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氧化铝膜的荧光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惠战强 侯榆青 +3 位作者 任兆玉 曹国雄 任宽芳 白晋波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22-1525,共4页
采用电化学方法在草酸溶液中制备铝基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其形貌,得到平均孔径为38nm的有序排列.用F-450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其三维荧光谱,与未经氧化的铝片作对比,发现前者的激发谱在280nm~340nm有一个较宽的谱带,... 采用电化学方法在草酸溶液中制备铝基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其形貌,得到平均孔径为38nm的有序排列.用F-450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其三维荧光谱,与未经氧化的铝片作对比,发现前者的激发谱在280nm~340nm有一个较宽的谱带,并且在253.8nm附近有一个肩峰,发射谱有一个以417.4nm为峰值的较宽谱带,而后者却无任何明显的发射峰和激发峰.再分别用波长为248nm的准分子激光器和波长355nm的三倍频YAG激光器激发,得到明亮的蓝光光谱,在同样条件下激发未经阳极氧化的高纯铝片,将二者的光致发光谱进行对比处理.实验认为,这种发光机理可能是来源于薄膜中与氧空位有关的缺陷态,而且,在成膜过程中伴随着草酸根离子的介入,导致多孔阳极氧化铝膜中亦有与草酸根离子相关的发光中心,同时,量子限域效应也使氧化铝薄膜的光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阳极氧化铝膜 光致发光 氧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