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爱人利物”——中国电影物叙事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白文硕
侯光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14,共6页
中国电影物叙事研究,一方面尝试回应近年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物转向”,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美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内的“物”及其文化思想,探讨“物”作为重要的言说对象、生命景观和价值维度,“人与物偕”地参与到...
中国电影物叙事研究,一方面尝试回应近年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物转向”,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美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内的“物”及其文化思想,探讨“物”作为重要的言说对象、生命景观和价值维度,“人与物偕”地参与到相关叙事之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中国电影物叙事理论,而后在各类型电影中进行方法实践并形成中国电影物叙事的民族化美学风格,进而助推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物叙事
物叙事理论
物叙事方法实践
民族化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为媒介符号的丝绸之路“胡”物——兼论丝路物质审美文化
被引量:
3
2
作者
白文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8,共8页
作为“最古老的亲善大使”,丝路审美物质资源深厚、形态多样,熔铸而成的物质审美文化并存互渗、交互融合。在众多丝路物质中,“胡”物作为域外文化符号,携带并凝聚丝路物质审美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在民心相通的根基建构过程中,曾经并正在...
作为“最古老的亲善大使”,丝路审美物质资源深厚、形态多样,熔铸而成的物质审美文化并存互渗、交互融合。在众多丝路物质中,“胡”物作为域外文化符号,携带并凝聚丝路物质审美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在民心相通的根基建构过程中,曾经并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媒介枢纽作用,这些经过“丝路旅行”的“胡”物从味觉共同体和嗅觉共同体、视觉共同体三个方面印证了丝路审美共同体生成的可能性,并将丝路沿线人民的“歧感”与“共通感”相互融通,推动并完善“不同”而“和”的丝路审美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符号
丝绸之路
物质审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习近平文化思想构建中国特色电影叙事体系研究综述
3
作者
侯光明
白文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4-19,共6页
2014年发表的《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影响了我国文艺事业的方向,并为解决新时代中国文艺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基本遵循。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构建中国特色电影叙事体系,既需要在理论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4年发表的《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影响了我国文艺事业的方向,并为解决新时代中国文艺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基本遵循。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构建中国特色电影叙事体系,既需要在理论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深入探寻中国电影意象叙事与物叙事的文化内涵,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电影叙事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也需要在实践应用层面,充分结合中国电影丰富的创作实践,厚述中国电影英雄叙事、深描中国电影民俗叙事、精述中国电影地缘文化叙事,从而在整体层面推进新时代文艺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电影叙事
意象叙事
物叙事
英雄叙事
民俗叙事
地缘文化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物尽其用——物的文化功能建构
被引量:
6
4
作者
白文硕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103,共8页
当代的物质文化研究从原初单一的研究范式逐渐向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艺术学等众多研究领域扩展并成为跨越多个学科的开放性文化空间。物作为现今重要的言说对象、生命景观和价值维度,体现着近似于语言、叙事以及历史的性质,物的各...
当代的物质文化研究从原初单一的研究范式逐渐向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艺术学等众多研究领域扩展并成为跨越多个学科的开放性文化空间。物作为现今重要的言说对象、生命景观和价值维度,体现着近似于语言、叙事以及历史的性质,物的各项功能也随着物的不同身份表征及其所体现出来的性质而呈现出多维化的特点。物证功能、物建功能、物治功能等物的文化功能都在物的文化建构过程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即物对集体记忆的确证,物对家庭空间生产的建构以及物的治疗作用。这三种物的文化功能在"物尽其用"的哲学层面上能够更加明晰地阐述物的本质意义、生命意义以及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
物
文化功能
物证功能
物建功能
物治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PCANet下的遮挡定位人脸识别算法
被引量:
9
5
作者
郭伟
白文硕
曲海成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49-2160,共12页
自然环境中的人脸图像大部分带有遮挡,这对于人脸识别一直是巨大的挑战,用于人脸识别的主流深度模型对于遮挡人脸图片并不具有特别好的识别性能。针对深度模型由于遮挡的存在以及遮挡位置不确定所导致的识别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
自然环境中的人脸图像大部分带有遮挡,这对于人脸识别一直是巨大的挑战,用于人脸识别的主流深度模型对于遮挡人脸图片并不具有特别好的识别性能。针对深度模型由于遮挡的存在以及遮挡位置不确定所导致的识别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深度学习和特征点遮挡检测的PCANet下的遮挡定位人脸识别算法。分类器用于关键点检测,使用PCANet深度学习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形成支持向量机(SVM)训练模型组。遮挡判别分类器定位遮挡,结合特征模型组完成有遮挡人脸识别任务,并且对于表情变化有很强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常见遮挡类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于大面积遮挡的极端类型也具有很高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关键点
遮挡判别
模型组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爱人利物”——中国电影物叙事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白文硕
侯光明
机构
