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骨手术相关的面神经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田广永 段永畅 +2 位作者 石小田 黄美贤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3-597,共5页
目的探讨颞骨手术中面神经的解剖学特点及手术中的定位方法。方法 (1)在15例尸头标本上(30侧)模拟完壁式乳突根治术,面神经隐窝入路,面神经减压手术,迷路下入路,颅中窝入路内耳道等手术,观察面神经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2)30例干... 目的探讨颞骨手术中面神经的解剖学特点及手术中的定位方法。方法 (1)在15例尸头标本上(30侧)模拟完壁式乳突根治术,面神经隐窝入路,面神经减压手术,迷路下入路,颅中窝入路内耳道等手术,观察面神经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2)30例干颞骨标本采用断面方法观察面神经管与周围主要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 (1)面神经垂直段中点距离乙状窦前壁(6.42±2.65)mm,距离颈静脉球外侧壁(3.58±1.33)mm。(2)面神经隐窝外侧气房明显存在者86.67%(26例),不明显者13.33%(4侧),面神经隐窝外侧气房可以定位面神经与面神经隐窝。(3)在外半规管中后1/3交点下方(1.70±0.33)mm可定位面神经锥段,向下与二腹肌嵴前端连线是面神经垂直段位置。(4)膝神经节位于匙突前(2.48±0.23)mm。(5)弓状隆起外侧端前方是内耳道底位置,岩浅大神经方便定位面神经迷路段。结论利用面神经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根据面神经走行特点及面神经管周围颜色、骨质改变在颞骨部位手术中能够快速准确的定位面神经,同时也可以将面神经作为其它手术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颞骨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耳道内神经间吻合及位置关系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田广永 徐达传 +5 位作者 黄德亮 廖华 黄美贤 李泽雨 石小田 钟世镇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内耳道内神经走行及相互吻合关系。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30例成人颞骨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观察神经走行、面神经与前庭神经之间的吻合及耳蜗神经与前庭神经之间的吻合。结果(1)30例颞骨标本中,37%(11例)的面神经在内耳道内... 目的探讨内耳道内神经走行及相互吻合关系。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30例成人颞骨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观察神经走行、面神经与前庭神经之间的吻合及耳蜗神经与前庭神经之间的吻合。结果(1)30例颞骨标本中,37%(11例)的面神经在内耳道内一直在前上位置;63%(19例)的面神经从内耳道底至内耳道口过程中均有围绕前庭神经纵轴不同程度的向前下旋转,旋转范围大致在30°~90°之间,旋转的方向与耳蜗旋转的方向相同。(2)30例标本中,17%(5例)的标本没有发现前庭神经与面神经吻合支;83%(25例)的面神经与前庭神经之间存在吻合支,并且形态和数目存在差异。67%(16例)的吻合支在接近内耳道口部位;33%(8例)的吻合支在接近内耳道底的外1/3的内耳道内。吻合支直径不等,约在0.5~1mm之间。(3)30例标本中,80%(24例)存在前庭耳蜗神经吻合支。在内耳道外1/3部位,13例标本中可明显看到一些刷状的神经纤维束直接进入球囊,15例在内耳道外1/3段有横行的吻合支,2例标本可以看到有多个吻合支,部分为两种形式共存。仅在内耳道中段有吻合支者1例;20%(6例)的标本未见有明显的前庭耳蜗神经吻合。结论在内耳道内,神经走行关系及神经之间的吻合均存在着个体差异。熟悉这些关系有助于手术中保护神经功能,以及探讨面神经、前庭及耳蜗疾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解剖 内耳道 前庭神经 面神经 耳蜗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乙状窦前后入路的临床解剖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田广永 徐达传 彭志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5-488,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乙状窦前-迷路后(presigmoid-retrolabyrinthine,PSRL)与乙状窦后(retrosig moid,RS)手术入路的临床解剖结构特点,为桥小脑角部位手术入路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3具(26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之成人头湿标本,2具(4侧)... 