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色微弧氧化膜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9
1
作者 白晶莹 李思振 +6 位作者 郑大江 张立功 冯立 崔庆新 王景润 姜文武 林昌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71-2279,共9页
利用二次微弧氧化法,通过在磷酸盐体系的电解液中添加柠檬酸铁,在AZ40M镁合金基底表面成功制备了黑色的微弧氧化膜层。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别对黑色膜层的形貌和成分组成... 利用二次微弧氧化法,通过在磷酸盐体系的电解液中添加柠檬酸铁,在AZ40M镁合金基底表面成功制备了黑色的微弧氧化膜层。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别对黑色膜层的形貌和成分组成进行了表征,探讨了黑色微弧氧化膜层的形成过程及机理。结果显示,黑色膜层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镁,同时伴随着一定量的铁氧化物,包括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和单质铁。因此镁基底表面黑色膜层的形成可归因于柠檬酸铁中的铁离子在成膜过程中参与反应形成了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和单质铁混合物,并均匀地沉积在氧化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磷酸盐 镁合金 形成机理 黑色氧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不同递增输注速度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娟 冯秀 白晶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7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不同递增输注速度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影响。方法将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纸片法分为低速组(30例)和高速组(30例)。初始输注速度设定为30 mL/h,其中低速组...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不同递增输注速度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影响。方法将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纸片法分为低速组(30例)和高速组(30例)。初始输注速度设定为30 mL/h,其中低速组肠内营养以10 mL/h速度开始增加,经过20 h逐步增加到80 mL/h,高速组肠内营养以20 mL/h速度开始增加,经过12 h增加到80 mL/h。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8、16、20 h腹内压情况,干预后10 d微型营养评分(MNA-SF)、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以及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腹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8、16、20 h腹内压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速组干预后腹内压明显高于低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存在组间与时间交互作用(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0 d MNA-SF、ALB、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10 d ALB、PA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速组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高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输注速度肠内营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腹内压力较小,喂养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递增输注 腹内压 肠内营养 喂养不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薄膜表面导电金属层化学沉积技术研究
3
作者 王楠 白晶莹 +6 位作者 李家峰 冯立 徐俊杰 赫艳龙 董俊伟 崔庆新 张立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74-179,共6页
为赋予聚酰亚胺(Polyimide,PI)薄膜材料表面良好的导电性,满足其在雷达天线等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采用化学碱蚀法对表面具有极高化学惰性的PI薄膜进行界面微纳改性处理,并结合化学镀铜沉积技术,实现了PI薄膜表面导电金属层的制备。利... 为赋予聚酰亚胺(Polyimide,PI)薄膜材料表面良好的导电性,满足其在雷达天线等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采用化学碱蚀法对表面具有极高化学惰性的PI薄膜进行界面微纳改性处理,并结合化学镀铜沉积技术,实现了PI薄膜表面导电金属层的制备。利用SEM、XRD、AFM、FTIR等对聚酰亚胺薄膜表面改性前后的微观结构和表面金属层性能进行表征。常温化学碱蚀后的PI薄膜表面呈现出树枝状与铆钉状微观结构交错均匀分布的凸起结构形貌,60℃碱蚀后的PI薄膜表面呈现出微小凹坑特征,且碱蚀后PI薄膜表面亲水性明显增强。PI薄膜表面金属镀层均匀致密,导电性良好,且镀层与PI薄膜基材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力。碱蚀改性后PI薄膜表面呈现出相互交错的微观凸起亲水性结构,为PI薄膜表面金属层的成核、结晶提供良好的沉积与互嵌结合点,形成PI薄膜表面金属层与基材之间良好的界面互锁,从而有利于提高表面镀层结合强度。本工作实现了化学碱蚀作用下聚酰亚胺薄膜表面高导电、高结合强度金属层的制备,可为聚酰亚胺薄膜在雷达天线等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蚀改性 聚酰亚胺 界面结合作用机制 结合力 表面金属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多孔Pd-Cu/Pd-Ag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靳宇 李家峰 +3 位作者 何南 文陈 崔庆新 白晶莹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67,共6页
