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散泛菌DJL-B醇脱氢酶的重组表达与固定化研究
1
作者 田红 庞立 +4 位作者 杨文韬 陈晓 王婧涵 夏菠 蒋立文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6-184,共9页
为了提高重组醇脱氢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表达水平,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诱导温度、诱导时间以及IPTG浓度对酶表达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海藻酸钠包埋法研究了重组醇脱氢酶的固定化,以提升其对香叶醇转化的应用... 为了提高重组醇脱氢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表达水平,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诱导温度、诱导时间以及IPTG浓度对酶表达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海藻酸钠包埋法研究了重组醇脱氢酶的固定化,以提升其对香叶醇转化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重组醇脱氢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最适表达条件为:诱导温度28℃,诱导时间20 h,IPTG浓度0.1 mmol/L。固定化的条件为:固定化温度20℃、海藻酸钠浓度3.5%、加酶量500μL。同时固定化酶表现出良好的机械稳定性,经重复使用5次后,相对酶活性仍保持在60%左右,显示出较好的重复使用性。研究结果为工业上利用固定化酶催化法制备香叶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脱氢酶 异源表达 固定化 香叶醛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甲烷富氧燃烧机理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黄章俊 徐通 +3 位作者 何洪浩 孙刘涛 田红 李新卓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0-527,共8页
采用带误差传播的直接关系图法、全物种敏感性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ANN)联合方法,以点火延迟时间和CO摩尔分数为优化目标,通过对甲烷富氧燃烧详细机理USC mech2.0的简化和优化,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甲烷富氧燃烧优化机理(ANN-OMOC)... 采用带误差传播的直接关系图法、全物种敏感性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ANN)联合方法,以点火延迟时间和CO摩尔分数为优化目标,通过对甲烷富氧燃烧详细机理USC mech2.0的简化和优化,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甲烷富氧燃烧优化机理(ANN-OMOC)。甲烷富氧燃烧模拟计算和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相比于甲烷富氧燃烧简化机理FSSA的预测误差,优化机理ANN-OMOC对点火延迟时间、层流火焰速度的预测误差分别从2.53%、24.38%降到0.50%、14.41%;与甲烷富氧燃烧的简化机理DRGEP和FSSA相比,优化机理ANN-OMOC对点火延迟时间、OH摩尔分数峰值和CO摩尔分数峰值的预测结果最佳,其相对误差均在1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富氧燃烧 机理优化 人工神经网络 点火延迟时间 CO摩尔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20年中国降水等级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许肖璐 张方敏 +3 位作者 邓汗青 何彬方 田红 方砚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9,共9页
[目的]探究全国各等级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增强对我国不同等级降水发生规律的认知,进而为提升全国防灾减灾能力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基于1961—2020年全国681个气象站点的逐日地面降水资料,分析了全国不同等级降水(小雨... [目的]探究全国各等级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增强对我国不同等级降水发生规律的认知,进而为提升全国防灾减灾能力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基于1961—2020年全国681个气象站点的逐日地面降水资料,分析了全国不同等级降水(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日数、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结果](1)1961—2020年全国小雨日数呈减少趋势,中雨以上等级日数呈增长趋势,除暴雨强度变化幅度较大外,小雨、中雨和大雨强度均无明显变化。秋季小雨日数减幅最大,大雨、暴雨日数在夏季增加最快、秋季最缓,暴雨强度在各季节波动幅度均较大。(2)不同等级降水空间分布有一定差异性,小雨日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南诸河流域,中雨以上等级降水日数以及各等级降水强度均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内陆河流域降水日数、强度均为最小。