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quifer Test的底板放水试验参数计算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田增林 黄选明 +1 位作者 曹海东 李德彬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6-100,共5页
为了提高放水试验参数计算的精度和速度,基于地面抽水试验和井下底板放水试验在水文地质参数计算中的相似性,将抽水试验中常用的Aquifer Test求参软件用于宁东灵新煤矿底板承压含水层放水试验的参数求解中,分别采用了标准曲线对比法、... 为了提高放水试验参数计算的精度和速度,基于地面抽水试验和井下底板放水试验在水文地质参数计算中的相似性,将抽水试验中常用的Aquifer Test求参软件用于宁东灵新煤矿底板承压含水层放水试验的参数求解中,分别采用了标准曲线对比法、直线图解法和水位恢复法对渗透系数K和贮水系数μ*进行了拟合求解,并和手工方式下的计算过程及结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手工和软件计算所得参数的平均值总体上无较大差异,但手工方式在不同方法下的拟合结果存在较大的离散性和不确定性,而Aquifer Test软件由于融合了人工拟合和机器拟合两者的优势,所得结果精度显著高于前者,同时较前者具有操作过程简易、计算结果同步等优点,适合在有多个观测孔的底板放水试验参数计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IFER TEST 底板放水试验 水文地质参数 渗透系数 贮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优选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田增林 曹海东 黄选明 《煤炭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4-156,共3页
为使砂岩含水层富水性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完善,将富水性评价指标体系剖解为4个相对独立的二级模块:厚度场、岩性组合场、裂隙场、构造场。以厚度场为例,结合麦垛山井田直罗组下段含水层抽水试验资料,构建了包括粗砂岩厚度、粗中砂岩厚度... 为使砂岩含水层富水性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完善,将富水性评价指标体系剖解为4个相对独立的二级模块:厚度场、岩性组合场、裂隙场、构造场。以厚度场为例,结合麦垛山井田直罗组下段含水层抽水试验资料,构建了包括粗砂岩厚度、粗中砂岩厚度和、粗中细砂岩厚度和、砂岩总厚度、岩性结构指数以及单层砂岩厚度6项三级指标。经灰色关联度计算,对6项指标进行了关联性排序。结果显示,对于麦垛山井田直罗组下段砂岩含水层而言,粗中砂岩厚度和是表征厚度场对富水性指示作用的最优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性评价 砂岩含水层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强渗松散层柔性磁吸防渗膜垂向帷幕截水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海 黄选明 +4 位作者 张雁 曹海东 孙浩 苗贺朝 田增林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0-188,共9页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矿业种类多,矿山数量多,矿业开发导致矿区周边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浪费、水质污染、地表塌陷、土地退化、植被覆盖度减少、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为解决矿山强渗松散层水侧向补给矿坑引起的水资源...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矿业种类多,矿山数量多,矿业开发导致矿区周边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浪费、水质污染、地表塌陷、土地退化、植被覆盖度减少、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为解决矿山强渗松散层水侧向补给矿坑引起的水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保护矿山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提出了柔性磁吸防渗膜垂向帷幕截水技术,研究了防渗膜材料性能,研发了磁吸防渗膜连接工艺,开展了不同防渗膜连接工艺室内试验,并在试验矿区进行了1369 m的强渗松散层截水帷幕现场试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防渗膜渗透系数低、结构致密、柔软、抗变形、经久耐用,是截流、控污、防渗的良好材料,可满足矿山强渗松散层垂向帷幕要求。研发的磁吸接头材料及连接工艺解决了现有叠覆搭接、连接锁、接头箱等连接工艺的铺设深度浅、接头渗漏、操作复杂等问题,磁吸接头连接的防渗膜帷幕施工深度不受连接条件的限制,磁吸接头连接工艺截水效果优于叠覆搭接和连接锁(接头箱)连接工艺。进行了自带磁和后充磁2种柔性磁吸防渗膜制作、铺设、连接和帷幕回填成墙试验,防渗膜接头处缝隙由5~20 cm减小为0,相邻两幅防渗膜紧密的连接为有机整体,减少了接头处截水帷幕的过水通道。通过开展矿山强渗松散层柔性磁吸防渗膜垂向帷幕截水试验,试验区帷幕位置下方长期积满强渗松散层渗漏水的集水坑已干涸,帷幕外侧强渗松散层水位升高5.55~9.12 m,帷幕内侧强渗松散层水位降低3.21~5.84 m,强渗松散层水资源保护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开采 强渗 松散层 柔性 磁吸防渗膜 垂向帷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水帷幕在露天煤矿截渗减排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4
作者 张雁 黄选明 +4 位作者 彭巍 朱明诚 曹海东 刘玉柱 田增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65-1873,共9页
