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交流电源和纳秒脉冲电源激励等离子体射流的憎水性陶瓷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申杰飞
周洋洋
+2 位作者
祝曦
崔行磊
方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8781-8790,共10页
为优化陶瓷表面憎水改性效果,并探索等离子体改性机制,分别采用交流和纳秒脉冲电源激励Ar/PDMS等离子体射流对陶瓷表面进行憎水改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对处理后的陶瓷表面物理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测量分析...
为优化陶瓷表面憎水改性效果,并探索等离子体改性机制,分别采用交流和纳秒脉冲电源激励Ar/PDMS等离子体射流对陶瓷表面进行憎水改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对处理后的陶瓷表面物理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测量分析,比较两种电源激励下的改性效果,通过改变PDMS浓度,对改性效果进行优化,并结合放电特性和表面特性分析探讨改性机制。结果表明,在PDMS浓度为2.25%时,纳秒脉冲激励射流改性陶瓷可达到水接触角152°的超憎水效果,而交流电源激励下仅能达到92°。交流电源条件下,处理后的陶瓷表面形成以(—Si(CH_(3))_(2)O—)_(n)有机成分为主的微米级簇状凸起和纳米级苔藓状小颗粒产物;而纳秒条件下,陶瓷表面形成以O—Si—O无机成分为主的微纳米薄膜。相较于交流电源,纳秒脉冲电源激励射流具有更高的电子温度,相同条件下PDMS分子碎片化程度更深,能够在陶瓷表面沉积形成超憎水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射流
憎水改性
交流电源
纳秒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交流电源和纳秒脉冲电源激励等离子体射流的憎水性陶瓷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申杰飞
周洋洋
祝曦
崔行磊
方志
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8781-879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77104,52037004)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项目(JNHB-006)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KTHY-020)。
文摘
为优化陶瓷表面憎水改性效果,并探索等离子体改性机制,分别采用交流和纳秒脉冲电源激励Ar/PDMS等离子体射流对陶瓷表面进行憎水改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对处理后的陶瓷表面物理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测量分析,比较两种电源激励下的改性效果,通过改变PDMS浓度,对改性效果进行优化,并结合放电特性和表面特性分析探讨改性机制。结果表明,在PDMS浓度为2.25%时,纳秒脉冲激励射流改性陶瓷可达到水接触角152°的超憎水效果,而交流电源激励下仅能达到92°。交流电源条件下,处理后的陶瓷表面形成以(—Si(CH_(3))_(2)O—)_(n)有机成分为主的微米级簇状凸起和纳米级苔藓状小颗粒产物;而纳秒条件下,陶瓷表面形成以O—Si—O无机成分为主的微纳米薄膜。相较于交流电源,纳秒脉冲电源激励射流具有更高的电子温度,相同条件下PDMS分子碎片化程度更深,能够在陶瓷表面沉积形成超憎水薄膜。
关键词
等离子体射流
憎水改性
交流电源
纳秒脉冲
Keywords
plasma jet
hydrophobic modification
AC power supply
nanosecond pulse power supply
分类号
TM21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交流电源和纳秒脉冲电源激励等离子体射流的憎水性陶瓷表面改性研究
申杰飞
周洋洋
祝曦
崔行磊
方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