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牵张力与雌激素对兔鼻软骨细胞增殖效应调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白明海 吴汉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牵张力与雌激素对兔鼻软骨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方法:1)采用MTT四唑盐比色法,检测不同剂量的17~β雌二醇(E2)(10^-12-10^-6mol/L)对第4代新生及6周龄新西兰白兔兔鼻软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2)将第4代新生及6周龄新西... 目的:探讨牵张力与雌激素对兔鼻软骨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方法:1)采用MTT四唑盐比色法,检测不同剂量的17~β雌二醇(E2)(10^-12-10^-6mol/L)对第4代新生及6周龄新西兰白兔兔鼻软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2)将第4代新生及6周龄新西兰白兔兔鼻软骨细胞在细胞膜式牵张力施加装置上培养,检测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10^-10-10^-8mol/L)及5 kPa牵张力联合应用0、12 h后,对兔鼻软骨细胞增殖活性(PI值)的影响。结果:(1)10^-10-10^-8mol/L17-β雌二醇体外培养新西兰白兔兔鼻软骨细胞生长具有刺激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最大效应浓度为10^-8mol/L,进一步增加E2浓度则刺激作用减弱。10^-6mol/L具有明显抑制性。(2)5 kPa牵张力联合17-β雌二醇培养较17-β雌二醇的单独作用具有更强的促兔鼻软骨细胞增殖作用。结论:牵张力与雌激素可以调节兔鼻软骨细胞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力 雌激素 鼻软骨细胞 增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黏膜毛细管型淋巴管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汉江 白明海 朱兆夫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3-94,共2页
目的 :观察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黏膜毛细管型淋巴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35例 (5 7个瘤体 )口腔黏膜毛细管型淋巴管瘤 ,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 ,其中 7个舌背部瘤体配合手术切除。用 2mg/mL平阳霉素行肿瘤基底下弥散注射至瘤体发白。每 ... 目的 :观察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黏膜毛细管型淋巴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35例 (5 7个瘤体 )口腔黏膜毛细管型淋巴管瘤 ,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 ,其中 7个舌背部瘤体配合手术切除。用 2mg/mL平阳霉素行肿瘤基底下弥散注射至瘤体发白。每 2~ 4周注射 1次 ,用药总量 4~ 6 0mg。 结果 :总有效率 87.72 % (5 0 / 5 7) ,其中唇、颊、腭、口底、舌腹病变的有效率 10 0 % (4 9/ 4 9)。舌背病变效果最差 12 .5 0 % (1/ 8)。结论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是治疗口腔黏膜毛细管型淋巴管瘤的理想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霉素 局部注射 治疗 口腔黏膜毛细管型淋巴管瘤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张力对体外培养兔鼻软骨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汉江 白明海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牵张力对体外培养的不同年龄兔鼻软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牵张力大小与兔鼻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改变的量效关系.方法:将第4代体外培养的新生及6周龄新西兰白兔兔鼻软骨细胞置于细胞膜式牵张力施加装置上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 目的:探讨牵张力对体外培养的不同年龄兔鼻软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牵张力大小与兔鼻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改变的量效关系.方法:将第4代体外培养的新生及6周龄新西兰白兔兔鼻软骨细胞置于细胞膜式牵张力施加装置上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的牵张力(5 kPa、10 kPa)在0~12 h内对兔鼻软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0~10 h内5 kPa牵张力组软骨细胞增殖指数随着牵张力作用时间的延长不断上升,增殖指数峰值位于10 h处;0~8 h内10 kPa牵张力组软骨细胞增殖指数随着牵张力作用时间的延长不断上升,增殖指数峰值位于8 h处;5 kPa较10 kPa牵张力对体外培养兔鼻软骨细胞具有更大的促增殖作用;牵张力对体外培养的新生兔兔鼻软骨细胞具有更大的促增殖作用.结论:牵张力可促进体外培养的新生及六周龄新西兰白兔兔鼻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提示我们鼻软骨牵张方法不仅适用于临床矫治新生儿唇腭裂伴发鼻畸形,而且有可能用于矫治1岁左右婴儿甚至更大年龄患儿的唇腭裂伴发鼻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力 鼻软骨细胞 增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牛心包为来源的天然衍生引导骨组织再生膜制备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白明海 张婷婷 +4 位作者 谢辉 吴汉江 赵志河 何正权 刘兴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0-444,共5页
目的:探索天然牛心包脱细胞和交联处理的理想方法。方法:用胰酶去垢剂法(I)、胰酶核酸酶法(II)、胰酶去垢剂+核酸酶联合法(III)、冻融去污剂法(IV)、冻融核酸酶法(V)、冻融去污剂+核酸酶联合法(VI)进行脱细胞和交联处理,采用光镜和SEM... 目的:探索天然牛心包脱细胞和交联处理的理想方法。方法:用胰酶去垢剂法(I)、胰酶核酸酶法(II)、胰酶去垢剂+核酸酶联合法(III)、冻融去污剂法(IV)、冻融核酸酶法(V)、冻融去污剂+核酸酶联合法(VI)进行脱细胞和交联处理,采用光镜和SEM、细胞毒性实验、机械性能测定、细胞趋化性实验评估处理效果,筛选出理想的脱细胞和交联方法。结果:冻融去污剂+核酸酶联合法是理想的脱细胞方法。京尼平交联法是理想的交联方法。结论:冻融去污剂+核酸酶联合法制备的脱细胞牛心包再采用京尼平交联法可制备出理想的GBR膜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衍生牛心包脱细胞处理交联处理 GBR 膜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衍生脱细胞牛心包复合BMP-2转染的BMSCs引导骨组织再生的体外实验研究
5
作者 白明海 张婷婷 +3 位作者 吴汉江 赵志河 何正权 刘兴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96-698,共3页
目的:研究天然衍生脱细胞牛心包复合BMP-2转染BMSCs引导骨组织再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天然衍生脱细胞牛心包体外复合BMP-2转染BMSCs,SEM评估细胞生长与增殖,MTT法检测牛心包对转染细胞的毒性,ELISA检测BMP-2含量,结晶紫染色法测定B... 目的:研究天然衍生脱细胞牛心包复合BMP-2转染BMSCs引导骨组织再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天然衍生脱细胞牛心包体外复合BMP-2转染BMSCs,SEM评估细胞生长与增殖,MTT法检测牛心包对转染细胞的毒性,ELISA检测BMP-2含量,结晶紫染色法测定BMSCs细胞粘附能力,ALP活性实验检测转染BMSCs成骨性能。结果:SEM发现天然衍生脱细胞牛心包复合BMP-2基因转染的BMSCs后,细胞生长并增殖良好;各组细胞的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天然衍生脱细胞牛心包增强了BMP-2转染BMSCs的细胞粘附能力和成骨细胞转化能力。结论:天然衍生脱细胞牛心包复合BMP-2基因转染BMSCs后,具有良好的生物和细胞相容性,有望成为一种优良的天然GBR膜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衍生脱细胞牛心包 BMP-2转染的 BMSCS 引导骨组织再生 体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轻中度上颌牙-牙槽前突畸形非减数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白明海 陈梦珊 +1 位作者 何正权 刘兴玉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8期50-55,共6页
