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硕士学历新护士临床领导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徐飒 田瑞杰 +1 位作者 王荟苹 史娟娟 《护士进修杂志》 2025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探讨硕士学历新护士临床领导力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于2024年2—3月,采用便利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省10所三级甲等医院的硕士学历新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临床领导力问卷、护士职场适应度量表、护理工... 目的探讨硕士学历新护士临床领导力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于2024年2—3月,采用便利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省10所三级甲等医院的硕士学历新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临床领导力问卷、护士职场适应度量表、护理工作环境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共纳入254名研究对象,硕士学历新护士临床领导力得分为(54.97±5.34)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鼓舞人心”“使众人行”“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实习经历、领导力培训经历、工作年限、月收入满意度、劳动关系、职场适应度、护理工作环境是影响临床领导力的主要因素(P<0.05),可共同解释临床领导力水平30.7%的变异度。结论硕士新护士临床领导力处于中等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及医院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硕士学历新护士的临床实习和领导力培训,通过制订和实施相关措施,提升其临床领导力,促进其职业成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新护士 临床领导力 职场适应度 护理工作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参与远程护理在腹膜透析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中的应用
2
作者 徐飒 田瑞杰 +1 位作者 史娟娟 王荟苹 《中国血液净化》 2025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4Y管理模式为基础的家庭参与远程护理方案在腹膜透析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23年9月─12月进行腹膜透析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 目的探讨4Y管理模式为基础的家庭参与远程护理方案在腹膜透析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23年9月─12月进行腹膜透析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指导和院外家庭随访,试验组采用计划到位(yes plan,Y)、责任到位(yes duty,Y)、检查到位(yes check,Y)、激励到位(yes drive,Y)的4Y管理的家庭参与远程护理方案。8周后采用腹膜透析自我管理量表、应对效能量表、家庭照顾能力量表比较其干预效果。结果干预8周后,试验组自我管理得分(t=3.174,P=0.002)、应对效能得分(t=5.551,P<0.001)、家庭照顾能力得分(t=-2.883,P=0.005)均高于对照组。结论4Y管理模式的家庭参与远程护理方案可提高医院-家庭过渡期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应对效能、家庭照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过渡期 家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布斯反思循环在护理硕士研究生腹膜透析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荟苹 田瑞杰 +1 位作者 徐飒 史娟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7-80,96,共5页
目的探讨吉布斯反思循环对腹膜透析中心护理硕士研究生反思洞察力与学习获得感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临床实践的护理硕士研究生64名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科时间分成对照组33名与试验组3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试验组在... 目的探讨吉布斯反思循环对腹膜透析中心护理硕士研究生反思洞察力与学习获得感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临床实践的护理硕士研究生64名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科时间分成对照组33名与试验组3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吉布斯反思循环进行临床实践教学,为期4周,研究生根据吉布斯反思循环要求完成反思日记,汇报与分享反思成果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的反思洞察力与学习获得感。结果干预后对照组的反思洞察力得分为(67.82±2.80)分,试验组为(85.29±2.39)分;干预后对照组学习获得感得分为(92.36±2.53)分,试验组为(98.48±4.3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吉布斯反思循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腹膜透析中心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反思洞察力及学习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研究生 腹膜透析 临床实习 临床教学 吉布斯反思循环 反思洞察力 学习获得感 护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7
4
