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荷载分区研究
1
作者 李玉学 杨君保 +1 位作者 陈铁 田玉基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6-1114,共9页
针对K-means算法进行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荷载分区中存在的分类数k值需凭经验事先给定以及所有初始聚类中心均需随机选取带来的分类情况数过多、从中寻找最优分类结果工作量大且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大跨屋盖结构表面... 针对K-means算法进行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荷载分区中存在的分类数k值需凭经验事先给定以及所有初始聚类中心均需随机选取带来的分类情况数过多、从中寻找最优分类结果工作量大且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荷载分区方法。首先,建立分类数k与其相应测点风荷载的误差平方和(Sum of the Squared Errors:SSE)关系曲线,引入手肘法基本思想,实现最优分类数kst值的精准识别;其次,在首个初始聚类中心随机选取基础上,引入轮盘法基本思想,完成对剩余初始聚类中心的高效选取;然后,根据类内紧凑、类间分散的原则,通过类内紧凑性判定指标S(k)和类间分散性判定指标D(k),构造并借助SD(k)值有效性检验,得到最优的风荷载分区结果;最后,以北京奥林匹克网球中心大跨悬挑屋盖结构为例,针对风洞试验所得风荷载测试结果,采用所提方法对其表面最不利风压系数进行分区计算,并与传统K-means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高效实现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压分区计算,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屋盖结构 风荷载分区 K-MEANS算法 分类数 聚类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位差谱的空间相关非平稳地震动场的模拟 被引量:13
2
作者 田玉基 杨庆山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8-833,共6页
地震动的非平稳特性主要是由其相位差谱决定的,相位差谱与相位导数之间存在线性倍数关系。根据相位导数的显式计算公式,从能量的角度解释了相位导数的均值大致决定了时程峰值的发生时刻,相位导数的方差决定了强震段的持续时间。在相关... 地震动的非平稳特性主要是由其相位差谱决定的,相位差谱与相位导数之间存在线性倍数关系。根据相位导数的显式计算公式,从能量的角度解释了相位导数的均值大致决定了时程峰值的发生时刻,相位导数的方差决定了强震段的持续时间。在相关地震动场模拟方法中,首次将相位差谱的统计模型引入空间相关非平稳地震动场的模拟方法之中,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技术生成地震动场。表示地震动随机特性的随机相位谱利用相位差谱的统计模型生成,生成的地震动场不仅具有空间相关性,而且在时域、频域内均具有非平稳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场模拟 相位差谱 相位导数 相干函数 时频非平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体育场屋盖结构的风振响应特点 被引量:6
3
作者 田玉基 杨庆山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共7页
基于时域内背景响应、共振响应的定义,提出了背景响应、共振响应的振型能量参与系数,为大跨空间结构风振响应分析过程中主导振型的选取提供了依据。计算分析了国家体育场屋盖结构在340°风向角作用下的风振响应的各个组成部分,有助... 基于时域内背景响应、共振响应的定义,提出了背景响应、共振响应的振型能量参与系数,为大跨空间结构风振响应分析过程中主导振型的选取提供了依据。计算分析了国家体育场屋盖结构在340°风向角作用下的风振响应的各个组成部分,有助于理解国家体育场屋盖结构的风振响应特点。由计算结果可知,脉动响应是国家体育场屋盖结构风振响应的主要成分,脉动响应峰值约占控制点位移响应的2/3;平均风响应约占控制点响应的1/3。在脉动响应中,背景响应远大于共振响应。背景响应的振型耦合效应十分明显,应按CQC振型组合方法计算背景响应;共振响应的振型耦合效应可忽略不计。背景响应与共振响应之间的耦合效应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振型 背景响应 共振响应 振型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阻尼比设计反应谱的非平稳地震动场拟合 被引量:5
4
作者 田玉基 杨庆山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47,共5页
采用频域调整方法生成与设计反应谱相吻合的地震动,并利用解析迭代方法计算地震动的反应谱,提出了迭代计算的收敛准则。在相关地震动场模拟方法中,将相位差谱的统计模型引入空间相关非平稳地震动场的模拟方法之中,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技... 采用频域调整方法生成与设计反应谱相吻合的地震动,并利用解析迭代方法计算地震动的反应谱,提出了迭代计算的收敛准则。在相关地震动场模拟方法中,将相位差谱的统计模型引入空间相关非平稳地震动场的模拟方法之中,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技术生成地震动场。将设计反应谱的地震动拟合与非平稳地震动场的合成结合在一起,解决了多阻尼比设计反应谱的非平稳地震动场拟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场 相位差谱 设计反应谱拟合 多阻尼比 收敛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屋盖结构脉动风振响应的参与振型 被引量:4
5
作者 田玉基 杨庆山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6-149,共4页
