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幅度构造—岩性油气藏识别技术 被引量:20
1
作者 白晓寅 黄玉 +3 位作者 陈永波 郭娟娟 谭开俊 许多年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1-297,184,共7页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东部的陆10—陆6井区勘探程度较低,地表条件复杂,油气藏为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地层等时追踪困难,低幅度构造圈闭的落实难度大,小断裂发育,储层受煤层影响严重且非均质性强。为此,文中采用了四项有针对性的关...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东部的陆10—陆6井区勘探程度较低,地表条件复杂,油气藏为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地层等时追踪困难,低幅度构造圈闭的落实难度大,小断裂发育,储层受煤层影响严重且非均质性强。为此,文中采用了四项有针对性的关键技术,即基于二维谱的井震沉积旋回联合标定技术解决地层等时追踪问题,多尺度断裂自动检测技术识别小断裂,基于倾角测井约束的变速成图技术解决低幅度构造识别问题,子波分解与分频反演技术去除煤层强反射干扰和非均质薄储层预测。最终发现低幅度构造和岩性圈闭8个,叠合总面积达281km2,综合评价优选上钻两口井位。经设计井实钻分析,证明了上述技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幅度构造 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 谱分解 相干技术 变速成图 子波分解 分频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变换在低幅度构造识别中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腹部陆10—陆6井区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白晓寅 郭娟娟 +2 位作者 陈永波 王斌 黄玉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5期83-86,共4页
类似于陆梁油田的低幅度构造识别是准噶尔盆地腹部陆10—陆6井区的首要任务。该区的主力油层之一呼图壁河组多发育辫状河河道砂,其地震剖面同相轴横向连续性差,加之该区钻井少且分布不均,因此低幅度构造的层位精细等时追踪较为困难。针... 类似于陆梁油田的低幅度构造识别是准噶尔盆地腹部陆10—陆6井区的首要任务。该区的主力油层之一呼图壁河组多发育辫状河河道砂,其地震剖面同相轴横向连续性差,加之该区钻井少且分布不均,因此低幅度构造的层位精细等时追踪较为困难。针对这一难题,利用S变换时频分析特征,建立了典型沉积旋回体的地震旋回特征模型以及S域的时频响应特征模型,通过二维谱与单井沉积旋回联合标定,建立了整个工区精细的等时沉积格架。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等时格架控制下进行杂乱地震反射特征的低幅度构造精细追踪,最终发现低幅度构造圈闭6个,叠合面积达221km2,综合评价优选上钻2口井位。经实钻分析,证明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幅度构造 S变换 地震旋回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TTI介质波动方程分解 被引量:14
3
作者 梁锴 吴国忱 +1 位作者 印兴耀 白晓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7,共9页
波动方程分解是指从弹性波方程中分解出描述各种波场独立传播的波动方程。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由于纵波、横波是耦合在一起传播的,所以通常不具备解耦性质。本文从Thomsen弱各向异性近似和声学假设近似两个途径对三维TTI介质弹性波波动方... 波动方程分解是指从弹性波方程中分解出描述各种波场独立传播的波动方程。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由于纵波、横波是耦合在一起传播的,所以通常不具备解耦性质。本文从Thomsen弱各向异性近似和声学假设近似两个途径对三维TTI介质弹性波波动方程进行了分解。利用本征值方法求解三维TTI介质弹性波的Christoffel方程,得到描述SH波、qP波和qSV波的精确频散关系方程,通过Thomsen弱各向异性表征理论,推导出了弱各向异性条件下描述qP波和qSV波传播的时空域波动方程;由TTI介质qP波和qSV波耦合的频散关系方程出发,根据声学假设原理,推导出三维TTI介质描述qP波传播的波动方程。数值试算表明,通过波动方程分解获得的三维TTI介质qP波和qSV波波动方程具有较高的精度,为研究三维TTI介质qP波和qSV正演模拟和深度偏移算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TTI介质 波动方程分解 弱各向异性 THOMSEN参数 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序约束下的火山岩储层地震反演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黄玉 白晓寅 +1 位作者 郭璇 谭开俊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6期89-92,共4页
