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象山港中部养殖海区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及富营养化
被引量:
6
1
作者
白怀宇
李秋芬
+4 位作者
张艳
陈碧鹃
韩倩
夏斌
曲克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4-30,共7页
根据2014年11月,2015年1月、3月和7月在象山港中部养殖海区开展的海洋调查所获得的海水营养盐数据,分析了该海域营养盐含量的季节变化,评价了海水的富营养化状况。结果显示,该海域无机氮平均含量秋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活性磷酸盐...
根据2014年11月,2015年1月、3月和7月在象山港中部养殖海区开展的海洋调查所获得的海水营养盐数据,分析了该海域营养盐含量的季节变化,评价了海水的富营养化状况。结果显示,该海域无机氮平均含量秋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秋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对不同养殖区域分析,宁海海藻养殖区和西沪港海带养殖区的无机氮浓度除冬季1个站位点外均劣于国家海水四类水质标准(0.50 mg/L),活性磷酸盐浓度在春、秋两季劣于国家海水四类水质标准(0.045mg/L)。全年各水层的N/P比值均高于Redfield比值,磷相对缺乏。根据富营养化评价模式,象山港中部养殖海区营养水平属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营养盐
季节变化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黄海及东海北部主要鱼类的营养级和食性
被引量:
10
2
作者
白怀宇
王玉堃
+2 位作者
张廷廷
黄凌风
孙耀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17,共8页
本研究通过对2011~2014年间在黄海及东海北部采集的36种海洋鱼类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测定,利用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计算底层饵料贡献比(Bp)来确定鱼类的食性,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计算其营养级(TL)。结果显示,这36种...
本研究通过对2011~2014年间在黄海及东海北部采集的36种海洋鱼类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测定,利用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计算底层饵料贡献比(Bp)来确定鱼类的食性,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计算其营养级(TL)。结果显示,这36种鱼类的营养级范围为2.75~4.34,平均值为3.47。其中,4种为完全浮游生物食性,8种为底栖生物食性,完全底栖生物食性为12种,混合食性为12种。中(TL=3.5~4)、低(TL<3.5)营养级的种类占大多数(91.67%),而高营养级(TL>4)种类较少,仅为3种,且全部为混合食性。营养级的研究结果与1986、1992和2004年的研究对比发现,个别种类发生了改变。如蓝点马鲛(Sconberonorus niphonius)营养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黄鲫(Setipinna t)aty却有不同程度的上升。食性的研究结果与2004、2009和2011年的研究对比发现,有些种类食性发生了较大变化,如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有些种类食性几乎没有变化,如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稳定同位素
营养级
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桑沟湾贝类养殖区沉积碳库年汇入速率的高分辨率记录及其对人类养殖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
3
3
作者
白怀宇
刘赛
+2 位作者
杨茜
黄凌风
孙耀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8-105,共8页
本研究对2014年取自桑沟湾贝类养殖区的柱状沉积物进行分析,测定每层沉积物中总碳(TC)、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的质量分数,并计算总无机碳(TIC)、海源性有机碳(C_(m))和贝壳无机碳(Shell-IC)的质量分数以及各组分碳在总碳中的贡献率,...
本研究对2014年取自桑沟湾贝类养殖区的柱状沉积物进行分析,测定每层沉积物中总碳(TC)、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的质量分数,并计算总无机碳(TIC)、海源性有机碳(C_(m))和贝壳无机碳(Shell-IC)的质量分数以及各组分碳在总碳中的贡献率,同时对其年汇入速率(BF)进行估算。结合^(210)Pb测年法,研究近80年沉积碳库各种碳的年汇入速率的高分辨率记录,发现其中TC、TIC、TOC、C_(m)和Shell-I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9%、0.75%、0.34%、0.15%和0.06%。研究还发现,TIC是TC的主要形式,在1960—2010年的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C_(m)的质量分数在2010年前无较大幅度的波动,但在2010年后显著增加,使得C_(m)/TC及TOC/TC也显著提升。Shell-IC在养殖活动开始后至2000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各组分碳的年汇入速率在1960—2000年间随海水养殖活动呈现相应的变化,之后由于养殖规模和格局的调整,BF_(C_(m))、BF_(TOC)和BF_(TC)显著升高,BF_(TIC)降低,BF_(Shell-IC)先升高后降低。桑沟湾的海水养殖活动影响着贝类养殖区沉积碳库的组成和年汇入速率,碳库各组分的变动也体现出与之相应的变化。本研究详细描述了人类海水养殖活动在开始后的50年里对沉积碳库年汇入速率的影响特征,也为今后陆架海区水产养殖活动的合理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碳库
汇入速率
海水养殖
桑沟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象山港中部养殖海区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及富营养化
被引量:
6
1
作者
白怀宇
李秋芬
张艳
陈碧鹃
韩倩
夏斌
曲克明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出处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4-30,共7页
基金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5043-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山东省联合基金项目(U1606404)共同资助~~