作者 田瑞杰 李星 +3 位作者 袁媛 陈春燕 郝莉 刘章锁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评价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老年透析患者64例,随机分为协同护理组(干预组)32例和常规教育组(对照组)32例,干预6个月后,比较干预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遵医行为与对照组的差异。... 目的评价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老年透析患者64例,随机分为协同护理组(干预组)32例和常规教育组(对照组)32例,干预6个月后,比较干预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遵医行为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优于对照组(t=3.254,P<0.001);遵医行为中除遵守透析方案外,在遵医嘱服药(χ~2=19.474,P<0.001)、液体摄入依从(χ~2=6.846,P=0.022)、保护血管通路(χ~2=12.674,P<0.001)、自我监测(χ~2=5.024,P=0.035)方面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协同护理模式为理论基础设计干预方案可提高老年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遵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血液透析 自我护理能力 遵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步标准沟通流程微视频在护生临床教学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荟苹 田瑞杰 +2 位作者 单岩 徐飒 史娟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六步标准沟通流程微视频在本科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名护生随机分成研究组41名和对照组43名。研究组采用六步标准沟通流程微视频进行培训;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授课法进行培训。5周后使用沟通行为能力和培训满意度... 目的探讨六步标准沟通流程微视频在本科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名护生随机分成研究组41名和对照组43名。研究组采用六步标准沟通流程微视频进行培训;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授课法进行培训。5周后使用沟通行为能力和培训满意度量表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组护生的沟通行为能力和培训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应用六步标准沟通流程微视频教学,能有效提高临床实习护生的沟通行为能力和培训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护生 临床实习 六步标准沟通流程 微视频 护患沟通 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苗金红 李争艳 +3 位作者 孙莉莉 田瑞杰 田喜梅 史娟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11期1323-1326,共4页
目的 :调查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量表,对在河南省腹膜透析中心门诊随访的255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量表总分为(13.91... 目的 :调查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量表,对在河南省腹膜透析中心门诊随访的255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量表总分为(13.91±4.0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居住地和手术方式是容量管理评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水平不容乐观,医务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性别、居住地和手术方式采取针对性干预,以提高患者的容量管理水平,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容量管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主井提升系统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田瑞杰 《矿业装备》 2024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煤矿开采是煤矿资源应用的重要环节,开采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近年来由于发展需要,各个行业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量都在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很多煤矿主井设备都只能开采浅部煤层,因此煤矿企业要提高煤矿资源产量,满足各个行业发展需求... 煤矿开采是煤矿资源应用的重要环节,开采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近年来由于发展需要,各个行业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量都在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很多煤矿主井设备都只能开采浅部煤层,因此煤矿企业要提高煤矿资源产量,满足各个行业发展需求,必须对煤矿主井提升系统进行优化并将优化后的系统应用到具体的资源开采过程之中。本文将围绕“煤矿主井提升系统优化及应用”这一话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主井提升 系统优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个冰球蓄冷过程的数值计算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赟 毕月虹 +1 位作者 田瑞杰 武盼 《制冷与空调》 2010年第5期39-44,共6页