目的:探讨内镜下乙状窦前-迷路后(presigmoid-retrolabyrinthine,PSRL)与乙状窦后(retrosig moid,RS)手术入路的临床解剖结构特点,为桥小脑角部位手术入路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3具(26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之成人头湿标本,2具(4侧)新鲜成人头标本在内窥镜下分别模拟PSRL与RS入路操作。对比观察两手术入路下的解剖学结构,测量相关数据。结果:PSRL入路中内耳道后唇、三叉神经、迷走神经距离骨窗口前缘的距离分别为(14.04±3.56)mm、(28.62±1.62)mm、(12.53±4.11)mm。RS入路中3者距离骨窗口前缘的距离分别为(28.66±3.78)mm、(42.00±2.40)mm、(33.16±4.80)mm。内镜与岩锥后面的角度在PSRL入路接近平行,在RS入路大于25°。在两入路中内镜下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有所不同。结论:(1)骨窗口至主要结构的距离在内镜下PSRL入路较RS入路近,有利于内镜操作。(2)在内镜下PSRL入路利于处理小脑腹侧病变,适合与幕上或中颅窝入路联合。(3)RS入路利于观察岩锥后面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解剖 桥小脑角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垂直段及其周围结构的临床应用解剖 被引量:2
4
作者 田广永 段永畅 张珊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颞骨手术中面神经垂直段的走行特点及其定位方法。方法应用30例(60侧)成人尸头标本,(其中3例新鲜标本,27例10%福尔马林固定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乳突部位手术,暴露面神经垂直段及其周围结构,观察面神经垂直段的走行... 目的:探讨颞骨手术中面神经垂直段的走行特点及其定位方法。方法应用30例(60侧)成人尸头标本,(其中3例新鲜标本,27例10%福尔马林固定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乳突部位手术,暴露面神经垂直段及其周围结构,观察面神经垂直段的走行特点,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以及面神经管周围的骨质变化特点。结果面神经垂直段长度(16.31±1.29)mm,面神经垂直段至后半规管距离(2.65±0.85)mm,面神经垂直段至骨性外耳道口距离(17.28±1.09)mm,面神经垂直段至颈静脉球距离(3.58±1.32)mm,面神经垂直段至外耳道后壁距离(4.67±0.39)mm,面神经垂直段至乙状窦距离(6.42±2.65)mm.面神经隐窝外侧气房存在者88.33%,面神经隐窝外侧气房位于面神经管外0~2mm.接近面神经管部位血运丰富,为营养面神经的微血管所在.锥隆起在面神经管稍靠内侧,附着在面神经管内1/3以内位置,面神经垂直段位于二腹肌嵴的前端并稍靠内。鼓乳裂消失就接近面神经垂直段。结论面神经隐窝外侧气房、锥隆起、二腹肌嵴、鼓乳裂等,能够帮助我们定位面神经垂直段。解剖学实践、体会面神经垂直段与接近面神经过程中骨质的改变、颜色改变,才能更准确地定位面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解剖 颞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中内淋巴囊保护的研究
5
作者 田广永 徐达传 +2 位作者 廖华 李泽宇 石小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2-624,共3页
目的:对前庭导水管外口及内淋巴囊的解剖学位置进行显微解剖研究,探讨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中内淋巴囊保护的方法。方法:应用10例20侧10%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颅标本,显微镜下模拟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手术方法解剖前庭导水管外口及内淋巴... 目的:对前庭导水管外口及内淋巴囊的解剖学位置进行显微解剖研究,探讨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中内淋巴囊保护的方法。方法:应用10例20侧10%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颅标本,显微镜下模拟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手术方法解剖前庭导水管外口及内淋巴囊的位置并进行测量与比较。结果:前庭导水管外口在乳突腔面投影大致位于后半规管弧线前上3mm至其后下3mm的范围内。20例标本内淋巴囊的位置I型占60%(12例),II型占35%(7例),III型占5%(1例)。内淋巴囊尾端可越过乙状窦。磨除后半规管后下的骨质尽量保留3mm。外半规管延长线与乙状窦的交点、岩上窦向前暴露的最前端及乙状窦与岩上窦的交点组成三角形,循三角形的中心向顶点的连线做硬脑膜切口能够保护内淋巴囊的完整。结论:了解前庭导水管及内淋巴囊的具体位置并根据其位置设计切口利于保护内淋巴囊的结构完整和保护听力,利于术后关闭硬脑膜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 半规管 乙状窦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颞骨模型的制作与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杨静雅 田广永 +3 位作者 黄文华 许靖 吴章林 张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粉末堆积打印技术制作的高仿真3-D颞骨模型在解剖技能训练及模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利用高分辨率CT获取活体颞骨断层图像(正常人2例,慢性中耳炎患者2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行图像分割及颞骨三维重建,以石膏粉末为原料,利... 