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碳化硼转换材料的SiC中子探测器研究
1
作者 孙乙文 田立朝 +3 位作者 张湘 杨晓虎 徐伟立 胡佳丽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0-925,共6页
以SiC-α探头和中子核反应转换材料^(10)B_(4)C为基础的探测器,℃是实现反应堆中子通量测量的新半导体中子探测器方案,其中转换材料的关键在于确定SiC外延层及^(10)B_(4)C转换层厚度。使用Geant4模拟了不同厚度^(10)B_(4)C涂层下热中子... 以SiC-α探头和中子核反应转换材料^(10)B_(4)C为基础的探测器,℃是实现反应堆中子通量测量的新半导体中子探测器方案,其中转换材料的关键在于确定SiC外延层及^(10)B_(4)C转换层厚度。使用Geant4模拟了不同厚度^(10)B_(4)C涂层下热中子和不同能量γ射线在SiC灵敏体积内的能谱,并对不同阈值下热中子探测效率随^(10)B_(4)C涂层厚度的变化关系进行模拟,确定了SiC外延层及^(10)B_(4)C转换层厚度值。拆卸转换层,使用^(60)Co、^(137)Cs、^(22)Na放射源以及中子源,对SiC探测器进行了γ射线探测和热中子探测实验,获得了不同层厚下SiC对热中子探测的能量沉积,得到了最佳的层厚设计,确定了筛除γ信号的合理阈值,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探测 SiC探测器 ^(10)B_(4)C Geant4蒙特卡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二维读出多丝正比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小胡 朱启明 +7 位作者 陈元柏 陈昌 刘荣光 王岚 金艳 马骁妍 田立朝 徐品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56-759,778,共5页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反射谱仪中的高精度二维位置灵敏中子探测器以多丝正比室为探测单元。为了深入了解二维读出多丝正比室的性能及为中子探测器多丝室单元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制作了一个二维读出多丝正比室模型。对模型的能量分辨率...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反射谱仪中的高精度二维位置灵敏中子探测器以多丝正比室为探测单元。为了深入了解二维读出多丝正比室的性能及为中子探测器多丝室单元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制作了一个二维读出多丝正比室模型。对模型的能量分辨率、正比性、位置分辨率等各种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测量得到当阳极高压在1700V^1900V时,多丝正比室模型的能量分辨率在23.5%左右,正比性较好,沿着阳极丝的位置分辨(FWHM)为0.3m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灵敏探测器 多丝正比室 能量分辨率 位置分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仪器在核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7
3
作者 田立朝 姜静 马燕云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4-48,共5页
核技术与核安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本文介绍了传统核技术相关实验教学的现状,探讨了基于虚拟仪器的核技术实验教学的特点,开发了的一套基于Lab VIEW的位置灵敏探测器虚拟实验教学系统,表... 核技术与核安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本文介绍了传统核技术相关实验教学的现状,探讨了基于虚拟仪器的核技术实验教学的特点,开发了的一套基于Lab VIEW的位置灵敏探测器虚拟实验教学系统,表明了虚拟仪器在核技术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为缓解实验室压力提供了新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技术 实验 教学 虚拟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电荷比较法优选新型塑闪探测器n-γ甄别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文韬 李永明 +3 位作者 阮念寿 宋志浩 田立朝 王尚武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3-758,共6页
基于信号数字化获取与处理技术,对新型塑闪探测器开展电荷比较法脉冲形状甄别优化研究,考察了不同的积分长窗和短窗、能量阈值、数字化仪的水平和垂直采样精度对甄別品质因子的影响,并在对脉冲平均波形函数拟合的基础上,计算了平均中子... 基于信号数字化获取与处理技术,对新型塑闪探测器开展电荷比较法脉冲形状甄别优化研究,考察了不同的积分长窗和短窗、能量阈值、数字化仪的水平和垂直采样精度对甄別品质因子的影响,并在对脉冲平均波形函数拟合的基础上,计算了平均中子与γ脉冲尾部积分与长窗积分比例之差随长窗和短窗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当积分短窗取35-50ns,积分长窗为450ns时,探测器n-γ甄别效果最好;在能量阈值范围为100-500keV内DT5730B数字化仪的甄别性能均较DT5751优异。以上结论可为新型探测器在n-γ混合辐射场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闪探测器 n-γ甄别 电荷比较法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J299-33A探测器的核材料时间关联测量系统的时间分辨
