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木节痕控制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朱锦茹 袁位高 +3 位作者 江波 戚连忠 吴发荣 申屠福军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34,共3页
节痕是影响杨木质量的最主要因子。有效地控制杨木节痕和减少虫眼是提高杨木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研究表明 :整枝、控制虫眼和科学造林是提高杨木无节化程度的重要措施。可根据加工工艺要求 ,采用等高整枝或等径整枝。加强对天牛的预防... 节痕是影响杨木质量的最主要因子。有效地控制杨木节痕和减少虫眼是提高杨木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研究表明 :整枝、控制虫眼和科学造林是提高杨木无节化程度的重要措施。可根据加工工艺要求 ,采用等高整枝或等径整枝。加强对天牛的预防是减少杨木木材虫眼的重要手段。若发现天牛危害 ,采用甲胺磷原液注射或用 40 %氧化乐果药棉堵塞。引进抗虫能力强的杨树优良无性系 ,采用多无性系造林、萌蘖造林和 2根 1干苗造林 ,可以大大提高杨木自然无节的比例。图 1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质量 节痕 虫孔 整枝 虫眼控制 造林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河滩地多功能用材林经营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袁位高 江波 +3 位作者 戚连忠 朱锦茹 吴发荣 申屠福军 《浙江林业科技》 2003年第2期1-6,共6页
通过滩地多功能用材林的树种选择、配置原则、配置方式、经营模式、采伐更新技术及其它相关经营技术等试验研究,集中分析了主要滩地树种的耐水性及选择原则,提出了长短轮伐周期结合、主导功能优先等配置原则和阶梯式带状混交、松阔复层... 通过滩地多功能用材林的树种选择、配置原则、配置方式、经营模式、采伐更新技术及其它相关经营技术等试验研究,集中分析了主要滩地树种的耐水性及选择原则,提出了长短轮伐周期结合、主导功能优先等配置原则和阶梯式带状混交、松阔复层混交等8种配置方式;总结出林农、林--游等6种经营模式;在对不同采伐方式、采伐强度、采伐作业技术的比较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约束下的采伐更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用材林 经营模式 生态约束 采伐更新 江河滩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优质早丰栽培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申屠福军 金正法 +2 位作者 沈克勤 黄开泽 胡寿如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2-46,共5页
“1992-1996”年,推广“板栗早丰栽培技术”,按“板栗矮、密、早、丰栽培技术”标准,建成板栗基地1667hm2丰产示范林81hm2,1996年全县板栗总产量、产值分别比1992年增加90.8%和190%,效益显著。同时提出了一套推广的主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 板栗 优质 早丰 栽培 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春江两岸江滩林带树木根系与土壤抗蚀性能关系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发荣 袁位高 +4 位作者 徐卫南 申屠福军 黄开泽 江波 戚连忠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8-32,共5页
对富春江两岸滩地的主要造林树种进行根系调查和土壤抗蚀性、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地段土壤的抗蚀指数表土层大于底土层;抗蚀指数与根长、根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较之与有机质含量之间的关系而言相对较低,有机... 对富春江两岸滩地的主要造林树种进行根系调查和土壤抗蚀性、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地段土壤的抗蚀指数表土层大于底土层;抗蚀指数与根长、根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较之与有机质含量之间的关系而言相对较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抗蚀指数大、抗蚀能力强;在现有的造林树种中,桤木、枫杨、杨树和竹林地土壤的抗蚀能力最大;水杉、苏柳林地次之。造林密度也有较大的影响,以杨树的4种密度为例,土壤抗蚀力以3m×4m最强,3m×3m和2m×3m次之,2m×2m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滩地 林木根系 抗蚀性能 土壤抗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接和摘心剥叶在板栗嫁接苗培育中的应用
5
作者 金小红 +3 位作者 郎义生 申屠福军 陶金星 张均民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0-41,共2页
在板栗常规育苗的基础上 ,采用补接和摘心剥叶技术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 ,提高嫁接成活率 4 .8%,合格苗出圃率提高 1 6.7%。
关键词 板栗 补接 摘心剥叶 嫁接育苗 成活率 出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