,并进行了“三子样”算法优化。最后,将数值解算结果与3种典型圆锥运动的真值进行比较,获得了不同指向镜视轴姿态的解算误差曲线。结果表明,在60 s仿真时间内4阶龙格库塔法对4个光学视轴姿态的联合解算精度优于10-4μrad,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经过“三子样”算法优化后,3种典型圆锥运动的解算精度分别提高了3个数量级、3个数量级和1个数量级,达到了精度优化的目的。该方法的提出,为捷联稳定技术在激光通信组网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通信 1点对多点 转动4元数 多视轴捷联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组网光通信粗跟踪系统的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凯强 张立中 +3 位作者 白杨杨 孟立新 张暾 范涛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22,共6页
针对一对多组网光通信粗跟踪伺服控制系统,通过解析法和正弦扫频辨识建立了粗跟踪系统的模型,然后依据数学模型设计了模型预测控制器(MPC),进行了与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的对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MPC控制器能以10μrad的误差跟踪0.... 针对一对多组网光通信粗跟踪伺服控制系统,通过解析法和正弦扫频辨识建立了粗跟踪系统的模型,然后依据数学模型设计了模型预测控制器(MPC),进行了与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的对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MPC控制器能以10μrad的误差跟踪0.1 Hz的正弦信号,跟踪精度是PID控制器的两倍。在叠加了50 Hz,幅值1.8 m随机噪声的情况下,MPC控制器的最大稳态跟踪误差为55μrad,只有PID控制器最大稳态跟踪误差的一半。并且在运动平台的粗跟踪实验中,MPC控制器的稳态误差最大为15μrad,PID控制器的稳态误差最大为25μrad。表明MPC控制器可以有效提高一对多光通信粗跟踪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组网 激光通信 粗跟踪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寸电磁振镜的RDLS-DE算法辨识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暾 孟立新 +3 位作者 张立中 白杨杨 张凯强 范涛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14,共8页
针对大尺寸电磁振镜系统,提出“递推阻尼最小二乘—差分进化”算法进行系统辨识。首先通过递推阻尼最小二乘法对该系统进行初步模型辨识后,得到相对准确的种群范围,在此辨识基础上选择小范围的种群作为差分进化算法的初始化种群,经过反... 针对大尺寸电磁振镜系统,提出“递推阻尼最小二乘—差分进化”算法进行系统辨识。首先通过递推阻尼最小二乘法对该系统进行初步模型辨识后,得到相对准确的种群范围,在此辨识基础上选择小范围的种群作为差分进化算法的初始化种群,经过反复变异、交叉和选择,最终辨识出待辨识参数的最优值。通过对该方法进行仿真辨识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收敛速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辨识结果波动更加平稳,辨识精度进一步提高。证明优化后的种群范围,可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辨识精度相对于传统的差分进化算法的可提高1×10^(5)。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辨识结果精确,在振镜伺服控制领域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通信 模型辨识 递推阻尼最小二乘法 差分进化算法 大尺寸电磁振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轴转台模型的速度扰动观测器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东明 张立中 白杨杨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6期34-37,107,共5页
为提高三轴平台伺服系统性能,提高系统的跟踪精度,采用先辨识出被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基于准确的系统传递函数,设计速度扰动观测器(VDOB),测出外部力矩和载体速度的扰动对平台速度的影响,用速度扰动观测器对这一部分进行等量补偿,在... 为提高三轴平台伺服系统性能,提高系统的跟踪精度,采用先辨识出被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基于准确的系统传递函数,设计速度扰动观测器(VDOB),测出外部力矩和载体速度的扰动对平台速度的影响,用速度扰动观测器对这一部分进行等量补偿,在MATLAB中对系统采用PI算法和PI+VDOB算法进行仿真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采用PI+VDOB的方法系统的超调量和调节时间更小。最后,实验结果表明,在幅值5°,频率2 Hz的载体正弦速度扰动下,引入VDOB的算法,平台的速度误差从±75μrad减小到了±50μrad。实验结果证明引入VDOB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平台 辨识 频率特性 传递函数 扰动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AMS和MATLAB的两足机器人的步态联合仿真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杰昌 张立中 白杨杨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5期81-84,共4页
