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的新型气化技术与多联产理论 被引量:9
1
作者 强军锋 田欣伟 +4 位作者 王晓刚 田玉仙 李晓池 邵水源 王爱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8期93-96,共4页
介绍以煤炭、石英矿资源和电力资源,采用电热还原法生产高纯CO(煤)气并伴生四高SiC栽能新材料的煤的新型气化技术.阐述在循环经济理念下,研发并实施以煤、电为基础资源实现煤的新型气化生产大气量高纯CO-醋酸-四高SiC栽能新材料产... 介绍以煤炭、石英矿资源和电力资源,采用电热还原法生产高纯CO(煤)气并伴生四高SiC栽能新材料的煤的新型气化技术.阐述在循环经济理念下,研发并实施以煤、电为基础资源实现煤的新型气化生产大气量高纯CO-醋酸-四高SiC栽能新材料产品的多联产理论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的新型气化 多联产 新材料 CO 醋酸 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变质烟煤新型气化联产高品质碳化硅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田玉仙 王晓刚 +2 位作者 田欣伟 强军峰 王爱明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8-51,共4页
笔者提出了一种低变质烟煤新型气化的方法。以青海石英砂为固体气化剂,将陕北低变质烟煤转化成了较高热值的煤气,研究了混合煤气的组成、浓度、热值、酸碱性、气流量、集气空间气体压力和温度分布等特征参数,分析了混合煤气的用途,探讨... 笔者提出了一种低变质烟煤新型气化的方法。以青海石英砂为固体气化剂,将陕北低变质烟煤转化成了较高热值的煤气,研究了混合煤气的组成、浓度、热值、酸碱性、气流量、集气空间气体压力和温度分布等特征参数,分析了混合煤气的用途,探讨了气化时间对SiC副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用XRD对25h气化所得SiC副产品的品质和结晶形态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技术 多联产 烟煤 煤气 碳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合成中扩散动力学机制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刚 刘向春 +2 位作者 李晓池 樊子民 田欣伟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2-216,231,共6页
对采用多热源技术工业合成SiC中扩散动力学机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论述了工业中供电制度对物质扩散动力学的影响,进而从理论上探讨了供电制度对能耗水平及产品品质的重要影响,以及原料颗粒大小与反应动力学之间的关系,以期促进我国这类... 对采用多热源技术工业合成SiC中扩散动力学机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论述了工业中供电制度对物质扩散动力学的影响,进而从理论上探讨了供电制度对能耗水平及产品品质的重要影响,以及原料颗粒大小与反应动力学之间的关系,以期促进我国这类产业步入合理的能耗水平、高质量产品和高效率生产轨道,从根本上提升产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Β-SIC 扩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炉芯气化炉轴向温度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田玉仙 王晓刚 +1 位作者 田欣伟 强军锋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2-275,共4页
深入探讨了多炉芯气化炉成倍延长气化时间过程中集气空间内轴向温度分布,分析了集气空间轴向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设计了煤气"引射"实验,详细研究了煤气排出速率对集气空间轴向温度分布,特别是集气罩内表面温度的影响,为煤气... 深入探讨了多炉芯气化炉成倍延长气化时间过程中集气空间内轴向温度分布,分析了集气空间轴向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设计了煤气"引射"实验,详细研究了煤气排出速率对集气空间轴向温度分布,特别是集气罩内表面温度的影响,为煤气收集过程中集气罩的经济安装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技术 多炉芯气化炉 引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热源煤新型气化机理研究
5
作者 田玉仙 王晓刚 +4 位作者 张亚平 吴敏焕 王喜莲 强军锋 田欣伟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2-357,共6页
以煤和石英砂为原料,在自制双热源煤新型气化炉上实现了煤炭新型气化,测试了气化产物,从气化原料的高温结构相变和气化反应过程热力学分析出发,研究了煤新型气化机理。结果表明:双热源煤新型气化的产物除了富含CO的煤气外,还包括大量Si... 以煤和石英砂为原料,在自制双热源煤新型气化炉上实现了煤炭新型气化,测试了气化产物,从气化原料的高温结构相变和气化反应过程热力学分析出发,研究了煤新型气化机理。结果表明:双热源煤新型气化的产物除了富含CO的煤气外,还包括大量SiC副产品,其晶相以3C-SiC(77.99%)和6H-SiC(19.28%)为主,煤气中可燃气体浓度为86.9%~90.5%,产率5.0m3/h;气化炉内不同温区,煤气产生原理不同,0~1400℃温区,煤气主要来源于原料干燥和煤热解反应,1400~2600℃温区,煤气主要来源于多孔焦碳与SiO2(l),SiO2(g)及中间产物SiO(g)的电热还原反应,同时伴生副产品SiC;各气化反应阶段所产煤气总量为该时刻所有温区所产煤气总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气化 反应机理 多热源 气化炉 碳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MS类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
6
作者 王晓刚 强军锋 +4 位作者 李晓池 田欣伟 樊子民 刘向春 华小虎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2-366,共5页
针对我国铁合金、轻金属和非金属类产业(简称CPMS类产业)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该类产业生产过程中高附加值尾气的组成,讨论了其回收、利用途径,提出了该类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 针对我国铁合金、轻金属和非金属类产业(简称CPMS类产业)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该类产业生产过程中高附加值尾气的组成,讨论了其回收、利用途径,提出了该类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能源、资源—CPMS类产品—尾气—化工产品(电)多联产循环产业链,使我国这类产业走上低能耗、高产出、无污染的绿色科技创新之路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铁合金 轻金属 能源 尾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产业多联产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与Matrix区域的变化
7
作者 强军锋 王晓刚 +6 位作者 杨金成 田欣伟 邓军平 樊子民 任建勋 彭龙贵 余竹焕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9-154,共6页
针对我国SiC产业的技术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提出用多热源生产SiC新技术生产高性能SiC新材料,回收并利用其副产品CO为主的气体生产多种化工产品或发电,走资源综合利用的煤-SiC新材料-CO气-化工产品(电)多联产之路,彻底改变行业落后现状,实... 针对我国SiC产业的技术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提出用多热源生产SiC新技术生产高性能SiC新材料,回收并利用其副产品CO为主的气体生产多种化工产品或发电,走资源综合利用的煤-SiC新材料-CO气-化工产品(电)多联产之路,彻底改变行业落后现状,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多联产 一氧化碳 新技术 新材料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新型气化技术的温度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金成 强军锋 +5 位作者 田欣伟 王晓刚 彭龙贵 樊子民 聂丽华 余竹焕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7,共3页
以煤和石英砂为原料,采用多热源电热气化方法,实现了煤的高效洁净转化。通过对气化炉内空间温度分布、温度梯度的研究,掌握了气化炉内温度场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气化过程中集气罩最高温度为440℃,炉表最高温度为1 050℃;炉内温... 以煤和石英砂为原料,采用多热源电热气化方法,实现了煤的高效洁净转化。通过对气化炉内空间温度分布、温度梯度的研究,掌握了气化炉内温度场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气化过程中集气罩最高温度为440℃,炉表最高温度为1 050℃;炉内温度梯度随距炉表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靠近集气罩区域,温度梯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集气空间离炉表近的区域各点温度受辐射场影响较大,而离集气罩近区域各点温度受对流场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新型气化 气化炉 新技术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