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_3O_4-膨润土作为电Fenton催化剂用于降解橙黄G 被引量:4
1
作者 闫巍 余智勇 +1 位作者 田江南 张欢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43,共4页
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炭黑(CB)修饰的石墨毡(GF)为阴极,铂片为阳极,500 mL 0.05 mol/L的Na_2SO_4溶液为电解液组成的电Fenton体系降解橙黄G。考察了3种催化剂支撑材料(硅藻土、高岭土和膨润土)的特性,并利用表面生长Fe_3O_4法制备了催... 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炭黑(CB)修饰的石墨毡(GF)为阴极,铂片为阳极,500 mL 0.05 mol/L的Na_2SO_4溶液为电解液组成的电Fenton体系降解橙黄G。考察了3种催化剂支撑材料(硅藻土、高岭土和膨润土)的特性,并利用表面生长Fe_3O_4法制备了催化剂。对20 mg/L橙黄G的降解结果表明,Fe_3O_4-膨润土为最佳催化剂;在最佳催化剂作用下,当pH为3,电流密度为50 A/m^2,催化剂投加量为1.0 g/L,通电时间为40 min时,电Fenton体系对橙黄G的去除率达到95.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FENTON 非均相催化剂 橙黄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技术的瓷青纸材料及工艺分析——以一件明代瓷青纸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田江南 解明思 +4 位作者 刘锦缘 刘铮峰 翁连溪 李修 施继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87-1791,共5页
瓷青纸是我国古代一种名贵的加工纸,瓷青纸文物存世稀少往往是博物馆的馆藏珍品。关于瓷青纸相关材料与工艺的文献记载甚少,对其开展的科技研究工作鲜见,对其材料组成及制作工艺缺乏系统认知,难以对瓷青纸文物进行科学的保护、修复、复... 瓷青纸是我国古代一种名贵的加工纸,瓷青纸文物存世稀少往往是博物馆的馆藏珍品。关于瓷青纸相关材料与工艺的文献记载甚少,对其开展的科技研究工作鲜见,对其材料组成及制作工艺缺乏系统认知,难以对瓷青纸文物进行科学的保护、修复、复制等工作。为进一步加深对瓷青纸的认识,利用视频显微镜、拉曼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仪、赫氏染色法纤维分析等技术对一件明代瓷青纸文物样品进行制作材料及工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拉曼光谱分析,对比该瓷青纸文物样品纸张染料跟靛蓝的拉曼峰位,两者的峰位较为匹配,而在1 570~1 701cm^(-1)范围内为C=C键和C=O键和N—H键共轭体系的伸缩振动,是靛系染料分子特有的特征吸收峰,而样品纸张染料在1 570cm^(-1)出现的强拉曼峰符合靛蓝的拉曼光谱特征,因此可以确定为靛蓝,这也与中国历史悠久的种植蓝草、提取靛蓝作为染料的情况相一致;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纸张主要元素如S、Ca、Al、Si、Mg应来源于填料或涂料,纸张经过了加填以及涂布处理以达到改善纸张不透明度、透气度、光泽度的目的,同时也排除了样品蓝色染料为蓝铜矿、青金石以及天然群青等蓝色矿物颜料的可能性;通过赫氏染色法纤维分析,纸张样品纤维特征为纤维壁上有横节纹、纤维外壁上有胶质膜、纤维中有少量草酸钙晶体、纤维上有较多的黄色无定形蜡状物,表明纸张纤维与构皮、桑皮等皮类纤维接近,瓷青纸的基纸应属于皮纸,皮纸纤维强度较高,在染色过程中不易水解导致纸张破损。该瓷青纸文物样品的制作材料与工艺可以概括为:将靛蓝染料在经过加填以及涂布处理的皮纸上进行单面染色后上下叠合制成。通过该研究能够加深对明代瓷青纸造纸材料与工艺的认识,同时为瓷青纸文物的研究、保护、修复、复制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青纸 纸张材料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吹塑条件对LD100AC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田江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49-152,共4页
通过分析不同吹塑条件下吹塑所得LD100AC薄膜的物性测试数据,研究不同加工条件下薄膜产品性能变化的规律,从而提高了测试数据的有效性,指导用户更好地使用LD100AC.
关键词 吹塑 断裂拉伸强度 雾度 撕裂强度 落标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拜耳法低铁赤泥制备硅钾肥工艺及硅钾活化机理研究
4
作者 罗扬 田江南 +2 位作者 丁健 郑诗礼 吴应红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3,共7页
本研究采用KOH水热处理工艺实现了拜耳法低铁赤泥中有毒钠元素的深度脱除,且同时活化了其中硅、钾等有益元素,将赤泥固废清洁转化为无机硅钾肥产品。分析表明,在KOH水热过程中,主要是含钠物相方钠石分解转化为钾沸石,同时钠元素进入液相... 本研究采用KOH水热处理工艺实现了拜耳法低铁赤泥中有毒钠元素的深度脱除,且同时活化了其中硅、钾等有益元素,将赤泥固废清洁转化为无机硅钾肥产品。分析表明,在KOH水热过程中,主要是含钠物相方钠石分解转化为钾沸石,同时钠元素进入液相,而钙铝榴石不参与反应。钾沸石相的生成是有效钾含量提升的主要原因,同时水热处理过程中有部分石英相被活化,该相由稳定的不可溶解形态转化为可吸收形态是有效硅含量提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耳法赤泥 KOH 水热法 脱钠 硅钾肥 KAlSiO4 活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