通过对冰球蓄冷过程的分析,在第三类边界条件下考虑过冷度对冰球蓄冷过程的影响,建立冰球蓄冷过程的数值仿真模型,并用实验数据验证模型的正确性。数值计算分析载冷剂温度、对流换热系数、冰球球径以及材质对蓄冷量和凝固完成时间等的... 通过对冰球蓄冷过程的分析,在第三类边界条件下考虑过冷度对冰球蓄冷过程的影响,建立冰球蓄冷过程的数值仿真模型,并用实验数据验证模型的正确性。数值计算分析载冷剂温度、对流换热系数、冰球球径以及材质对蓄冷量和凝固完成时间等的影响规律,为冰球蓄冷过程的进一步优化设计和运行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冷 冰球 数值计算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合并高磷血症的非疾病性影响因素
9
作者 史娟娟 李晓蕾 +3 位作者 田瑞杰 王荟苹 徐飒 苗金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3期4251-4254,共4页
目的对接受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的患者并发高磷血症的非疾病性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9年4—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405例接受CAPD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血磷浓度的非疾病... 目的对接受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的患者并发高磷血症的非疾病性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9年4—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405例接受CAPD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血磷浓度的非疾病性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居住地(农村/城镇)与患者血磷浓度有关(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知识行为(CKD-MBD-KB)问卷中服药知识、饮食知识、治疗态度、治疗依从性得分与血磷浓度呈负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居住地、治疗依从性、治疗态度是患者血磷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男性、居住于农村、治疗依从性差、治疗态度差的患者更易发生高磷血症,临床工作中应给予其更多关注,加强宣教及血磷浓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腹膜透析 高磷血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吃西药时该注意的饮食禁忌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瑞杰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3期60-60,共1页
不仅中药需要忌口,在服用西药期间,也有些禁忌需要加以注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防止药效打折。
关键词 西药 饮食 禁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材树种高山栲潜在适生区分布区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春华 雷晨雨 +2 位作者 田瑞杰 冯德枫 孙永玉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33,共6页
以高山栲71个分布记录点位数据及环境背景值为材料,利用最大熵MaxEnt预测模型预测其在当代的适生区分布格局,探讨环境因子对高山栲适生分布格局的影响,并推演其在过去(末次间冰期和末次盛冰期)和未来(2050年、2070年)潜在适生区分布特... 以高山栲71个分布记录点位数据及环境背景值为材料,利用最大熵MaxEnt预测模型预测其在当代的适生区分布格局,探讨环境因子对高山栲适生分布格局的影响,并推演其在过去(末次间冰期和末次盛冰期)和未来(2050年、2070年)潜在适生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等温性(bio3)、温度季节变化方差(bio4)、年平均降雨量(bio12)、最冷月最低温(bio6)和海拔(Alti)等5个环境因子是决定高山栲适生区分布的关键因素,对模型的贡献率分别为44.5%、23.5%、19.7%、8.8%和2.6%。且海拔1400~2800 m、年平均降雨量900~1260 mm、等温性1.2~1.3、温度季节变化方差27~46、最冷月最低温0~6.7℃是高山栲适生区分布环境条件组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平均值为0.984,模型预测结果准确性、可信度较高。不同气候条件下高山栲的适生区面积变化幅度不大,中度以上适生区集中分布在云南,表明其对全球气候变化不敏感,且云南是其资源保护和种群恢复的理想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栲 MaxEnt模型 适生区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转录组学的浓香型白酒酒醅活性微生物群落空间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田瑞杰 张勇 +5 位作者 冯大鸿 王康丽 迟雷 沈祥坤 胡晓龙 何培新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共11页
采用宏转录组学技术,对浓香型白酒酒醅中具有生理活性的细菌和真菌群落在窖池不同空间位置上的组成及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细菌群落共检测到87个门、78个纲、165个目、396个科、1612个属和7234个种,真菌群落共检测到8个门、2... 采用宏转录组学技术,对浓香型白酒酒醅中具有生理活性的细菌和真菌群落在窖池不同空间位置上的组成及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细菌群落共检测到87个门、78个纲、165个目、396个科、1612个属和7234个种,真菌群落共检测到8个门、26个纲、58个目、127个科、223个属和394个种,且酒醅上、中、下层之间的活性微生物数目差异较小;各层酒醅中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无明显差异,均以厚壁菌门和子囊菌门为主要优势细菌门和真菌门,以芽孢杆菌纲和酵母纲为主要优势细菌纲和真菌纲,以乳杆菌属为主要优势细菌属,以酵母菌属(上层和下层)或Scheffersomyces(中层)为主要优势真菌属;下层与中层酒醅、中层与上层酒醅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较多,分别为90个和67个,且主要富集在RNA降解和糖酵解/糖异生通路上,而各层酒醅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大部分为代谢活动;整体上,中层酒醅中的活性微生物菌群对RNA降解的影响最低,下层酒醅中的活性微生物菌群在代谢活动上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酒醅 宏转录组学 活性微生物群落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酒醅微生物菌群演替规律及其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31