为提高两足机器人的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验证步态规划的正确性,在研制两足机器人物理样机前,应对其进行虚拟样机仿真。首先在ADAMS环境中建立简化的两足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然后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控制系统,最后利用二者之间的接... 为提高两足机器人的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验证步态规划的正确性,在研制两足机器人物理样机前,应对其进行虚拟样机仿真。首先在ADAMS环境中建立简化的两足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然后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控制系统,最后利用二者之间的接口实现基于ADAMS和MATLAB的两足机器人的步态联合仿真,在仿真过程中观察两足机器人的行走过程,验证设计方案的正确性,为其物理样机的研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足机器人 ADAMS MATLAB 步态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通信大口径地面站机电联合仿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朝阳 张立中 白杨杨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70-74,共5页
针对激光通信大口径地面站对目标快速扫描、迅速捕获和稳定跟踪,减少伺服控制误差,采用Solidworks、ADAMS和MATLAB对大口径地面站机电控制系统联合仿真。联合仿真基于Solidworks建立的大口径地面站物理模型,在ADAMS建立起系统动力学模型... 针对激光通信大口径地面站对目标快速扫描、迅速捕获和稳定跟踪,减少伺服控制误差,采用Solidworks、ADAMS和MATLAB对大口径地面站机电控制系统联合仿真。联合仿真基于Solidworks建立的大口径地面站物理模型,在ADAMS建立起系统动力学模型,在MATLAB上建立起伺服控制模型。通过对系统模型仿真结果分析,说明系统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视轴指向精度优于5″,稳态跟踪精度优于10″,满足系统指标要求。仿真分析确立了系统的可实施性。另外伺服控制仿真参数为实际系统的控制调试提供了可靠参考,提高了设备研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通信 机电联合仿真 ADAMS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通信用潜望式跟瞄转台伺服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龚文 张立中 +1 位作者 白杨杨 王天宇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6期7-14,共8页
在卫星激光通信的背景下,为了实现潜望式卫星通信终端对大口径地面站发出的目标光束的快速捕获和精确跟踪,需要具有潜望式通信终端伺服系统的跟踪精度高、低速平稳性好的性能。为此,从两个方面来保证潜望式通信终端的跟踪性能,一是设计... 在卫星激光通信的背景下,为了实现潜望式卫星通信终端对大口径地面站发出的目标光束的快速捕获和精确跟踪,需要具有潜望式通信终端伺服系统的跟踪精度高、低速平稳性好的性能。为此,从两个方面来保证潜望式通信终端的跟踪性能,一是设计了基于ARM和FPGA的伺服控制器,建立基础空间矢量控制的三闭环控制策略,二是建立基于潜望式结构的自动跟踪模型。根据永磁同步电机磁场定向控制原理(FOC)和空间矢量控制原理(SVPWM),进行了相关的硬件设计和控制算法设计。另由于潜望式跟踪结构在对目标光束进行跟踪时存在方位轴与俯仰轴的耦合关系,因此需要利用光学矩阵和转轴的旋转矩阵建立潜望式跟踪转台的自动跟踪模型。之后将单轴电机控制系统与自动跟踪模型相结合,实现潜望式通信终端对目标光束的精确跟踪。实验结果证明:本潜望式跟瞄转台伺服控制系统能够满足跟踪精度和低速平稳性的要求,并且根据建立的自动跟踪模型,实现对目标光束的精确跟踪,满足星间激光通信的高精度粗跟踪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通信 ARM FPGA 潜望式跟踪转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激光通信技术研究与试验
15
作者 赵洪刚 孟立新 +2 位作者 张立中 李小明 白杨杨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6-20,25,共6页
为解决军队战场环境下的动平台保密通信,对车载激光通信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先对车载激光通信系统的应用场景和基本原理进行调研,根据指标要求完成车载动平台系统总体设计,为验证设计正确性以及车载激光通信可行性,并针对动平台的震... 为解决军队战场环境下的动平台保密通信,对车载激光通信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先对车载激光通信系统的应用场景和基本原理进行调研,根据指标要求完成车载动平台系统总体设计,为验证设计正确性以及车载激光通信可行性,并针对动平台的震动,采取惯性稳瞄技术保证视轴在惯性空间中稳定。最后,分别在不同大气能见度、不同通信距离条件下,对通信误码率进行监测,得到车载激光通信试验样机能够实现15km以内、100mbps的近地面激光通信的结论,验证了车载激光通信的可行性以及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可用于未来陆军战场的保密通信,同时也为以后的原理样机改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通信 车载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捷联式单反镜转台抗干扰性能研究
16
作者 岑远遥 张立中 +2 位作者 白杨杨 孟立新 张乐仪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6期68-75,共8页
为提高单反转台的抗干扰性能,对半捷联稳定与直接稳定方式进行对比分析。针对单反镜转台载体的扰动与扰动力矩的影响,以及惯性空间中角速度测量问题,采用匹配滤波、扰动观测器以及角速度补偿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采用匹配滤波后,稳定平... 为提高单反转台的抗干扰性能,对半捷联稳定与直接稳定方式进行对比分析。针对单反镜转台载体的扰动与扰动力矩的影响,以及惯性空间中角速度测量问题,采用匹配滤波、扰动观测器以及角速度补偿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采用匹配滤波后,稳定平台的解耦精度在1 Hz时提高了28 dB,采用匹配滤波与扰动观测器相结合的控制算法下,系统的精度提高了88.34%,角速度补偿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载体与框架之间的耦合。最终实验表明,采用匹配滤波与扰动观测器后系统的跟踪均方误差从42.37μrad(1σ)提高至12.69μrad(1σ),其跟踪精度提高了7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捷联单反镜 匹配滤波 扰动观测器 角速度补偿 解耦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跟瞄转台的扰动补偿控制技术研究