(3)春、秋、冬三季降水主要集中在东南诸河流域和珠江流域,小雨占主导地位,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西南诸河流域、东南诸河流域和珠江流域。(4)小雨日数的减少在春季和冬季较为明显,东南诸河流域和珠江流域对小雨日数减少起到了很大贡献,中雨以上等级降水日数在各季节大致以上升趋势为主,大雨强度在春季增强、秋季减弱,各流域暴雨强度在春季呈增强趋势。[结论]全国各等级降水在时空分布以及季节尺度上有明显差异,九大流域对全国不同等级降水的贡献作用不尽相同,未来应加强各流域主要环流系统及水循环等对不同等级降水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大流域 降水日数 降水强度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磺胺嘧啶的重组细菌漆酶诱导表达和酶学性质研究
4
作者 王婧涵 庞立 +4 位作者 田红 詹依雅 易永真 夏菠 刘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6期232-238,共7页
目的 探究重组细菌漆酶诱导表达水平及酶学特性,提高细菌漆酶对磺胺嘧啶抗生素的降解效率。方法 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诱导温度、诱导时间以及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浓度对酶表达... 目的 探究重组细菌漆酶诱导表达水平及酶学特性,提高细菌漆酶对磺胺嘧啶抗生素的降解效率。方法 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诱导温度、诱导时间以及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浓度对酶表达量的影响。并通过p H和温度两方面对重组细菌漆酶的酶学性质进行探究。结果 24 h重组细菌漆酶对磺胺嘧啶的降解率达50%。重组细菌漆酶在大肠杆菌BL21 (DE3)中的最适表达条件为:诱导温度16℃,诱导时间16 h,IPTG浓度0.2 mmol/L。最适p H为3,在p H为7时,稳定性最好,6 h酶活达到150%;最适温度为80℃,在温度为70℃时热稳定性最好,1 h提高到120%,半衰期约为6 h。结论 本研究为细菌漆酶在磺胺嘧啶抗生素降解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并为未来研究其在工业中的潜在应用奠定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漆酶 磺胺嘧啶 抗生素降解 异源表达 酶学性质 蛋白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两相同时流动出砂规律模拟试验 被引量:7
5
作者 田红 邓金根 +2 位作者 曲丛锋 孙福街 曾祥林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51,共4页
油气开采过程中,地层流体介质变化是油气井出砂的一个重要原因,水侵引起的出砂量急增可能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因此,研究水侵对地层出砂的影响,是进行合理的完井设计和油田开发中后期出砂管理的基础。针对油田生产过程中综合含水上升趋... 油气开采过程中,地层流体介质变化是油气井出砂的一个重要原因,水侵引起的出砂量急增可能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因此,研究水侵对地层出砂的影响,是进行合理的完井设计和油田开发中后期出砂管理的基础。针对油田生产过程中综合含水上升趋势,通过简易防砂室内模拟试验,系统分析了疏松砂岩油水两相同时流动情况下的出砂规律和出砂特征、不同油水比例下流量和出砂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产出砂粒粒度分布和蚯蚓洞形成情况。结果表明:出砂伴随着整个试验过程;岩样总出砂量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岩样出砂后流量有上升趋势,但在油水体积比较大时,可能由于发生砂拱破坏,试验过程中流量出现波动;试验后期均发生了岩样坍塌现象,表明出水会导致岩石骨架发生破坏,使出砂变得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动 出砂 束缚水 模拟试验 流量 粒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和PVP改性溶胶-凝胶二氧化硅减反膜的对比(英文) 被引量:7
6
作者 田红 张磊 +4 位作者 徐耀 吴东 吴忠华 吕海兵 袁晓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97-1205,共9页
聚乙二醇(PEG)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溶胶-凝胶二氧化硅减反膜的结构和激光损伤阈值(LIDT)有不同的影响.动态光散射、透射电镜(TEM)以及小角X射线散射实验表明:PEG能够促进二氧化硅颗粒的生长并增加团簇生长的一致性.然而,在PVP改性... 聚乙二醇(PEG)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溶胶-凝胶二氧化硅减反膜的结构和激光损伤阈值(LIDT)有不同的影响.动态光散射、透射电镜(TEM)以及小角X射线散射实验表明:PEG能够促进二氧化硅颗粒的生长并增加团簇生长的一致性.然而,在PVP改性的溶胶中,Si―OH与PVP之间氢键作用制约了二氧化硅颗粒的生长.此外,多重分形谱(MFS)分析表明,PEG可以提高氧化硅薄膜的均匀性,PVP却降低了薄膜的均匀性,因此,PEG改性的氧化硅薄膜的抗激光损伤性能增强,而PVP改性的氧化硅薄膜的抗激光损伤性能被削弱.固体29Si魔角旋转核磁共振(MASNMR)结果表明,PEG能够提高Si―O四面体缩聚程度并改善薄膜的表面分形结构,PVP则相反,导致了PEG改性的氧化硅薄膜与PVP改性的氧化硅薄膜具有不同的抗激光损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损伤阈值 减反射 光学膜 表面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开采引起的油藏压实与地面沉陷预测 被引量:9
