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地区下石炭统薄层砂体沉积层序与砂体预测 被引量:14
1
作者 申银民 孙玉善 +1 位作者 顾桥元 徐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3-45,共3页
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依据丰富的岩心和测井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哈得逊地区下石炭统下泥岩段海相薄层产油砂体进行精细研究。研究结果:该套薄层砂体是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层序Ⅰ高位体系域的低能砂质滨岸相沉积,发育的多个明显... 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依据丰富的岩心和测井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哈得逊地区下石炭统下泥岩段海相薄层产油砂体进行精细研究。研究结果:该套薄层砂体是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层序Ⅰ高位体系域的低能砂质滨岸相沉积,发育的多个明显向上变粗的准层序又构成一个(弱)前积准层序组。层序Ⅰ高位体系域发育早期为远滨环境,随着海平面的缓慢下降逐渐过渡为远滨和临滨—前滨环境交互,最后演变为滨海平原。识别出的5 个单独薄砂体由下向上逐渐向海迁移,砂体间由海相泥岩分隔,互不连通,呈孤立的席状透镜体,侧向相变为泥岩;平面上砂体沿古海岸线发育,其走向大致为北西南东向。薄层砂体砂岩粒度细、厚度薄(薄于3m),但分布广,发育明显受层序(体系域)背景、古地貌和物源控制,其分布面积远大于已知油田的面积,有希望寻找到主要受岩性控制的较大型地层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下石炭统 海相 薄层砂体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沉积相 砂体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东2井古油藏成藏期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孙玉善 金英爱 +2 位作者 顾乔元 申银民 杨帆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1-33,61,共4页
塔里木盆地塔东低凸起的塔东2井在寒武系一下奥陶统获得少量重质油,发现寒武系一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是优质烃源岩,其中的有机质和沥青赋存产状大致有3种:①基质中的大量黑色炭化的有机(泥)质;②收缩溶蚀缝脉和Ⅰ期构造溶蚀缝脉及晶间溶蚀... 塔里木盆地塔东低凸起的塔东2井在寒武系一下奥陶统获得少量重质油,发现寒武系一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是优质烃源岩,其中的有机质和沥青赋存产状大致有3种:①基质中的大量黑色炭化的有机(泥)质;②收缩溶蚀缝脉和Ⅰ期构造溶蚀缝脉及晶间溶蚀孔中的黑色炭质沥青;③局部Ⅲ期构造缝中的油质-胶质沥青。根据沥青的产状,结合碳酸盐岩成岩演化序列与其成岩阶段和构造演化史,认为塔东2井油藏为两期成藏,烃源岩在奥陶纪末的早成岩末至晚成岩早期阶段就已排烃形成早期油藏,志留纪末进入晚成岩深埋藏阶段,古油藏因高温热蚀变遭破坏;晚期成藏在海西—印支期以来,经同层调整后再次成藏,属自生自储的残余古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东2井 寒武系-下奥陶统 古油藏 沥青产状 成岩演化序列 成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三叠系层序地层研究和有利勘探区预测 被引量:24
3
作者 吕雪雁 朱筱敏 +1 位作者 申银民 高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5,共4页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 ,综合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 ,进行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 5个以不整合面为边界的三级层序 ,层序Ⅰ、层序Ⅱ和层序Ⅲ位于下三叠统 ,层序Ⅳ相当于中三叠统 ,层序Ⅴ相当于上三叠...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 ,综合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 ,进行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 5个以不整合面为边界的三级层序 ,层序Ⅰ、层序Ⅱ和层序Ⅲ位于下三叠统 ,层序Ⅳ相当于中三叠统 ,层序Ⅴ相当于上三叠统。层序Ⅰ由低位体系域、水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 ,低位体系域分布在塔中低凸起和满加尔凹陷中南部 ,塔中地区、满西 1井和满参 1井处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水侵体系域广布整个台盆区 ,为半深湖—深湖沉积 ,高位体系域仅保存在塔北隆起的低洼部位。层序Ⅱ由水侵体系域和低位体系域组成 ,主要为湖泊相沉积。层序Ⅲ分布在塔中低凸起和整个满加尔凹陷 ,为辫状河沉积。层序Ⅳ由低位体系域和水侵体系域构成 ,塔中地区为曲流河沉积 ,满加尔凹陷—塔北隆起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层序Ⅴ由低位体系域和水侵体系域构成 ,为扇三角洲—湖泊相沉积 ,分布在塔北隆起和满加尔凹陷的北坡 ,塔中地区缺失。三叠系各层序的形成主要与构造运动、湖平面变化、物源供给有关。根据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的分布规律及已知油气田的生储盖组合 ,预测塔北隆起草湖凹陷北部靠近轮台断隆处是发育扇三角洲储集层的有利部位 ,塔中低凸起西段的中、下三叠统辫状河三角洲分支河道砂体也是有利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台盆区 三叠系 层序地层特征 沉积体系 生储盖组合 勘探区预测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成岩岩相分析法剖析轮南东斜坡东河砂岩非均质性储集层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帆 孙玉善 +1 位作者 申银民 张丽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6-140,共5页
