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频数字式相位测量仪的设计 被引量:6
1
作者 田秀丰 何继爱 李敏 《无线通信技术》 2008年第2期55-58,61,共5页
基于过零检测法原理,以单片机87c51和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为核心,从数据采集电路、数据运算控制电路和显示电路等功能电路出发,实现了一个低频数字式相位测量仪系统,并进行了仿真验证。数据采集单元完全在一片CPLD芯片内部实现,真正实现... 基于过零检测法原理,以单片机87c51和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为核心,从数据采集电路、数据运算控制电路和显示电路等功能电路出发,实现了一个低频数字式相位测量仪系统,并进行了仿真验证。数据采集单元完全在一片CPLD芯片内部实现,真正实现了系统设计的简化。系统可以对20Hz^20kHz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精确测量;与传统相位测量仪相比,具有硬件电路简单,测量速度快,易于实现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差 过零检测法 CPLD 单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FDM系统基于信道多径时延检测的自适应信道估计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敏 黎锁平 田秀丰 《无线通信技术》 2009年第3期1-5,9,共6页
针对宽带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道多径时延估计的自适应信道估计算法。文章分析了无线信道的特性,随后利用导频频域相关性进行多径时延估计,提出通过动态跟踪信道时延估计参数自适应选择信道估计中适宜的导频数目的方... 针对宽带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道多径时延估计的自适应信道估计算法。文章分析了无线信道的特性,随后利用导频频域相关性进行多径时延估计,提出通过动态跟踪信道时延估计参数自适应选择信道估计中适宜的导频数目的方法,同时实现循环前缀(CP)长度的实时调整。仿真结果表明,在时变环境下,本文算法可以有效获知当前信道时延参数的近似统计信息,实现对系统冗余信息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DM 信道估计 时延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动衰减模型及其在地震影响场评估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韶鹏 卢育霞 +4 位作者 石玉成 田秀丰 贺海浪 刘北 李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1-309,共9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活动断裂分布密集、构造变形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建立更符合该地区地震动特征的地震动衰减模型,能够在本地区震害防治和震后应急救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构造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强震数据库,... 青藏高原东北缘活动断裂分布密集、构造变形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建立更符合该地区地震动特征的地震动衰减模型,能够在本地区震害防治和震后应急救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构造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强震数据库,构建考虑断层类型、近断层效应及场地条件等因素的区域性地震动衰减模型,运用随机效应回归法计算出模型系数;结合国内强震动记录通过残差分析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检验,并比较与NGA模型的差异;最后,运用震动图快速生成系统产出2022年门源Mw6.6地震理论烈度图并与现场调查烈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模型与NGA模型的预测偏差与场地条件和距离关系不大,而主要与震级相关,预测偏差随震级增大而明显增大;残差分析显示本文模型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地震记录更接近;基于震动图快速生成系统产出的理论烈度图与现场调查结果比较接近,运用地震动衰减模型可有效提高台网稀疏地区强震Shakemap和地震影响场的预测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衰减模型 门源地震 场地效应 青藏高原东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建筑能耗总量分析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4
4
作者 梁金涵 章文杰 +2 位作者 林常青 周建伟 田秀丰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0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通过对社会总能源需求及建筑能耗数据的分析,测算了中国未来可能的建筑能源消费总量。围绕着建筑能耗总量控制目标,从节能技术、产品、产业、基础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技术保障体系;从法律法规、节能监管、考核体系、工作机制、建筑节能标... 通过对社会总能源需求及建筑能耗数据的分析,测算了中国未来可能的建筑能源消费总量。围绕着建筑能耗总量控制目标,从节能技术、产品、产业、基础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技术保障体系;从法律法规、节能监管、考核体系、工作机制、建筑节能标准、激励措施和能源价格政策、能力建设等方面,系统提出了政策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节能 总量控制 能耗强度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透明晶体硅光伏热电制冷辐射窗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章文杰 张佳俊 +2 位作者 田秀丰 梁金涵 赵英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5-51,共7页
针对一种新型半透明光伏-热电制冷辐射窗(STPV-TE-RCW),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其热电性能进行研究,建立STPV-TE-RCW计算模型,验证其准确性,并针对STPV-TE-RCW中的热电模块不同排列形式、辐射板尺寸、散热形式等进行优化分析。在考虑... 针对一种新型半透明光伏-热电制冷辐射窗(STPV-TE-RCW),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其热电性能进行研究,建立STPV-TE-RCW计算模型,验证其准确性,并针对STPV-TE-RCW中的热电模块不同排列形式、辐射板尺寸、散热形式等进行优化分析。在考虑结构自身发电量与耗电量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制冷系统COP和耗电量,认为5块热电片串联2个支路并联的热电模块排列形式,高度为1 m的辐射板尺寸和强制对流的散热形式效果更好,在这种情况下,STPV-TE-RCW的耗电量与发电量之比为0.83,制冷量能承担该结构产生的60%冷负荷,辐射铝板提供的制冷量为63.4 W/m^(2),热电模块的COP为1.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热电制冷 辐射冷却 数值分析 半透明光伏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