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复冻融对淡水鲢鱼鳔理化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黄达荣 冯瑞 +3 位作者 钟碧銮 田柬昕 梁结桦 张宇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120,共7页
[目的]研究冻融次数对鲢鱼鳔理化特性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鲜鲢鱼鳔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冻融次数下鲢鱼鳔的保水性、色差、质构特性、基本营养成分含量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趋势。[结果]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鲢鱼鳔的蒸煮涨发率、亮度值... [目的]研究冻融次数对鲢鱼鳔理化特性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鲜鲢鱼鳔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冻融次数下鲢鱼鳔的保水性、色差、质构特性、基本营养成分含量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趋势。[结果]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鲢鱼鳔的蒸煮涨发率、亮度值、黄度值、硬度、凝聚性、胶黏性、胶原蛋白及总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下降幅度分别为45.52%,10.90%,48.99%,47.45%,13.56%,58.04%,10.54%,4.57%,而水分、脂肪与灰分含量下降幅度较低,解冻损失率和颜色红度值均显著上升(P<0.05),上升幅度分别为4.80%,140.72%,鲢鱼鳔的微观结构在反复冻融过程中逐渐解构、恶化。[结论]综合冻融过程中的品质恶化程度,≤5次冻融循环可较好地保持鲢鱼鳔的特性及品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鱼鳔 冻融 胶原蛋白 微观结构 质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L诱导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溶胀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田柬昕 张英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9-31,37,共4页
讨论了乙二胺四乙酸二酐(EDTAD)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条件,研究了葡萄糖酸内酯(GDL)诱导该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溶胀性。得出2%SPI适宜的改性条件是:pH 12,温度65℃,改性大豆蛋白时EDTAD为0.6%条件下,所制备的凝胶在GDL为1.2%,所得... 讨论了乙二胺四乙酸二酐(EDTAD)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条件,研究了葡萄糖酸内酯(GDL)诱导该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溶胀性。得出2%SPI适宜的改性条件是:pH 12,温度65℃,改性大豆蛋白时EDTAD为0.6%条件下,所制备的凝胶在GDL为1.2%,所得到的凝胶溶胀率最好,并且该凝胶具有一定的pH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葡萄糖酸内酯 乙二胺四乙酸二酐 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L诱导大豆分离蛋白冷凝胶对益生菌的保护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英华 田柬昕 刘德库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7-69,73,共4页
主要研究了葡萄糖酸内酯(GDL)诱导大豆分离蛋白冷凝胶在胃酸pH环境下对乳酸菌的保护情况。利用GDL诱导形成的大豆分离蛋白冷凝胶在胃酸pH环境下作用30min后乳酸菌的存活率为评价指标,用以评价大豆分离蛋白冷凝胶对乳酸菌的保护情况。通... 主要研究了葡萄糖酸内酯(GDL)诱导大豆分离蛋白冷凝胶在胃酸pH环境下对乳酸菌的保护情况。利用GDL诱导形成的大豆分离蛋白冷凝胶在胃酸pH环境下作用30min后乳酸菌的存活率为评价指标,用以评价大豆分离蛋白冷凝胶对乳酸菌的保护情况。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在pH1.2的胃酸环境下,大豆分离蛋白冷凝胶的成胶条件为变性温度90℃、SPI浓度9%、GDL浓度1.2%,对乳酸菌的保护效果最佳。活菌落菌落计数的数量级由初始的107变为105cfu/mL,仅下降了2个数量级,乳酸菌的存活率达到26.61%,得到显著提高。实验结果表明,在胃酸pH环境下GDL诱导的大豆分离蛋白冷凝胶能很好的保护乳酸菌,为益生菌和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冷凝胶 GDL 乳酸菌 胃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玉花胶消化液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冯瑞 黄达荣 +5 位作者 钟碧銮 张宇 梁结桦 唐晓姝 陈雪梅 田柬昕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7-145,共9页
[目的]探究消化时间对白玉花胶消化液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模拟胃液与模拟小肠液进行体外消化,结合凝胶渗透色谱、氨基酸分析仪和Zeta电位仪对消化液的相对分子质量、Zeta电位和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并对白玉花胶消化... [目的]探究消化时间对白玉花胶消化液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模拟胃液与模拟小肠液进行体外消化,结合凝胶渗透色谱、氨基酸分析仪和Zeta电位仪对消化液的相对分子质量、Zeta电位和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并对白玉花胶消化液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胃液消化1.5 h与小肠液消化4 h组合处理后,白玉花胶消化液的消化率即寡肽与多肽含量占比总和、氨基酸总量以及Zeta电位绝对值最大,分别为96.47%、88.95 g/100 g以及21.65 mV;该时间下的抗氧化活性最强,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68.33%、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率达71.68%、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为293.25 U/mL消化液、铁离子还原能力为0.73 mmol/L。