为解决扎尼河露天矿矿坑疏排水量大、生产成本高、环保风险大等问题,采用地下混凝土防渗墙、防渗膜大深度垂向隐蔽铺设、高压旋喷注浆、钻孔咬合桩等4种帷幕技术,沿煤层北部隐伏露头建造一座平面长度近6000 m、最大深度超过50 m、有效厚... 为解决扎尼河露天矿矿坑疏排水量大、生产成本高、环保风险大等问题,采用地下混凝土防渗墙、防渗膜大深度垂向隐蔽铺设、高压旋喷注浆、钻孔咬合桩等4种帷幕技术,沿煤层北部隐伏露头建造一座平面长度近6000 m、最大深度超过50 m、有效厚度>0.6 m的弧线型沟槽灌入式+桩孔压入式落底截水帷幕。项目实施过程中攻克了低强度(8~10 MPa)抗渗(P6级)混凝土配合比技术、超长槽段开挖与护壁技术、防渗膜叠覆铺设与连接技术、高掺量粉煤灰-水泥混合浆液注浆充填技术、砾石层中高压旋喷成桩技术等5项技术难题,在帷幕墙建造过程中和结束后,采用取心验证法、抽水试验法、流场观测法和水量分析法等4种方法检验了帷幕墙的质量与截水效果。结果表明混凝土浇筑连续均匀,粉煤灰-水泥混合浆液充填密实、胶结完好,高压旋喷桩和钻孔咬合桩桩径达标、桩体完整;墙体渗透系数为8.34×10-7 cm/s,渗透性达极微透水级;墙体内外两侧最大水位差已达10 m以上;矿坑疏排水量已减少60%,目前仍在减少中。帷幕墙截水效果明显,达到了设计要求。该项目是我国露天煤矿采用综合帷幕技术解决疏排水问题的成功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水帷幕 露天煤矿 混凝土防渗墙 防渗膜 旋喷注浆 咬合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减压装置全产品碳足迹评价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田涛 任秀芳 +2 位作者 王连超 田增林 王北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9-288,共10页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具有投入1种原料生产多个产品的特点,碳足迹评价中以产品质量来分配共生过程的碳排放量,其结果不能体现生产过程碳排放的来源。石油化工装置能量利用状况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依据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过程进...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具有投入1种原料生产多个产品的特点,碳足迹评价中以产品质量来分配共生过程的碳排放量,其结果不能体现生产过程碳排放的来源。石油化工装置能量利用状况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依据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过程进行碳足迹评价,其结果可以反映产品生产所导致碳排放的根源和本质。对某10 Mt/a常减压装置的换热网络和分馏塔进行能量核算,确定产品的能量变化过程,依据用能系统的碳排放计算碳足迹。结果显示:其减压塔顶油气碳足迹最高,达到43.748 kgCO_(2)/t,常一线碳足迹最低,为11.546 kgCO_(2)/t;由所有产品碳足迹计算的碳排放与装置碳排放吻合。因此基于能量平衡的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可以按照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将装置的碳排放分配到所有产品中,产品碳足迹结果与碳排放的来源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减压装置 产品碳足迹 能量平衡 换热网络 中段循环取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石化2号溶剂再生装置流程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莫浩 田增林 《中外能源》 CAS 2013年第1期67-71,共5页
以天津石化2号溶剂再生装置为研究对象,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稳态流程模拟模型,对影响装置能耗的各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塔压力、塔温度、回流量、胺液浓度、进料温度等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在保证塔顶酸性气和塔底贫液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以天津石化2号溶剂再生装置为研究对象,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稳态流程模拟模型,对影响装置能耗的各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塔压力、塔温度、回流量、胺液浓度、进料温度等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在保证塔顶酸性气和塔底贫液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以节能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对装置操作进行综合优化。装置优化后,Ⅰ列再生塔(C-201)减少蒸汽消耗3t/h,Ⅱ列再生塔(C-301)减少蒸汽消耗5t/h,两列再生塔共节约蒸汽耗量8t/h。低压蒸汽价格按150元/t计算,装置全年运行时数按8400h计算,每年创造节能效益1008万元。同时,由于各机泵和空冷器的功耗下降,电单耗由1.97kW.h/t下降为1.36kW.h/t,下降了0.61kW.h/t,按照目前两列再生塔合计加工量达800t/h、电价为0.57元/kW.h计算,每年实现节电效益233.6万元。两者合计,全年共实现节能效益1241.6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模拟 溶剂再生装置 再生塔 蒸汽耗量 电单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万城永安台(殿)复原研究
7
作者 田增林 《中外建筑》 2020年第2期28-30,共3页
本文主要通过对永安台(殿)遗存的实地调研、相关资料的研读并结合东汉至南北朝时期高台建筑结构、造型等特征,对统万城内西城南侧的高台(永安台或永安殿)进行复原研究,并绘制出平、立、剖面图为人们参观和进一步了解大夏国重要的高台建... 本文主要通过对永安台(殿)遗存的实地调研、相关资料的研读并结合东汉至南北朝时期高台建筑结构、造型等特征,对统万城内西城南侧的高台(永安台或永安殿)进行复原研究,并绘制出平、立、剖面图为人们参观和进一步了解大夏国重要的高台建筑提供一个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万城 永安台(殿) 复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