13
作者 胡晓龙 王康丽 +6 位作者 余苗 田瑞杰 张治刚 王永亮 赵东 何培新 魏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6-73,共8页
该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贾湖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酒醅微生物群落演替性及其在上层、中层和下层酒醅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各层酒醅微生物群落α-和β-多样性变化规律相似,基于β-多样性分析结果可将整个发酵过程分为发酵前期(0... 该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贾湖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酒醅微生物群落演替性及其在上层、中层和下层酒醅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各层酒醅微生物群落α-和β-多样性变化规律相似,基于β-多样性分析结果可将整个发酵过程分为发酵前期(0~7 d)、中期(7~15 d)和后期(15~60 d),其中前期物种多样性及丰富度均显著高于后期(P <0. 05),乳杆菌属是发酵中、后期酒醅中的绝对优势微生物。各层酒醅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及门水平组成差异的显著性与发酵时间相关。整体上,相同发酵节点下各层酒醅微生物群落α-及β-多样性几乎不存在显著差异,即同层酒醅不能有效地聚成一类。该研究丰富了我国浓香型酒醅微生物群落演替性及其空间分布的内容,为进一步探究空间位置对酒醅微生物群落影响的机理提供数据参考,同时为白酒酿造环境微生物群落空间异质性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微生物群落 演替规律 空间异质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窖泥原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退化窖池中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17
14
作者 胡晓龙 余苗 +7 位作者 曹振华 王康丽 田瑞杰 韩素娜 李华 李建民 曾田 李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6-93,共8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网络分析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退化窖池窖壁上层(PW-T)、中层(PW-M)、下层(PW-U)及窖底(PB)窖泥中原核微生物群落、菌群网络及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理化因素。结果表明,窖泥微生物群落α及β多样性在退化窖池中均...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网络分析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退化窖池窖壁上层(PW-T)、中层(PW-M)、下层(PW-U)及窖底(PB)窖泥中原核微生物群落、菌群网络及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理化因素。结果表明,窖泥微生物群落α及β多样性在退化窖池中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且窖池退化是一个自上而下的退化过程。随窖池深度增加,窖泥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指数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如Shannon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PW-U(3.38)>PB(2.51)>PW-M(1.09)>PW-T(0.33)(P<0.05);窖泥优势菌门由单一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PW-T和PW-M,约99%)增加至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等6个门(PW-U)及PB的4个门。退化窖泥呈现低含水量(平均值32.7%)、低pH值(平均值4.42)及低有效磷(平均值259.27 mg/kg)"三低"的理化特征,其对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冗余分析)。窖泥菌群网络中互呈正相关的微生物主要隶属于不同的纲(占总相关性的78.74%)。同现网络中9个枢纽总含量非常低(0%~2.84%),与窖泥p H值或含水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除互营单胞菌属(Syntrophomonas)外,其他枢纽均与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窖泥p H值与多种理化因子呈显著正、负相关(P<0.05),且与群落Simpson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表明p H值可作为一个综合指标用于窖泥质量的初步判断。本实验较系统地研究了窖泥原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退化窖池中空间分布、微生物之间以及微生物和理化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揭示窖泥的退化机制、防治窖泥退化及人工优质窖泥的制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泥退化 空间异质性 群落多样性 菌群网络 中国浓香型白酒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转录组学技术解析浓香型酒醅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15