为了选取大跨屋盖结构脉动风振响应的主导振型,提出了振型能量参与系数及其累积参与系数的计算方法.在总结振型背景响应、振型共振响应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脉动风荷载在背景响应及各振型背景响应上做功的平均值,提出了背景响应振... 为了选取大跨屋盖结构脉动风振响应的主导振型,提出了振型能量参与系数及其累积参与系数的计算方法.在总结振型背景响应、振型共振响应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脉动风荷载在背景响应及各振型背景响应上做功的平均值,提出了背景响应振型能量参与系数计算公式和主导振型的选取方法;给出了振型共振响应内能的表达式,提出了共振响应的振型能量参与系数的计算公式和振型选取方法.数值算例表明,振型位移响应对总位移响应的贡献大小符合振型能量参与系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背景位移响应的计算精度可通过背景响应振型参与系数及其累积参与系数来控制,而共振响应累积振型能量参与系数则反映了参与计算振型的共振响应总能量与背景响应总能量之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风荷载 背景响应 共振响应 振型能量参与系数 主导振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平屋盖结构风致破坏过程模拟 被引量:2
6
作者 田玉基 杨娜 杨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3,共6页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CFX11.0,采用基于雷诺平均(RANS)方法的SST k-ω湍流模型对大跨度平屋盖风致破坏过程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风致连续破坏过程中屋盖开口附近风压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跨度屋盖边缘等几何外形突变...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CFX11.0,采用基于雷诺平均(RANS)方法的SST k-ω湍流模型对大跨度平屋盖风致破坏过程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风致连续破坏过程中屋盖开口附近风压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跨度屋盖边缘等几何外形突变的部位是屋盖的薄弱环节,屋盖的风致破坏往往由这些部位开始。屋盖破坏过程中破坏开口边缘处风压发生较大变化,这是屋盖风致连续破坏的主要原因。此外,结构前后入口的大小也对破坏开口外表面风压系数分布规律有较大影响。本文定性地对屋盖结构风致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可为大跨度屋盖局部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屋盖 风致连续破坏 风压系数 计算流体动力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球型屋盖结构风致连续破坏过程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田玉基 杨娜 杨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2-86,91,共6页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CFX11.0,基于雷诺平均(RANS)方法的SSTk-ω湍流模型,对大跨度球型屋盖风致破坏过程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风致连续破坏过程中,屋盖开口附近风压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跨度球型屋盖风致破坏区域受矢...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CFX11.0,基于雷诺平均(RANS)方法的SSTk-ω湍流模型,对大跨度球型屋盖风致破坏过程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风致连续破坏过程中,屋盖开口附近风压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跨度球型屋盖风致破坏区域受矢跨比的影响,屋盖破坏过程中破坏开口边缘处风压发生较大变化,这是屋盖风致连续破坏的主要原因.此外,结构前后入口也对破坏开口屋面内外表面风压系数分布规律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型屋盖 风致连续破坏 风压系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区强风湍流度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田玉基 刘浩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3-97,共5页
对北京气象塔2005—2007年强风湍流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湍流度的变化规律.对顺风向、横风向及竖向的湍流度进行了拟合,并与日本风荷载规范的顺风向湍流度剖面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47 m高度处,湍流度随平均风速呈现先减后增的变... 对北京气象塔2005—2007年强风湍流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湍流度的变化规律.对顺风向、横风向及竖向的湍流度进行了拟合,并与日本风荷载规范的顺风向湍流度剖面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47 m高度处,湍流度随平均风速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规律,并且顺风向、横风向、竖向的变化规律保持一致;实测湍流度之间的线性相关性非常明显,与Solari和Piccardo经验公式存在一定的差别;顺风向湍流度的实测值与日本规范相比在低空段差距较大,在高空段几乎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风 湍流度 湍流度剖面 平均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型框架多功能减振结构体系的减振机理及其减振效果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蓝宗建 田玉基 +1 位作者 曹双寅 王恒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5,共5页
