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固定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田林玉 周书葵 +3 位作者 李智东 张建 肖江 焦赟仪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58-964,共7页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各类固定材料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作用效果、机理以及现场实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各类固定剂的影响因素及优缺点。从固定修复剂种类、作用机制和风险评价等方面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各类固定材料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作用效果、机理以及现场实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各类固定剂的影响因素及优缺点。从固定修复剂种类、作用机制和风险评价等方面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固定剂的选择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污染 原位固定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及其复合材料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肖江 周书葵 +5 位作者 刘星 储陆平 张建 李智东 田林玉 李嘉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31,共9页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对人类生存和健康已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有效去除重金属是当前环境治理领域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作为一种二维层状化合物,具备来源广泛、化学性质稳定、...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对人类生存和健康已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有效去除重金属是当前环境治理领域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作为一种二维层状化合物,具备来源广泛、化学性质稳定、合成成本低、无毒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吸附材料、催化剂和药物学等领域。大量实验证明,层状金属氢氧化物能作为吸附剂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且吸附效果显著。但单一LDHs因官能团较少、耐酸碱性较差、重复使用率低、易聚集等缺点难以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实际应用中进一步推广,因此,如何改善其吸附性能,即如何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为基体材料来构筑功能性的层状金属氢氧化物材料,成为近期环境修复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研究人员试图以煅烧、插层、表面修饰和复合材料等方法对LDHs进行表面改性,以达到提高LDHs材料的层间距离、比表面积和表面官能团等目的,继而增加其与重金属离子之间的作用位点,提升吸附性能。大量研究表明,采用煅烧法能获得大比表面积和丰富含氧功能团的LDHs;如将苯二甲酸(TAL)和均苯四羧酸(PAL)等应用到插层改性能获得层间距离更大的LDHs,或者将甘油小分子应用于表面修饰改性LDHs,可以增加LDHs材料表面官能团的数量。以上改性方法均能提高LDHs的吸附性能,但改性后的LDHs材料仍存在回收效果差、重复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研究者制备了以Fe 3O 4为主的磁性LDHs复合材料,该制备方法既满足了高吸附性能的要求,也极大地提高了其重复利用效率;不仅突破了回收利用率低的瓶颈,还为LDHs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基于水环境修复角度,本文首先论述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及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为基体材料的常用改性方法和可能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论述了其在环境领域中水处理方面的最新应用。其次,本文还分析了环境修复过程中影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应用效果的各种因素。最后,本文在上述基础上对如何利用层状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高效地从水环境中去除重金属离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进而对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功能化 重金属 吸附机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固定剂联合修复铀尾矿污染土壤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书葵 田林玉 +3 位作者 荣丽杉 刘迎九 肖江 李嘉丽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05-2111,共7页
采用纳米沸石、磷酸二氢钾、改性生物炭联合对铀尾矿库中的核素铀进行化学固定,并利用毒性浸出实验(TCLP)和Tessier逐级化学提取法,研究了固定前后铀的浸出特性与形态变化。TCLP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固定剂培养30d后,与对照组相比,土壤中... 采用纳米沸石、磷酸二氢钾、改性生物炭联合对铀尾矿库中的核素铀进行化学固定,并利用毒性浸出实验(TCLP)和Tessier逐级化学提取法,研究了固定前后铀的浸出特性与形态变化。TCLP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固定剂培养30d后,与对照组相比,土壤中铀的浸出量减少了42.13%~71.54%,且土壤pH与TCLP提取态铀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Tessier结果显示,施用不同固定剂后,土壤中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铀质量分数分别降低7.38%~26.06%、1.43%~6.99%,而有机质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铀比例分别增加2.56%~3.64%、2.71%~17.47%、4.07%~11.12%。在单一固定材料实验中,纳米沸石添加量为6%(以土壤质量计,下同)时稳定效果最佳,土壤可交换态铀比例降低15.68%。在复配材料固定实验中,以3种固定剂按质量比1∶1∶1,总添加量为6%时修复效果最好,土壤可交换态铀比例降低26.06%。由此可见,3种固定剂联合施用能有效降低土壤中铀的活性,为其他放射性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沸石 磷酸二氢钾 改性生物炭 铀尾矿库 化学固定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聚合物在重金属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嘉丽 周书葵 +3 位作者 荣丽杉 肖江 田林玉 储陆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43-1351,共9页
