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茶叶活性成分调节肠道菌群影响脂质代谢
被引量:
1
1
作者
杨恺清
王凯博
+2 位作者
陈思霖
赵碧
申时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4-410,共7页
在人体脂质代谢过程中,脂类及其代谢产物的异常可增加患多种疾病的风险,因此维持正常的脂质代谢水平,有助于机体保持健康状态。茶是世界上消费最广泛的饮料之一,其丰富的内含物质及活性成分已被证实对减少人体脂肪和预防肥胖作用显著。...
在人体脂质代谢过程中,脂类及其代谢产物的异常可增加患多种疾病的风险,因此维持正常的脂质代谢水平,有助于机体保持健康状态。茶是世界上消费最广泛的饮料之一,其丰富的内含物质及活性成分已被证实对减少人体脂肪和预防肥胖作用显著。在茶叶调节脂质代谢的途径中,其活性成分能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可改善肠道菌群组成及稳态,有助于维护肠道屏障功能,调节脂肪的消耗和积累,是茶叶参与脂质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围绕茶叶活性成分,综述了近年来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等成分,从菌属相对丰度、胆汁酸代谢及菌群与茶叶代谢产物相互作用等不同的方式来调节肠道微生态的生物学功能,从而影响脂质代谢,为相关研究提供最新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
活性成分
肠道菌群
脂质代谢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天然产物缓解痤疮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吴致远
王凯博
+2 位作者
陈思霖
赵碧
申时全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6,共11页
茶因其明确的保健功能与健康益处备受人们青睐。随着对茶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茶天然产物已被证实能够对多种疾病模型具有改善效果。痤疮是一种流行性高、复发率高的炎性皮肤病,除传统临床诊疗外,以敷贴、皮肤护理、膳食改善为代表的补...
茶因其明确的保健功能与健康益处备受人们青睐。随着对茶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茶天然产物已被证实能够对多种疾病模型具有改善效果。痤疮是一种流行性高、复发率高的炎性皮肤病,除传统临床诊疗外,以敷贴、皮肤护理、膳食改善为代表的补充替代治疗也受到欢迎。目前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祛痘功效宣称产品在原料中添加茶源活性成分,以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茶皂素为代表的茶叶天然产物在缓解痤疮上表现出极大的潜力。综述了茶叶不同功效成分在抑制皮脂分泌、减轻粉刺发生、改善皮肤微生物失调、减缓皮肤局灶性炎症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以期为含茶功效宣称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
天然产物
缓解
痤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极端冷害下粳稻穗期近等基因系耐冷性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桂敏
申时全
+4 位作者
曾亚文
杜娟
普晓英
张浩
林良斌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62-466,共5页
用耐冷性极强的地方稻种与十和田研制的近等基因系(NILs)及亲本共29份,2004年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低田温冷泉水)和嵩明阿子营两种极端冷害条件下进行孕穗期耐冷性鉴定,考查了17个农艺性状,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极端冷害下23...
用耐冷性极强的地方稻种与十和田研制的近等基因系(NILs)及亲本共29份,2004年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低田温冷泉水)和嵩明阿子营两种极端冷害条件下进行孕穗期耐冷性鉴定,考查了17个农艺性状,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极端冷害下23份NILs的结实率超过轮回亲本十和田(0.47%),超过十和田10%的NILs共有14份,如昆明小白谷与十和田配制的TKB6F6(44.2%),结实率不但高于十和田而且接近昆明小白谷;(2)昆明点结实率与穗颈长(0.878)、实粒数(0.977)、秕粒数(-0.879)、花药体积(0.851)呈极显著相关;(3)阿子营点结实率与株高(0.612)、穗颈长(0.511)、第一节长(0.544)、实粒数(0.958)呈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穗期
耐冷性
近等基因系
相关分析
极端冷害
粳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测验种间三交F_1育性表达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曾亚文
徐福荣
+3 位作者
陈勇
梁斌
叶昌荣
申时全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对南京 11,光壳稻和巴利拉或秋光配制的单交、测交 2 8个组合F1,F2 及其亲本在云南籼粳交错区的宜良县进行育性鉴定分析表明 :(1)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杂种F1易受低温影响 ,其广亲和基因难以表达。南京 11与矮嘎、明子谷、木帮谷、毫秕、镰...