作者 胡晓龙 田瑞杰 +5 位作者 李保坤 张勇 迟雷 何培新 魏涛 朱文优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4-132,共9页
利用宏转录组学技术解析浓香型白酒主发酵期过程中(3、7、25 d)酒醅活性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演替及差异转录基因。结果表明,酒醅活性生物群落由6个界、124个门、195个纲、2824个属及部分未知和不可鉴定的种属组成,其中可鉴定生物主要由... 利用宏转录组学技术解析浓香型白酒主发酵期过程中(3、7、25 d)酒醅活性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演替及差异转录基因。结果表明,酒醅活性生物群落由6个界、124个门、195个纲、2824个属及部分未知和不可鉴定的种属组成,其中可鉴定生物主要由细菌和真菌组成。随着发酵时间延长,真菌相对含量由42.8%降至0.01%,细菌相对含量由17.7%增至56.3%,其中厚壁菌门和子囊菌门分别是驱动细菌和真菌组成变化的主要菌门。3个发酵节点的酒醅生物差异表达基因数分别为6895(3 d vs 7 d)、2640(7 d vs 25 d)和6124(3 d vs 25 d)。发酵过程中,下调差异基因数量明显多于上调差异基因数量。发酵3~7 d,酒醅微生物上调的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到与糖和醇类化合物代谢的功能条目,而在整个主发酵期,下调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与细胞组分或与其相关的生物过程条目中。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浓香型酒醅复杂生态体系中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和功能,为深入揭示浓香型白酒固态酿造机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酒醅 宏转录组 活性微生物 群落结构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理化因素对其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胡晓龙 余苗 +6 位作者 王康丽 田瑞杰 杨旭 王永亮 张治刚 赵西民 何培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8-185,204,共9页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豫酒某浓香型酒企4年和40年窖池的窖壁、窖底泥原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结果表明,窖泥样品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数量、Chao1指数和ACE指数没有显著性(P>0.05)差...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豫酒某浓香型酒企4年和40年窖池的窖壁、窖底泥原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结果表明,窖泥样品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数量、Chao1指数和ACE指数没有显著性(P>0.05)差异,40年窖底泥香农(Shannon)指数和辛普森(Simpson)指数显著性(P<0.05)偏低。窖泥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优势菌属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产己酸菌属(Caproiciproducens)、不动菌属(Acinetobacter)、理研菌属(Petrimonas)等共12个菌属,隶属于4个门,且集中在厚壁菌门(Firmicu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40年窖底泥中占绝对优势,Bacteroidetes和Euryarchaeota在4年窖底泥和40年窖壁泥中含量都较高;Lactobacillus为40年窖壁、窖底泥第一大优势菌属,而4年窖壁泥和窖底泥第一优势菌属分别为Acinetobacter和Caproiciproducens。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显示,总酸(30.7%)和pH值(15.7%)与窖泥优势菌群的相关性最高且显著(P<0.05),说明总酸和pH值可能是影响上述不同类型窖泥优势菌群空间分布的主要理化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窖泥 原核微生物群落 冗余分析 空间分布 理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窖泥原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在窖池中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15
17
作者 胡晓龙 王康丽 +7 位作者 余苗 田瑞杰 范海报 孙继祥 张军 杨旭 马歌丽 魏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7-84,共8页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河南某浓香型白酒企业35年窖龄窖泥原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在窖壁上层、中层、下层和窖底窖泥中的分布。厚壁菌门(71.1%)和拟杆菌门(16.3%)为供试窖泥的主要优势菌门;78.1%(共32个)的优势属隶属梭菌纲和拟杆菌...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河南某浓香型白酒企业35年窖龄窖泥原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在窖壁上层、中层、下层和窖底窖泥中的分布。厚壁菌门(71.1%)和拟杆菌门(16.3%)为供试窖泥的主要优势菌门;78.1%(共32个)的优势属隶属梭菌纲和拟杆菌纲,其中产己酸菌属含量最高(27.3%),且存在大量未鉴定菌属(17.5%)。对α-和β-的多样性分析表明,窖泥原核微生物群落:(1)物种多样性和丰度存在空间分布差异但不显著(P>0.05);(2)门、纲、属和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水平组成均具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显示,pH和有效磷可能是影响窖泥微生物群落空间分布的主要理化因素。该文较系统地研究了窖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窖池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究不同位置窖泥对白酒生产的具体影响和贡献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丰富了河南产区窖泥原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窖泥 原核微生物群落 空间分布 浓香型白酒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大曲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14