目的探讨利用粉末堆积打印技术制作的高仿真3-D颞骨模型在解剖技能训练及模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利用高分辨率CT获取活体颞骨断层图像(正常人2例,慢性中耳炎患者2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行图像分割及颞骨三维重建,以石膏粉末为原料,利用粉末堆积快速成型技术打印出颞骨模型,重要解剖结构与组织(听骨链、面神经、位听器、炎性渗出及胆脂瘤等)以不同颜色打印,并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演练。结果颞骨模型的硬度与人骨相近,模型表面及内部骨性标志明显,解剖精确度高,钻磨触感接近真实,满足颞骨解剖技能训练及模拟手术的要求。结论利用粉末堆积打印技术能制作出仿真度更高、更接近实际人体解剖结构的颞骨模型,帮助临床医生在术前全面了解患者的颞骨及周围组织解剖结构与病变情况,制定和优化手术方案,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3-D打印 快速成型 个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个体化耳廓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唐玲 田广永 +3 位作者 胡力达 杨静雅 张珊珊 罗恒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7-271,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个体化耳廓重建中的应用。方法通过高分辨率CT获取小耳畸形患者的颞骨断层图像,用mimics软件镜像重建患侧耳结构,用3-matic软件设计出3-D耳模,利用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和硅胶复模技术铸造出镜像耳硅胶耳廓模型与...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个体化耳廓重建中的应用。方法通过高分辨率CT获取小耳畸形患者的颞骨断层图像,用mimics软件镜像重建患侧耳结构,用3-matic软件设计出3-D耳模,利用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和硅胶复模技术铸造出镜像耳硅胶耳廓模型与3-D硅胶耳模,前者用于患侧耳耳廓雕刻的模板,后者用于辅助耳甲腔、耳甲艇、三角窝、耳屏、对耳屏等耳廓亚结构的雕刻及颅耳角角度的维持。对比耳廓重建前后耳廓的大小、形态及耳廓表面解剖结构。结果再造耳颅耳角适中,耳廓解剖亚结构清晰,重建的耳廓形态逼真。结论 3-D打印技术的应用能优化个体化耳廓再造,为耳廓重建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耳模 小耳畸形 个体化 耳廓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辅助下远外侧髁后锁孔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彭志强 李少华 +2 位作者 田广永 付万新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枕下远外侧锁孔手术的可行性及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10具尸体头标本于乳突后作纵向"S"型、约7cm长头皮切口,上缘起自乳突中点向后2cm处,下界至C2水平。分层翻转枕下肌群,显露枕骨远外侧,做直径...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枕下远外侧锁孔手术的可行性及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10具尸体头标本于乳突后作纵向"S"型、约7cm长头皮切口,上缘起自乳突中点向后2cm处,下界至C2水平。分层翻转枕下肌群,显露枕骨远外侧,做直径约3cm的骨窗,牵开小脑半球,神经内镜及显微镜下观察所显露的解剖结构。结果:通过调整神经内镜及显微镜角度,经枕下远外侧髁后锁孔入路可显露同侧椎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小脑下前动脉、面神经、前庭蜗神经神经、后组脑神经、舌下神经和延髓腹外侧等结构。结论:枕下远外侧髁后锁孔入路可很好地显露上述结构,应用神经内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外侧入路 锁孔 内镜 神经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乳突面隐窝入路后鼓室相关手术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珊珊 田广永 +1 位作者 段永畅 徐达传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经乳突面隐窝入路后鼓室人路的相关解剖,进行观察测量,为该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成人头颅福尔马林泡过6例12侧,在放大10倍的手术显微镜下模拟中耳乳突面隐窝后鼓室入路手术,观察和测量了外耳道上棘、面神经、面隐窝、... 