火山岩油气藏是一种特殊的油气藏类型,由于其储层岩性、岩相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地质、地震条件极为复杂,使得火山岩有效储层在平面展布、埋深、厚度和物性变化规律方面成为勘探的难点,而常规地震反演技术又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 火山岩油气藏是一种特殊的油气藏类型,由于其储层岩性、岩相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地质、地震条件极为复杂,使得火山岩有效储层在平面展布、埋深、厚度和物性变化规律方面成为勘探的难点,而常规地震反演技术又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该文针对上述难点,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裂带火山岩油藏为例,对其优质储层特征进行了精细分析,建立了该区的火山岩层序序列,并在此层序格架约束下利用多属性地震反演技术预测了目标区火山岩优质储层的展布规律。最终,在研究区预测有利储层面积达57.4km2,积极推动了该区火山岩的油气勘探,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反演 火山岩层序 火山岩油气藏 红车断裂带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额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1
5
作者 崔海峰 韩小锋 +3 位作者 白晓寅 黄元溢 张成富 林霖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96,共8页
银额盆地是中国陆上油气勘探程度较低的含油气盆地之一,近年来其油气勘探取得明显进展,但复杂的地质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盆地内构造单元的认识,导致油气勘探方向不明。为明确下一步油气勘探方向,结合该盆地钻井、地震和重力勘探等... 银额盆地是中国陆上油气勘探程度较低的含油气盆地之一,近年来其油气勘探取得明显进展,但复杂的地质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盆地内构造单元的认识,导致油气勘探方向不明。为明确下一步油气勘探方向,结合该盆地钻井、地震和重力勘探等资料,落实了盆地内主要断裂的分布,划分了中生代构造单元,编制了中生界底界埋深图,明确了中生代凹陷的分布特征,最后指出了盆地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银额盆地中生界与前中生界的不整合特征明显,上、下层在岩性组合和构造样式上明显不同,下构造层发育一系列复式褶皱和冲断构造,上构造层则由一系列近东西向、北东向断陷群构成;②盆地主要被红石山断裂带、阿尔金断裂带(或分支)、恩格尔乌苏断裂带和查干础鲁断裂带分隔,形成多个隆起和坳陷,坳陷又由多个凹陷和凸起构成;③油气主要在中生代箕状断陷的缓坡下部聚集,早期成藏后遭受抬升、调整,现今埋深相对较浅的凹陷值得关注,油气有利勘探面积超过5×10^(4) km^(2);④针对以粒间纳米级孔为主的微孔隙厚层泥岩,可以按照非常规油气藏勘探思路系统评价,探索泥岩的油气勘探潜力。结论认为,研究成果对深化认识银额盆地基础构造特征,进一步促进银额盆地油气勘探方向认识和推动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额盆地 中生界 前中生界 构造单元 凹陷分布 油气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额盆地哈日凹陷火成岩发育特征及其成藏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白晓寅 韩长春 +4 位作者 贺永红 任来义 马芳侠 陈治军 刘护创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26,共9页
哈日凹陷是银额盆地北部的小型断陷,勘探程度较低,岩性复杂,火成岩广泛发育。为明确研究区火成岩的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开展了火成岩矿物特征分析、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地震相分析以及火成岩的发育期次和喷发模式等研究工作... 哈日凹陷是银额盆地北部的小型断陷,勘探程度较低,岩性复杂,火成岩广泛发育。为明确研究区火成岩的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开展了火成岩矿物特征分析、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地震相分析以及火成岩的发育期次和喷发模式等研究工作,并结合勘探实践,分析了哈日凹陷火山活动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玄武岩、英安岩、安山岩等多种类型的火成岩,地震反射特征主要表现为丘状杂乱地震相、锥状地震相、平行板状地震相等3种类型;(2)通过火成岩锆石定年和地震相综合研究,晚古生代以来研究区发育3期火山活动,分别为晚二叠世、早白垩世巴音戈壁期和苏红图期,其中前两期为中心式喷发模式,后一期为典型的裂隙式喷发模式;(3)多期火山活动和持续的岩浆热液活动促进了研究区烃源岩有机质的快速成熟及储集层的白云石化作用;(4)与烃源岩有着良好匹配关系且气孔和微裂缝较发育的火成岩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该研究成果可为深入了解研究区火成岩特征及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提供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锆石定年 发育期次 喷发模式 油气成藏 哈日凹陷 银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苏红图坳陷西区构造特征与演化 被引量:11
