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毁灭与重构——荒岛小说的哲学内涵之流变 被引量:4
1
作者 白春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5-151,156,共7页
荒岛小说这一题材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基本遵循了人遭遇海难、流落荒岛和回归社会的情节模式。《鲁滨孙漂流记》、《蝇王》和《昨日之岛》三部代表性作品可以充分表现出荒岛小说在空间意义、欲望表征以及终极指向三个方面哲学意义的流... 荒岛小说这一题材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基本遵循了人遭遇海难、流落荒岛和回归社会的情节模式。《鲁滨孙漂流记》、《蝇王》和《昨日之岛》三部代表性作品可以充分表现出荒岛小说在空间意义、欲望表征以及终极指向三个方面哲学意义的流变。从《鲁滨孙漂流记》中昂扬自信的时代精神,到《蝇王》对这一精神的摧毁,再到《昨日之岛》中温和的反思性重建,展现出从绝对到相对,从一元到多元,从"务实"到"务虚"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岛小说 空间 启蒙运动 巴洛克 欲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元代码的叙事——海登·怀特的历史哲学叙事主义品质 被引量:1
2
作者 白春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24,共7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历史哲学领域发生了重大转向——叙事主义转向。海登·怀特是这一转向中的代表人物,他将历史文本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历史与文学之间的深层联系。叙事主义的历史哲学注重历史的叙事功能,即赋予文本以统一性和融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历史哲学领域发生了重大转向——叙事主义转向。海登·怀特是这一转向中的代表人物,他将历史文本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历史与文学之间的深层联系。叙事主义的历史哲学注重历史的叙事功能,即赋予文本以统一性和融贯性,从而使研究对象得以解释并被赋予意义。本文着重探讨海登·怀特历史哲学独特的叙事主义品质,以此彰显其后现代主义史学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海登·怀特 历史哲学 叙事的概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与符号的互动——论《布拉格墓园》中“虚假成真”的符号衍义系统
3
作者 蔡熙 白春苏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
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的小说《布拉格墓园》从一个虚构人物“西莫尼尼”的视角重新解释了《锡安长老议定书》的诞生过程。小说围绕“虚假成真”形成了兼具含混、互文反讽等特点的符号衍义系统,为读者参与文本游戏提供了广阔的空... 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的小说《布拉格墓园》从一个虚构人物“西莫尼尼”的视角重新解释了《锡安长老议定书》的诞生过程。小说围绕“虚假成真”形成了兼具含混、互文反讽等特点的符号衍义系统,为读者参与文本游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埃科的文学观念受到其符号观的影响,他提出“文本意图”的概念,认为文本是生成性的动态客体。透过《布拉格墓园》,我们看到“文本意图”体现在小说的符号架构及所指层面的衍义上,由文本、作者与读者共同实现,是一种有度的意义生产,充分彰显了埃科兼具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思想的符号诗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贝托·埃科 《布拉格墓园》 符号 “虚假成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