巨型框架多功能减振结构体系具有调频质量减振、基础隔震和阻尼耗能减振等多种减振功能。理论分析表明 ,在巨型框架多功能减振结构体系中 ,影响主框架减振效果的主要因素有隔震次框架的位置和数量、调谐比及隔震层的阻尼比等。本文研究... 巨型框架多功能减振结构体系具有调频质量减振、基础隔震和阻尼耗能减振等多种减振功能。理论分析表明 ,在巨型框架多功能减振结构体系中 ,影响主框架减振效果的主要因素有隔震次框架的位置和数量、调谐比及隔震层的阻尼比等。本文研究了这些因素对主框架减振效果的影响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减振 巨型框架结构 调频质量减振 基础隔震 减振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网球中心新馆可开启屋盖风荷载特性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波 杨庆山 +2 位作者 田玉基 范重 侯亚委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12-118,共7页
采用同步测压技术,进行国家网球中心新馆刚性模型风洞试验,对其可开合屋盖的风荷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可开合屋盖风荷载的作用机制不仅与来流风特性有关,还显著受到特征湍流的影响。屋盖的开启状态和表面形状是影响风压分布的主要... 采用同步测压技术,进行国家网球中心新馆刚性模型风洞试验,对其可开合屋盖的风荷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可开合屋盖风荷载的作用机制不仅与来流风特性有关,还显著受到特征湍流的影响。屋盖的开启状态和表面形状是影响风压分布的主要因素;虽然来流风速近似满足高斯分布,但是作用于大跨屋盖表面的脉动风荷载并不满足高斯分布。屋盖的开启状态对脉动风荷载的功率谱和根方差影响很大,屋盖开启后,孔洞周围脉动风荷载功率谱将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谱峰,脉动风荷载的根方差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开启屋盖 风荷载 风洞试验 概率分布 功率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体育场在多点激励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53
11
作者 杨庆山 刘文华 田玉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41,共7页
地震地面运动是一复杂的时-空过程,严格来说所有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均应考虑地震动空间变异性的影响,尤其是当结构规模和平面尺寸较大时,这种差动效应就更加明显,由此引起的结构反应与一致激励相比有所不同。本文基于相位差谱生成非平... 地震地面运动是一复杂的时-空过程,严格来说所有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均应考虑地震动空间变异性的影响,尤其是当结构规模和平面尺寸较大时,这种差动效应就更加明显,由此引起的结构反应与一致激励相比有所不同。本文基于相位差谱生成非平稳空间地震动场后,进行了国家体育场在多点激励下的地震反应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一致激励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水平地震作用下多点激励作用方向上的位移反应多小于一致激励的,多点激励作用下非激励方向的位移大于一致激励的;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在多点激励时较大。基底剪力和基底弯矩在多点激励作用下的反应较一致激励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 多点激励 相位差谱 时程反应 功率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加固两层足尺砖砌体房屋模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航 韩明杰 +2 位作者 兰春光 王涛 田玉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55,63,共14页
针对砖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对砖砌体结构进行加固的新型抗震加固技术。为研究加固效果,进行了一栋两层足尺砖砌体房屋模型模拟地震作用的拟动力试验与拟静力试验研究。试验测试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 针对砖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对砖砌体结构进行加固的新型抗震加固技术。为研究加固效果,进行了一栋两层足尺砖砌体房屋模型模拟地震作用的拟动力试验与拟静力试验研究。试验测试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在不同方向、不同量级拟动力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反应,研究了在拟静力试验工况下的破坏形态和受力性能。结果表明,加固前设防烈度不足8度的砖砌体结构,加固后在相当于9度大震(620伽)的拟动力作用下基本处于弹性状态,且结构两个方向的抗剪承载力与房屋总重量之比分别达到1.24和1.41,抗震承载力显著提高。加固后结构的荷载-位移滞回环饱满,骨架曲线下降段平缓,表现出良好的耗能和变形能力。水平荷载卸除后,预应力筋对于房屋有明显的复位作用,有助于实现大震不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砖砌体房屋 抗震加固 足尺模型 拟动力试验 拟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屋盖结构风致背景响应和共振响应实用组合方法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玉学 杨庆山 +1 位作者 田玉基 向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99-205,217,共8页