目的探讨经乳突面隐窝入路后鼓室人路的相关解剖,进行观察测量,为该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成人头颅福尔马林泡过6例12侧,在放大10倍的手术显微镜下模拟中耳乳突面隐窝后鼓室入路手术,观察和测量了外耳道上棘、面神经、面隐窝、锥隆起、圆窗、卵圆窗,岬小桥、岬后脚、等相关的解剖结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外耳道上棘至砧骨短脚的平均距离为20.06mm,外耳道上棘至面神经锥段中点平均距离为17.28 mm,面神经锥段中点距外耳道后壁垂直距离平均为4.67mm,面神经水平段平均长12.30 mm,面神经垂直段平均长16.31 mm.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的夹角平均为111.5°,鼓索神经与面神经垂直段的夹角平均为23.9°锥隆起至圆窗龛的平均距离为4.46 mrn,锥隆起到镫骨头平均距离2.62mm,锥隆起到砧骨窝平均距离4.43mm,卵圆窗至圆窗龛的平均距离为3.84mm,砧镫关节至圆窗龛的平均距离为3.89mm面神经锥段中点到卵圆窗平均距离8.10mm;面神经锥段中点到岬小桥与岬下脚下端的距离分别是(4.85±0.45mm),(6.21±0.52mm);鼓索神经和面神经垂直段夹角平均为48.3°,水平半规管与面神经水平段夹角平均为19.5°,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夹角平均为111.5°。结论中耳乳突入路手术中部分重要解剖结构位置恒定,重要解剖结构间距离及角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熟悉其解剖关系,可以完全的清楚病变,又可以指导临床手术,避免手术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 后鼓室 面隐窝 应用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窦口扩大手术中鼻后外侧动脉的保护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少华 段永畅 +3 位作者 田广永 彭志强 张剑凯 陈海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鼻后外侧动脉在鼻内镜上颌窦口扩大手术中的影响以及鼻后外侧动脉的保护。方法:应用10具(20侧)10%福尔马林防腐固定乳胶灌注之成人头部标本,观察中鼻道结构,解剖鼻后外侧动脉及其分支,观察鼻后外侧动脉的走行与分布,并测量其... 目的:探讨鼻后外侧动脉在鼻内镜上颌窦口扩大手术中的影响以及鼻后外侧动脉的保护。方法:应用10具(20侧)10%福尔马林防腐固定乳胶灌注之成人头部标本,观察中鼻道结构,解剖鼻后外侧动脉及其分支,观察鼻后外侧动脉的走行与分布,并测量其外径。观察鼻后外侧动脉与上颌窦口扩大手术的关系。结果:鼻后外侧动脉在蝶腭孔处分出蝶腭动脉,向前下走行,在中鼻甲后端分出中鼻甲动脉,下鼻甲动脉,少数有上鼻甲动脉分支。鼻后外侧动脉外径(1.02±0.07)mm,中鼻甲动脉外径(0.89±0.06)mm,下鼻甲动脉外径(0.94±0.07)mm。鼻后外侧动脉下鼻甲分支在中鼻道的中点,在中鼻甲后端前方的距离(10.35±2.06)mm。结论:开放上颌窦开口时,在距离中鼻甲后端保留1~1.5cm的距离,可以避免鼻后外侧动脉损伤,如果必须扩大要应用电凝彻底止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上颌窦口 鼻后外侧动脉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NGF海藻酸凝胶-聚乳酸复合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段永畅 田广永 +1 位作者 郑伟 张珊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9-191,共3页
目的观察载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s,NGF)海藻酸凝胶-聚乳酸复合导管修复面神经缺损的作用。方法建立白兔面神经缺损模型,将面神经断端植入制备好的载NGF海藻酸凝胶-聚乳酸复合导管内2 mm,使面神经两断端之间距离为10 mm,将... 目的观察载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s,NGF)海藻酸凝胶-聚乳酸复合导管修复面神经缺损的作用。方法建立白兔面神经缺损模型,将面神经断端植入制备好的载NGF海藻酸凝胶-聚乳酸复合导管内2 mm,使面神经两断端之间距离为10 mm,将导管两端与神经固定缝合皮肤。再随机将12只大白兔分为术后4、8、12周组。实验结束后切开大白兔面神经吻合部位,选取神经导管近、中和远端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神经生长及导管降解情况。结果实验白兔手术伤口Ⅰ期愈合,无局部坏死、移植物排出及全身不良反应。术后4周导管壁有巨噬细胞浸润,导管近端雪旺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新生小血管丰富;8周可见导管壁变薄,有成纤维细胞附着,巨噬细胞浸润,导管内有神经束样结构,束间纤维分隔,外层纤维包膜增厚,新生小血管减少;12周可见神经导管壁进一步分解,胶原纤维增生,导管内神经纤维结构接近正常,轴突样结构增粗,外层纤维包膜变薄。结论载NGF海藻酸凝胶-聚乳酸复合导管能较好的引导面神经再生,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管 面神经缺损 神经生长因子 海藻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中耳炎手术中面神经水平段的保护 被引量:6
12