7
作者 白晓寅 贺永红 +3 位作者 任来义 马芳侠 刘护创 王小多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7-61,共5页
苏红图坳陷西区位于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的北部,该区勘探程度较低,地层格架尚不明确,特别是对于古生界地层的沉积特征存在较大争议,严重制约着该区的油气资源评价进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研究区最新的钻井和地震资料,结合区域... 苏红图坳陷西区位于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的北部,该区勘探程度较低,地层格架尚不明确,特别是对于古生界地层的沉积特征存在较大争议,严重制约着该区的油气资源评价进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研究区最新的钻井和地震资料,结合区域调查成果,深入剖析了苏红图坳陷西区的构造-地层发育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研究认为,古生界地层在白垩纪沉积之前经历裂谷、裂陷构造演化、挤压隆升、初期断陷改造等多个演化阶段,遭受长时期的隆升与剥蚀;自下而上主要发育石炭系阿木山组、二叠系埋汗哈达组、阿其德组和哈尔苏海组四套地层。中生界地层经历断陷期、扩张期、断坳转换期等多个大的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众多具有相似构造沉积发育史、相似断裂发育特征的小型中生界凹陷(如哈日凹陷、巴北凹陷、乌南凹陷等),自下而上均发育巴音戈壁组、苏宏图组、银根组、乌兰苏海组、新生代地层,易于整体评价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 苏红图坳陷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白北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4
8
作者 白晓寅 刘护创 +2 位作者 李科社 陈治军 韩长春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1期89-93,共5页
白北凹陷与二连盆地其他凹陷相比,该区地层发育完整,自下而上发育阿尔善组、腾格尔组、都红木组和赛汉塔拉组。构造发育相似,呈下断上坳特征。平面上可将白北凹陷划分为5个构造带:南部斜坡带、西部斜坡带、东部斜坡带、北部次洼、中心... 白北凹陷与二连盆地其他凹陷相比,该区地层发育完整,自下而上发育阿尔善组、腾格尔组、都红木组和赛汉塔拉组。构造发育相似,呈下断上坳特征。平面上可将白北凹陷划分为5个构造带:南部斜坡带、西部斜坡带、东部斜坡带、北部次洼、中心次洼。以凹陷构造特征为基础,结合已有烃源岩和储层评价成果,综合分析认为白北凹陷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且位于凹陷西部桑参1井附近的有效砂岩应是下步勘探的重点评价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白北凹陷 构造特征 有利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伊和乌苏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生烃潜力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治军 文志刚 +7 位作者 刘护创 张春明 高怡文 白晓寅 王小多 韩长春 李子梁 李科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43,共10页
基于二连盆地伊和乌苏凹陷某探井全井段泥岩样品的热解分析资料和4个岩心样品的系统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资料,对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对伊和乌苏凹陷烃源岩生烃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下白垩统巴彦花群,存... 