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局限性小气泡征在消化道穿孔中的定位诊断价值 被引量:55
1
作者 田国才 崔磊 +4 位作者 何伯圣 崔海燕 张杏 季娟 龚沈初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83,87,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ELAB征)在消化道穿孔中的定位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2~2010-10经手术证实的89例消化道穿孔患者的腹部CT图像。按照精确定位法[胃区,小肠(按Cole法分6组),结肠(分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ELAB征)在消化道穿孔中的定位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2~2010-10经手术证实的89例消化道穿孔患者的腹部CT图像。按照精确定位法[胃区,小肠(按Cole法分6组),结肠(分4组: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及上、下消化道分组法,观察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与消化道穿孔部位的相关性。分析镰状韧带征、圆韧带征、肝门周围游离气体征(PPFA征)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89例消化道穿孔中85例出现游离气体,其中18例表现为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积聚。18例具有ELAB征的穿孔患者脏器定位(按照精确定位法)与手术结果对照,准确性为94.4%(17/18)。镰状韧带征、圆韧带征、肝门周围游离气体征(PPFA征)在大体定位(上、下消化道分组法)中的准确性分别为74.2%(66/89)、68.5%(61/89)、84.3%(75/89)。结论多层螺旋CT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在消化道穿孔定位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穿孔 肠穿孔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10
2
作者 田国才 黄胜 +1 位作者 龚沈初 崔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angioma ,CA)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A的CT和MRI表现。结果 :15例CA共检出 19个病灶。CA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 ,单发多见 (13 /15 )。 15例C... 目的 :探讨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angioma ,CA)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A的CT和MRI表现。结果 :15例CA共检出 19个病灶。CA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 ,单发多见 (13 /15 )。 15例CT和MRI平扫均发现所有病灶。CA的CT平扫均表现为高或稍高密度 ;CA的MRI平扫表现为T1WI呈等或低信 9个 ,高信号 7个 ,混杂信号 3个 ;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 ,16个病灶周围伴有低信号环 ,无占位效应 ;CT和MRI增强扫描无或轻度增强。结论 :CA有典型影像表现 ,CT和MRI平扫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MRI优于CT ,是首选和最佳的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CA 脑实质 平扫 病灶 海绵状血管瘤 信号 高密度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和MRI诊断脑节细胞胶质瘤 被引量:10
3
作者 田国才 姚振威 +1 位作者 龚沈初 黄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分析脑节细胞胶质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CT、MRI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脑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和6例CT表现。结果:幕上10例和幕下2例。CT平扫肿瘤呈等、低密度,伴高密度钙化3例。T1WI呈等、低信号,4... 目的:分析脑节细胞胶质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CT、MRI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脑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和6例CT表现。结果:幕上10例和幕下2例。CT平扫肿瘤呈等、低密度,伴高密度钙化3例。T1WI呈等、低信号,4级节细胞胶质瘤1例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伴等、低信号区。增强扫描1级节细胞胶质瘤无增强2例;2~4级节细胞胶质瘤轻度斑片状增强3例,显著不均匀增强7例。结论:脑节细胞胶质瘤有一些MRI和CT表现特点,结合临床大多数病例可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细胞胶质瘤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田国才 黄胜 +5 位作者 王天乐 崔海燕 陈嘉君 杨红 唐军华 龚沈初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8期1114-1116,共3页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失败的各种因素,提高冠状动脉检查成功率。方法:255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13例检查失败,分析失败原因。结果:失败因素包括:心律不齐、心率过快6例,屏气不佳3例,没有把冠状动脉完全包在扫描范围以内...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失败的各种因素,提高冠状动脉检查成功率。方法:255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13例检查失败,分析失败原因。结果:失败因素包括:心律不齐、心率过快6例,屏气不佳3例,没有把冠状动脉完全包在扫描范围以内2例,其它原因2例。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失败主要因素有心律不齐、心率过快和屏气不佳等,合理控制可提高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成功率,改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像 失败原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附16例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何伯圣 沈云霞 +3 位作者 巴奇 黄胜 田国才 明志兵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评价CT和MRI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资料。结果:16例肿瘤均为单发,位于胃部9例,空肠3例,回肠、食管、直肠及后腹膜各1例。良性2例,潜在恶性4例,恶性10例。CT和MRI表现:... 目的:评价CT和MRI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资料。结果:16例肿瘤均为单发,位于胃部9例,空肠3例,回肠、食管、直肠及后腹膜各1例。良性2例,潜在恶性4例,恶性10例。CT和MRI表现:粘膜下富血供性肿块,肿瘤倾向于腔外生长,可有囊变、坏死、出血、钙化。