作者 于巧莲 田广永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3-425,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中耳炎患者手术中如何保护面神经水平段(鼓室段),避免术后面瘫的发生。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慢性中耳炎患者46名,共50耳行手术治疗。术前均行颞骨CT平扫+三维重建,术前仔细阅片。手术方式包括鼓室探... 目的研究慢性中耳炎患者手术中如何保护面神经水平段(鼓室段),避免术后面瘫的发生。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慢性中耳炎患者46名,共50耳行手术治疗。术前均行颞骨CT平扫+三维重建,术前仔细阅片。手术方式包括鼓室探查术、鼓室成形术、乳突改良根治术和听力重建术。术前估计面神经在水平段和垂直段暴露的几率,结合术中所见,总结术中如何保护面神经水平段的操作要领。结果术中发现面神经水平段暴露13例,乳突段(垂直段)暴露2例,术后出现短暂面瘫1例,出现短期头晕的患者8例,术后无永久性面瘫患者。结论在慢性中耳炎手术中面神经有较高的暴露几率,面神经水平段的暴露几率较其他部分偏高,掌握保护面神经的操作要领,才能有效的保护面神经,避免面瘫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耳炎 面神经 临床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征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于巧莲 田广永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4-486,共3页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住院患者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探讨如何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选择OSAHS患者共4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用...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住院患者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探讨如何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选择OSAHS患者共4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辅助下悬雍垂腭咽成形术24例(1组),同时行鼻内镜手术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辅助下悬雍垂腭咽成形术8例(2组),鼻腔和咽腔分期手术8例(3组)。分别在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统计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指标。结果 1组患者中治愈3例,显效15例,,有效6例。2组患者中治愈6例,显效2例。3组分期手术患者首次手术显效2例,有效4例,无效2例。二次手术后治愈6例,显效2例。结论对单纯软腭平面阻塞的患者,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辅助下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疗效显著,同时合并有鼻腔平面阻塞的患者,仅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手术疗效欠佳,需二期行鼻内镜手术或同时进行两个部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远外侧髁后锁孔手术入路至岩下斜区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志强 田广永 +1 位作者 徐达传 付万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为内镜下远外侧枕髁后锁孔入路治疗岩下斜区及周围疾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0具尸体头标本于乳突后作纵向"S"型、约7 cm长头皮切口,上缘起自乳突中点向后2 cm处,下界至C2水平。做直径约2 cm的骨窗,牵开小脑半球,内镜下... 目的为内镜下远外侧枕髁后锁孔入路治疗岩下斜区及周围疾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0具尸体头标本于乳突后作纵向"S"型、约7 cm长头皮切口,上缘起自乳突中点向后2 cm处,下界至C2水平。做直径约2 cm的骨窗,牵开小脑半球,内镜下观察所显露的解剖结构。结果内镜下可以观察到后组脑神经的出颅部位,包括颈静脉孔和舌下神经管内口,此外,还可以显露脑干腹侧面的结构及椎动脉的末端。神经与血管间复杂毗邻关系亦可得以显示;骨窗外缘至颈静脉内口的距离为(1.75±0.29)cm。