基于二连盆地伊和乌苏凹陷某探井全井段泥岩样品的热解分析资料和4个岩心样品的系统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资料,对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对伊和乌苏凹陷烃源岩生烃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下白垩统巴彦花群,存在3套潜在烃源岩,即赛汉塔拉组(K_(1)bs)泥岩、腾格尔组二段(K_(1)bt^(2))泥岩和腾格尔组一段(K_(1)bt^(1))泥岩;K_(1)bs泥岩TOC平均为0.39%,烃源岩为差—中等、Ⅲ型、未成熟烃源岩;K_(1)bt^(2)泥岩TOC平均为0.64%,最高热解峰温(T_(max))平均为430℃,主要为中等有机质丰度、Ⅱ_(2)—Ⅲ型、未成熟—低成熟烃源岩;K_(1)bt^(1)泥岩TOC平均为0.53%,T_(max)平均为432℃,为中等有机质丰度、Ⅱ_(2)—Ⅲ型、低成熟烃源岩,但该段底部的烃源岩达到成熟热演化阶段;烃源岩在生源输入方面均具以高等植物为主,形成于还原性、微咸水沉积古环境;研究区有效烃源岩的TOC下限为0.85%,凹陷的生油门限深度为1500 m,预测在南北2个次凹的深凹带均有面积较广、厚度较大的K_(1)bt^(2)和K_(1)bt^(1)有效生烃烃源岩分布;从烃源岩生烃潜力和油气成藏物质基础来看,伊和乌苏凹陷北次凹的油源条件明显好于南次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生烃潜力 伊和乌苏凹陷 二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额盆地哈日凹陷白垩系云质泥岩气藏特征与成藏条件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护创 王文慧 +3 位作者 陈治军 赵春晨 潘宾锋 白晓寅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34,共11页
近年来,银额盆地哈日凹陷白垩系云质泥岩的天然气勘探获得了重大发现。为了研究泥岩气藏的储层特征、成藏条件、气藏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开展了构造背景分析、岩石学特征研究、物性分析、烃源岩有机地化测试和封盖条件评价等,并利用... 近年来,银额盆地哈日凹陷白垩系云质泥岩的天然气勘探获得了重大发现。为了研究泥岩气藏的储层特征、成藏条件、气藏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开展了构造背景分析、岩石学特征研究、物性分析、烃源岩有机地化测试和封盖条件评价等,并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有利勘探区预测。结果表明:(1)哈日凹陷为一经历了断-坳运动单断箕状凹陷,在持续沉降的构造背景下形成了泥岩气藏;(2)烃源岩主要为大套富含有机质且处于过成熟阶段的含灰或灰质泥岩、含云或云质泥岩。部分泥岩储集层中发育多种类型的微孔隙和微裂缝,为天然气的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3)稳定的构造背景和良好的封盖条件有效阻止了油气的散失,使得大量天然气在源内聚集成藏,天然气储量约为243.2亿m^3,单断箕状断陷的深凹带为泥岩气藏勘探的有利区。该研究成果对银额盆地泥岩气藏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质泥岩气藏 过成熟 微孔隙 源内成藏 白垩系 哈日凹陷 银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额盆地哈日凹陷巴音戈壁组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 被引量:8
11
作者 任来义 贺永红 +4 位作者 陈治军 刘护创 白晓寅 王小多 韩长春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9-720,共12页
前人对银额盆地中生界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造成这种分歧的可能原因是复杂的地质条件及其所引起的盆地内不同凹陷、甚至是同一凹陷不同构造部位油气成藏时间存在差异性,而前人的研究仅基于有限的样品点,研究结论不能... 前人对银额盆地中生界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造成这种分歧的可能原因是复杂的地质条件及其所引起的盆地内不同凹陷、甚至是同一凹陷不同构造部位油气成藏时间存在差异性,而前人的研究仅基于有限的样品点,研究结论不能有效指导勘探.以哈日凹陷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构造部位钻井的主要含油层段(巴音戈壁组)进行针对性取样,对样品开展流体包裹体相关研究,发现所有样品均存在大量的流体包裹体,包裹体的类别主要有烃包裹体和盐水包裹体.其中油包裹体的荧光颜色有淡蓝色和淡黄色两种,其荧光光谱特征也指示研究区至少存在两期不同成熟度的烃类充注过程.对取样井进行沉积埋藏史和热演化史数值模拟,结合与烃包裹体共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确定了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洼漕带YHC1井巴音戈壁组存在两期油气充注,时间分别为107-104Ma和99Ma,对应苏红图组沉积中期和银根组沉积早期;斜坡带H3井也存在两期油气充注,时间分别为99Ma和72-71Ma,对应银根组沉积早期和乌兰苏海组沉积晚期;边缘带的H2井也存在两期油气充注,时间分别为85Ma和75-71Ma,对应乌兰苏海组沉积中期和晚期.凹陷不同构造部位油气成藏时间的差异表明研究区巴音戈壁组烃源岩所生成的油气二次运移距离极为有限,油藏以近源成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油气成藏期次 巴音戈壁组 哈日凹陷 银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额盆地哈日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特征及资源潜力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小多 任来义 +4 位作者 刘护创 陈治军 白晓寅 赵春晨 宋健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6-293,共8页