文摘
根据2014年11月,2015年1月、3月和7月在象山港中部养殖海区开展的海洋调查所获得的海水营养盐数据,分析了该海域营养盐含量的季节变化,评价了海水的富营养化状况。结果显示,该海域无机氮平均含量秋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秋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对不同养殖区域分析,宁海海藻养殖区和西沪港海带养殖区的无机氮浓度除冬季1个站位点外均劣于国家海水四类水质标准(0.50 mg/L),活性磷酸盐浓度在春、秋两季劣于国家海水四类水质标准(0.045mg/L)。全年各水层的N/P比值均高于Redfield比值,磷相对缺乏。根据富营养化评价模式,象山港中部养殖海区营养水平属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型。
关键词
象山港
营养盐
季节变化
富营养化
Keywords
Xiangshan Harbor
Nutrient
Seasonal variation
Eutrophication
分类号
X8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黄海及东海北部主要鱼类的营养级和食性
被引量:
10
2
作者
白怀宇
王玉堃
张廷廷
黄凌风
孙耀
机构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出处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1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60619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5CB453303)共同资助。
文摘
本研究通过对2011~2014年间在黄海及东海北部采集的36种海洋鱼类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测定,利用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计算底层饵料贡献比(Bp)来确定鱼类的食性,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计算其营养级(TL)。结果显示,这36种鱼类的营养级范围为2.75~4.34,平均值为3.47。其中,4种为完全浮游生物食性,8种为底栖生物食性,完全底栖生物食性为12种,混合食性为12种。中(TL=3.5~4)、低(TL<3.5)营养级的种类占大多数(91.67%),而高营养级(TL>4)种类较少,仅为3种,且全部为混合食性。营养级的研究结果与1986、1992和2004年的研究对比发现,个别种类发生了改变。如蓝点马鲛(Sconberonorus niphonius)营养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黄鲫(Setipinna t)aty却有不同程度的上升。食性的研究结果与2004、2009和2011年的研究对比发现,有些种类食性发生了较大变化,如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有些种类食性几乎没有变化,如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
关键词
碳、氮稳定同位素
营养级
食性
Keywords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e
Trophic level
Feeding character
分类号
S931.1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桑沟湾贝类养殖区沉积碳库年汇入速率的高分辨率记录及其对人类养殖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
3
3
作者
白怀宇
刘赛
杨茜
黄凌风
孙耀
机构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山东省海洋仪器仪表科技中心有限公司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厦门大学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8-105,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8YFD0900700)
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19JZZY020706)共同资助。
文摘
本研究对2014年取自桑沟湾贝类养殖区的柱状沉积物进行分析,测定每层沉积物中总碳(TC)、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的质量分数,并计算总无机碳(TIC)、海源性有机碳(C_(m))和贝壳无机碳(Shell-IC)的质量分数以及各组分碳在总碳中的贡献率,同时对其年汇入速率(BF)进行估算。结合^(210)Pb测年法,研究近80年沉积碳库各种碳的年汇入速率的高分辨率记录,发现其中TC、TIC、TOC、C_(m)和Shell-I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9%、0.75%、0.34%、0.15%和0.06%。研究还发现,TIC是TC的主要形式,在1960—2010年的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C_(m)的质量分数在2010年前无较大幅度的波动,但在2010年后显著增加,使得C_(m)/TC及TOC/TC也显著提升。Shell-IC在养殖活动开始后至2000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各组分碳的年汇入速率在1960—2000年间随海水养殖活动呈现相应的变化,之后由于养殖规模和格局的调整,BF_(C_(m))、BF_(TOC)和BF_(TC)显著升高,BF_(TIC)降低,BF_(Shell-IC)先升高后降低。桑沟湾的海水养殖活动影响着贝类养殖区沉积碳库的组成和年汇入速率,碳库各组分的变动也体现出与之相应的变化。本研究详细描述了人类海水养殖活动在开始后的50年里对沉积碳库年汇入速率的影响特征,也为今后陆架海区水产养殖活动的合理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沉积碳库
汇入速率
海水养殖
桑沟湾
Keywords
Sedimentary carbon pool
Accumulation rate
Marine aquaculture
Sanggou Bay
分类号
P7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象山港中部养殖海区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及富营养化
白怀宇
李秋芬
张艳
陈碧鹃
韩倩
夏斌
曲克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黄海及东海北部主要鱼类的营养级和食性
白怀宇
王玉堃
张廷廷
黄凌风
孙耀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桑沟湾贝类养殖区沉积碳库年汇入速率的高分辨率记录及其对人类养殖活动的响应
白怀宇
刘赛
杨茜
黄凌风
孙耀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