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煤炭液化残渣在热解过程中软化熔融并剧烈膨胀导致难以利用的问题,在温度范围为30~900℃,升温速率分别为10、20、30、40℃/min的情况下,借助热重分析仪对煤直接液化残渣与褐煤进行程序升温共热解试验,采用Doyle法分析共热解动力...为了解决煤炭液化残渣在热解过程中软化熔融并剧烈膨胀导致难以利用的问题,在温度范围为30~900℃,升温速率分别为10、20、30、40℃/min的情况下,借助热重分析仪对煤直接液化残渣与褐煤进行程序升温共热解试验,采用Doyle法分析共热解动力学,将动力学结果与共热解协同作用进行关联。结果表明:共热解过程可用3个串联的一级反应描述,温度区间分别为200~310、310~470、470~900℃,其中310~470℃对应共热解反应的活泼分解阶段,反应活化能(40~50 k J/mol)远大于低、高温反应活化能(10~20 k J/mol)。液化残渣与褐煤共热解降低了活泼分解阶段的反应活化能,加快了反应速率,增大了热解失重率,使共热解反应在300~550℃表现出正协同作用。展开更多
通过逐级酸洗脱除桦甸和巴里坤油页岩中的矿物质,采用热重分析仪对油页岩原样和脱矿样进行热解,基于热失重特性和热解动力学考察酸洗对油页岩热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盐酸酸洗脱除碳酸盐后,两种油页岩在150℃~510℃失重的初始温度分...通过逐级酸洗脱除桦甸和巴里坤油页岩中的矿物质,采用热重分析仪对油页岩原样和脱矿样进行热解,基于热失重特性和热解动力学考察酸洗对油页岩热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盐酸酸洗脱除碳酸盐后,两种油页岩在150℃~510℃失重的初始温度分别降低92℃和40℃,且最大失重速率降低、失重量减少,说明碳酸盐在低温下能抑制小分子化合物的释放,在高温下能促进干酪根的分解失重。再经氢氟酸-盐酸酸洗脱除硅酸盐后,桦甸油页岩的最大失重速率增大,说明硅酸盐在高温下可抑制干酪根的分解失重。对于两种油页岩在350℃~510℃的热解反应,逐级脱除碳酸盐和硅酸盐使表观活化能分别减小10 k J/mol和增大30 k J/mol,说明碳酸盐增大了失重反应速率对温度的敏感度,而硅酸盐减小了失重反应速率对温度的敏感度,且硅酸盐的影响比碳酸盐显著。展开更多
文摘为了解决煤炭液化残渣在热解过程中软化熔融并剧烈膨胀导致难以利用的问题,在温度范围为30~900℃,升温速率分别为10、20、30、40℃/min的情况下,借助热重分析仪对煤直接液化残渣与褐煤进行程序升温共热解试验,采用Doyle法分析共热解动力学,将动力学结果与共热解协同作用进行关联。结果表明:共热解过程可用3个串联的一级反应描述,温度区间分别为200~310、310~470、470~900℃,其中310~470℃对应共热解反应的活泼分解阶段,反应活化能(40~50 k J/mol)远大于低、高温反应活化能(10~20 k J/mol)。液化残渣与褐煤共热解降低了活泼分解阶段的反应活化能,加快了反应速率,增大了热解失重率,使共热解反应在300~550℃表现出正协同作用。
文摘通过逐级酸洗脱除桦甸和巴里坤油页岩中的矿物质,采用热重分析仪对油页岩原样和脱矿样进行热解,基于热失重特性和热解动力学考察酸洗对油页岩热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盐酸酸洗脱除碳酸盐后,两种油页岩在150℃~510℃失重的初始温度分别降低92℃和40℃,且最大失重速率降低、失重量减少,说明碳酸盐在低温下能抑制小分子化合物的释放,在高温下能促进干酪根的分解失重。再经氢氟酸-盐酸酸洗脱除硅酸盐后,桦甸油页岩的最大失重速率增大,说明硅酸盐在高温下可抑制干酪根的分解失重。对于两种油页岩在350℃~510℃的热解反应,逐级脱除碳酸盐和硅酸盐使表观活化能分别减小10 k J/mol和增大30 k J/mol,说明碳酸盐增大了失重反应速率对温度的敏感度,而硅酸盐减小了失重反应速率对温度的敏感度,且硅酸盐的影响比碳酸盐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