7
作者 田红 邓金根 +1 位作者 周建良 王治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9-931,936,共4页
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油藏压实和地面沉陷是海上油田开发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油藏压实与沉陷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给出了油藏压实与沉陷量的预测模型及计算方法,并以某海上油藏实例进行了计算。对于油藏开发整体规划、海上作业平台优化... 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油藏压实和地面沉陷是海上油田开发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油藏压实与沉陷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给出了油藏压实与沉陷量的预测模型及计算方法,并以某海上油藏实例进行了计算。对于油藏开发整体规划、海上作业平台优化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开采 油藏压实 地面沉陷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稀释对不同燃料无焰燃烧及NO生成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田红 刘正伟 +1 位作者 王飞飞 胡章茂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0-446,共7页
为探讨CO_2稀释对不同燃料无焰燃烧机理的影响,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CO_2稀释率对CH_4、C_3H_8和H_2扩散燃烧的火焰温度、NO排放摩尔分数及无焰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O_2稀释率的增大,峰值温度和NO排放摩尔分数逐渐下降,峰值温... 为探讨CO_2稀释对不同燃料无焰燃烧机理的影响,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CO_2稀释率对CH_4、C_3H_8和H_2扩散燃烧的火焰温度、NO排放摩尔分数及无焰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O_2稀释率的增大,峰值温度和NO排放摩尔分数逐渐下降,峰值温度距燃烧器喷嘴的距离逐渐增大,炉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更有利于达到无焰燃烧状态;相同稀释率下,CO_2稀释对降低炉内峰值温度及出口NO排放摩尔分数的效果由好到坏依次为:H_2燃烧、CH_4燃烧、C_3H_8燃烧;当CO_2稀释率足够大时,炉内燃烧处于无焰燃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稀释率 峰值温度 NO排放 无焰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5′型木质素二聚体高温热解微观化学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田红 姚灿 +1 位作者 尹艳山 刘正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52-157,163,共7页
选用5-5′键型连接的木质素二聚体为研究对象,基于B3LYP/6-31g基组和密度泛函理论(DFT)对其进行了高温热解微观化学反应机理研究,设计了5-5′型木质素二聚体高温热解反应的5条初反应路径,并在分析初反应结果的基础上设计了7条次反应路径... 选用5-5′键型连接的木质素二聚体为研究对象,基于B3LYP/6-31g基组和密度泛函理论(DFT)对其进行了高温热解微观化学反应机理研究,设计了5-5′型木质素二聚体高温热解反应的5条初反应路径,并在分析初反应结果的基础上设计了7条次反应路径,对每条路径的反应物及其产物进行了结构优化,计算了1500K温度下每条反应路径的热力学及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5-5′型木质素苯环位上的甲氧基具有很强的活性,甲氧基中O-CH3键以及Caromatic-OCH3键较易断裂;通过计算得出初反应的R3、R4反应焓变较小,分别为192.7kJ/mol和270.5kJ/mol,认为该热解反应的主反应路径以R3及R4为主;该热解反应得到的最终产物有3-4,二羟基甲苯、对羟基甲苯、2-乙烯-4-甲基-3,5-二烯环己酮、甲烷、甲醇及甲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5-5′键型 高温热解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对植物多样性短期丧失的响应 被引量:14
10
作者 田红 李文金 张玉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98,共6页
