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波全场测振的桥梁轻量化监测技术
1
作者 田文迪 熊玉勇 +3 位作者 吴朔阳 范振华 程寿山 彭志科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6-115,共10页
桥梁结构的健康监测对于保障交通安全、延长使用寿命、提升运营维护效率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现有的桥梁监测方法在测量性能、成本及效率上还有待提升。为此,基于新型非接触式微波全场振动测量方法,开展桥梁轻量化监测的应用技术研究... 桥梁结构的健康监测对于保障交通安全、延长使用寿命、提升运营维护效率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现有的桥梁监测方法在测量性能、成本及效率上还有待提升。为此,基于新型非接触式微波全场振动测量方法,开展桥梁轻量化监测的应用技术研究。阐述了微波全场测振系统的硬件架构以及全场多目标识别与位移提取的感知原理。发挥微波全场测振的优势,从设备、感测、数据三个层面建立了桥梁轻量化监测方法,提出了基于微波的桥梁全场域多跨挠度与多索索力测量技术。开展不同工况下滑台模拟振动测量试验,验证微波全场测振相较于传统微波测振技术在抑制耦合干扰上的有效性。开展系杆拱桥的结构动态响应户外测试,测量并分析了桥体多测点挠度变化与吊杆索力分布,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高效地实现桥梁全场域挠度与索力的测量,为桥梁轻量化健康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与思路。开展了微波测振仪与传统加速度计吊杆基频测量对比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测量 桥梁健康监测 微波全场感知 轻量化监测 挠度 索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链断裂情况下的缓冲设置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崔南方 赵雁 +1 位作者 胡雪君 田文迪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5-260,共6页
应用关键链项目管理方法时,由于项目的复杂性,在确定关键链和非关键链后,进一步插入汇入缓冲时,常常会出现资源再次冲突,需要对计划进行重排,重排后又出现关键链断裂、汇入缓冲起不到保护作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采用分散缓冲法... 应用关键链项目管理方法时,由于项目的复杂性,在确定关键链和非关键链后,进一步插入汇入缓冲时,常常会出现资源再次冲突,需要对计划进行重排,重排后又出现关键链断裂、汇入缓冲起不到保护作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采用分散缓冲法制定项目调度计划,并用项目实例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通用性,且设计仿真实验将分散缓冲计划与重排后的关键链调度计划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当项目活动时间的变化性较小时,应用分散缓冲法还可以获得较好的项目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管理 关键链 分散缓冲 集中缓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填石路基压实工艺优化方法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盛 田文迪 +1 位作者 刘玉龙 郜梦棵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60-2371,共12页
基于弹塑性力学理论和振动压实基本原理,通过有限元软件,对振动轮质量、激振力、振动频率和行驶速度这4种参数在2种控制水平下的16种填石路基振动压实工况进行数值模拟。综合考虑各种压实工况下最大压应力、有效压实深度、路表沉降的数... 基于弹塑性力学理论和振动压实基本原理,通过有限元软件,对振动轮质量、激振力、振动频率和行驶速度这4种参数在2种控制水平下的16种填石路基振动压实工况进行数值模拟。综合考虑各种压实工况下最大压应力、有效压实深度、路表沉降的数值模拟结果及排序,确定优选的压实工况组合。通过便携式落锤弯沉仪(PFWD)对试验路段填石路基回弹模量进行测试和分析,并结合埋设的电感式沉降计跟踪观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优选的压实工况组合如下:振动轮质量为11 t和13 t的2种压路机,优选激振力为400 kN,振动频率为28 Hz,行驶速度为4 km/h。在此优选压实工况组合下在试验路段碾压施工,孔隙率和沉降差的检测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且压实效果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PFWD对试验路段填石路基回弹模量的测试结果及合埋设的电感式沉降计跟踪观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压实工艺优化方法科学、可靠,且实体工程压实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填石路基 数值模拟 压实工艺 沉降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献量化视角的国际数据安全政策领域科研知识特性研究
4
作者 胡慕海 彭春雪 +1 位作者 田文迪 陈艳霞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40-45,共6页
以文献为知识资源和量化对象,构建表征领域科研知识特性的若干概念,包括科研知识的流动性、新颖度、关注度、桥接性和突现性,进而宏观观测该领域不同学科的科研知识传播与扩散情况,并细粒度地从模块化知识特性的视角展开系统性梳理和评... 以文献为知识资源和量化对象,构建表征领域科研知识特性的若干概念,包括科研知识的流动性、新颖度、关注度、桥接性和突现性,进而宏观观测该领域不同学科的科研知识传播与扩散情况,并细粒度地从模块化知识特性的视角展开系统性梳理和评价。研究表明近年来该领域知识资源日益丰富,但不同学科的知识流动性差异较大,政法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知识流动强度占有绝对优势,另外“人工智能”和“2019冠状病毒”是新近产生的知识模块,知识规模增长较快,而“区块链”模块则是近年来在科学研究中应用显著增加的知识,“自动决策”模块通过提供丰富的基础性知识,促进了本领域研究方向的变革。基于以上知识特性的分析,本研究最后对该领域的科研创新方向和知识资源建设提出若干建议,有利于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安全 政策 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