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els-Alder型自修复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7
1
作者 石碧茹 武浩浩 +4 位作者 谢昊圃 田新欣 孙莹潞 刘向东 杨宇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7-287,共11页
目前,针对珍贵零件粘接后难以回收重复使用的问题,将可逆共价键引入胶粘体系成为解决问题的方向。研究使用糠醇(FA)和N,N′-(4,4′-亚甲基二苯基)双马来酰亚胺(BMI)制备了含有Diels-Alder(DA)键的二元醇(DA diol),使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 目前,针对珍贵零件粘接后难以回收重复使用的问题,将可逆共价键引入胶粘体系成为解决问题的方向。研究使用糠醇(FA)和N,N′-(4,4′-亚甲基二苯基)双马来酰亚胺(BMI)制备了含有Diels-Alder(DA)键的二元醇(DA diol),使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分别与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2000)和DA diol反应封端,最后使用1,1,1-三(羟甲基)丙烷(TMP)与封端产物反应形成交联结构的聚氨酯材料(DPU)。结果表明,DPU具备优异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粘接性能。DA键在DPU中具有可逆性且DA逆反应(r-DA)的最佳温度为135℃。DA键含量最多的DPU-Ⅳ的修复效率最高可达到89.0%。DPU-Ⅲ、DPU-Ⅳ粘接性能优异,对不锈钢粘接的剪切强度分别可达到(6.41±0.41)和(2.89±0.34)MPa;DPU-Ⅳ具有重复粘接使用的能力,对不锈钢基材重复粘接的3次的剪切强度分别为(2.89±0.34)、(1.91±0.15)和(1.68±0.20)MPa。粘接性能测试体现出胶膜自身强度与粘接的剪切强度、修复效率与重复粘接能力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尔斯-阿尔德反应 交联聚氨酯 自修复胶粘剂 高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自修复水性聚氨酯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谢昊圃 武浩浩 +4 位作者 田新欣 孙莹潞 盛德鲲 刘向东 杨宇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59,共6页
首先将自制的5-(2-羟乙基)-6-甲基-2-氨基脲嘧啶(UPy)作为扩链剂与聚四氢呋喃(PTM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进行预聚,然后将预聚物与亲水性扩链剂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反应进行扩链,利用“丙酮法”制备了一种高性能自修复水性聚... 首先将自制的5-(2-羟乙基)-6-甲基-2-氨基脲嘧啶(UPy)作为扩链剂与聚四氢呋喃(PTM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进行预聚,然后将预聚物与亲水性扩链剂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反应进行扩链,利用“丙酮法”制备了一种高性能自修复水性聚氨酯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制备的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并且通过动态热力学分析仪、热重分析仪以及拉力试验机对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材料在200℃以下都有着良好的热稳定性。基于UPy二聚体之间的四重氢键作用,通过调节UPy与DMP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可得到最佳的拉伸强度,为32.8 MPa,断裂能达到150.12 MJ/m^(3)。当材料受损后,只需在其断面滴加极少量乙醇,然后在室温条件下放置12 h,可使材料修复后的拉伸强度达到28.4 MPa,修复效率为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四重氢键作用 高性能 自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动态键自修复聚氨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震宇 吕静 +6 位作者 仲家慧 石碧茹 孙莹潞 谢昊圃 田新欣 刘向东 杨宇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6-151,共6页
聚氨酯(PUR)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延长PUR的使用寿命,可修复PUR成为研究热点。简述了可修复PUR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基于二硫键、氢键、D-A键、硼酸酯键、π-π堆积作用的PUR的自修复机理,并列举出了含这5种动态键的... 聚氨酯(PUR)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延长PUR的使用寿命,可修复PUR成为研究热点。简述了可修复PUR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基于二硫键、氢键、D-A键、硼酸酯键、π-π堆积作用的PUR的自修复机理,并列举出了含这5种动态键的可自修复PUR材料的合成方式及性能标准。指出了含有单一动态键的PUR存在着修复性能与力学性能间的矛盾,及通过多种动态键协同以求实现矛盾平衡的应用。相比单一动态键型PUR,这类PUR材料内多种动态键存在相互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如降低修复温度、降低成本等方面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可逆动态键 协同作用 修复效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聚醚型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4
4
作者 武浩浩 谢昊圃 +3 位作者 田新欣 孙莹潞 刘向东 杨宇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21,共5页
采用两步法制备聚酯–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PUR-T),其中聚己内酯(PCL)和聚四氢呋喃(PTMG)作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作为硬段,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作为催化剂制备预聚体,然后利用1,4-丁二醇(BDO)进行扩链.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采用两步法制备聚酯–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PUR-T),其中聚己内酯(PCL)和聚四氢呋喃(PTMG)作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作为硬段,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作为催化剂制备预聚体,然后利用1,4-丁二醇(BDO)进行扩链.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衍射和凝胶渗透色谱对PUR-T的结构进行表征,然后分别用万能试验机和热重(TG)分析仪对其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PTMG和PCL为软段的PUR-T成功合成,当PTMG与PCL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3时,相比于分别以PTMG和PCL为软段合成的聚氨酯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非常明显的提高,可以分别达到19.06 MPa和1647%.但随着PTMG含量的增加,PUR-T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降低.此外,随着PTMG在PUR-T中含量的增多,PUR-T中PCL结晶性能逐渐降低,这是导致PUR-T力学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同时通过TG分析,发现随着PTMG加入量的增多,PUR-T的热稳定性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聚醚型聚氨酯 聚己内酯 聚四氢呋喃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苯型液晶聚氨酯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孙莹潞 谢昊圃 +3 位作者 田新欣 盛德鲲 刘向东 杨宇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22,共5页
采用一步简单的有机反应合成液晶中间体4,4–双(6–羟基己氧基)联苯(BP6),并将其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聚四氢呋喃二醇预聚,最后将预聚体与1,1,1–三(羟甲基)丙烷发生交联反应,制备了一种热固性液晶聚氨酯弹性体(LCPUR)。通过傅里叶变... 采用一步简单的有机反应合成液晶中间体4,4–双(6–羟基己氧基)联苯(BP6),并将其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聚四氢呋喃二醇预聚,最后将预聚体与1,1,1–三(羟甲基)丙烷发生交联反应,制备了一种热固性液晶聚氨酯弹性体(LCPUR)。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小角散射等手段对热固性LCPUR的结构进行表征,随后分别用万能试验机和热重分析仪对其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热固性LCPUR已经成功合成。通过改变液晶相的含量可以调控聚氨酯(PUR)的微相分离程度和力学性能。当液晶中间体BP6的添加量为20%时,热固性LCPUR的力学性能最好,断裂强度高达30.06 MPa,是纯PUR的2.67倍;断裂伸长率为1685%,是纯PUR的1.58倍。过量的BP6虽然会导致力学性能下降,但会提高LCPUR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联苯型液晶中间体的引入是自增强PUR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固性聚氨酯 联苯型液晶 自增强 微相分离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