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申怀飞 侯刚 +1 位作者 魏庆伟 李丽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9-212,2,共4页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利用DEM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地形梯度规律进行了讨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草地为主。其中林地面积占水...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利用DEM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地形梯度规律进行了讨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草地为主。其中林地面积占水源区土地总面积的76%左右,在水源区中占有绝对优势;(2)2010年水源区整体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为221.19,土地利用程度比较低,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总体上较小;(3)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随高程和坡度的变化具有显著的特点:受人类活动干扰影响较大的各类耕地、水域和建筑用地主要分布在高程相对较低和坡度相对较小的区域;而受人类活动干扰影响较小的各类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则比较均匀地分布在高程相对较高和坡度较大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格局 地形梯度 南水北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申怀飞 田庆久 吴国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4-208,347,共5页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1990—2010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草地为主,其中林地面积占水...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1990—2010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草地为主,其中林地面积占水源区土地总面积的76.00%左右,占有绝对优势。2)1990—2010年水源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在林地、耕地、草地三者之间,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均呈现波动变化趋势,林地则呈现先大幅增长后趋稳定,建设用地不断增长,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而这些发生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多分布于人类活动较多的低海拔、低坡度的河谷地区。3)水源区土地利用变化综合动态度为1.20%左右,整体上水源区土地利用变化速度不大,水源区土地利用稳定性整体上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动态度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与信息量法的甘肃省滑坡易发性评估 被引量:30
3
作者 申怀飞 董雨 +2 位作者 杨梅 施采琦 杨欣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2-419,共8页
甘肃省是我国滑坡灾害频发地区之一,该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遭受威胁,为降低该省受灾程度,提高人们对滑坡灾害的防范意识,对甘肃省滑坡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参考国内外滑坡灾害风险评估指标及方法,分别从甘肃省地理环境、地... 甘肃省是我国滑坡灾害频发地区之一,该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遭受威胁,为降低该省受灾程度,提高人们对滑坡灾害的防范意识,对甘肃省滑坡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参考国内外滑坡灾害风险评估指标及方法,分别从甘肃省地理环境、地质情况、人类活动等方面选取10项滑坡灾害风险影响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与信息量模型得到的各指标权重值及信息量值,对该省滑坡易发性进行综合评估,得到结果如下:极高易发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336%,滑坡灾害密度达12.870;高易发区面积占15.243%,滑坡灾害密度达9.392;中易发区面积占47.544%,滑坡灾害密度达2.041;低易发区面积占32.875%,滑坡灾害密度为0.074;极低易发区面积占0.003%,滑坡灾害密度为0。甘肃省大部分区域滑坡易发性较小,滑坡灾害易发性空间分布呈现集中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且多位于人口密度较高、交通线较密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易发性评估 层次分析法 信息量法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地形梯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申怀飞 申燕飞 +1 位作者 田庆久 杨双喜 《河南科技》 2014年第7X期166-168,共3页
河南省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演变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区域特征。利用DEM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演变过程中的地形梯度规律进行讨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是河南省土地利用的基质类型,其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平原地... 河南省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演变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区域特征。利用DEM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演变过程中的地形梯度规律进行讨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是河南省土地利用的基质类型,其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平原地区,林地和草地则分布在其北部、西部和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带;(2)1988-2008年间河南省除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外,各土地利用类型均发生着波动变化,耕地面积在波动中面积不断减少,未利用地呈现较为激烈的变化态势,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正由温和型向加速变化型转变;(3)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地形和土地利用类型的过渡地带,集中在1 000m、10°以下地区,在0-200m之间主要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在这一区域耕地与建设用地的矛盾更为激烈,在500-1 000m之间主要是耕地向林地和草地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度 地形梯度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许昌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吴国玺 殷学永 申怀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1-134,共4页
通过对许昌市1985年、1995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得出许昌市LUCC呈现旱地面积减少多、建设用地急剧增加和草地、林地波动变化现象,最后提出许昌市土地利用应加强土地规划与管理、优化土地结构、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加强动... 通过对许昌市1985年、1995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得出许昌市LUCC呈现旱地面积减少多、建设用地急剧增加和草地、林地波动变化现象,最后提出许昌市土地利用应加强土地规划与管理、优化土地结构、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加强动态监测技术的对策,使许昌市LUCC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可持续发展 许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