对南京 11,光壳稻和巴利拉或秋光配制的单交、测交 2 8个组合F1,F2 及其亲本在云南籼粳交错区的宜良县进行育性鉴定分析表明 :(1)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杂种F1易受低温影响 ,其广亲和基因难以表达。南京 11与矮嘎、明子谷、木帮谷、毫秕、镰刀谷、末烈谷等光壳稻杂种F1和F2 代的育性表达基因不同 ,F1的育性表达基因易受环境影响 ;但F2 育性表达符合广亲和基因的遗传模式 ;并受主基因控制。 (2 )南京 11,光壳稻与巴利拉测交组合F1单株多数为不育株 ,不育株与可育半不育株比例符合X2 检验 1∶1理论值的分界以 5 %和 10 %居多。 (3)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杂种育性基因的表达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秋光的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壳稻
育性表达
籼粳
杂交
广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蠋蝽对不同龄期茶谷蛾幼虫的捕食效能评价
被引量:
1
5
作者
罗梓文
龚雪娜
+3 位作者
玉香甩
王雪松
申时全
龙亚芹
《中国森林病虫》
2023年第5期19-25,共7页
为了探索蠋蝽Arma chinensis(Fallou)对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及田间测定不同虫态蠋蝽对不同龄期茶谷蛾幼虫的捕食能力,研究该蝽对于茶谷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干扰作用及田间控害效应。结果表...
为了探索蠋蝽Arma chinensis(Fallou)对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及田间测定不同虫态蠋蝽对不同龄期茶谷蛾幼虫的捕食能力,研究该蝽对于茶谷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干扰作用及田间控害效应。结果表明:蠋蝽5龄若虫对茶谷蛾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大于高龄幼虫,且显著大于3龄若虫的捕食能力;蠋蝽3,5龄若虫对茶谷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功能作用均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其中蠋蝽5龄若虫对1~2龄幼虫的捕食效能最强,日最大捕食量最大;蠋蝽对不同龄期茶谷蛾幼虫的搜寻效应与其密度呈负相关,且对低龄幼虫的搜寻效应显著大于高龄幼虫;建立蠋蝽与茶谷蛾不同密度比下的捕食干扰反应方程,干扰发生后蠋蝽的平均捕食量及捕食作用率逐渐下降;蠋蝽5龄若虫对茶谷蛾3~4龄幼虫的田间防效与对5~6龄幼虫的田间防效没有显著差异;而蠋蝽成虫对5~6龄幼虫的田间防效显著高于对3~4龄幼虫。蠋蝽可以作为田间防治茶谷蛾的天敌昆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蠋蝽
茶谷蛾
捕食行为
功能反应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茶树品种晒红茶品质对比研究
被引量:
3
6
作者
仝佳音
张艳梅
+4 位作者
杨方慧
夏丽飞
申时全
郝连奇
李金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158-161,174,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大叶种茶树品种加工成晒红茶的生化成分含量以及综合品质特点,优选出最适制晒红茶的品种。[方法]选用10个不同品种的大叶种茶为试验材料,利用相同的加工方法,制成晒红茶并对其内含成分进行分析,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感...