结论内镜的使用,可缩小远外侧枕髁后锁孔入路的骨窗;副神经的脊髓根及颈静脉孔内口均可以作为经远外侧枕髁后锁孔入路内镜下岩下斜区结构的定位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岩斜区 锁孔 远外侧入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内镜下脂肪组织鼓膜成形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涛 田广永 曹庆硕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280-281,共2页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脂肪组织鼓膜成形术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2例(32耳)慢性中耳炎遗留鼓膜穿孔的患者施行耳内镜下脂肪组织鼓膜成形术,探讨手术方法和分析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18周,1次手术的穿孔愈合率为91%,2次手术穿孔总愈...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脂肪组织鼓膜成形术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2例(32耳)慢性中耳炎遗留鼓膜穿孔的患者施行耳内镜下脂肪组织鼓膜成形术,探讨手术方法和分析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18周,1次手术的穿孔愈合率为91%,2次手术穿孔总愈合率为97%,愈合鼓膜形态好,无鼓室粘连、听力下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耳内镜下脂肪组织鼓膜成形术适用于慢性中耳炎无听骨链病变的中小鼓膜穿孔修补,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内镜 脂肪 鼓膜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粘附分子-1469K/E基因多态性与突发性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芳 田广永 +2 位作者 段永畅 杨静雅 唐玲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8-721,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1(ICAM-1)469K/E基因多态性是否与突发性聋存在相关性。方法按照入选标准共选取了240例研究对象,包括突发性聋患者75例(男39例,女36例),对照者165例(男86,女79例),分别抽取2ml外周静脉血,提取DNA,PCR扩增目的片段...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1(ICAM-1)469K/E基因多态性是否与突发性聋存在相关性。方法按照入选标准共选取了240例研究对象,包括突发性聋患者75例(男39例,女36例),对照者165例(男86,女79例),分别抽取2ml外周静脉血,提取DNA,PCR扩增目的片段,扩增产物经限制性酶切后行琼脂凝胶电泳,以此确定所有研究对象ICAM-1 469K/E的基因分型。通过统计分析明确ICAM-1 469K/E与突发性聋是否相关。结果两组之间ICAM-1 469K/E基因分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不同听力下降类型中ICAM-1 469K/E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存在差异,听力平坦下降型携带E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及E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于其他听力下降类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CAM-1469K/E基因多态性与突发性聋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携带E等位基因可能是引起听力平坦下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ICAM-1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乳突联合枕骨髁外侧入路切除颈静脉球部位病变的临床解剖
17
作者 李少华 段永畅 +1 位作者 田广永 陈海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切除颈静脉球部位病变的手术入路,为手术提供解剖学标志及依据。方法:11具(22侧)成人头颅标本,其中10具(2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湿标本,1具(2侧)新鲜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经乳突联合枕骨髁外侧入路颈静脉球的手术,观察手术... 目的:探讨切除颈静脉球部位病变的手术入路,为手术提供解剖学标志及依据。方法:11具(22侧)成人头颅标本,其中10具(2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湿标本,1具(2侧)新鲜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经乳突联合枕骨髁外侧入路颈静脉球的手术,观察手术入路中主要结构及颈静脉球部位的暴露情况。结果颈静脉球顶到后半规管之间的距离(4.78±3.46)mm;面神经垂直段到颈内动脉膝部的距离(13.46±3.66)mm;面神经管垂直段中点到乙状窦前壁距离为(6.30±2.75)mm.应用该入路暴露颈静脉球部位,可以显示颈静脉球内侧壁的后组脑神经与血管。半规管、颈静脉球、面神经管、乙状窦,枕骨颈静脉突及寰椎横突是该手术入路中的主要标志。结论:经乳突联合枕骨髁外侧入路切除颈静脉球部位病变,能够提供良好的视野,利于保留面神经功能及后组脑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解剖 显微手术 手术入路 颈静脉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面神经颅外段的显微解剖