5
作者 宋志浩 李永明 +3 位作者 阮念寿 徐文韬 田立朝 王尚武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61-2066,共6页
n-γ的时间关联测量可提取核材料的质量、增殖因数,其中时间分辨是表征关联精度的1个重要指标。本文基于数字化数据获取与处理方法,对具有n-γ甄别能力的塑料闪烁体EJ299-33A探测器组成的核材料时间关联测量系统的时间分辨进行研究,采用... n-γ的时间关联测量可提取核材料的质量、增殖因数,其中时间分辨是表征关联精度的1个重要指标。本文基于数字化数据获取与处理方法,对具有n-γ甄别能力的塑料闪烁体EJ299-33A探测器组成的核材料时间关联测量系统的时间分辨进行研究,采用^(60)Co与^(22) Naγ源进行了对比测量,分析了源对本征时间分辨的影响,进一步通过离线的条件加载反演,给出时间分辨的等效电子能量阈值依赖关系。通过对^(252)Cf自发裂变时间关联谱的测量和解耦,讨论了时间分辨对不同符合事件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时间分辨随阈值增加而减少,在阈值为230keVee时采用60Co测量的结果约为560ps,可满足核材料快时间符合测量的精度要求,而在相同条件下,由于正电子湮没位置的不确定性和延迟符合的影响,^(22) Na源测量的时间分辨展宽至816ps;裂变事件时间关联测量中n-n符合受时间分辨的相对影响小于γ-γ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材料测量 EJ299-33A探测器 时间分辨 阈值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上升时间法甄别LaBr_(3):Ce探测器α本底研究
6
作者 赫梓廷 李永明 +1 位作者 张宏俊 田立朝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58-762,共5页
为甄别LaBr_(3):Ce晶体本底γ和α事件,使用数字化仪采集探测器阳极信号,基于数字上升时间法(DRTM)进行脉冲的离线分析,考察了积分后脉冲幅度的上下恒比点和垂直采样最低有效位对甄别品质因子(FOM)的影响,并比较了数字上升时间法与数字... 为甄别LaBr_(3):Ce晶体本底γ和α事件,使用数字化仪采集探测器阳极信号,基于数字上升时间法(DRTM)进行脉冲的离线分析,考察了积分后脉冲幅度的上下恒比点和垂直采样最低有效位对甄别品质因子(FOM)的影响,并比较了数字上升时间法与数字电荷比较法(DCCM)的α-γ甄别性能。结果表明:DRTM的甄别效果主要取决于上恒比点的选取,下恒比点对结果的影响较小;垂直采样精度的提升可显著改善FoM值;相同条件下DRTM的α-γ甄别性能优于DC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r_(3):Ce探测器 数字上升时间法 α-γ甄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vantages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in Neutron Spectra Unfolding
7
作者 祝庆军 田立朝 +3 位作者 杨晓虎 甘龙飞 赵娜 马燕云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7期69-72,共4页
Advantages of using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 in neutron spectra unfolding are investigat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maximum entropy unfolding method. By introducing the information entropy theory, we find th... Advantages of using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 in neutron spectra unfolding are investigat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maximum entropy unfolding method. By introducing the information entropy theory, we find that for the spectrum with the information entropy over 3.5, the four-layer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11-35-55-60) and the maximum entropy method generally demonstrate the same unfolding performance, while the spectrum with the information entropy lower than 3.5,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unfolding model is recommend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 has a stronger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ntropy of the spectra and the mean squares error of the spectra than the maximum entropy method.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