地质聚合物因其具有成本低、环保、抗压强度高、耐酸、耐高温等特性而逐渐成为重金属污染处理的良好材料。首先,介绍了地质聚合物种类、制备方法及其碱性活化机理。接着,阐述了地质聚合物与重金属相互作用机理。然后,介绍了影响地质聚... 地质聚合物因其具有成本低、环保、抗压强度高、耐酸、耐高温等特性而逐渐成为重金属污染处理的良好材料。首先,介绍了地质聚合物种类、制备方法及其碱性活化机理。接着,阐述了地质聚合物与重金属相互作用机理。然后,介绍了影响地质聚合物处理重金属离子效果的重要因素,如地质聚合物Si/Al物质的量比、重金属种类和反应条件等。最后,分析了地质聚合物在重金属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重金属 作用机理 影响因素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修复过程中电解质浓度对U(Ⅵ)迁移和能耗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周书葵 肖江 +4 位作者 刘迎久 储陆平 张建 田林玉 李嘉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228-5239,共12页
采用了柠檬酸与氯化铁组合的一种复合电解质,研究不同的电解质浓度对U(Ⅵ)的迁移行为和能量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和氯化铁的最佳浓度为0.1mol/L CA+0.03mol/L FeCl3,该浓度时铀的去除效率约为(61.55±0.41)%,累积消耗能量为... 采用了柠檬酸与氯化铁组合的一种复合电解质,研究不同的电解质浓度对U(Ⅵ)的迁移行为和能量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和氯化铁的最佳浓度为0.1mol/L CA+0.03mol/L FeCl3,该浓度时铀的去除效率约为(61.55±0.41)%,累积消耗能量为0.2559kW·h,能量有效利用率β为(0.24±0.02)×10^3.采用Visual MNIETQ软件模拟铀在pH值为3.0的柠檬酸和氯化铁溶液中的存在形式,结果表明主要以大量铀-柠檬酸根络合物(UO2-Citrate-)和少量的铀酰离子(UO2^2+存在,此时铀主要从阴极向阳极迁移.当氯化铁浓度增加至0.05mol/L时,铀的去除率相应减少,产生此现象与电渗流强度及方向、氢氧化铁胶体吸附等因素有关.相较于单一的柠檬酸和盐酸,以柠檬酸和氯化铁组合的电解液具备去除效率高、浸出毒性低、土壤修复后危害小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污染土壤 柠檬酸 氯化铁 电动修复 迁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螯合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3
6
作者 肖江 周书葵 +3 位作者 李智东 张建 田林玉 焦赟仪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2-638,共7页
综述了电动修复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机理、基本类型、优缺点及螯合物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作用机理;概述了电动-螯合联合技术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应用及其进展,提出了电动-螯合联合技术修复污染土壤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重金属 电动力学 螯合剂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储陆平 周书葵 +3 位作者 荣丽杉 肖江 田林玉 李嘉丽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853-2858,2863,共7页
电动修复是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研究领域的热点,首先详细阐述了电动修复技术的特点和修复效果的影响,如电场、电压、pH、离子强度等,并对电动修复与其它典型技术(如:淋洗、PRB、植物、微生物等)联合修复技术的特点和适应场地作... 电动修复是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研究领域的热点,首先详细阐述了电动修复技术的特点和修复效果的影响,如电场、电压、pH、离子强度等,并对电动修复与其它典型技术(如:淋洗、PRB、植物、微生物等)联合修复技术的特点和适应场地作了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电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的关键问题和发展方向作了展望,以期为电动修复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修复 土壤重金属污染 联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力联合可渗透反应墙修复铀污染土壤试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周书葵 张建 +5 位作者 刘迎九 李智东 肖江 焦赟仪 田林玉 何劲妮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5-358,共4页
以铀浓度为80 mg/kg的铀污染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电动(EK)和电动-可渗透反应墙(EK-PRB)联合修复技术对铀污染土壤进行了修复对比试验,并重点考察了电流强度、pH、铀残余量和去除率等因素的变化,以及分别对两种方法修复效果的影响... 以铀浓度为80 mg/kg的铀污染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电动(EK)和电动-可渗透反应墙(EK-PRB)联合修复技术对铀污染土壤进行了修复对比试验,并重点考察了电流强度、pH、铀残余量和去除率等因素的变化,以及分别对两种方法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4.35,电压梯度1 V/cm的条件下,铀离子随着电渗流往阴极迁移效果明显。经过168 h的修复后,EK-PRB修复技术对铀的去除率最大,要比EK修复技术提高46.5%。研究表明,EK-PRB联合修复技术比单独EK修复技术有明显的优势,在修复铀污染土壤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修复 可渗透反应墙 铀污染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水滑石的构筑及其在重金属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嘉丽 周书葵 +5 位作者 李智东 张建 肖江 田林玉 焦赟仪 储陆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0-425,共6页
通过对比分析了水滑石在不同改性方法下的结构、性能、功能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功能化水滑石在处理重金属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概述了水滑石处理重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机制,同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改性 功能化水滑石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