18
作者 段永畅 田广永 +1 位作者 于巧莲 郑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0-451,455,共3页
目的探讨家兔面神经颅外段的主干及分支特点。方法健康家兔15只,在显微镜下解剖家兔面神经,并对其形态特点进行观测。结果家兔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分出耳后支、二腹肌支、茎突舌骨肌支及面神经主干。兔面神经主干在面部的分支有颞支、颧支... 目的探讨家兔面神经颅外段的主干及分支特点。方法健康家兔15只,在显微镜下解剖家兔面神经,并对其形态特点进行观测。结果家兔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分出耳后支、二腹肌支、茎突舌骨肌支及面神经主干。兔面神经主干在面部的分支有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其中颧支与颊支关系密切,走行过程中合成一干,然后在口角后缘分离。结论家兔面神经颧支与颊支在耳廓下缘前部位到口角后缘之间,分支少,神经干较粗,便于进行面神经缺损修复动物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面神经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辅助下后鼓室微创手术入路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19
作者 张珊珊 田广永 段永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9-411,共3页
目的为内镜辅助下后鼓室微创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成人15例(30侧)头部标本,解剖并测量后鼓室及其与周围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果面神经锥段中点分别到水平半规管最凸点、鼓室窦前缘中点、卵圆窗中点、圆窗中点、岬小桥下... 目的为内镜辅助下后鼓室微创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成人15例(30侧)头部标本,解剖并测量后鼓室及其与周围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果面神经锥段中点分别到水平半规管最凸点、鼓室窦前缘中点、卵圆窗中点、圆窗中点、岬小桥下端、岬后脚下端的距离是(3.21±0.41)、(2.79±0.25)、(3.97±0.37)、(6.48±0.53)、(4.85±0.39)、(6.21±0.57)mm;砧骨窝中点至锥隆起顶端、面神经锥段中点、镫骨头中点、圆窗中点、卵圆窗中点、匙突顶点的距离分别为(4.43±0.36)、(3.10±0.28)、(6.55±0.55)、(9.56±0.82、(6.67±0.65)、(4.63±0.39)mm;鼓室窦的深度、横截面短径、横截面长径分别是(3.10±0.27)、(1.05±0.10)、(1.89±0.19)mm;后鼓室窦深度、横截面长径、横截面短径分别是(1.15±0.10)、(0.83±0.29)、(0.63±0.51)mm;外侧鼓室窦横截面近似椭圆型,其深度、上下径、左右径分别是(1.63±0.12)、(0.36±0.03)、(0.74±0.09)mm;面隐窝外侧气房直径(0.28±0.13)mm。结论后鼓室解剖结构精细复杂,对其解剖结构的精准定位有利于彻底清除病变和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鼓室 面神经锥曲 砧骨窝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10名初中新生慢性鼻-鼻窦炎与鼻中隔偏曲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郑振宇 丁怡戈 +7 位作者 李灏然 王海威 张宇 李玲玲 任芳芳 王素洁 王重建 田广永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8-350,共3页
目的了解初中新生慢性鼻-鼻窦炎发病与鼻中隔偏曲的相关性。方法分层随机抽取郑州市1910名12~15岁初中新生,采取问卷调查及专科体检的形式,根据量表、体检结果,了解鼻中隔偏曲和慢性鼻-鼻窦炎患病情况,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抽样初中新... 目的了解初中新生慢性鼻-鼻窦炎发病与鼻中隔偏曲的相关性。方法分层随机抽取郑州市1910名12~15岁初中新生,采取问卷调查及专科体检的形式,根据量表、体检结果,了解鼻中隔偏曲和慢性鼻-鼻窦炎患病情况,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抽样初中新生慢性鼻-鼻窦炎的患病率为6.2%(119/1910);慢性鼻-鼻窦炎患病群体与非患病群体中,轻、中度鼻中隔偏曲的发生率分别为27.7%(33/119)和31.2%(559/179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2,P>0.05);重度鼻中隔偏曲的发生率分别为13.4%(16/119)和8.0%(144/179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8,P<0.05)。结论初中新生慢性鼻-鼻窦炎发病与重度鼻中隔偏曲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鼻中隔偏曲 慢性鼻-鼻窦炎 VAS量表 SNOT-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