以随机振动理论为基础,推导了大跨屋盖结构风致背景响应及其模态耦合项、共振响应及其模态耦合项以及背景响应和共振响应耦合项的计算公式,提出了考虑耦合效应的脉动风总响应组合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入耦合效应修正系数,并根据结构动力... 以随机振动理论为基础,推导了大跨屋盖结构风致背景响应及其模态耦合项、共振响应及其模态耦合项以及背景响应和共振响应耦合项的计算公式,提出了考虑耦合效应的脉动风总响应组合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入耦合效应修正系数,并根据结构动力特性与风荷载特性对提出的脉动风总响应组合公式进行了简化分析,得到了相应的实用组合公式,据此可以实现大跨屋盖结构考虑耦合效应的风致背景响应和共振响应实用高效组合。最后,通过国家体育场屋盖主结构风致背景响应和共振响应组合计算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屋盖 风致响应 背景响应 共振响应 组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京基金融中心风振响应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波 杨庆山 +1 位作者 范重 田玉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0-36,共7页
以风洞试验结果为基础,对高度为439m的深圳京基金融中心风振响应进行详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类超高层建筑的横风向响应大于顺风向响应,在结构设计中应予以充分考虑;建筑物对风荷载的动力放大作用明显,结构风振响应以共振响应为主;由... 以风洞试验结果为基础,对高度为439m的深圳京基金融中心风振响应进行详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类超高层建筑的横风向响应大于顺风向响应,在结构设计中应予以充分考虑;建筑物对风荷载的动力放大作用明显,结构风振响应以共振响应为主;由于各振型之间的耦合作用较弱,在风振响应分析中考虑少数振型即可满足精度要求;设置加强层可以有效的减小表征层间剪切变形的有害层间位移角。研究结果还表明深圳京基金融中心位移响应、加速度响应均随风向角大致均匀变化,周围建筑物对其干扰效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风振响应 顺风向 横风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块盖板屈曲约束钢板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范重 张娜 +4 位作者 陈亚丽 田玉基 朱丹 刘学林 杨苏 《施工技术》 CAS 2018年第15期1-7,12,共8页
为了解决屈曲约束钢板剪力墙(以下简称钢板墙)混凝土盖板自重大、安装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屈曲约束钢板墙,采用竖向分块盖板代替整块盖板,使得单个盖板的质量大大减轻,便于运输和安装,标准化程度大大提高。弹塑性有限元计算结果表... 为了解决屈曲约束钢板剪力墙(以下简称钢板墙)混凝土盖板自重大、安装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屈曲约束钢板墙,采用竖向分块盖板代替整块盖板,使得单个盖板的质量大大减轻,便于运输和安装,标准化程度大大提高。弹塑性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分块盖板屈曲约束钢板墙在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滞回曲线非常饱满,耗能性能优异,第2加载循环时承载力无明显下降,承载力高于按照JGJ/T380—2015《钢板墙技术规程》得到的结果。分块盖板屈曲约束钢板墙内嵌钢板应力分布均匀,在层间变形角达到1/50时,塑性应变为钢材屈服应变的8.0倍左右,钢板损伤程度远低于非约束钢板墙。随着盖板数量增加,各盖板的面外变形差异明显,但混凝土与钢筋的应力均较低。对于内嵌钢板厚度大、混凝土盖板数量多的情况,分块混凝土盖板对内嵌钢板的约束作用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盖板 屈曲约束钢板墙 滞回性能 承载力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卢明奇 田玉基 杨庆山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4-317,共4页
通过对13条近断层地震波进行分析,可见近断层地震波反应谱通常具有较宽的加速度敏感区.为研究高层建筑结构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采用上述13条近断层地震波,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20层Benchmark结构模型进行时程分析... 通过对13条近断层地震波进行分析,可见近断层地震波反应谱通常具有较宽的加速度敏感区.为研究高层建筑结构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采用上述13条近断层地震波,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20层Benchmark结构模型进行时程分析,发现随着地震波的PGV/PGA值增大,结构的顶层最大位移和基底剪力最大值均增大,说明结构的地震反应随着近断层地震波反应谱加速度敏感区的变宽而增大.对于设置了非线性粘滞阻尼器的高层建筑,当其基本周期处于近断层地震波的位移敏感区以内时,位移敏感区越窄,则非线性粘滞阻尼器的减震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 高层建筑 位移敏感区 粘滞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置透风孔的超高层建筑风荷载特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波 杨庆山 +1 位作者 侯亚委 田玉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8-44,共7页