针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DMFE)对高效阳极催化剂的需求,设计研发Ca-Mg-Pd-M(M=Cu,Ag)非晶合金前躯体体系,并采用去合金化制备系带-孔道双连续结构的纳米多孔Pd-Cu/Pd-Ag合金。通过设计前驱体合金比例可调节多... 针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DMFE)对高效阳极催化剂的需求,设计研发Ca-Mg-Pd-M(M=Cu,Ag)非晶合金前躯体体系,并采用去合金化制备系带-孔道双连续结构的纳米多孔Pd-Cu/Pd-Ag合金。通过设计前驱体合金比例可调节多孔结构的元素比例和尺寸,Pd元素可与Cu,Ag元素形成连续固溶体,在去合金化过程中可以降低Cu,Ag元素的扩散,进而细化纳米多孔的系带尺寸(由100 nm减小到10 nm)。相较于纳米多孔Pd,纳米多孔Pd-Cu/Pd-Ag合金表现出更优异的甲醇催化活性(催化电流强度:45 mA/mg)和抗毒化能力(J f/J b值为1.56),还具有低成本的优点,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纳米多孔合金 去合金化 Pd-Cu合金 Pd-Ag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微生物防护材料研究进展
5
作者 靳宇 曲溪 +6 位作者 文陈 舒文祥 赵阔 徐俊杰 白晶莹 崔庆新 张立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42-50,共9页
载人空间站为航天员长期驻留创造了良好环境,同样也为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致病微生物会导致航天员生病,真菌和霉菌会腐蚀和降解空间站的各种材料,导致空间站设备故障,出现平台失效和密封性下降等风险。本文对空间站微生物腐蚀... 载人空间站为航天员长期驻留创造了良好环境,同样也为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致病微生物会导致航天员生病,真菌和霉菌会腐蚀和降解空间站的各种材料,导致空间站设备故障,出现平台失效和密封性下降等风险。本文对空间站微生物腐蚀现状进行分析,并介绍了目前空间站常用材料的微生物防护现状。从金属粒子、纳米半导体金属氧化物、有机聚合物、疏水涂层以及复合抗菌材料五个方向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有关空间微生物防护材料的研究进展。同时结合空间航天器运行特点,对未来空间微生物防护材料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微生物防护 抗菌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结构自清洁涂层的月尘防护性能研究
6
作者 刘冬伟 舒文祥 +4 位作者 崔庆新 闻强苗 文陈 张家强 白晶莹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9-454,共6页
针对月面探测器表面月尘防护问题,制备了一种低表面能自清洁涂层。采用扫描电镜、分光光度计、接触角测量仪、划格法等手段对涂层的基本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采用翻转除尘试验对涂层的模拟月尘清除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带有低表... 针对月面探测器表面月尘防护问题,制备了一种低表面能自清洁涂层。采用扫描电镜、分光光度计、接触角测量仪、划格法等手段对涂层的基本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采用翻转除尘试验对涂层的模拟月尘清除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带有低表面能自清洁涂层的载玻片在400~1800 nm波段范围内透光率≥90%,水接触角为137°~138°,划格法结合力优于1级,热循环100次后涂层未见损伤,涂层对50~75μm粒径模拟月尘的清除效率可达90%以上,涂层在月面探测器月尘防护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尘效率 自清洁涂层 透光率 模拟月尘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舟”十二号飞船外表面热控涂层研制回顾 被引量:1
7
作者 白晶莹 张立功 +1 位作者 平托 付杨 《中国航天》 2021年第8期28-33,共6页
正如人们所认知的,宇宙空间环境存在极高的真空特性,因此热量的传递方式也与地面环境有较大的差异,热传导、热对流与热辐射这3种热量传递的途径在高真空的空间环境里只剩下了热辐射这一种。所以,利用材料表面的热辐射特性是航天器热控... 正如人们所认知的,宇宙空间环境存在极高的真空特性,因此热量的传递方式也与地面环境有较大的差异,热传导、热对流与热辐射这3种热量传递的途径在高真空的空间环境里只剩下了热辐射这一种。所以,利用材料表面的热辐射特性是航天器热控制的一个主要技术手段,热控涂层就是专门用来调整固体表面热辐射性质从而达到热控制目的的表面材料。由于物体表面的热平衡温度与太阳吸收率αs和半球发射率εH比值(αs/εH)的1/4次方成正比,因此,在物体表面选用不同热辐射性质的热控涂层,可以得到不同的热平衡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控涂层 太阳吸收率 传递方式 表面材料 热量传递 半球发射率 热辐射 热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星水冰采集技术发展现状及方案设想 被引量:5
8
作者 靳宇 舒文祥 +4 位作者 张伟伟 姜生元 崔庆新 白晶莹 赖晓明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8-134,共7页