增强后良性者强化均匀,边界清楚,恶性者强化不均匀,可有邻近结构侵犯。结论:CT和MRI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判断,以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CTA联合MR的DWI序列在诊断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祁荣兴 黄胜 +2 位作者 田国才 王天乐 崔海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9期1097-1099,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技术、MR的DWI序列的成像原理及其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临床高度怀疑急性期脑梗死的患者,先行头颅MR检查,DWI上发现极高信号,然后行头颈部CTA检查,综合分析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结果。结果... 目的:探讨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技术、MR的DWI序列的成像原理及其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临床高度怀疑急性期脑梗死的患者,先行头颅MR检查,DWI上发现极高信号,然后行头颈部CTA检查,综合分析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结果。结果:头颈部CTA可精确显示3级以上颅内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附壁斑块,狭窄血管的供血区与DWI上的极高信号均一致。结论: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DWI的检测很敏感,且具有相对特异性;CTA为病变血管的定位、临床治疗方法的制定及预后初步判断提供了有效的依据。颅脑MR的DWI序列上出现极高信号,应立即进行CT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CT诊断脊椎转移瘤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天乐 黄胜 +1 位作者 崔磊 田国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脊椎转移瘤的MRI及CT征象,以提高脊椎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138例脊椎转移瘤患者进行MRI与CT检查,比较脊椎转移瘤在MRI和CT上的表现。结果:138例脊椎转移瘤共发现399个椎体异常,237处椎管受累,190处椎旁软组织肿块,178... 目的:探讨脊椎转移瘤的MRI及CT征象,以提高脊椎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138例脊椎转移瘤患者进行MRI与CT检查,比较脊椎转移瘤在MRI和CT上的表现。结果:138例脊椎转移瘤共发现399个椎体异常,237处椎管受累,190处椎旁软组织肿块,178处病理性骨折。MRI表现为T1加权低信号74%(294/399);T2加权表现为高信号62%(249/399);脂肪抑制T2加权表现为高信号86%(344/399)。CT检出273处病灶表现为不同形态的骨质破坏,溶骨型66%(179/273),成骨型24%(65/273),混合型10%(29/273)。结论:MR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CT,MRI和CT联合应用可提高脊椎转移瘤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 转移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3
8
作者 黄胜 龚沈初 +5 位作者 巴奇 丁文彬 田国才 崔磊 姜洪标 李小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12期967-970,共4页
目的 :探讨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 (CA)的CT、MRI、MRA和DSA表现并比较四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例CA的影像学表现 ,其中 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5例经影像学及临床随访证实。 2 0例进行CT和MRI平扫、MRA ,13例... 目的 :探讨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 (CA)的CT、MRI、MRA和DSA表现并比较四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例CA的影像学表现 ,其中 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5例经影像学及临床随访证实。 2 0例进行CT和MRI平扫、MRA ,13例行CT增强扫描 ,15例行MRI增强扫描 ,12例行DSA检查。结果 :CA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 ,以单发多见 (17/ 2 0 ,占 85 % )。 2 0例CA检出 2 5个病灶。CT和MRI平扫均发现所有病灶。CA的CT平扫均表现为高密度或稍高密度 ;13例CT增强扫描发现 15个病灶 ,其中 10个病灶无强化 ,5个病灶轻度强化。CA的MRI平扫表现为T1WI呈等或低信号 12个 ,高信号 8个 ,混杂信号 5个 ;T2 WI全部病灶均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 ,2 3个病灶周围伴有低信号环 ,2个病灶周围有水肿带 ,无占位效应 ;15例MRI增强扫描发现 17个病灶 ,其中 7个病灶出现瘤体血管床轻中度强化 ,2个病灶边缘强化 ,8个病灶无强化。 2 0例CA行 3DTOFMRA均未见异常血管影。 12例行全脑DSA检查未见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 ,4例表现为毛细血管期或静脉窦期富血管性病变。结论 :CA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CT和MRI平扫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且MRI优于CT ;CA的CT和MRI增强扫描无特征性表现 ;MRA和DSA对诊断CA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对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离子液体结构与性质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丁 田国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558-2566,共9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298.15K、0.1MPa下摩尔分数为0.1-0.9的甲醇对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结构与性质的影响.获得了体系的密度、径向分布函数、配位数、自扩散系数、粘度和电导率,模拟得到的密度值与实验值...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298.15K、0.1MPa下摩尔分数为0.1-0.9的甲醇对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结构与性质的影响.获得了体系的密度、径向分布函数、配位数、自扩散系数、粘度和电导率,模拟得到的密度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结果显示:体系各组分之间的径向分布函数随甲醇摩尔分数的增加呈规律性变化;体系内阴阳离子的自扩散系数随着甲醇摩尔分数的增加不断增大;甲醇的加入削弱了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系粘度随着甲醇摩尔分数的增加逐渐减小,电导率不断增大.分析空间分布函数得到体系中各组分的三维空间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 甲醇 分子动力学模拟 微观结构 物理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3^-+Cl2→ClONO2+Cl^-反应势能面和势能阱 被引量:2
