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甲双胍改善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厚名 崔翠翠 +9 位作者 夏伟丽 季加翠 张洪昌 苏现彪 王忠宝 马家树 褚昊冉 郑云哨 白录东 李然然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5-320,共6页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是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其核心症状之一是认知功能障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效果不佳。近期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改善SZ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包括改善胰岛素抵抗、修复神经损伤、调...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是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其核心症状之一是认知功能障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效果不佳。近期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改善SZ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包括改善胰岛素抵抗、修复神经损伤、调节神经免疫和抗氧化应激。阐明这些机制可为SZ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障碍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神经元可塑性 神经免疫调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质量控制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褚昊冉 崔翠翠 +5 位作者 苏现彪 张洪昌 马家树 朱厚名 白录东 李然然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4,共7页
线粒体是细胞内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通过产生大量ATP为人体提供能量供应。研究显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存在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提示线粒体可能会影响精神障碍的发生和临床治疗效果。因此,了解精神分裂症与线粒体质量控制在遗传学机... 线粒体是细胞内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通过产生大量ATP为人体提供能量供应。研究显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存在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提示线粒体可能会影响精神障碍的发生和临床治疗效果。因此,了解精神分裂症与线粒体质量控制在遗传学机制、异常过程和影像学表现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总结线粒体相关靶标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潜在治疗靶点的相关证据,可为后续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线粒体质量控制 线粒体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29例随访 被引量:5
3
作者 白录东 王元勋 侯瑞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57-357,共1页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29例随访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白录东王元勋侯瑞华气功所致精神障碍在CCMD-2中归于“民间健身术所引起的精神障碍”〈1〉,在CCMD-2-R中则具体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2)。为了解其病情转归情况,本...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29例随访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白录东王元勋侯瑞华气功所致精神障碍在CCMD-2中归于“民间健身术所引起的精神障碍”〈1〉,在CCMD-2-R中则具体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2)。为了解其病情转归情况,本文对29例首次住我中心诊断为气功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功偏差 精神障碍 诊断 CCM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西汀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谭明刚 白录东 +1 位作者 高春霓 赵贵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72-273,共2页
目的 探讨氟西汀联合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 18~ 6 5岁符合CCMD - 2 -R抑郁症诊断标准的 43例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2 2例 ,采用氟西汀 2 0mg+阿米替林 5 0~ 10 0mg (平均 77 5mg d)进行治疗 ;对照组 ... 目的 探讨氟西汀联合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 18~ 6 5岁符合CCMD - 2 -R抑郁症诊断标准的 43例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2 2例 ,采用氟西汀 2 0mg+阿米替林 5 0~ 10 0mg (平均 77 5mg d)进行治疗 ;对照组 2 1例 ,单用氟西汀治疗 ,2 0mg d ,疗程均为 6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症状评分 ,根据减分率判断疗效 ,用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评价两组的副作用。结果 HAMD减分率两组间比较自第 2周末始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HAMA减分率两组间比较 ,自第 1周末始差别即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TESS评分两组间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未见严重副反应。结论 氟西汀联合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效果优于单用氟西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阿米替林 抑郁症 药物疗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7
5
作者 胡蕾 胡佩诚 +7 位作者 唐茂芹 杨晓东 王爱荣 刘英 曹秉玉 刘兰芬 白录东 朱纬国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30-434,462,共6页
目的:从性满意度、性交流、性焦虑、性反应、性态度、性体像6个方面以及整体状况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3所医院门诊就诊的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80名作为研究组,按照年... 目的:从性满意度、性交流、性焦虑、性反应、性态度、性体像6个方面以及整体状况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3所医院门诊就诊的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80名作为研究组,按照年龄(±2岁)、城市所在地与精神分裂症组匹配,选择正常女性180名作为对照组,用女性性生活质量问卷,Olson婚姻质量问卷中的夫妻交流、婚姻满意度、性生活3个分量表进行测查。结果:除性焦虑因子外,患者性生活质量总分及其余各个因子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如,性满意度因子,(20.8±4.4)vs.(25.1±4.8),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提高患者总的性生活质量的因素依次为婚姻满意度高、有子女、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β=0.514,0.258,0.193,均P<0.05);提高性满意度的因素按照作用大小依次为婚姻满意度高、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β=0.577,0.225,均P<0.05);改善患者性交流的因素依次为受教育程度高、病程短、有子女(β=0.462,-0.351,0.298,均P<0.05);改善患者性焦虑的因素依次为婚姻满意度高、年龄低(β=0.458,-0.206,均P<0.001);提高患者性反应的因素依次为月经济收入高、病程短、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β=0.457,-0.200,0.158,均P<0.05);改善患者性态度的因素依次为受教育程度高、疾病严重程度轻、夫妻交流多(β=0.469,-0.445,0.271,均P<0.05);对患者性体像有利的因素依次为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婚姻满意度高、无子女(β=0.776,0.415,-0.196,均P<0.05)。结论:促进患者婚姻家庭的和谐,选用对性功能影响小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精神分裂症 性生活质量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