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电影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14,共6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5批面上资助项目“中国电影物叙事理论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4M750145)。
文摘
中国电影物叙事研究,一方面尝试回应近年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物转向”,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美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内的“物”及其文化思想,探讨“物”作为重要的言说对象、生命景观和价值维度,“人与物偕”地参与到相关叙事之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中国电影物叙事理论,而后在各类型电影中进行方法实践并形成中国电影物叙事的民族化美学风格,进而助推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建设。
关键词
中国电影物叙事
物叙事理论
物叙事方法实践
民族化美学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为媒介符号的丝绸之路“胡”物——兼论丝路物质审美文化
被引量:
3
2
作者
白文硕
机构
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重点项目“以电影强国建设推动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研究”(项目编号:21AZD050)的研究成果。
文摘
作为“最古老的亲善大使”,丝路审美物质资源深厚、形态多样,熔铸而成的物质审美文化并存互渗、交互融合。在众多丝路物质中,“胡”物作为域外文化符号,携带并凝聚丝路物质审美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在民心相通的根基建构过程中,曾经并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媒介枢纽作用,这些经过“丝路旅行”的“胡”物从味觉共同体和嗅觉共同体、视觉共同体三个方面印证了丝路审美共同体生成的可能性,并将丝路沿线人民的“歧感”与“共通感”相互融通,推动并完善“不同”而“和”的丝路审美文化建设。
关键词
媒介符号
丝绸之路
物质审美文化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习近平文化思想构建中国特色电影叙事体系研究综述
3
作者
侯光明
白文硕
机构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4-19,共6页
文摘
2014年发表的《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影响了我国文艺事业的方向,并为解决新时代中国文艺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基本遵循。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构建中国特色电影叙事体系,既需要在理论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深入探寻中国电影意象叙事与物叙事的文化内涵,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电影叙事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也需要在实践应用层面,充分结合中国电影丰富的创作实践,厚述中国电影英雄叙事、深描中国电影民俗叙事、精述中国电影地缘文化叙事,从而在整体层面推进新时代文艺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建设。
关键词
中国特色电影叙事
意象叙事
物叙事
英雄叙事
民俗叙事
地缘文化叙事
分类号
J90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物尽其用——物的文化功能建构
被引量:
6
4
作者
白文硕
机构
兰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103,共8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物的传记研究"(16LZUJBWYJ041)
文摘
当代的物质文化研究从原初单一的研究范式逐渐向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艺术学等众多研究领域扩展并成为跨越多个学科的开放性文化空间。物作为现今重要的言说对象、生命景观和价值维度,体现着近似于语言、叙事以及历史的性质,物的各项功能也随着物的不同身份表征及其所体现出来的性质而呈现出多维化的特点。物证功能、物建功能、物治功能等物的文化功能都在物的文化建构过程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即物对集体记忆的确证,物对家庭空间生产的建构以及物的治疗作用。这三种物的文化功能在"物尽其用"的哲学层面上能够更加明晰地阐述物的本质意义、生命意义以及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
物质文化
物
文化功能
物证功能
物建功能
物治功能
Keywords
substance culture
substance
cultural function
evidence function of substance
construction function of substance
cure function of substance
分类号
I0-05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CANet下的遮挡定位人脸识别算法
被引量:
9
5
作者
郭伟
白文硕
曲海成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软件学院
出处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49-2160,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No.41701479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180550529~~
文摘
自然环境中的人脸图像大部分带有遮挡,这对于人脸识别一直是巨大的挑战,用于人脸识别的主流深度模型对于遮挡人脸图片并不具有特别好的识别性能。针对深度模型由于遮挡的存在以及遮挡位置不确定所导致的识别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深度学习和特征点遮挡检测的PCANet下的遮挡定位人脸识别算法。分类器用于关键点检测,使用PCANet深度学习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形成支持向量机(SVM)训练模型组。遮挡判别分类器定位遮挡,结合特征模型组完成有遮挡人脸识别任务,并且对于表情变化有很强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常见遮挡类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于大面积遮挡的极端类型也具有很高的识别率。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关键点
遮挡判别
模型组
人脸识别
Keywords
deep learning
key points
occlusion discrimination
group of model
face recognition
分类号
TP39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爱人利物”——中国电影物叙事研究
白文硕
侯光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作为媒介符号的丝绸之路“胡”物——兼论丝路物质审美文化
白文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习近平文化思想构建中国特色电影叙事体系研究综述
侯光明
白文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物尽其用——物的文化功能建构
白文硕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PCANet下的遮挡定位人脸识别算法
郭伟
白文硕
曲海成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19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