为实现火星水冰物质的高效采集,为火星水冰物质的原位利用奠定基础,分析了火星水冰的形态和分布特征,调研了国内外火星水冰采集技术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浅层水冰采集技术及Rodriguez Well水冰采集技术。结合相关工程技术最新进展,提出... 为实现火星水冰物质的高效采集,为火星水冰物质的原位利用奠定基础,分析了火星水冰的形态和分布特征,调研了国内外火星水冰采集技术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浅层水冰采集技术及Rodriguez Well水冰采集技术。结合相关工程技术最新进展,提出了绳系式水冰就位勘探方案,可实现对火星纵深剖面水冰分布的精准勘察和选择性采集。针对大范围水冰采集,提出了基于Rodriguez Well的高效低耗高纯水冰采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水冰 存在形态 就位勘探 水冰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用钛合金表面镀覆技术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学成 程德 +2 位作者 佟晓波 徐俊杰 白晶莹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62,共5页
介绍了改进的钛合金镀覆前处理工艺,采用二次酸性浸锌的方法对钛合金进行活化,克服了钛合金表面易氧化造成的镀覆层结合不良的问题,并对比了不同磷含量对化学镀镍层结合性能的影响,在TC4及TA1钛合金表面制备得到了结合强度高的化学镀镍... 介绍了改进的钛合金镀覆前处理工艺,采用二次酸性浸锌的方法对钛合金进行活化,克服了钛合金表面易氧化造成的镀覆层结合不良的问题,并对比了不同磷含量对化学镀镍层结合性能的影响,在TC4及TA1钛合金表面制备得到了结合强度高的化学镀镍、镀金、镀银层。通过热震和划格法测试钛合金表面镀覆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3D显微镜、金相显微镜等方法对镀层微观形貌和组成进行测试;并测试了镀层的电化学性能、镀银层的导电性以及镀金层的热辐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酸性浸锌溶液对钛合金进行活化,并以中磷镍作为底镀层,能够显著提高钛合金表面镀覆层的结合强度。化学镀镍层的腐蚀电位相对于钛合金基体提高了60 mV,镀金层的腐蚀电位则提高了600 mV。镀层的导电性、热控性能等都较基体钛合金有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表面镀覆 浸锌 磷含量 镀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锂合金表面阳极氧化热控膜层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云彦 李家峰 +3 位作者 张立功 陈学成 白晶莹 崔庆新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6-42,共7页
研究阳极氧化电流密度、持续时间、封闭对镁锂合金表面阳极氧化膜层热控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测试膜层的微观形貌、热控性能、结合力、厚度均一性、常压热循环性能以及耐蚀性。结果表明:膜层半球发射率εH随着电流密度、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 研究阳极氧化电流密度、持续时间、封闭对镁锂合金表面阳极氧化膜层热控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测试膜层的微观形貌、热控性能、结合力、厚度均一性、常压热循环性能以及耐蚀性。结果表明:膜层半球发射率εH随着电流密度、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最终稳定在0.85~0.87之间;封闭对膜层半球发射率εH影响较小,封闭前后变化范围在±0.05以内;膜层可通过96 h中性盐雾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锂合金 热控 阳极氧化 膜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铜合金表面金镀层的制备及耐高温与焊接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云彦 李家峰 +2 位作者 崔庆新 徐俊杰 白晶莹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50,共4页
为提高钼铜合金表面金镀层的耐高温性与焊接性能,采用置换镀及化学粗化及化学镀镍、最后氰化镀金的方式,在钼铜合金表面制备了金镀层。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分析了镀层形貌及成分,采用金锡焊接的方式测试其焊接性能,按GJB 1941-94考察了... 为提高钼铜合金表面金镀层的耐高温性与焊接性能,采用置换镀及化学粗化及化学镀镍、最后氰化镀金的方式,在钼铜合金表面制备了金镀层。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分析了镀层形貌及成分,采用金锡焊接的方式测试其焊接性能,按GJB 1941-94考察了其耐高温性能。结果表明:置换镀方式实现了钼铜合金基材界面处元素Mo及元素Cu化学性质的均一性,避免了因化学活性不同所导致的沉积晶体内应力过大的问题;化学粗化增大了钼铜合金基材界面处的比表面积,增加了镀层与钼铜合金基材界面处"机械咬合点"数量,提高了镀层与钼铜合金基材的结合强度。钼铜合金基材表面所得金镀层耐高温性能≥350℃,焊接后空洞率≤30%,满足焊接技术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铜合金 金镀层 耐高温性能 焊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美术欣赏课中如何理解作品的“意境”与“传神”
12
作者 白晶莹 《成才之路》 2008年第11期68-69,共2页
艺术作品宛如一件瑰宝,其美轮美奂自不必说,但如果作为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作品,教师面对一幅优秀的作品,则往往从作品的构思、构图、造型、笔触、肌理、色调、色彩、创作背景、作品营造的意境,是否传神……诸多方面给学生去分析评价。
关键词 艺术作品 理解作品 欣赏课教学 创作背景 分析评价 齐白石 艺术家 构图 引导学生 美术欣赏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电子产品辐照被动防护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阔 文陈 +5 位作者 桑洁 白晶莹 刘峰 孙浩然 蔺鹏婷 张立功 《空间电子技术》 2021年第3期105-111,共7页
