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性肠病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媛 熊颖 +2 位作者 夏培 郭芳 田爱霞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0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炎性肠病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和襄阳市中心医院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就诊的400例炎性肠病患者进行5年的观察随访,然后将其中结直肠癌患者纳入观察组(37例),其余患者纳入对照... 目的探讨炎性肠病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和襄阳市中心医院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就诊的400例炎性肠病患者进行5年的观察随访,然后将其中结直肠癌患者纳入观察组(37例),其余患者纳入对照组(363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炎性肠病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观察组年龄> 40岁、病程> 6年、有结直肠癌家族史、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24 kg/m^2、合并糖尿病、病变部位广泛、伴发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患者占比和CRP、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5),应用生物制剂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病程> 6年、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合并糖尿病、病变部位广泛、伴PSC高CRP水平、高PCT水平、BMI > 24 kg/m2均是炎性肠病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均P < 0.05),应用生物制剂和免疫抑制剂是其保护因素(均P < 0.05)。CRP和PCT诊断炎性肠病相关性结直肠癌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病程>6年、有结直肠癌家族史、BMI >24kg/m^2、合并糖尿病、伴发PSC、病变部位广泛、血清CRP、PCT水平升高的炎性肠病患者均应及早进行结直肠癌筛查,并合理应用生物制剂和免疫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病 结直肠癌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杨栅锈菌重寄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田爱霞 吴春芳 梁英梅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8-111,共4页
通过分离培养,发现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的重寄生菌主要有Cladosporium tenuissimum、Alternaria sp.Penicillium sp..对C.tenuissimum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适温为25~30℃,在pH为3~1... 通过分离培养,发现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的重寄生菌主要有Cladosporium tenuissimum、Alternaria sp.Penicillium sp..对C.tenuissimum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适温为25~30℃,在pH为3~11时均可生长和产孢,最适pH为4~6.在对碳源的利用上,以果糖、葡萄糖生长最好,麦芽糖、淀粉、乳糖、甘露醇、木糖、蔗糖等均可以生长.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其菌落直径、菌丝致密程度和产孢量也随之增加.孢子萌发的相对湿度为90%~100%,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5℃,持续时间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杨栅锈菌 重寄生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菌株TJB-8的鉴定及抑菌物质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田爱霞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1-1078,共8页
菌株TJB-8是从杨树Populus根部土壤中分离获得的一株对杨树腐烂病菌Cytospora chysosperma具有明显抑菌效果的细菌。基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了TJB-8的分类地位,并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二分皿法分析了... 菌株TJB-8是从杨树Populus根部土壤中分离获得的一株对杨树腐烂病菌Cytospora chysosperma具有明显抑菌效果的细菌。基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了TJB-8的分类地位,并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二分皿法分析了其抑菌活性物质,为菌株TJB-8的实际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显示:菌株TJB-8的无菌滤液有效抑制了杨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97.42%(72 h),并使生长的菌丝产生畸形膨大;TJB-8的无菌滤液还能明显抑制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生长;菌株TJB-8经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并发现其能产生β-1,3-葡聚糖酶和蛋白酶;此外,其产生的蛋白类物质、脂肽类物质及挥发性气体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对杨树腐烂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100%(72 h),100%(72 h)和76.08%(48 h)。蜡样芽孢杆菌TJB-8是一株抑菌活性强、抑菌谱广且能产生多种抑菌活性物质的拮抗细菌,作为一种生物杀菌剂具有较高的工业开发和田间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蜡样芽孢杆菌 抑菌活性 抑菌蛋白 脂肽 挥发性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血清中miR-202表达量与肿瘤标志物含量、癌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卢振 王瑜芬 田爱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793-796,共4页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血清中miR-202表达量与肿瘤标志物含量、癌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湖北文理学院附属襄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58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的肝癌组,同期体检的4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采集外周血...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血清中miR-202表达量与肿瘤标志物含量、癌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湖北文理学院附属襄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58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的肝癌组,同期体检的4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采集外周血并检测miR-202的表达量及肿瘤标志物的含量;采集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并检测增殖基因、侵袭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肝癌组患者血清中miR-202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肝癌组患者血清中GP73、GPC3、AFP、AFP-L3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血清中miR-202的表达量呈负相关;肝癌组织中LETM1、PI3K、AKT、FOXQ1、cyclinD1、cmyc、IFITM3、MMP9、Snail、N-cadherin、Vimentin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与血清中miR-202的表达量呈负相关。结论:肝癌患者血清中miR-202的低表达与癌细胞的异常增殖和侵袭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miR-202 肿瘤标志物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