对塔里木盆地轮南东斜坡东河砂岩非均质性储集体进行成岩岩相分析,划分为6种成岩岩相。广泛发育的碳酸盐致密胶结相及非致密胶结相在成岩早期就导致了储集层强烈的非均质性;局部溶蚀作用发育的碳酸盐非致密胶结-弱溶蚀相、剩余原生孔隙... 对塔里木盆地轮南东斜坡东河砂岩非均质性储集体进行成岩岩相分析,划分为6种成岩岩相。广泛发育的碳酸盐致密胶结相及非致密胶结相在成岩早期就导致了储集层强烈的非均质性;局部溶蚀作用发育的碳酸盐非致密胶结-弱溶蚀相、剩余原生孔隙-弱溶蚀相和剩余原生孔隙溶蚀相,是成岩晚期储集性得到改善的结果。成岩岩相与储集层类型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Ⅴ类非储集层由碳酸盐致密胶结相组成;Ⅳ类差储集层主要由碳酸盐非致密胶结相组成;Ⅲ类较差储集层主要由碳酸盐非致密胶结-弱溶蚀相(原生孔隙相次之)组成;Ⅱ类中等储集层主要由剩余原生孔隙-弱溶蚀相(次之为碳酸盐非致密胶结-弱溶蚀相)组成;Ⅰ类好储集层主要由剩余原生孔隙-溶蚀相组成。从相带展布及构造特征预测指出:Ⅰ类好储集层主要展布在研究区沿尖灭线一带,圈闭类型以构造-成岩型为主,Ⅱ类中等储集层展布在北部雀马1井—草3井斜坡带上,圈闭类型以成岩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东斜坡 东河砂岩 非均质性 成岩岩相 储集层类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吉拉克地区东河砂岩尖灭线地震预测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马德波 贾进华 +3 位作者 申银民 陈秀艳 王月然 陈延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104,共11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吉拉克地区石炭系东河砂岩尖灭线预测不准的难题,建立了东河砂岩尖灭线地震预测技术流程。该技术流程主要包括4个部分:1利用"残余厚度法"进行古地貌恢复,初步确定超覆尖灭线的宏观分布;2利用全波场地震正演技... 针对塔里木盆地吉拉克地区石炭系东河砂岩尖灭线预测不准的难题,建立了东河砂岩尖灭线地震预测技术流程。该技术流程主要包括4个部分:1利用"残余厚度法"进行古地貌恢复,初步确定超覆尖灭线的宏观分布;2利用全波场地震正演技术明确东河砂岩的地震反射特征;3通过对地震正演记录进行地震属性分析、频谱分解,构建薄层检测因子、峰值振幅频率比,进行尖灭线分布的地震预测;4寻找研究区内东河砂岩与下伏地层夹角、地震预测尖灭线与实际地层尖灭线误差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式,进行尖灭线定量外推,最终得到实际的东河砂岩尖灭线。该技术在吉拉克地区东河砂岩超覆尖灭线预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河砂岩 尖灭线 古地貌恢复 地震正演 地震属性 频谱分解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什托普构造-岩性超高压油藏油水倒置成因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波 申银民 +3 位作者 贾进华 陈永权 王月然 马德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6-439,共4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巴什托普油田生屑灰岩段钻井揭示出的油水倒置现象,应用油井动态生产资料和流体性质的对比研究,分析油藏的流体连通性;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查清储集层岩石学特征。研究油藏流体的异常高压成因,探索油气运移和超压的关系,... 针对塔里木盆地巴什托普油田生屑灰岩段钻井揭示出的油水倒置现象,应用油井动态生产资料和流体性质的对比研究,分析油藏的流体连通性;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查清储集层岩石学特征。研究油藏流体的异常高压成因,探索油气运移和超压的关系,最终建立新的油藏模式。指出,在调整中的油藏内部,是小型超压单元和物性致密带克服油水驱替压力,阻碍油气向斜坡高部位运移,形成"油水倒置"。并提出在麦盖提西部非构造油气勘探方向的和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巴什托普油田 石炭系 生屑灰岩 东河砂岩 超压 油水倒置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地区储集层成岩岩相与含油区预测 被引量:3
7
作者 孙玉善 申银民 徐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8-40,共3页
经镜下成岩特征分析,哈得逊地区的石炭系含油气储集层可划分为六种成岩岩相。其中,薄砂层由致密混合型胶结相和非致密混合型胶结相组成;东河砂岩由溶蚀相、原生孔隙相、溶蚀-原生孔隙相和碳酸盐胶结相组成。其储集性能也随成岩相的... 经镜下成岩特征分析,哈得逊地区的石炭系含油气储集层可划分为六种成岩岩相。其中,薄砂层由致密混合型胶结相和非致密混合型胶结相组成;东河砂岩由溶蚀相、原生孔隙相、溶蚀-原生孔隙相和碳酸盐胶结相组成。其储集性能也随成岩相的不同而变化,据物性分析评价,溶蚀相为Ⅰ1类特好储集层,原生孔隙相和溶蚀-原生孔隙相为Ⅰ2类好储集层,非致密混合型胶结相与碳酸盐胶结相中的非致密型为Ⅱ类中等储集层,致密混合型胶结相和碳酸盐胶结相中的致密型为Ⅲ类较差储集层。在此基础上,依据相应的测井参数模式,溶蚀相的展布特点,对新含油区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储集层 岩相 溶蚀 碳酸盐 薄砂层 东河砂岩 塔里木盆地 成岩 胶结 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