18
作者 胡晓龙 冯大鸿 +6 位作者 田瑞杰 王永亮 曹满堂 魏涛 韩素娜 沈祥坤 何培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8-85,共8页
为获得高产淀粉酶菌株,丰富淀粉酶生产菌株资源,该研究以中温大曲为样品,利用淀粉水解圈法初筛、摇瓶发酵复筛得到高产淀粉酶菌株,结合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 rRNA同源序列分析对其进行菌种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 为获得高产淀粉酶菌株,丰富淀粉酶生产菌株资源,该研究以中温大曲为样品,利用淀粉水解圈法初筛、摇瓶发酵复筛得到高产淀粉酶菌株,结合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 rRNA同源序列分析对其进行菌种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确定其产淀粉酶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共分离筛选得到6株产淀粉酶菌株,其中一株产淀粉酶活最高的菌株(编号为DQ47)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最佳培养条件为:可溶性淀粉60 g/L,酵母粉37 g/L,发酵温度39℃,装液量85 mL/250 mL,转速175 r/min,初始pH值6,接种量3%。在此优化条件下,淀粉酶活力为8158.23 U/mL,是优化前的14.7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大曲 淀粉酶 枯草芽孢杆菌 培养条件优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挥发性化合物香气贡献及其地域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9
作者 胡晓龙 田瑞杰 +5 位作者 樊建辉 韩素娜 李建民 李华 王亚平 何培新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4,共14页
基于浓香型白酒挥发性化合物的主要特征和基本信息(感官阈值、风味描述、嗅闻时间强度、香气活力值等),综述了浓香型白酒重要呈香物质种类、香气感官描述及其关联性挥发性化合物,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的地域特征等,认为:含量低但种类多、感... 基于浓香型白酒挥发性化合物的主要特征和基本信息(感官阈值、风味描述、嗅闻时间强度、香气活力值等),综述了浓香型白酒重要呈香物质种类、香气感官描述及其关联性挥发性化合物,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的地域特征等,认为:含量低但种类多、感官阈值范围广、香气特征多样及交互作用复杂为浓香型白酒微量成分的主要特征;对浓香型白酒中115种挥发性化合物的感官阈值及其香气贡献度进行梳理,归纳出其中38种重要呈香物质,主要为酸类、酯类、芳香族及醇类化合物;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与浓香型白酒地域特征和香气感官存在明显关联性,如吡嗪类化合物是浓香型白酒中呈现焙烤香的物质基础,乙酸乙酯、2,3,5-三甲基吡嗪、2-戊酮等22种化合物是区分川派和江淮派浓香型白酒的特征挥发性化合物。针对“风味轮”构建及浓香型白酒感官评价中存在的不足,指出未来应就白酒感官描述术语标准体系构建、香气感官特征与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的关联性、白酒微量成分之间的交互作用等进行深入研究,促进浓香型白酒关键风味成分筛选及溯源、异味物质控制、系统感官评价方法建立及基于地域环境特征的个性化生态酿造理念形成,为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挥发性化合物 地域特征 感官评价 风味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解析及功能预测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晓龙 冯大鸿 +5 位作者 田瑞杰 迟雷 张勇 李建民 黄润娜 韩素娜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2,共10页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中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功能及表型变化。结果表明:中温大曲细菌群落主要由魏斯氏菌属、葡萄球菌属、埃希氏菌属、乳杆菌属等组成;基于OTU水平可将中温大曲样品聚类为前期(0 d和3 d)、中期(9 d和13...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中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功能及表型变化。结果表明:中温大曲细菌群落主要由魏斯氏菌属、葡萄球菌属、埃希氏菌属、乳杆菌属等组成;基于OTU水平可将中温大曲样品聚类为前期(0 d和3 d)、中期(9 d和13 d)和后期(30 d)3类;发酵前期以葡萄球菌属为主要优势菌,中期以魏斯氏菌属为主要优势菌,后期则以Muribaculum为主要优势菌;中温大曲细菌菌群的氨基酸转运和代谢、碳水化合物转运和代谢等基因功能丰度较高;与发酵中期相比,发酵前期和后期细菌菌群的细胞壁/膜/包膜生物发生、翻译后修饰、蛋白质折叠和伴侣蛋白等基因功能丰度较高;发酵前期大多为兼性厌氧菌,中期以好氧菌为主,后期则主要是厌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大曲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结构 功能预测 表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