哈日凹陷下白垩统发育多套湖相暗色泥岩,各组烃源岩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钻井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了下白垩统各组烃源岩特征,通过开展岩石热解、干酪根显微组分、镜质体反射率、可溶有机质组分及饱和烃色谱-质谱等... 哈日凹陷下白垩统发育多套湖相暗色泥岩,各组烃源岩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钻井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了下白垩统各组烃源岩特征,通过开展岩石热解、干酪根显微组分、镜质体反射率、可溶有机质组分及饱和烃色谱-质谱等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和分析,评价了银根组、苏红图组和巴音戈壁组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认为银根组烃源岩属低成熟、偏腐泥型、好烃源岩、苏红图组烃源岩属成熟、腐泥-腐殖混合型、差-中等好烃源岩、巴音戈壁组烃源岩属成熟-高成熟、腐泥-腐殖混合型、中等-好烃源岩,进而分析其生烃潜力,其中银根组生烃潜力最大,其次为巴音戈壁组,苏红图组相对较差,预测哈日凹陷下白垩统总油气资源量为1. 13×10~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额盆地 哈日凹陷 下白垩统 烃源岩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预测TOC方法在哈日凹陷烃源岩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子梁 陈治军 +2 位作者 白晓寅 王小多 韩长春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1年第10期77-81,共5页
有机碳含量(TOC)可以用来评价烃源岩的质量,一般只能通过实测地化数据获取,但是岩心分析化验资料数量较少且不连续分布,不能满足烃源岩精细评价的要求。综合银额盆地哈日凹陷烃源岩的地化数据和测井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曲线估计等手段... 有机碳含量(TOC)可以用来评价烃源岩的质量,一般只能通过实测地化数据获取,但是岩心分析化验资料数量较少且不连续分布,不能满足烃源岩精细评价的要求。综合银额盆地哈日凹陷烃源岩的地化数据和测井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曲线估计等手段,优选出了与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相关性较强的测井参数,用多元回归方法拟合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对方程进行了优化,建立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测井参数预测模型。该模型在原有的线性回归方程基础上,加入了线性化处理后的非线性关系,从而在不明显增加计算量的同时,提高了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降低了有机碳含量预测的误差。使用测井数据和改进后的多元回归方程,计算了YHC1井全井段有机碳含量,并根据计算结果总结了YHC1井烃源岩纵向分布规律,为哈日凹陷的勘探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测井 有机碳含量 多元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樊学地区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组合特征及油气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锐 任来义 +5 位作者 贺永红 马芳侠 孟旺才 张洪美 陈义国 白晓寅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2期24-27,共4页
运用沉积学基本理论,对鄂尔多斯盆地樊学地区晚三叠世长4+5油层组沉积微相组合样式与油气意义进行了系统研究。依据密集井网、露头剖面等资料,将研究区沉积微相组合类型划分为:切叠式水下分流河道组合、分离式水下分流河道组合、叠加式... 运用沉积学基本理论,对鄂尔多斯盆地樊学地区晚三叠世长4+5油层组沉积微相组合样式与油气意义进行了系统研究。依据密集井网、露头剖面等资料,将研究区沉积微相组合类型划分为:切叠式水下分流河道组合、分离式水下分流河道组合、叠加式河口坝组合、以河为主的坝上河组合、以坝为主的坝上河组合以及对称式坝上河组合等6种类型。通过密集井网区解剖揭示了河口区不同类型沉积微相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认为,工区内主要发育分流砂坝型三角洲前缘,其中水下分流河道通常为过水通道,砂体聚集少;晚期水下分流河道叠加在早期河口坝沉积之上,形成三种类型的"坝上河"组合;河口坝及其周边的坝上河复合砂体是河口区主要的优势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河口区 河口坝 水下分流河道 沉积微相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