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次高强度开采沿空留巷围岩变形机理研究
1
作者 史先影 田志诚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197,共11页
为解决二次高强度开采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变形失稳的问题,以大柳塔煤矿52606大采高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运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的方法对二次高强度开采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展开研究。构建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力学模型,分析沿空... 为解决二次高强度开采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变形失稳的问题,以大柳塔煤矿52606大采高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运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的方法对二次高强度开采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展开研究。构建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力学模型,分析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受力特征;结合52605工作面、52606工作面实际地质条件,运用FLAC3D模拟了二次采动时沿空留巷上覆岩层应力变化情况;在52606工作面辅运巷道布设锚杆、锚索尤洛卡应力传感器,结合现场围岩变形监测数据针对性地提出巷道肩角斜拉锚索+“锚杆+锚索”补强支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一次采动时,覆岩初始应力平衡遭受破坏,应力传递至采空区两侧巷道围岩处;二次采动时,煤体侧上覆岩层向充填体侧移动,导致充填体所受弯矩增大,进而引发沿空留巷巷道上覆围岩变形失稳;当工作面推进至缩面前50 m左右,机尾三角区受应力集中作用,最大应力达到41 MPa,超过柔模砼墙的承载极限,顶板产生变形失稳;通过调整斜拉锚索与巷道法线的夹角控制顶板离层量,搭配“锚杆+锚索+W钢带”补强支护提升围岩稳定性,将顶底板移进量控制在80~150 mm,保证了沿空留巷巷道围岩稳定。该方案可为盘区接续工作面沿空留巷补强支护及类似工况条件下沿空留巷围岩变形规律研究工作提供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高强度开采 沿空留巷 巷道 补强支护 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稳产杂交棉新品种西农棉35 被引量:3
2
作者 景忆莲 田志诚 +1 位作者 刘耀斌 冀炜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杂交棉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高产稳产 新品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杂种优势利用 品种区域试验 品种间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及问题 被引量:2
3
作者 景忆莲 田志诚 +1 位作者 刘耀斌 冀炜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10期7-9,共3页
本文通过对棉花黄萎病抗性育种研究的评述和分析,探讨抗病育种工作急待解决的问题,以提高育种工作成效。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上覆遗留煤柱应力扰动特征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杜怀龙 刘忠平 田志诚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21,共10页
为了研究近距离煤层上覆遗留煤柱对下位煤层的应力扰动特征,以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物理相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1-2煤层10~20 m宽遗留煤柱底板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0 m宽遗留煤柱对... 为了研究近距离煤层上覆遗留煤柱对下位煤层的应力扰动特征,以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物理相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1-2煤层10~20 m宽遗留煤柱底板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0 m宽遗留煤柱对下位岩层应力扰动影响角为煤柱左侧10°及右侧19°,并且右侧应力集中程度高于左侧;20 m宽遗留煤柱对下位岩层应力扰动影响角为煤柱左侧14°及右侧11°。应力峰值位于煤柱左侧1/3处正下方,右侧应力集中程度低于左侧。1-2煤层10~20 m宽遗留煤柱对2-2煤层的应力扰动范围为42~47 m。研究结果对近距离煤层中确定下位煤层回采巷道布设位置及巷道补强支护范围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可为类似工况条件下巷道稳定性控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遗留煤柱 应力传递 物理相似模拟实验 巷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算法优化的CatBoost矿压显现预测 被引量:6
5
作者 柴敬 张锐新 +5 位作者 欧阳一博 张丁丁 王润沛 田志诚 刘泓瑞 韩志成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3-91,共9页
通过传统的监测手段获取矿压数据并采用统计学或机器学习算法对矿压进行预测已不能满足矿山智能化发展要求,需要寻求新的方法提升矿压数据监测及矿压预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基于三维相似物理模型试验,搭建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沿模型走... 通过传统的监测手段获取矿压数据并采用统计学或机器学习算法对矿压进行预测已不能满足矿山智能化发展要求,需要寻求新的方法提升矿压数据监测及矿压预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基于三维相似物理模型试验,搭建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沿模型走向和高度2个方向预埋分布式光纤,在模拟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采集来压数据,并引入光纤布里渊频移平均变化度作为判断是否来压的指标;通过对光纤监测数据进行噪声去除、归一化及相空间重构等预处理,将一维初始监测数据转换为三维数据;使用贝叶斯算法对CatBoost算法进行迭代参数寻优,在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后将最优参数组合装载到CatBoost算法中,通过训练得到矿压显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贝叶斯算法比传统网格搜索法的迭代次数更少、误差更小;与随机森林(RF)、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和极值梯度提升树(XGBoost)算法相比,CatBoost算法的预测精度更高、泛化能力更强;基于贝叶斯算法优化的CatBoost矿压显现预测模型能准确预测出测试集中的3次来压,且整体预测趋势与实测值较为吻合,平均绝对误差为0.0091,均方根误差为0.0077,决定系数为0.93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压显现预测 CatBoost 分布式光纤 贝叶斯优化参数 光纤布里渊频移平均变化度 相空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岩载荷扰动下平硐围岩变形分析及支护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柴敬 刘泓瑞 +4 位作者 张丁丁 刘永亮 韩志成 田志诚 张锐新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2,共10页
传统的收敛仪、三维激光扫描等矿山巷道围岩变形监测技术无法满足复杂工程全面监测需求,实时及自动化监测程度低,且不具备长距离、高精度和大面积监测能力,而现有光纤传感技术仅针对巷道围岩的单一参量进行监测,无法全面分析巷道围岩稳... 传统的收敛仪、三维激光扫描等矿山巷道围岩变形监测技术无法满足复杂工程全面监测需求,实时及自动化监测程度低,且不具备长距离、高精度和大面积监测能力,而现有光纤传感技术仅针对巷道围岩的单一参量进行监测,无法全面分析巷道围岩稳定状况。以某煤矿主平硐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平硐上方填土前后的围岩稳定性,结果表明:填土工程导致平硐两帮围岩支承压力升高,且呈不对称分布;顶板最大下沉量由填土前的8.3 mm增至22.1 mm,最大底鼓量由4.0 mm增至8.5 mm,两帮移近量最大增幅为16.2 mm;围岩变形量与支承压力对应性较强,呈现随平硐上方填土厚度增大而增大的特征。采用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器构建了平硐围岩变形监测系统,在平硐断面设置FBG传感器监测平硐拱顶裂缝张开度、顶底板及两帮变形量、断面应力应变等,通过实时光谱图分析围岩局部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平硐在现有料石砌碹支护状态下,受上覆载荷扰动影响,顶板受压明显,顶板最大下沉量约为30 mm,形成约2 mm宽的裂缝,且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现场观测结果相符,验证了基于FBG的平硐围岩稳定性监测方法的有效性。根据监测结果,针对平硐支护薄弱处提出了锚杆+T型钢板的补强支护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对其支护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支护方案后,在覆岩载荷扰动下平硐顶板最大下沉量为11.3 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12.04 mm,围岩变形量平均降幅达48.8%,提高了围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平硐 围岩稳定性 围岩变形监测 光纤传感 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 支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太原市博物馆干挂铝板—玻璃肋幕墙施工 被引量:1
7
作者 田志诚 《山西建筑》 2012年第20期101-102,共2页
太原市博物馆为不规则的椭圆倒锥体,致使其外墙幕墙工程施工难度大。本工程采用了敞缝干挂铝板—玻璃肋幕墙方法施工,有效地解决了开缝铝板幕墙施工中的难点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椭圆倒锥体 幕墙 施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