采用人工剔除高寒草甸不同植物功能群模拟植物多样性丧失,添加氮肥模拟氮沉降,研究不同植物功能群丧失和氮沉降对高寒草甸植物和土壤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植物多样性的丧失,植物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及植被盖度都显著降低(P... 采用人工剔除高寒草甸不同植物功能群模拟植物多样性丧失,添加氮肥模拟氮沉降,研究不同植物功能群丧失和氮沉降对高寒草甸植物和土壤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植物多样性的丧失,植物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及植被盖度都显著降低(P<0.05),土壤线虫数量也随之大幅减少,细菌多样性有明显差别.其中土壤线虫数量与植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硝态氮和土壤有机碳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氨态氮与植物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及植被盖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去除实验 土壤线虫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类草本能源植物燃烧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田红 吴艳 +1 位作者 尹艳山 陈冬林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5-341,共7页
利用热重分析仪进行了柳枝稷、芒草、芦竹和象草的燃烧试验,研究发现其燃烧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水分析出、挥发分析出与燃烧、焦炭表面燃烧;其综合燃烧性能为芒草>柳枝稷>芦竹>象草,4种能源草具有比玉米秆更好的综合燃烧特性.... 利用热重分析仪进行了柳枝稷、芒草、芦竹和象草的燃烧试验,研究发现其燃烧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水分析出、挥发分析出与燃烧、焦炭表面燃烧;其综合燃烧性能为芒草>柳枝稷>芦竹>象草,4种能源草具有比玉米秆更好的综合燃烧特性.4种能源草在水分析出阶段存在1个吸热峰,在挥发分析出燃烧及焦炭燃烧阶段存在1个放热峰;芦竹和芒草先达到放热峰且放热量较大.动力学分析表明,挥发分的析出与燃烧较容易,所需活化能小于32,k J/mol,而焦炭表面燃烧较难,柳枝稷所需的活化能最大,高达108,k 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草 热重实验 燃烧特性 燃烧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胶结砂岩油藏出砂量预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田红 邓金根 +1 位作者 蔚宝华 王治中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64,共4页
出砂预测方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定性到定量的曲折发展过程。目前,随着稠油冷采和出砂管理新技术理论的提出,油气井开采过程中出砂量的预测更是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弱胶结砂岩油藏出砂机理和出砂量预测技术的研究... 出砂预测方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定性到定量的曲折发展过程。目前,随着稠油冷采和出砂管理新技术理论的提出,油气井开采过程中出砂量的预测更是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弱胶结砂岩油藏出砂机理和出砂量预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将油气井出砂预测模型分为:现场工程法、应力—应变分析模型、蚯蚓洞模型和流固耦合模型,指出了不同模型的适用范围及其相互联系,并针对各种预测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胶结砂岩 出砂 预测模型 研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射孔技术在适度出砂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田红 邓金根 +1 位作者 王治中 周建良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37,41,共4页
在适度出砂管理中成功实施定向射孔,需要一系列的地质力学分析和设计工具来评价地层出砂可能性、带砂生产风险、优化安全界限等。并要有新的定向工具保证定向射孔精度。介绍了地质力学理论在确定地应力、预测不同应力方向上射孔的临界... 在适度出砂管理中成功实施定向射孔,需要一系列的地质力学分析和设计工具来评价地层出砂可能性、带砂生产风险、优化安全界限等。并要有新的定向工具保证定向射孔精度。介绍了地质力学理论在确定地应力、预测不同应力方向上射孔的临界压差和出砂量方面的研究进展、新式定向射孔工具的定向精度及其应用情况,提出了我国如何开展疏松砂岩油藏定向射孔适度出砂管理的研究模式。该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砾石充填防砂成本高、工艺复杂、表皮系数高等不利因素。认为我国开展该项研究,对于实施弱胶结地层“适度出砂、优化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胶结砂岩 非均质地层 出砂管理 定向射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涡轮钻用于下颌第三磨牙阻生齿拔除术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田红 孙玉刚 陈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7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高速涡轮钻用于下颌第三磨牙阻生齿拔除术的效果。方法将210例(250颗)下颌第三磨牙阻生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130颗)和对照组100例(120颗),观察组采用高速涡轮钻下行阻生齿拔出,对照组采用常规凿劈法拔除。