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发汗”工艺处理茯苓及茯苓皮的U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楚倩 伍蕙岚 +5 位作者 唐旭阳 黄凯 田梦岚 向维 曾建国 谢红旗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5期1064-1070,共7页
目的:对不同“发汗”方式处理的茯苓进行超高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阐述不同“发汗”方式对茯苓、茯苓皮化学成分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茯苓、茯苓皮的“发汗”方法。方法:对所采集的鲜茯苓进行不同“发汗”工艺处理,干... 目的:对不同“发汗”方式处理的茯苓进行超高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阐述不同“发汗”方式对茯苓、茯苓皮化学成分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茯苓、茯苓皮的“发汗”方法。方法:对所采集的鲜茯苓进行不同“发汗”工艺处理,干燥后对其甲醇提取物进行UPLC分析,建立用以评价“发汗”方法优劣的指纹图谱体系。采用Agilent-ZORBAX S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2%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量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分别为254、210 nm。结果:研究了茯苓“发汗”工艺,发现模拟“发汗”4 d的茯苓整体质量较优,并建立了评价茯苓、茯苓皮优劣的UPLC指纹图谱,茯苓、茯苓皮分别确定了21、23个共有峰;不同“发汗”时间中,茯苓中茯苓酸、猪苓酸C的含量存在总体先升高再降低最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茯苓皮中的茯苓酸、猪苓酸C的含量存在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茯苓皮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显著高于茯苓。结论:建立的UPLC指纹图谱分析法可同时用于茯苓、茯苓皮有效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测定,该方法重复性好、可操作性强,可较全面地反映新型模拟“发汗”与蒸制“发汗”工艺处理的茯苓、茯苓皮之间的差异,通过比较醇溶性浸出物、总三萜、茯苓酸、猪苓酸C的含量,证明模拟“发汗”茯苓品质优于蒸制“发汗”茯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茯苓皮 超高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 “发汗”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