[目的]研究不同大叶种茶树品种加工成晒红茶的生化成分含量以及综合品质特点,优选出最适制晒红茶的品种。[方法]选用10个不同品种的大叶种茶为试验材料,利用相同的加工方法,制成晒红茶并对其内含成分进行分析,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感官审评结果表现为群体种>清水3号>73-11>云茶普蕊>73-8>云抗37号>云抗14号>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10号,常规生化成分含量相对较高的品种为清水3号、云茶普蕊和云抗37号。茶色素含量较高的品种为云茶普蕊、长叶白毫和云抗43号。[结论]云茶普蕊、清水3号和云抗37号表现出较好的晒红茶适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红茶
品种
内含成分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叶活性成分调节肠道菌群影响脂质代谢
被引量:
1
1
作者
杨恺清
王凯博
陈思霖
赵碧
申时全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4-410,共7页
基金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1202102AE090038)
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301AU070129)
+1 种基金
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22YNCX004)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应用基础预研专项(2023KYZX-03)。
文摘
在人体脂质代谢过程中,脂类及其代谢产物的异常可增加患多种疾病的风险,因此维持正常的脂质代谢水平,有助于机体保持健康状态。茶是世界上消费最广泛的饮料之一,其丰富的内含物质及活性成分已被证实对减少人体脂肪和预防肥胖作用显著。在茶叶调节脂质代谢的途径中,其活性成分能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可改善肠道菌群组成及稳态,有助于维护肠道屏障功能,调节脂肪的消耗和积累,是茶叶参与脂质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围绕茶叶活性成分,综述了近年来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等成分,从菌属相对丰度、胆汁酸代谢及菌群与茶叶代谢产物相互作用等不同的方式来调节肠道微生态的生物学功能,从而影响脂质代谢,为相关研究提供最新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茶
活性成分
肠道菌群
脂质代谢
肥胖
Keywords
tea
active ingredient
gut microbiota
lipid metabolism
obesity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TS201.4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天然产物缓解痤疮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吴致远
王凯博
陈思霖
赵碧
申时全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6,共11页
基金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202102AE090038)
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301AU070129)
+1 种基金
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23YNCX010、2022YNCX004)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应用基础预研专项(2023KYZX-03)。
文摘
茶因其明确的保健功能与健康益处备受人们青睐。随着对茶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茶天然产物已被证实能够对多种疾病模型具有改善效果。痤疮是一种流行性高、复发率高的炎性皮肤病,除传统临床诊疗外,以敷贴、皮肤护理、膳食改善为代表的补充替代治疗也受到欢迎。目前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祛痘功效宣称产品在原料中添加茶源活性成分,以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茶皂素为代表的茶叶天然产物在缓解痤疮上表现出极大的潜力。综述了茶叶不同功效成分在抑制皮脂分泌、减轻粉刺发生、改善皮肤微生物失调、减缓皮肤局灶性炎症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以期为含茶功效宣称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
天然产物
缓解
痤疮
Keywords
tea
natural products
mitigation
acne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R27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极端冷害下粳稻穗期近等基因系耐冷性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桂敏
申时全
曾亚文
杜娟
普晓英
张浩
林良斌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出处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62-46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60043)
云南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2004C0010Z)
文摘
用耐冷性极强的地方稻种与十和田研制的近等基因系(NILs)及亲本共29份,2004年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低田温冷泉水)和嵩明阿子营两种极端冷害条件下进行孕穗期耐冷性鉴定,考查了17个农艺性状,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极端冷害下23份NILs的结实率超过轮回亲本十和田(0.47%),超过十和田10%的NILs共有14份,如昆明小白谷与十和田配制的TKB6F6(44.2%),结实率不但高于十和田而且接近昆明小白谷;(2)昆明点结实率与穗颈长(0.878)、实粒数(0.977)、秕粒数(-0.879)、花药体积(0.851)呈极显著相关;(3)阿子营点结实率与株高(0.612)、穗颈长(0.511)、第一节长(0.544)、实粒数(0.958)呈极显著相关。
关键词
孕穗期
耐冷性
近等基因系
相关分析
极端冷害
粳稻
Keywords
cold tolerance at the boting stage
near-isogenic lines(NILs)
correlation analysis
分类号