17
作者 吴忠明 张立中 +2 位作者 白杨杨 孟立新 张乐仪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41-48,共8页
为提高车载跟瞄转台的抗干扰能力与跟踪精度,对转台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采用扰动补偿方法,将速率陀螺测得角速度前馈到速度环输入端,通过陀螺测量外部已知扰动,实现对车体振动的扰动抑制和补偿,再将自抗扰控制技术中的扩张状态观测器... 为提高车载跟瞄转台的抗干扰能力与跟踪精度,对转台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采用扰动补偿方法,将速率陀螺测得角速度前馈到速度环输入端,通过陀螺测量外部已知扰动,实现对车体振动的扰动抑制和补偿,再将自抗扰控制技术中的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引入位置环控制器,以实现对转台位置和未知扰动的观测和实时补偿。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速度前馈和PI+ESO的控制方法,在最大角速度10°/s,角加速度10°/s2的正弦干扰跟踪测试中,跟踪均方误差为11.64μrad(1σ),相比PI控制的111.5μrad(1σ)提高了9.5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跟瞄转台 复合控制 前馈补偿 扩张状态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回采巷道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实践 被引量:34
18
作者 李书民 孙小岩 白杨杨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41,共4页
以常村煤矿21132工作面上巷为例,用理论分析并辅以工程类比的方法,研究了全煤深部大断面高应力条件下锚网索架工字钢棚联合支护围岩变形的控制效果,优选了巷道支护参数,即锚杆长度为2.4 m,间排距为0.6 m,工字钢棚间距为0.4 m;并进行了... 以常村煤矿21132工作面上巷为例,用理论分析并辅以工程类比的方法,研究了全煤深部大断面高应力条件下锚网索架工字钢棚联合支护围岩变形的控制效果,优选了巷道支护参数,即锚杆长度为2.4 m,间排距为0.6 m,工字钢棚间距为0.4 m;并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锚网索架工字钢棚联合支护,提高锚杆预应力,打设顶、底角锚杆及顶部锚索能有效控制巷道变形,增强巷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松动圈 锚杆支护参数 棚间距计算 联合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回采巷道超前支护实践与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白杨杨 常桂源 郭强 《煤矿现代化》 2015年第5期18-19,共2页
21150综放工作面位于21采区三条下山东翼,上下巷超前支护采用铰接梁配合单体柱进行支护、受工作面回采动压影响,变形严重;通过现场调查研究,分析变形破坏原因,提出采用ZT2×4000/23/50型巷道支架替换铰接梁抬棚进行支护,上下巷端头... 21150综放工作面位于21采区三条下山东翼,上下巷超前支护采用铰接梁配合单体柱进行支护、受工作面回采动压影响,变形严重;通过现场调查研究,分析变形破坏原因,提出采用ZT2×4000/23/50型巷道支架替换铰接梁抬棚进行支护,上下巷端头以外采用液压抬棚加固,使工作面超前支护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保证了回采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同时实现了回采工作面的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工作面 超前支护 巷道支架 铰接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霞珠脱水过程中多酚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开贤 赵裴 +3 位作者 马昕媛 成甜甜 白杨杨 韩富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6-92,共7页
为提高酿酒葡萄原料品质,该研究对赤霞珠葡萄进行室内脱水处理,检测脱水过程中(0、7 d、14 d、21 d、28 d)葡萄基本理化指标、葡萄皮酚类物质及葡萄汁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的变化,为选择适宜的脱水时间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赤霞珠葡萄脱... 为提高酿酒葡萄原料品质,该研究对赤霞珠葡萄进行室内脱水处理,检测脱水过程中(0、7 d、14 d、21 d、28 d)葡萄基本理化指标、葡萄皮酚类物质及葡萄汁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的变化,为选择适宜的脱水时间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赤霞珠葡萄脱水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及总酚含量均显著高于新鲜葡萄(P<0.05),脱水28 d时含量最高,分别为34.70°Bx、327.50 g/L、36.11 mg/g。滴定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pH值则相反。与新鲜葡萄果皮相比,脱水葡萄果皮花色苷总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其中聚合花色苷含量显著增加(P<0.05),脱水28 d时增加91.30%;单体酚总含量升高,其中羟基肉桂酸、黄烷醇和黄酮醇含量增加,尤其是槲皮素和山奈酚,而羟基苯甲酸含量下降。从葡萄汁中共检出1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新鲜葡萄汁中共检出10种,脱水葡萄汁中共检出18种,六个碳原子以上的长链醇和乙酸酯含量在脱水7 d时达到最高。综上,脱水处理改善了葡萄原料的糖酸和总酚特性。从理化指标及酚类物质方面考虑,最佳脱水时间为28 d;而酿造果香馥郁的新酒应选择脱水处理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葡萄 脱水 花色苷 单体酚 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