目的探讨非减数矫治方案,配合使用微种植钉支抗,整体远中移动上颌牙列,矫治成人轻、中度上颌牙-牙槽前突畸形病例的软硬组织侧貌变化。方法 15例轻中度上牙-牙槽前突畸形成年患者,拔除第三恒磨牙,共30颗种植钉植入双侧上颌颧牙槽嵴区,... 目的探讨非减数矫治方案,配合使用微种植钉支抗,整体远中移动上颌牙列,矫治成人轻、中度上颌牙-牙槽前突畸形病例的软硬组织侧貌变化。方法 15例轻中度上牙-牙槽前突畸形成年患者,拔除第三恒磨牙,共30颗种植钉植入双侧上颌颧牙槽嵴区,用镍钛拉簧牵引上牙列整体向远中移动。对所有病例矫治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软硬组织头影测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30颗种植钉,其中4颗松动后重新植入,其余均保持稳固。(2) SNA、SNB等骨骼方面的测量值矫治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正畸没有改变上下颌的基骨;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连线的交角(U1/NA)、上中切牙切缘至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连线的距离(U1-NA)、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连线的交角(L1/NB)、上中切牙切缘至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连线的距离(L1-NB)及上下中切牙交角(U1/L1)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上、下前牙突度和倾斜度明显减小。(3)鼻唇角(Cm-Sn-UL)增大、面突角(G-Sn-Pos)减小(P <0.01),上下唇相对于审美平面的距离减小(P <0.01),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软组织面部侧貌得到改善。结论使用微种植钉作为强支抗能有效牵引上颌全牙列整体远中移动,使其软硬组织均发生明显变化,是非减数方案矫治成人轻中度上颌牙-牙槽前突畸形病例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减数矫治 上牙-牙槽前突畸形 成人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PBL教学模式在口腔正畸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宋剑玮 白明海 汪宁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17期169-171,176,共4页
目的对PBL教学模式在口腔正畸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作为该次研究时间范围,对80名口腔专业学生进行探究,将80名口腔专业学生进行分组,选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各40名学生,将纳入对... 目的对PBL教学模式在口腔正畸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作为该次研究时间范围,对80名口腔专业学生进行探究,将80名口腔专业学生进行分组,选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各40名学生,将纳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学生分别采用常规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理论成绩、实践成绩、综合能力、表现能力、教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学生理论成绩、实践成绩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生求知欲、认识度、寻求真相、自信心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生教学方法、教学行为、人为关怀、教学质量满意度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效果较明显,可以提高学生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表现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学 临床教学 PBL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复济联合康复新液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影响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宋剑玮 白明海 汪宁 《北方药学》 2020年第12期85-86,共2页
目的:研究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实施贝复济与康复新液联合用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院内收治的12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新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目的:研究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实施贝复济与康复新液联合用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院内收治的12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新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贝复济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溃疡持续时间、愈合时间及出院后6个月内的复发率。结果:试验组溃疡疼痛持续时间(3.12±0.85)d和溃疡愈合时间(3.79±1.04)d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P<0.05),试验组复发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贝复济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效果非常显著,可加速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复发率,可加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复济 康复新液 复发性口腔溃疡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素在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中的作用
9
作者 何正权 谢辉 白明海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A0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究水蛭素对于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生物学研究手段,利用我院口腔粘膜科就诊的、经病检证实为OSF的患者作为体外实验样本,以确定水蛭素在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中的作用.结果:注入水蛭素的体外... 目的:探究水蛭素对于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生物学研究手段,利用我院口腔粘膜科就诊的、经病检证实为OSF的患者作为体外实验样本,以确定水蛭素在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中的作用.结果:注入水蛭素的体外研究样本,经过24h后,包括OSF重要来源--成纤维细胞(FB)的增殖水平及胶原合成水平都得到显著降低.以及OSF另-影响因素的血管内皮细胞(EC)水平经水蛭素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结论:水蛭素能够显著抑制OSF来源的FB的增殖和胶原合成,还可提高血管活性,显著降低血液粘度,从FB与EC两大OSF来源的角度,起到治疗与控制OSF的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素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治疗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