10
作者 迟绍明 王宁 +4 位作者 马丽英 方芳 田国才 李国宝 徐四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28-1233,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和6-311+G(d)基组,计算构建离子-分子气相反应NO3-+Cl2→ClONO2+Cl-的三维势能面.三维反应势能面证明该反应没有过渡态和势能垒,但是存在一个深达-55.0kJ/mol的势能阱(以氯气分子和硝酸根离子相隔无穷远为参...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和6-311+G(d)基组,计算构建离子-分子气相反应NO3-+Cl2→ClONO2+Cl-的三维势能面.三维反应势能面证明该反应没有过渡态和势能垒,但是存在一个深达-55.0kJ/mol的势能阱(以氯气分子和硝酸根离子相隔无穷远为参量).在势能阱底部,有个化合物(O2NOClCl)-称为势阱化合物,依赖于势能阱而稳定存在.理论红外光谱预测低温红外光谱能检测该势阱化合物.低温条件下,该反应由热力学控制,反应产物是势阱化合物(O2NOClCl)-.当温度升高,该反应由动力学控制,势阱化合物(O2NOClCl)-不稳定,发生分解反应,重新生成NO3-和Cl2.研究结果可用来解释低温时ClONO2与Cl-气相反应不能产生Cl2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氯 势能面 势能阱 势阱化合物 化学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三维重建在寰枢椎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葛建兵 王天乐 +3 位作者 杨巨顺 崔磊 崔海燕 田国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5期722-72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重建技术在寰枢椎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寰枢椎创伤应用64层螺旋CT重建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普通X线平片对比。结果:43例中,X线平片显示枢椎骨折19处、脱位14例(单纯脱位9例),未显示寰椎骨折;M...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重建技术在寰枢椎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寰枢椎创伤应用64层螺旋CT重建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普通X线平片对比。结果:43例中,X线平片显示枢椎骨折19处、脱位14例(单纯脱位9例),未显示寰椎骨折;MSCT共显示寰枢椎骨折35处(寰椎骨折5例、枢椎骨折30处)、脱位18例(单纯脱位11例):其中MPR显示寰枢椎骨折35处、脱位16例,VRT显示寰枢椎骨折32处、脱位18例。X线和MSCT两种方法对检出寰枢椎骨折阳性率比较的χ2检验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4.06,P<0.01)。结论:MSCT重建图像与普通X线平片相比,在寰枢椎创伤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是对X线平片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创伤 图像重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胜 龚沈初 +2 位作者 姜洪标 田国才 李小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9期899-902,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 MRA)和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3D CE-MRA)检查技术,评价两种方法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150例,全部行3D TOF MRA检查;9例进行3D CE-MRA检查,钆对比剂(Gd-DTPA)0.2mmol/kg...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 MRA)和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3D CE-MRA)检查技术,评价两种方法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150例,全部行3D TOF MRA检查;9例进行3D CE-MRA检查,钆对比剂(Gd-DTPA)0.2mmol/kg,注射流率3ml/s,增强前、增强后动脉期及静脉期3次扫描;所有MRA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同期12例行DSA检查。常规MRI包括横断面T1WI、T2WI,矢状面T1WI。结果:56例中颅内血管显示正常56例,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者46例,颅内动脉瘤22例,颅内动静脉畸形2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3例,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2例。结论:3D TOF MRA和3D CE-MRA是无创、快速、有效的检查技术,对诊断脑血管病有较高的价值,结合原始图像和常规MRI检查,一次检查即能为临床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可作为脑血管病的筛选和首选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201区Y8油藏聚合物驱实验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丽莉 田国才 +2 位作者 杜朝锋 刘学刚 刘蕾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3年第4期115-117,共3页
长庆油田H201区Y8油层是中低渗透油藏,非均质强,开发中后期平面和剖面矛盾突出,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严重,水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难度较大,为此对该区块进行了聚合物驱研究应用。室内进行了对聚合物的抗盐性、热稳定性等性能评价及岩心驱... 长庆油田H201区Y8油层是中低渗透油藏,非均质强,开发中后期平面和剖面矛盾突出,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严重,水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难度较大,为此对该区块进行了聚合物驱研究应用。室内进行了对聚合物的抗盐性、热稳定性等性能评价及岩心驱油实验研究;在H201区开展了聚合物驱现场试验,累积注入0.196PV聚合物溶液后,试验区注入压力上升,综合含水下降,含水最低时下降了7.4%,累积增油9237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油田 聚合物驱 驱油效率 中低渗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动桥差速器行星齿轮轴失效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国才 《汽车工艺师》 2021年第12期55-56,59,共3页