采用同步测压技术,进行设置透风孔的超高层建筑刚性模型风洞试验,对该类建筑物的风荷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孔洞附近,顺风向阻力表现出一定涡激力特性,横风向升力功率谱的谱峰下降幅度较大,阻力与升力系数的根方差均减小,但扭转向... 采用同步测压技术,进行设置透风孔的超高层建筑刚性模型风洞试验,对该类建筑物的风荷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孔洞附近,顺风向阻力表现出一定涡激力特性,横风向升力功率谱的谱峰下降幅度较大,阻力与升力系数的根方差均减小,但扭转向扭矩系数根方差的减小幅度有限。受孔洞影响的区域,阻力系数与扭矩系数的自相关性减弱,但升力系数的自相关性增强,阻力系数、升力系数的相干函数衰减程度减弱,相干系数的数值减小。设置透风孔后,超高层建筑升力系数、扭矩系数与阻力系数的互相关性不能再忽略不计,但升力系数与扭矩系数之间的互相关性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透风孔 风荷载 横风向 功率谱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屋盖开孔建筑的内压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寿科 田玉基 +2 位作者 李寿英 陈政清 孙洪鑫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8,共8页
对不同开孔位置、开孔率和内部容积的17个屋盖开孔建筑进行了缩尺刚性模型测压试验,分析内外风压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相关性,采用稳态方法和单开孔内压传递方程分别对平均和脉动内压进行理论估计,拟合了峰值内外压系数比的无量纲设计公式... 对不同开孔位置、开孔率和内部容积的17个屋盖开孔建筑进行了缩尺刚性模型测压试验,分析内外风压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相关性,采用稳态方法和单开孔内压传递方程分别对平均和脉动内压进行理论估计,拟合了峰值内外压系数比的无量纲设计公式。结果表明:屋盖开孔建筑的内部风压系数相关性和相干性较好,可采用统一的值来描述内压;内外风压系数以正相关为主,相关性大于立墙开孔工况;平均内压设计值可取为0.8倍开孔处外部平均风压,可采用单开孔内压传递方程估计垂直风向的脉动内压,误差小于15%。拟合的脉动内外压系数比和峰值内外压系数比设计公式,可应用于屋盖中心开孔建筑,改进了GINGER方法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试验 屋盖开孔 相关系数 峰值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屋盖结构风振响应主要参振模态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玉学 杨庆山 田玉基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9-1054,共6页
合理选取主要参振模态是保证大跨屋盖结构风振响应计算精度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模态空间分布与风荷载空间分布相关性强弱作为选取主要参振模态的依据,考虑到屋盖结构表面风荷载分布的不确定性,提出了通过低阶主要贡献模态间接寻找风荷载... 合理选取主要参振模态是保证大跨屋盖结构风振响应计算精度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模态空间分布与风荷载空间分布相关性强弱作为选取主要参振模态的依据,考虑到屋盖结构表面风荷载分布的不确定性,提出了通过低阶主要贡献模态间接寻找风荷载强相关高阶模态的思想,首先实现对高阶参振模态数量的缩减。在此基础上,结合低阶参振模态,通过对模态响应方差矩阵的简化处理,构造了其等效矩阵,根据等效矩阵中对角线元素定义了模态参与系数,通过该系数能够方便的实现对主要参振模态的选取。最后,通过国家体育场屋盖主结构的风振响应分析对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屋盖 风振响应 参振模态 模态选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指定地震记录相关的非平稳地震动场的模拟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娜 田玉基 杨庆山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6-39,共4页
地震动的非平稳特性主要是由其相位差谱决定的,相位差谱与相位导数之间存在线性倍数关系。根据相位导数的计算公式,从能量的角度解释了相位导数的均值决定了时程峰值的大致发生时刻,相位导数的方差决定了强震段的持续时间。改进了均匀... 地震动的非平稳特性主要是由其相位差谱决定的,相位差谱与相位导数之间存在线性倍数关系。根据相位导数的计算公式,从能量的角度解释了相位导数的均值决定了时程峰值的大致发生时刻,相位导数的方差决定了强震段的持续时间。改进了均匀调制非平稳过程的相位导数概率密度函数计算公式中强度谱矩的计算方法,使之能够适用于一般非平稳时程。在模拟与指定地震记录相关的非平稳地震动场方法中,计算指定地震记录相位导数的概率密度函数,并按照该函数生成各点的相位导数,得到各点的随机相位谱;然后采用基于功率谱表示的地震动场合成方法,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技术生成地震动时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场模拟 指定地震记录 相位差谱 相位导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