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理论基础与模式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田新蕊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4年第8期54-58,共5页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学、思、行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和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实践育人提供的深厚的理论基础,发现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着实践育人的效果,从而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融...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学、思、行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和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实践育人提供的深厚的理论基础,发现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着实践育人的效果,从而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融通、课内与课外相贯通、课程教学与育人机制相联通的“三相通”实践育人模式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实践育人 理论基础 模式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教育中“全人”教育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3
2
作者 田新蕊 杨保华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83-84,共2页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的问题,这不符合新时代的人才教育观。要改善这一问题,就需要引进"全人"教育思想,在高职教育中探索"全人"教育模式及其实现的途径。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全人”教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冠丸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CRP及IL-6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田新蕊 刘国安 《甘肃中医》 2011年第5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通冠丸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从炎症方面探讨通冠丸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健康SPF级Wistar雄性大鼠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 目的:观察通冠丸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从炎症方面探讨通冠丸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健康SPF级Wistar雄性大鼠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钙组、通冠丸组、通冠丸+阿托伐他汀钙组,每组10只。空白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他各组大鼠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并于实验初始给予维生素D3注射液60万U/kg腹腔注射,分3天完成,以复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从实验第5周开始灌胃,灌胃8周。于实验第12周末,将各组大鼠禁食12小时,晨起空腹,给予各组大鼠25%乌拉坦(0.5 mL/100 g)腹腔注射麻醉,股动脉采血,提取血清,待测指标,处死动物,取主动脉,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阿托伐他汀钙组、通冠丸组、通冠丸+阿托伐他汀钙组IL-6、CRP水平较模型组减低(P<0.05),通冠丸组与阿托伐他汀钙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冠丸+阿托伐他汀钙组水平减低更显著(P<0.01);HE染色法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钙组、通冠丸组、通冠丸+阿托伐他汀钙组较模型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轻,且阿托伐他汀钙+通冠丸组减轻最明显。结论:通冠丸能够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通冠丸 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小鼠 实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骨超声检查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度评估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4
作者 田新蕊 胡永鹏 +1 位作者 杨毛吉 窦娟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7期78-80,共3页
目的分析肌骨超声对评估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GA患者纳入观察组,另将96例非GA患者纳入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肌骨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肌骨超声影像表现以及不同疾病活动度GA患者的肌骨超声半定量... 目的分析肌骨超声对评估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GA患者纳入观察组,另将96例非GA患者纳入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肌骨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肌骨超声影像表现以及不同疾病活动度GA患者的肌骨超声半定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共有109处病变关节,对照组患者共有100处病变关节。两组肌骨超声表现为骨化、骨侵蚀、滑膜增生、滑膜炎的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骨超声表现为痛风石、高回声点、平行线占比分别为44.04%、52.29%、39.45%,高于对照组的12.00%、6.00%、8.00%,腱鞘炎占比31.19%低于对照组的6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疾病活动度GA患者滑膜增生、滑膜血流信号、关节腔积液、软骨缺损评分分别为(2.79±0.45)、(2.83±0.51)、(2.69±0.46)、(2.75±0.42)分,均高于中疾病活动度GA患者的(2.16±0.31)、(2.20±0.40)、(2.01±0.29)、(2.14±0.31)分以及低疾病活动度GA患者的(1.63±0.22)、(1.85±0.32)、(1.54±0.18)、(1.68±0.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骨超声检查在GA患者的诊断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评估其疾病活动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肌骨超声 疾病活动度 腱鞘炎 滑膜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冠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5
作者 田新蕊 刘国安 《甘肃中医》 2011年第4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通冠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消心痛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给予消心痛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通冠丸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分别对治... 目的:观察通冠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消心痛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给予消心痛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通冠丸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分别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等变化进行观察,对比疗效。结果: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总有效率68.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7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冠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改善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缺血性心电图表现,提高运动耐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通冠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动技术从培训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田新蕊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9年第7期25-28,共4页
促动技术从培训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可能性、现实性,探讨了促动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学习流程优化重构,对促动技术从培训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进行了探索,强调促动技术与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课程特点、学生智能相匹配,实现促动技术... 促动技术从培训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可能性、现实性,探讨了促动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学习流程优化重构,对促动技术从培训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进行了探索,强调促动技术与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课程特点、学生智能相匹配,实现促动技术与高职教学的有机融合,将促动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优势和价值充分借鉴到教学体系中来,为高职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动技术 转化 教学体系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下细针穿刺改良小针刀在腕管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3
7
作者 冯艳 秦昕 +2 位作者 邢瑞林 田新蕊 高小平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51-1055,共5页
本研究探讨利多卡因+曲安奈德+VitB12混悬液注射联合超声下细针穿刺改良小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效果。选取6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利多卡因+曲安奈德+VitB12混悬液... 本研究探讨利多卡因+曲安奈德+VitB12混悬液注射联合超声下细针穿刺改良小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效果。选取6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利多卡因+曲安奈德+VitB12混悬液注射联合超声下细针穿刺改良小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曲安奈德+VitB12混悬液注射联合传统小针刀治疗。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后的视觉模拟疼痛程度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症状严重性量表评分、功能状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运动末端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疗程后,研究组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利多卡因+曲安奈德+VitB12混悬液注射联合超声下细针穿刺改良小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曲安奈德 VITB12 超声 改良小针刀 腕管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动技术从培训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现实性思考
8
作者 杨保华 田新蕊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9年第1期71-74,89,共5页
促动技术是企业培训中行动学习的主要技术手段,其价值和目标与高职教学改革的指向和目标具有一致性,具有向高职教学进行技术转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该文从价值思考、可行性分析、目标预期等方面探讨了促动技术从培训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促动技术是企业培训中行动学习的主要技术手段,其价值和目标与高职教学改革的指向和目标具有一致性,具有向高职教学进行技术转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该文从价值思考、可行性分析、目标预期等方面探讨了促动技术从培训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动技术 转化 价值 可行性 目标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