描述了驱动桥差速器内行星齿轮轴的失效表现、失效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对整车的性能影响,综合分析了造成失效的原因及改进办法,以及试验验证的内容,最后给出了在预防和解决失效所采取的措施,有利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借鉴进行问题分析... 描述了驱动桥差速器内行星齿轮轴的失效表现、失效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对整车的性能影响,综合分析了造成失效的原因及改进办法,以及试验验证的内容,最后给出了在预防和解决失效所采取的措施,有利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借鉴进行问题分析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速器 行星齿轮轴 润滑 挤压应力 测功机 卡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锦和 田国才 +3 位作者 黄胜 龚沈初 姜洪标 李小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0期70-71,113,共3页
目的:评估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检查质量和其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垂体微腺瘤的MRI平扫、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图像,判断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质量,以及统计MRI平扫... 目的:评估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检查质量和其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垂体微腺瘤的MRI平扫、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图像,判断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质量,以及统计MRI平扫、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检出率。结果:MRI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成功率为100.0%,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对病灶检出率分别为43.8%(21/48)、91.7%(44/48)、66.7%(32/48)。三种不同的扫描方法病灶检出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MRI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是相对简单、易行、成功率高的检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可作为MRI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微腺瘤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光纤预制棒制造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文龙 田国才 +1 位作者 王友兵 肖华 《现代传输》 2017年第3期71-74,共4页
随着国家"绿色制造"推进及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以SiCl_4为原料生产光棒的工艺亟需改进。本文探讨以有机硅为原料改进OVD工艺进行光棒包层制备发现,D4等有机硅原料本身及制棒过程环境友好,沉积效率较SiCl_4高10%以上;按... 随着国家"绿色制造"推进及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以SiCl_4为原料生产光棒的工艺亟需改进。本文探讨以有机硅为原料改进OVD工艺进行光棒包层制备发现,D4等有机硅原料本身及制棒过程环境友好,沉积效率较SiCl_4高10%以上;按照400吨/年产量规模计,新工艺可替代2262吨/年有害物质投入,减少1942吨/年氯化氢产生,从而节水52万吨/年;所制备G.652D光纤满足ITU-T各项参数标准,符合《G.652D单模光纤检验规范》各项例行实验标准,谱损测试表明在1550nm处衰减系数为0.182dB/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预制棒 有机硅 G.652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太原市三单位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培武 许笑梅 +6 位作者 高桂珠 赵锐 何军华 郭志新 陈海刚 田国才 于洁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223-225,共3页
本文对太原市三单位1818人进行了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IGT)患病率分别为25.3‰、19.8‰,明显高于1980年山西省对32904名农民的调查(当时糖尿病患病率为3.07‰)。作者对... 本文对太原市三单位1818人进行了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IGT)患病率分别为25.3‰、19.8‰,明显高于1980年山西省对32904名农民的调查(当时糖尿病患病率为3.07‰)。作者对可能影响糖尿病及IGT患病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葡糖耐量异常 流行病学 太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壳聚糖及其稀土(LaCl_3.nH_2O)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尹学琼 张岐 +1 位作者 林强 田国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7-30,共4页
活性氧(O2、OH、H2O2、1O2等)在人体医学、食品及化妆品等领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寻找能清除多余活性氧、对人体无毒的抗氧化剂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自制低聚壳聚糖及其稀土金属配合物对O2和猪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低聚壳聚糖... 活性氧(O2、OH、H2O2、1O2等)在人体医学、食品及化妆品等领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寻找能清除多余活性氧、对人体无毒的抗氧化剂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自制低聚壳聚糖及其稀土金属配合物对O2和猪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低聚壳聚糖及其稀土金属配合物对O2和猪油均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与常用抗氧化VE、THBQ性能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壳聚糖 壳聚糖镧配合物 抗氧化 猪油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预制棒保温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国才 《信息通信》 2017年第3期192-194,共3页
通过Masao Kawach等建立的烧结终止阶段封闭球形气孔模型烧结条件介绍了光纤预制棒中氦气的产生原因。保温工序可以减少石英玻璃内的气孔以降低光纤预制棒内的He,He在石英玻璃中的扩散机理符合Fick定律,据此分析出了在微正压条件下烧结... 通过Masao Kawach等建立的烧结终止阶段封闭球形气孔模型烧结条件介绍了光纤预制棒中氦气的产生原因。保温工序可以减少石英玻璃内的气孔以降低光纤预制棒内的He,He在石英玻璃中的扩散机理符合Fick定律,据此分析出了在微正压条件下烧结的光纤预制棒,通过保温处理后,氦气在光纤预制棒内的浓度分布符合正态分布。试验结果显示,延长保温时间,光纤预制拉丝时裸纤气泡减少;保温时间不变,光纤预制棒直径增大,拉丝时裸纤气泡增多。文章的研究成果将对不同半径光纤预制棒保温工艺的设置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预制棒 保温 气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