[结论]白玉花胶以胃液消化1.5 h—小肠液消化4.0 h组合处理效果最佳,所得消化液的营养、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花胶 体外模拟消化 胶原蛋白 抗氧化 理化性质 消化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食品加工技术对食品营养影响探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田柬昕 《中国食品工业》 2022年第20期104-106,共3页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人们对食品要求的提高,我国对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食品加工技术的应用也不断增强。本文通过分析不同食品加工技术对食品营养的影响,提出应合理选用食品加工技术,科学控制食品加工的时长...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人们对食品要求的提高,我国对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食品加工技术的应用也不断增强。本文通过分析不同食品加工技术对食品营养的影响,提出应合理选用食品加工技术,科学控制食品加工的时长和参数,确保食品安全及其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加工技术 食品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鱼鳔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赵敏豪 黎攀 +5 位作者 张豫粤 席佳 叶永瀚 杜冰 田柬昕 钟碧銮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2-17,共6页
鱼鳔、鲍鱼、海参及鱼翅统称为“海四珍”,是传统的珍贵食材。市场上鱼鳔的种类众多,然而有关不同来源鱼鳔营养成分的研究报道较少。该研究从传统食用的鲈形目鱼鳔及新资源鳕形目鱼鳔中挑选了几个代表性品种,比较其营养成分差异。结果发... 鱼鳔、鲍鱼、海参及鱼翅统称为“海四珍”,是传统的珍贵食材。市场上鱼鳔的种类众多,然而有关不同来源鱼鳔营养成分的研究报道较少。该研究从传统食用的鲈形目鱼鳔及新资源鳕形目鱼鳔中挑选了几个代表性品种,比较其营养成分差异。结果发现:7种鱼鳔都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甘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和羟脯氨酸是鱼鳔的主要氨基酸,赤嘴鱼、石首鳘鱼、黄花鱼、石斑鱼、新西兰鳕鱼、冰岛鳕鱼和红鱼的鱼鳔主要氨基酸分别占总氨基酸的73.81%、70.04%、70.22%、67.15%、66.50%、65.50%、62.63%,功能性氨基酸(functional amino acid,FAA)∶总氨基酸(total amino acid,TAA)约为0.70。不同来源鱼鳔的锌、硒含量差异较大,红鱼鳔的锌含量低于检测限,黄花鱼鳔则高达4.56 mg/100 g。硒含量为19.00μg/100 g^77.00μ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鳔 营养成分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鱼胶的吸湿性及保湿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钟碧銮 黄媛 +3 位作者 林锦铭 黎攀 杜冰 田柬昕 《现代食品》 2020年第19期164-168,共5页
通过对鱼胶产品的透明质酸和糖胺聚糖含量的测定,以及探究在不同湿度下其吸湿性和保湿性,为鱼胶产品以后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鱼胶所含有透明质酸含量不同,黄花鱼和红鱼最高,其余鱼胶内透明质酸含量从大... 通过对鱼胶产品的透明质酸和糖胺聚糖含量的测定,以及探究在不同湿度下其吸湿性和保湿性,为鱼胶产品以后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鱼胶所含有透明质酸含量不同,黄花鱼和红鱼最高,其余鱼胶内透明质酸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石斑鱼、石首鳘鱼、新西兰鳕鱼、冰岛鳕鱼、赤嘴鱼。不同品种鱼胶所含有糖胺聚糖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石斑鱼、红鱼、新西兰鳕鱼、黄花鱼、石首鳘鱼、冰岛鳕鱼、赤嘴鱼。不同品种的鱼胶在不同的湿度下,其保湿性和吸湿性各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胶 吸湿性 保湿性 糖胺聚糖 透明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标准化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8
8
作者 赵晓宇 田柬昕 王晓兵 《中国标准化》 2022年第10期129-131,共3页
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是当代社会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作为检测食品药品的法定机构,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标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将对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标准化的评价指标进行深度分析,提出几点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 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是当代社会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作为检测食品药品的法定机构,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标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将对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标准化的评价指标进行深度分析,提出几点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药品检测 实验室 质量管理标准化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