空间环境中充满了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导致多种辐射效应,包括单粒子效应和总剂量效应等,严重影响航天器的可靠服役。针对空间辐射环境的特点及防护需求,对高能粒子的屏蔽防护方法进行探讨。介绍了空间辐射环境被动防护材料,包括金属材... 空间环境中充满了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导致多种辐射效应,包括单粒子效应和总剂量效应等,严重影响航天器的可靠服役。针对空间辐射环境的特点及防护需求,对高能粒子的屏蔽防护方法进行探讨。介绍了空间辐射环境被动防护材料,包括金属材料、碳氢材料和多层材料,并对空间辐射环境被动防护技术发展进行展望。防辐射涂层由含有低原子序数(Z)元素的粘结剂和高Z元素及低Z元素填料组成,利用低Z材料和高Z材料的防护互补,可以实现良好的屏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辐照 涂层 被动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改性溶胶-凝胶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防腐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楠 文陈 +3 位作者 白晶莹 崔庆新 李思振 张立功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1-716,共6页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在铝合金表面制备石墨烯改性溶胶-凝胶膜层,形成复合涂层。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测试,分析涂层的表面形貌及成分。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测试不同石墨烯添加量时复合涂层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石墨烯添加后能...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在铝合金表面制备石墨烯改性溶胶-凝胶膜层,形成复合涂层。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测试,分析涂层的表面形貌及成分。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测试不同石墨烯添加量时复合涂层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石墨烯添加后能够形成均匀且较为致密的复合涂层,且与单一的溶胶-凝胶涂层相比,复合涂层具有更正的腐蚀电位(-1.18 V)、更低的腐蚀电流密度(2.84μA/cm^2)和更大的线性极化电阻(415.49 kΩ·cm^2),说明石墨烯添加提高了涂层的防腐蚀性能,然而当石墨烯添加量超过0.5%时,石墨烯发生团聚,产生膜层缺陷,降低复合膜层的防腐性能。研究结果为制备溶胶-凝胶复合涂层及提高铝合金的耐蚀性提供了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溶胶-凝胶 腐蚀防护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星原位资源可用途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磊 舒文祥 +3 位作者 文陈 崔庆新 白晶莹 李心歆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3-9,共7页
目前,人类已实现火星的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对火星内部结构有了新认识,在火星天气、气候和环境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基于对火星资源的最新探测,对火星宜居性和建立火星基地可行性进行分析。结合未来我国无人、载人火星探测任务需... 目前,人类已实现火星的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对火星内部结构有了新认识,在火星天气、气候和环境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基于对火星资源的最新探测,对火星宜居性和建立火星基地可行性进行分析。结合未来我国无人、载人火星探测任务需求,从五个方面对火星资源主要用途进行分析:(1)制水、制氧、种植等生保物资制备;(2)推进剂制备;(3)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能源制备;(4)砖式和3D打印等基础设施建造;(5)金属、化工材料及其制品原位制造。结合火星资源特点和未来火星探测任务实际需求,围绕火星原位资源可利用途径开展系统分析,可为火星各单项资源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资源 原位利用 能源 环控生保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航天器产品热处理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鑫 闻强苗 +3 位作者 李思振 程德 舒文祥 白晶莹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70-177,共8页
