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竖向连续倒塌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马东辉 田青芸 王威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7-675,共9页
目的简化出框架结构竖向连续倒塌破坏影响范围简化计算表,以便于震后应急道路有效宽度的规划控制.方法根据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竖向连续倒塌的破坏特点及仿真模拟实验来确定相应的倒塌模型,借鉴定向爆破中关于瓦砾堆积范围的假定确定框... 目的简化出框架结构竖向连续倒塌破坏影响范围简化计算表,以便于震后应急道路有效宽度的规划控制.方法根据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竖向连续倒塌的破坏特点及仿真模拟实验来确定相应的倒塌模型,借鉴定向爆破中关于瓦砾堆积范围的假定确定框架结构竖向连续倒塌的瓦砾分布形状及计算假定,采用数学方法推导建筑物竖向连续倒塌影响范围计算公式,并采用数据拟合的方法对理论公式进行简化.结果简化公式计算值与理论公式计算值最大相对误差为2.01%,平均相对误差为0.73%,且两者相关系数高达0.999 2.结论推导出的理论公式与简化公式高度相关,且两者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得出的建筑物竖向连续倒塌破坏影响范围简化计算表可用于规划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竖向连续倒塌 影响范围 简化公式 简化计算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基碳纤维智能层电测混凝土表面裂缝宽度 被引量:5
2
作者 邓友生 田青芸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120-2125,共6页
针对国内现行建筑和路桥规范对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缝宽度的控制要求,根据碳纤维智能层的力电传感特性,采用单调三点弯拉静力加载制度,以试件梁的挠度进行加载控制,对带有预制裂缝的混凝土梁试件表面裂缝宽度变化进行检测试验。研究结果表... 针对国内现行建筑和路桥规范对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缝宽度的控制要求,根据碳纤维智能层的力电传感特性,采用单调三点弯拉静力加载制度,以试件梁的挠度进行加载控制,对带有预制裂缝的混凝土梁试件表面裂缝宽度变化进行检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树脂基碳纤维智能层传感器可感知混凝土梁裂缝宽度的变化;随着荷载的增大,裂缝宽度增大,碳纤维智能层的电阻也发生相应变化,而在混凝土裂缝宽度0~1.0 mm时,碳纤维智能层的电阻随裂缝宽度的增大呈线性增大趋势;树脂基碳纤维智能层对裂缝宽度变化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但是,混凝土表面裂缝宽度在0~0.5 mm之间变化时,碳纤维智能层的电阻在2~4-之间变化,其离散性不大,且线性关系好,可满足国内现行规范允许混凝土表面无害裂缝宽度0~0.3 mm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基碳纤维智能层 混凝土表面 裂缝宽度 电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水碧桥的静力荷载试验
3
作者 邓友生 姚华伟 田青芸 《公路工程》 2011年第2期13-17,共5页
桥梁的静力荷载试验是检验桥梁结构安全运营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次静力荷载试验针对水碧桥3个试验桥跨进行6种工况的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桥跨挠度测试截面的实测挠度和应力均小于计算值,跨中最大实测活载挠度与计算跨径之比小... 桥梁的静力荷载试验是检验桥梁结构安全运营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次静力荷载试验针对水碧桥3个试验桥跨进行6种工况的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桥跨挠度测试截面的实测挠度和应力均小于计算值,跨中最大实测活载挠度与计算跨径之比小于规范限值。荷载卸除后,残余应变较小,最大实测相对残余应变为8.0%。荷载试验前以及加载试验过程中,在各试验桥跨测试截面及附近区域的T梁表面未发现可见裂缝。因此,该桥的刚度和强度都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碧桥 应力 挠度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