观察两组手术时... 目的探讨高速涡轮钻用于下颌第三磨牙阻生齿拔除术的效果。方法将210例(250颗)下颌第三磨牙阻生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130颗)和对照组100例(120颗),观察组采用高速涡轮钻下行阻生齿拔出,对照组采用常规凿劈法拔除。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张口受限程度及干槽症发病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张口受限、干槽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高速涡轮钻用于下颌第三磨牙阻生齿拔除可缩短手术时间,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张口受限,避免干槽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磨牙 阻生智齿 高速涡轮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化学理论的苯丙氨酸热解过程中NO_(x)前驱体生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红 何正文 +2 位作者 刘亮 黄章俊 徐慧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7-323,共7页
选取苯丙氨酸为含氮模型化合物,针对其结构特点设计2种反应路径。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和6-31G(d,p)基组,对热解过程中所有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及产物进行几何构型的全优化及频率计算,并采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的实验方... 选取苯丙氨酸为含氮模型化合物,针对其结构特点设计2种反应路径。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和6-31G(d,p)基组,对热解过程中所有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及产物进行几何构型的全优化及频率计算,并采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的实验方法对苯丙氨酸热解产生的NO_(x)前驱体进行在线监测。结合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对苯丙氨酸的整个热解反应路径进行分析,并据此研究不同结构氨基酸的热解过程和热解产物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苯丙氨酸热解有2种反应路径:第1种为反应物苯丙氨酸结合化合物8并脱去氨形成化合物2,再经过脱羧反应,最终形成含N芳香化合物异喹啉5;第2种为化合物8经过脱水缩合,形成2,5-哌嗪二酮,再通过2种不同的开环方式,最终形成HNCO、HCN等小分子气体。NO_(x)前驱体的释放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NH_(3)、HCN和HNCO均大量析出,而第2阶段HCN为主要析出的气体。从整个热解阶段来看,HCN的析出量最大,NH_(3)次之,HNCO析出量最小;链式结构的简单氨基有利于NH_(3)的形成,含杂环的氨基酸则更有利于HCN的产生,而含苯环结构的氨基酸会使得更多的N进入焦油和焦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能 苯丙氨酸 热解 NO_(x)前驱体 密度泛函理论 TG-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溶剂热合成In-Si共改性TiO_2的增强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红 王会香 +1 位作者 史卫梅 徐耀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43-1549,共7页
利用微波辅助溶剂热法合成了In-Si共改性的TiO2光催化剂.粉末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Raman)光谱、N2吸脱附(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光致发光(PL)光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实验表明,尽管掺杂和改性后TiO2结晶度... 利用微波辅助溶剂热法合成了In-Si共改性的TiO2光催化剂.粉末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Raman)光谱、N2吸脱附(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光致发光(PL)光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实验表明,尽管掺杂和改性后TiO2结晶度略有降低,但不影响光催化剂锐钛相的形成.Si掺杂入TiO2晶格使颗粒变小,比表面积变大.In不能进入TiO2晶格,在TiO2表面形成了In2O3.罗丹明B(RhB)降解实验显示,In-Si共改性TiO2表现出很高的紫外和可见光催化活性,Si:In:Ti的摩尔比为0.03:0.02:1的样品(IST-2)光催化活性最高,紫外光下3 min即可将RhB降解完全,可见光下120 min RhB降解率为97%,这是由材料的高表面积,In2O3-TiO2复合半导体之间高效电荷转移及染料敏化等共同作用所致.对于苯酚,光催化降解则相对缓慢,700 min内尚不能降解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氧化铟 光催化 改性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西地区生物质热解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田红 廖正祝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1-646,共6页