S511.2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测验种间三交F_1育性表达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曾亚文
徐福荣
陈勇
梁斌
叶昌荣
申时全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站
出处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976 0 0 42 )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 !(98C0 11D)
云南省校合作项目! (98ZN0 7)
文摘
对南京 11,光壳稻和巴利拉或秋光配制的单交、测交 2 8个组合F1,F2 及其亲本在云南籼粳交错区的宜良县进行育性鉴定分析表明 :(1)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杂种F1易受低温影响 ,其广亲和基因难以表达。南京 11与矮嘎、明子谷、木帮谷、毫秕、镰刀谷、末烈谷等光壳稻杂种F1和F2 代的育性表达基因不同 ,F1的育性表达基因易受环境影响 ;但F2 育性表达符合广亲和基因的遗传模式 ;并受主基因控制。 (2 )南京 11,光壳稻与巴利拉测交组合F1单株多数为不育株 ,不育株与可育半不育株比例符合X2 检验 1∶1理论值的分界以 5 %和 10 %居多。 (3)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杂种育性基因的表达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秋光的S -
关键词
光壳稻
育性表达
籼粳
杂交
广亲和性
Keywords
Nuda
Fertility expression
Hybrid of indica and japonica
Wide compability
分类号
S511.2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蠋蝽对不同龄期茶谷蛾幼虫的捕食效能评价
被引量:
1
5
作者
罗梓文
龚雪娜
玉香甩
王雪松
申时全
龙亚芹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中国森林病虫》
2023年第5期19-25,共7页
基金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世界大叶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及成果产业化”(202102AE090038)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专项“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西双版纳综合试验站”(CARS-19)。
文摘
为了探索蠋蝽Arma chinensis(Fallou)对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及田间测定不同虫态蠋蝽对不同龄期茶谷蛾幼虫的捕食能力,研究该蝽对于茶谷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干扰作用及田间控害效应。结果表明:蠋蝽5龄若虫对茶谷蛾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大于高龄幼虫,且显著大于3龄若虫的捕食能力;蠋蝽3,5龄若虫对茶谷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功能作用均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其中蠋蝽5龄若虫对1~2龄幼虫的捕食效能最强,日最大捕食量最大;蠋蝽对不同龄期茶谷蛾幼虫的搜寻效应与其密度呈负相关,且对低龄幼虫的搜寻效应显著大于高龄幼虫;建立蠋蝽与茶谷蛾不同密度比下的捕食干扰反应方程,干扰发生后蠋蝽的平均捕食量及捕食作用率逐渐下降;蠋蝽5龄若虫对茶谷蛾3~4龄幼虫的田间防效与对5~6龄幼虫的田间防效没有显著差异;而蠋蝽成虫对5~6龄幼虫的田间防效显著高于对3~4龄幼虫。蠋蝽可以作为田间防治茶谷蛾的天敌昆虫。
关键词
蠋蝽
茶谷蛾
捕食行为
功能反应
生物防治
Keywords
Arma chinensis(Fallou)
Agriophara rhombata Meyr.
predatory behavior
functional response
biological control
分类号
S763.306.4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茶树品种晒红茶品质对比研究
被引量:
3
6
作者
仝佳音
张艳梅
杨方慧
夏丽飞
申时全
郝连奇
李金龙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北京小罐茶业有限公司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158-161,174,共5页
基金
世界大叶茶——重大科技专项计划(202102AE090038)
普洱茶优良品种——重大科技专项计划(202002AE320001)。
文摘
[目的]研究不同大叶种茶树品种加工成晒红茶的生化成分含量以及综合品质特点,优选出最适制晒红茶的品种。[方法]选用10个不同品种的大叶种茶为试验材料,利用相同的加工方法,制成晒红茶并对其内含成分进行分析,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感官审评结果表现为群体种>清水3号>73-11>云茶普蕊>73-8>云抗37号>云抗14号>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10号,常规生化成分含量相对较高的品种为清水3号、云茶普蕊和云抗37号。茶色素含量较高的品种为云茶普蕊、长叶白毫和云抗43号。[结论]云茶普蕊、清水3号和云抗37号表现出较好的晒红茶适制性。
关键词
晒红茶
品种
内含成分
加工工艺
Keywords
Sun-dried black tea
Varieties
Inclusion component
Processing technology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茶叶活性成分调节肠道菌群影响脂质代谢
杨恺清
王凯博
陈思霖
赵碧
申时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茶天然产物缓解痤疮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吴致远
王凯博
陈思霖
赵碧
申时全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极端冷害下粳稻穗期近等基因系耐冷性状的相关分析
桂敏
申时全
曾亚文
杜娟
普晓英
张浩
林良斌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测验种间三交F_1育性表达研究
曾亚文
徐福荣
陈勇
梁斌
叶昌荣
申时全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蠋蝽对不同龄期茶谷蛾幼虫的捕食效能评价
罗梓文
龚雪娜
玉香甩
王雪松
申时全
龙亚芹
《中国森林病虫》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不同茶树品种晒红茶品质对比研究
仝佳音
张艳梅
杨方慧
夏丽飞
申时全
郝连奇
李金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