航天器研制任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趋向于批量化、快速响应、柔性定制等特性,但传统航天器热处理过程以手工操作为主,人工巡查记录数据,存在生产装备数字化差,过程数据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差,缺乏大数据分析的问题。以基于数据驱动的... 航天器研制任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趋向于批量化、快速响应、柔性定制等特性,但传统航天器热处理过程以手工操作为主,人工巡查记录数据,存在生产装备数字化差,过程数据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差,缺乏大数据分析的问题。以基于数据驱动的模块化工艺技术研究为核心,开展模块化工艺设计与执行;以热处理生产装备数字化及自主健康管理技术研究为基础,开展数字化装备与工艺技术等研究;以生产数据自动采集与集成、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为手段,开展数据自动采集与集成、质量问题分析与决策等研究,实现热处理生产装备数字化,热处理生产过程数字化管控,热处理过程数据自动采集与大数据分析,实现特种工艺信息化,显著提升宇航产品热处理本质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数据驱动 热处理 数据采集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盐掺杂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立 李力 +4 位作者 李思振 张立功 白晶莹 崔庆新 关宏伟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3,共4页
为满足航天器电子结构产品对热控、防腐蚀功能的需求,采用Fe盐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进行掺杂改性。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辐射计及极化曲线研究了Fe盐对微弧氧化膜层微观形貌、热控性能以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镁合金微狐氧化... 为满足航天器电子结构产品对热控、防腐蚀功能的需求,采用Fe盐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进行掺杂改性。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辐射计及极化曲线研究了Fe盐对微弧氧化膜层微观形貌、热控性能以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镁合金微狐氧化膜层经Fe盐改性掺杂后,膜层微观孔径增大,外观为灰黑色至黑色;Fe盐以氧化物的形式均匀掺杂到膜层中;膜层经掺杂改性后,半球发射率由0.73提高至0.85以上,热控性能显著提高,而耐蚀性能较未掺杂膜层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AZ40M镁合金 Fe盐掺杂 热控性能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镁合金防腐-热控一体化涂层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刚 张立功 +4 位作者 白晶莹 王兵存 于金花 张家强 陈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4-56,共3页
以航天器镁合金防腐-热控一体化涂层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盐雾试验、湿热试验和空间环境辐照试验(包括真空-紫外辐照、真空-质子辐照和真空-电子辐照)研究了涂层防腐性能和空间环境稳定性。结果表明以氟化羟基树脂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以航天器镁合金防腐-热控一体化涂层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盐雾试验、湿热试验和空间环境辐照试验(包括真空-紫外辐照、真空-质子辐照和真空-电子辐照)研究了涂层防腐性能和空间环境稳定性。结果表明以氟化羟基树脂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交联反应制得的脂肪族聚氨酯为粘结剂,制备的热控涂层具有耐湿热504h,耐盐雾腐蚀1008h的防腐性能,盐雾环境对α_S有一定影响,Δα_S为0.02;真空-紫外辐照、真空-质子辐照对α_S有一定影响,Δα_S分别为0.03和0.04;真空-紫外辐照、真空-质子辐照、真空-电子辐照均对热控涂层ε_H影响不明显,热控涂层高发射率热控特性在空间环境中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防腐 热控 一体化 涂层 空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机热控涂层的性能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杭 张家强 +2 位作者 崔庆新 白晶莹 张立功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107,共5页
采用自制新型无机白色填料、无机黏结剂制备了高稳定无机热控涂层。对热控涂层的厚度、面密度、热辐射性能、真空挥发性、热循环性能、空间环境稳定性(真空-紫外、真空-质子、真空-电子、原子氧)及多种基材的适应性进行了测试与验证。... 采用自制新型无机白色填料、无机黏结剂制备了高稳定无机热控涂层。对热控涂层的厚度、面密度、热辐射性能、真空挥发性、热循环性能、空间环境稳定性(真空-紫外、真空-质子、真空-电子、原子氧)及多种基材的适应性进行了测试与验证。结果表明:新型无机热控涂层的太阳吸收比≤0.07、半球发射率≥0.90、面密度200~360 g/m^(2),经过地面模拟空间环境试验后涂层的太阳吸收比退化量较小,具有优异的空间环境稳定性,适用于多种基材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控涂层 热辐射性能 空间环境稳定性 基材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薄壁铝合金壁板加工变形控制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振兴 闻强苗 +4 位作者 张天梁 高立国 白晶莹 崔庆新 蒋明霞 《航天制造技术》 2022年第5期52-54,73,共4页
通过对新型轻质铝合金5B70材料制造的返回舱侧壁承力结构制造工艺进行研究,分析了薄壁件变形控制机理及产品结构特点,采用去应力热处理、切削过程内部添加支撑以及机械加工补偿等方式优化加工和工艺路线,最终完成了5B70返回舱侧壁承力... 通过对新型轻质铝合金5B70材料制造的返回舱侧壁承力结构制造工艺进行研究,分析了薄壁件变形控制机理及产品结构特点,采用去应力热处理、切削过程内部添加支撑以及机械加工补偿等方式优化加工和工艺路线,最终完成了5B70返回舱侧壁承力结构模拟件的制造。结果表明,通过去应力热处理等多个方式对侧壁承力结构加工过程进行变形控制,有效减轻了因残余应力释放导致的产品变形问题,满足了设计技术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件 舱体结构 去应力热处理 变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