以粤西地区生物质稻草、玉米秆、玉米芯、荔枝条及龙眼枝为研究对象,采用TG-DSC实验技术和差减微分法Freeman-Carroll,对其热解特性曲线和机理进行分析并计算热解特性参数及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试样稻草、荔枝条及龙眼枝均出现1个明显... 以粤西地区生物质稻草、玉米秆、玉米芯、荔枝条及龙眼枝为研究对象,采用TG-DSC实验技术和差减微分法Freeman-Carroll,对其热解特性曲线和机理进行分析并计算热解特性参数及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试样稻草、荔枝条及龙眼枝均出现1个明显DTG峰,玉米芯出现3个明显DTG峰;玉米秆的半纤维素热解生成的"活性中间产物"再次以几乎相等的热解速率(即等DTG值)发生二次热解生成气体析出,导致在其2个DTG峰之间出现1个近似水平平滑的肩状峰;玉米芯、荔枝条及龙眼枝在高温热解区段出现DSC吸热峰;玉米秆低温段的挥发分初始析出温度、峰值温度以及半峰温度宽度均最小;草本类生物质较木质类生物质易于热分解;玉米秆和玉米芯热解的质量变化所占比例、挥发分综合释放特性指数、活化能及频率因子均随热解温度区段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特性参数 动力学 热重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热式火焰炉的热工特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红 蔡九菊 赵渭国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5-508,共4页
建立了火焰炉数学模型,根据模型分析了炉子结构参数一定时操作参数变化对生产指标的影响,得出蓄热式炉和换热式炉的Q-P方程和b-P方程,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正常生产条件下,随着蓄热式炉生产率增加,炉子热负荷逐渐增加,呈线性关... 建立了火焰炉数学模型,根据模型分析了炉子结构参数一定时操作参数变化对生产指标的影响,得出蓄热式炉和换热式炉的Q-P方程和b-P方程,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正常生产条件下,随着蓄热式炉生产率增加,炉子热负荷逐渐增加,呈线性关系;单位能耗下降很慢,呈线性关系;废气温度和热效率近似不变,呈线性关系·换热式炉热负荷和废气温度逐渐增加,单位能耗先降后升,热效率先升后降,炉子有经济工作点·与换热式炉相比,蓄热式炉工作的范围较大,能较好适应产量变化大的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室 火焰炉 热工特性 操作参数 生产指标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床煤气化过程机理模型综述 被引量:6
19
作者 田红 蔡九菊 +2 位作者 王爱华 王连勇 刘汉桥 《工业加热》 CAS 2005年第2期1-4,共4页
固定床气化炉是一种技术成熟、应用最广的高热效率和高碳转化率的反应器。对其气化过程进行精确的定量描述是过程设计与控制最优化的先决条件。对气化过程进行描述最常用的方法是建立机理模型,重点分析评述了固定床气化炉的机理模型,并... 固定床气化炉是一种技术成熟、应用最广的高热效率和高碳转化率的反应器。对其气化过程进行精确的定量描述是过程设计与控制最优化的先决条件。对气化过程进行描述最常用的方法是建立机理模型,重点分析评述了固定床气化炉的机理模型,并针对机理模型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固定床气化炉机理模型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气化 固定床 机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碳烟颗粒物生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田红 廖正祝 《洁净煤技术》 CAS 2017年第3期7-15,共9页
介绍了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碳烟颗粒物的生成机理,主要包括生物质碳烟的各种生成路径,生物质碳烟生成的中间产物多环芳烃,以及中间产物多环芳烃生成碳烟,多环芳烃、反应气氛、反应压力及反应温度等对碳烟颗粒物生成的影响,生物质金属离子... 介绍了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碳烟颗粒物的生成机理,主要包括生物质碳烟的各种生成路径,生物质碳烟生成的中间产物多环芳烃,以及中间产物多环芳烃生成碳烟,多环芳烃、反应气氛、反应压力及反应温度等对碳烟颗粒物生成的影响,生物质金属离子对碳烟生成及碳烟的成长过程等影响。总结了现有生物质碳烟生成机理研究的不足,并对碳烟中间产物,碳烟一次、二次生成机理以及影响碳烟生成量的各种因素等进行系统研究;采用量子化学理论、矩方法以及激光检测试验等方法来研究生物质碳烟的生成机理,并可借鉴燃煤碳烟生成机理及柴油碳烟生成机理的研究方法及试验等;从生物质碳烟生成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机制、成核演变理论、影响机制及试验方面等,并从化学反应和工程热物理的角度,深入研究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碳烟颗粒物的生成机理与碳烟核成长演变行为,得到合理的生物质碳烟生成机理,为控制并减少雾霾环境影响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碳烟 生成机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