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区域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多重“定位”战略 被引量:3
1
作者 白中军 陈硕硕 《中国农业教育》 2006年第3期8-11,共4页
区域农村教育要在“社会—教育”互动的理论框架内,实施多重“定位”的改革发展战略:在社会层面创造依靠、支持教育的社会发展态势,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提高城镇化水平;在社会施控层面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制,平衡好地... 区域农村教育要在“社会—教育”互动的理论框架内,实施多重“定位”的改革发展战略:在社会层面创造依靠、支持教育的社会发展态势,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提高城镇化水平;在社会施控层面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制,平衡好地方意志与国家意志;在教育回应层面,通过有效对话机制回应社会要求;在教育层面进行教育规划的“定位”调整、教育结构的“定位”改革、相关体制的“定位”配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农村 教育改革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自主·演化——对区域农村教育发展的社会生态学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白中军 《职业技术教育》 2005年第34期61-63,共3页
教育与社会的协调互动问题,包括教育与社会、功能与结构、反馈与前馈3个层面的内容,是区域农村教育发展、演化问题展开的逻辑平台;"协调互动"关系中教育的自主性问题,则涉及"教育存在的自主规定性"与"教育发... 教育与社会的协调互动问题,包括教育与社会、功能与结构、反馈与前馈3个层面的内容,是区域农村教育发展、演化问题展开的逻辑平台;"协调互动"关系中教育的自主性问题,则涉及"教育存在的自主规定性"与"教育发展的主动适应性"两大教育特性,是逻辑平台上教育自我的独特表演;"协调互动"进程中教育的历史演化,蕴涵着"本体、主体、中介、意识、实践"5个层面的和合融通,是双边互动中教育个性的具体张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农村教育 协调互动 自主路径 个性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的师德教育“缺失”了什么?——探讨一种“在重视中被忽视”的现象
3
作者 白中军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0-51,共2页
在我们对师德教育“真真切切”的重视中,某些“师德问题”反被“忽视”了,出现了多层面的“缺失”现象。在教育起点上,存在着受教者内在“信念性”和教育者施教“理念性”的缺失;在“真善美”关系上,存在着师德师智师艺结构“融通... 在我们对师德教育“真真切切”的重视中,某些“师德问题”反被“忽视”了,出现了多层面的“缺失”现象。在教育起点上,存在着受教者内在“信念性”和教育者施教“理念性”的缺失;在“真善美”关系上,存在着师德师智师艺结构“融通性”和功能“转化性”的缺失;在教育“影响力”上,存在着横向“聚合性”和纵向“连续性”的缺失;在修行实践上,存在着榜样“示范性”和自我“独立性”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教育 起点缺失 融通缺失 整合缺失 实践缺失 职后教育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农村课程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程建荣 白中军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2-14,共3页
当前,我国农村课程改革面临"供给不足与需求偏差"、"扶持不够与导向偏颇"等现实困境;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把农村课改当成政府引领的社会民生工程,创建适宜农村课改的课程与评价体系,才能破解农村"基... 当前,我国农村课程改革面临"供给不足与需求偏差"、"扶持不够与导向偏颇"等现实困境;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把农村课改当成政府引领的社会民生工程,创建适宜农村课改的课程与评价体系,才能破解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个时代难题。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农村教师的主体能动性,提升农村教师胜任"新课改"的能力,则是"深化农村课程改革"的主体条件和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教育 课程改革 社会民生工程 农村课改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践视角:中小学名师成长问题摭探 被引量:1
5
作者 丁敏 白中军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1-33,共3页
名师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成为名师,离不开"天时地利、平台起点与生态取向"等前提条件;名师成长的一般路径是"三阶段成长路线";名师发展,还需要选择适宜的榜样目标、赢得机遇期与驾驭转折点、处理优化好各... 名师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成为名师,离不开"天时地利、平台起点与生态取向"等前提条件;名师成长的一般路径是"三阶段成长路线";名师发展,还需要选择适宜的榜样目标、赢得机遇期与驾驭转折点、处理优化好各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名师名师成长榜样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线”教育:学校德育的新模式 被引量:7
6
作者 白中军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10,共3页
从社会转型期学校学生品德水平“一再”滑降的严峻现实出发,在对学校传统德育模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底线”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新途径,并提出了“底线”教育的四种模式:环境陶冶模式、榜样身教模式、专业德育模式、能动自育模式。
关键词 学校教育 德育 学生品德 批判意识 榜样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教师职业社会化问题的几点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白中军 《中国成人教育》 1996年第6期34-35,共2页
对教师职业社会化问题的几点探讨白中军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性构成要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校的质量水平与特色风格;教师职业社会化(professionalsocializationofteachers)是教师角色培养的核心... 对教师职业社会化问题的几点探讨白中军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性构成要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校的质量水平与特色风格;教师职业社会化(professionalsocializationofteachers)是教师角色培养的核心问题,它与教师(或作为准教师的师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职业化 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农村教育“结构——功能”特点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季富强 白中军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32-34,共3页
区域农村教育的结构要素本身存在着不平衡性,农村职教、成教较为弱小幼稚,而基础教育则“一枝独秀”;区域农村教育的三要素之间存在着封闭性,具体表现为横向结构联通的封闭性和纵向序列承接的间断性。传统区域农村教育的功能定位具有国... 区域农村教育的结构要素本身存在着不平衡性,农村职教、成教较为弱小幼稚,而基础教育则“一枝独秀”;区域农村教育的三要素之间存在着封闭性,具体表现为横向结构联通的封闭性和纵向序列承接的间断性。传统区域农村教育的功能定位具有国家一统性与现实游离性的特点,农村教育正面临传统功能定位的历史延续性与应然定位机制的远未成熟性的严峻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农村“三教” 不平衡性与封闭性 一统性与游离性 延续性与未成熟性 农村教育 结构要素 功能定位 历史延续性 不平衡性 农村职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农村教育适应当地经济与社会需要状况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5
9
作者 卢立海 白中军 《山东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4,共4页
关键词 农村教育 农村人口素质 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