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1
作者 姜艳平 孙健 +8 位作者 刘薇 李博龙 白慧涛 杨景 李佳璇 崔文 周晗 韩建春 唐丽杰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368-4378,共11页
【目的】利用R-藻红蛋白荧光素(R-PE)标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单克隆抗体,建立快速检测组织和细胞中IBDV的直接免疫荧光方法。【方法】试验取单克隆抗体细胞4C12复苏后,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 【目的】利用R-藻红蛋白荧光素(R-PE)标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单克隆抗体,建立快速检测组织和细胞中IBDV的直接免疫荧光方法。【方法】试验取单克隆抗体细胞4C12复苏后,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腹水,用层析柱进行纯化,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抗体效价;通过偶联试剂盒对单克隆抗体进行标记,建立直接免疫荧光法并优化反应条件,检测其特异性、敏感性及稳定性。利用建立的方法对感染IBDV的鸡法氏囊和脾脏进行检测。【结果】纯化的4C12单克隆抗体腹水效价为1∶10^(8);用R-PE标记4C12单克隆抗体,成功建立了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IBDV感染DT40细胞48 h、4%多聚甲醛和无水乙醇为固定剂进行双重固定、R-PE-4C12株单克隆抗体工作浓度为24μg/mL、抗体孵育90 min,此条件下荧光效果最佳。建立的直接免疫荧光方法与禽白血病病毒(ALV)、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禽脑脊髓炎病毒(AEV)和减蛋综合症病毒(EDSV)不发生交叉反应,特异性较好;该方法在病毒含量为10^(3)鸡胚半数感染量(ELD_(50))时仍能检测到阳性信号,灵敏性较好;稳定性试验显示,R-PE-4C12在4℃保存21 d后,仍能产生稳定的荧光信号。建立的直接免疫荧光方法中R-PE-4C12能与感染组织中IBDV结合产生特异性红色荧光;与间接免疫荧光法相比,两者荧光效果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直接免疫荧光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可以用于组织和细胞中IBDV的检测,为实验室IBDV检测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 直接免疫荧光法 单克隆抗体 R-藻红蛋白荧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