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光温室严冬季节气温与地温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0
1
作者 白增森 郭秀芳 +1 位作者 丁玉川 张敬忠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1-32,共2页
日光温室严冬季节气温与地温的变化特征白增森郭秀芳丁玉川张敬忠(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太原030031)日光温室是解决北方冬季蔬菜生产的主要温室类型,但生产中因低温死苗严重使有的日光温室仅用于早春育苗,经济效益很低。针对这一... 日光温室严冬季节气温与地温的变化特征白增森郭秀芳丁玉川张敬忠(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太原030031)日光温室是解决北方冬季蔬菜生产的主要温室类型,但生产中因低温死苗严重使有的日光温室仅用于早春育苗,经济效益很低。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1995年和1996年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冬季 气温 地温 变化特征 温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河流域土壤重金属垂直分布规律及地域差异 被引量:9
2
作者 白增森 吴家华 +4 位作者 董云中 陈慧选 温月香 谷晓滨 刘宝山 《农业环境与发展》 CAS 1997年第4期11-16,共6页
山西汾河流域按土属采土样1740个,测定镍、铬、铅、锌、砷、铜、汞、镉八种元素的含量。探讨了垂直分布及各地形部位贡献大小和地域差异。在中高山地、山地、低山丘陵、丘陵阶地、二级阶地和平原盆地六个地形部位中,土壤重金属元... 山西汾河流域按土属采土样1740个,测定镍、铬、铅、锌、砷、铜、汞、镉八种元素的含量。探讨了垂直分布及各地形部位贡献大小和地域差异。在中高山地、山地、低山丘陵、丘陵阶地、二级阶地和平原盆地六个地形部位中,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过土壤污染起始值。各元素不同地形部位贡献大小为:中高山地汞大、山地铜大、低山丘陵铬大,丘陵阶地铅、镍、铜大,二级阶地汞大、锌小,平原盆地镉、汞大、铜小。故二级阶地和平原盆地应施用铜、锌微肥和防止汞、镉污染。地域差异研究表明:东西两山山地土壤多数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利用较为一致。南北两盆地污染重点在太原盆地。上述研究结果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污染防治和预测,工矿企业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垂直分布 地域差异 土壤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汾河流域盆地土壤八种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白增森 吴家华 《土壤肥料》 CSCD 1999年第3期15-17,共3页
汾河流域盆地土壤8种重金属含量现状与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盆地高于临汾盆地,太原盆地内水浇地高于旱地,临汾盆地则相反。其分布特征为:太原盆地水浇地,晋中地域旱地大部分为高含量元素。铜镉两元素各地区之间,锌汞两盆地... 汾河流域盆地土壤8种重金属含量现状与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盆地高于临汾盆地,太原盆地内水浇地高于旱地,临汾盆地则相反。其分布特征为:太原盆地水浇地,晋中地域旱地大部分为高含量元素。铜镉两元素各地区之间,锌汞两盆地之间差异显著。8种元素最高含量均小于土壤环境标准值,但太原盆地各地域的旱地及运城地域土壤应补充锌铜。污染防治重点在晋中地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流域 盆地 分布特征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湿果园间作植物——甘露子 被引量:1
4
作者 白增森 俞小秋 白映梅 《山西果树》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果园 潮湿果园 甘露子 间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地质统计法对土壤环境重金属最佳估值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慧选 吴持平 +1 位作者 吴家华 白增森 《农业环境与发展》 CAS 1994年第3期19-22,共4页
本文用地质统计方法对太原市南郊区平川土壤中砷的含量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土壤中砷含量在各处的最佳估值,并用等值线图表示出来。
关键词 土壤 地质统计学 最佳估值 重有色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市南郊区土壤8种重金属元素背景值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慧选 吴家华 +3 位作者 白增森 董云中 温月香 谷晓滨 《山西农业科学》 1994年第2期32-35,共4页
以县区为单位,以土属为单元,对农业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背景值进行研究。这种面向较小区域和较低土壤单元的研究工作,可取得较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土壤 背景值 土壤矿物 重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湿果园间作植物──甘露子
7
作者 白增森 《中国果业信息》 1999年第6期35-,共1页
关键词 果园间作 甘露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川河流域土地利用状况的遥感动态监测
8
作者 郭立民 李安成 +1 位作者 袁淑和 白增森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2-44,共3页
选择黄河中游重点产沙区南川河流域黄土区280.15km2作为重点调查区域,利用1981年和1988年的航片,对其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水土流失治理情况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经过7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南川河... 选择黄河中游重点产沙区南川河流域黄土区280.15km2作为重点调查区域,利用1981年和1988年的航片,对其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水土流失治理情况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经过7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南川河流域的人工林、沟坝地增长速度很快,分别增加21.9倍和5倍,经济林增加21%,交通占地增加33.5%。然而南川河流域的耕地面积锐减,水域面积减少,自然生态环境仍在遭受破坏,水土流失问题仍很严重。这些问题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监测 遥感技术 南川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