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0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娜 郝彩霞 +9 位作者 王健红 董宝侠 顾宏涛 张涛 杨岚 白庆咸 高广勋 陈协群 王哲 梁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11期804-808,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50例年龄≥70岁的老年DLBCL患者,收集整理年龄、Ann-Arbor分期、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 目的:探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50例年龄≥70岁的老年DLBCL患者,收集整理年龄、Ann-Arbor分期、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PI)、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Ki-67等资料进而分析临床特点;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单因素分析评估预后。结果50例初发老年DLBCL患者中,60%患者为Ⅲ~Ⅳ期,54% IPI评分为3~5分,52%有B症状,75%原发部位为结外。在老年患者中,调整剂量的化疗疗效优于放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利妥昔单抗联合剂量调整化疗(R-CHOP)组完全缓解(CR)率优于不包括利妥昔单抗的剂量调查化疗(CHOP/COP)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8.5%、30.8%、11.5%。生存分析发现Ki-67对患者生存有显著的影响,尤其是Ki-67>80%患者预后差。结论老年患者以疾病分期晚,易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生存期短为特征,具有更高的DLBCL发病率,Ki-67是一个重要的不良预后指标。R-CHOP方案可明显提高CR率,并且足够疗程的化疗将显著改善超高龄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骨淋巴瘤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郝彩霞 王健红 +13 位作者 张娜 刘祥祥 贾卫静 唐海龙 董宝侠 顾宏涛 张涛 杨岚 白庆咸 闫庆国 高广勋 王哲 陈协群 梁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841-84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骨淋巴瘤( PB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入选西京医院2006年至2014年期间收治的PBL患者42例,男24例,女18例,中位年龄45.6(11~78)岁,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有无全身症状、发病部位、临床分期、病... 目的:探讨原发骨淋巴瘤( PB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入选西京医院2006年至2014年期间收治的PBL患者42例,男24例,女18例,中位年龄45.6(11~78)岁,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有无全身症状、发病部位、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案、疗效评价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电话和门诊随访至2015年3月。结果42例患者均以病变部位疼痛或牵涉性麻木为首发临床表现。病理分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50%(21/42)为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其中17例患者接受了治疗,5例放化疗联合,12例单纯化疗,两组比较,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疗程后评估近期疗效,年龄、性别、分期、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有无全身症状、病理分型、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国际预后指数( IPI )评分、是否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是否联合放疗等对完全缓解率( CR )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13(2~48)个月,无进展生存期>3年的4例患者中3例应用了利妥昔单抗。结论42例PBL患者病理类型主要为DLBCL,治疗以化疗为主,联合放疗未明显提高疗效,应用利妥昔单抗可能会改善预后,尚需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原发骨淋巴瘤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鉴美国模式健全血液专科培训“西京模式”——美国血液专科住院医师培训的启示 被引量:3
3
作者 段晓晖 郝彩霞 +9 位作者 顾宏涛 董宝侠 杨岚 白庆咸 张涛 薛姣 王军 郭宝林 陈协群 梁蓉 《西北医学教育》 2013年第4期688-690,共3页
为培养更加优秀的住院医师,提高诊疗质量,该文章通过对美国血液专业住院医师的培训作一简介,为我国血液专科医师培训提供参考资料,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而健全"西京模式"。
关键词 美国 血液专科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