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海况下多姿态海上目标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田凯祥 李保珠 +1 位作者 王中训 刘宁波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4,共9页
海上目标种类繁多,单体结构复杂,目标特性动态范围较大,具有较强的时变性。从目标特性出发,特征化表征海面与目标的物理差异是解决海上目标检测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此为背景,利用X波段雷达开展海上多姿态目标数据采集试验,在低海况下,分... 海上目标种类繁多,单体结构复杂,目标特性动态范围较大,具有较强的时变性。从目标特性出发,特征化表征海面与目标的物理差异是解决海上目标检测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此为背景,利用X波段雷达开展海上多姿态目标数据采集试验,在低海况下,分析多种姿态目标的时空相关性以及时域、频域、时频域上的统计特征,并定义差异系数对统计特征进行差异性分析。经大量实测数据验证表明,在低海况下,目标与海杂波的时空相关性、统计特征差异较大,具有较强的可分性;不同姿态目标之间同一种统计特征差异系数均在0~0.1之间,具有较小差异性,并无可分性。这些结论对于海上目标特性数据采集试验以及目标识别方法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目标特性 特征提取 时空相关性 雷达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雷达目标特征可分性的一维特征选择方法
2
作者 田凯祥 于恒力 +2 位作者 王中训 刘宁波 韩孟孟 《海军航空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53-460,500,共9页
海杂波背景下的海上小目标是海洋雷达探测的重难点。针对特征空间内海杂波与小目标特征可分性问题,提出了量化特征之间可分性的度量标准——重叠系数。通过开展对海探测试验获取的2~5级海况实测数据,分别提取时域特征相对平均幅度(Relat... 海杂波背景下的海上小目标是海洋雷达探测的重难点。针对特征空间内海杂波与小目标特征可分性问题,提出了量化特征之间可分性的度量标准——重叠系数。通过开展对海探测试验获取的2~5级海况实测数据,分别提取时域特征相对平均幅度(Relative Average Amplitude,RAA)、相对峰值峰高(Relative Peak Height,RPH)、时域熵值均值(Time domain Entropy Mean,TEM),频域特征相对多普勒峰高(Relative Doppler Peak Height,RDPH)、相对多普勒向量熵(Relative Vector Entropy,RVE)、频域熵值二阶矩(Second moment of Frequency domain Entropy,SOFE),计算出重叠系数。通过特征检测器进行检测性能对比,低海况下,相对平均幅度、相对峰值峰高、时域熵值均值、相对多普勒峰高、频域熵值二阶矩特征之间重叠系数均在0.3以下,对应特征检测器的检测概率均在85%以上;高海况下其特征之间重叠系数均在0.7以上,对应特征检测器的检测概率均在50%以下。相对多普勒向量熵在4种海况下可分性较小,其对应的特征检测器性能较差。结果验证了重叠系数在一维特征选择的应用可行性,为多特征融合目标检测提供了一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小目标 海杂波 特征提取 雷达试验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海杂波与海面小目标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田凯祥 于晓涵 +1 位作者 王中训 刘宁波 《海军航空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313-322,共10页
目标特性是雷达目标检测识别等精细化处理的基础。设计检测器主要是设计1个检测统计量,使之在有无目标时有尽可能大的差别。经典的检测主要用幅度特性、相关性等。利用X波段雷达2~5级海况下航道浮标实测数据,分别对比分析海况连续变化... 目标特性是雷达目标检测识别等精细化处理的基础。设计检测器主要是设计1个检测统计量,使之在有无目标时有尽可能大的差别。经典的检测主要用幅度特性、相关性等。利用X波段雷达2~5级海况下航道浮标实测数据,分别对比分析海况连续变化下海杂波和海面小目标的时间相关性、空间相关性、相对平均幅度(Relative Average Amplitude,RAA)、相对多普勒峰高(Relative Doppler Peak Height,RDPH)和相对多普勒向量熵(Relative Vector Entropy,RVE)5种特征的变化情况。大量实测数据验证表明,随着海况等级增加,海杂波与海面小目标的时空强相关数值逐渐变小:2~5级海况下,RAA具有较好的可区分性;2~3级海况下,RDPH据有较好的可区分性,4~5级海况下区分效果不理想;5级海况下,RVE的具有较好的可分效果。结论对于海杂波背景下雷达目标特征检测方法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杂波 特征提取 雷达目标检测 多级海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岸基对海雷达STC曲线设计与性能对比
4
作者 田凯祥 刘宁波 +1 位作者 王中训 刘言 《电子技术应用》 2022年第8期1-5,12,共6页
雷达对海探测过程中,近程海杂波回波功率大,严重影响雷达接收机工作和后续信号处理,为了平衡雷达接收机的增益和灵敏度,需要合理设计灵敏度时间控制(STC)曲线。介绍了利用GARCH模型、多项式函数、雷达距离方程和指数函数的四种STC设计... 雷达对海探测过程中,近程海杂波回波功率大,严重影响雷达接收机工作和后续信号处理,为了平衡雷达接收机的增益和灵敏度,需要合理设计灵敏度时间控制(STC)曲线。介绍了利用GARCH模型、多项式函数、雷达距离方程和指数函数的四种STC设计曲线方法,采用高、低两种海况下实测数据对四种STC曲线的近程海杂波抑制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高、低两种海况下,雷达距离方程形式的STC曲线抑制海杂波性能显著;GARCH模型建模的STC曲线适用于低海况下;多项式形式和指数形式的STC曲线在不同海况下效果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海杂波 灵敏度时间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对海探测试验与目标特性数据获取——海上目标双极化多海况散射特性数据集 被引量:13
5
作者 关键 刘宁波 +5 位作者 王国庆 丁昊 董云龙 黄勇 田凯祥 张梦雨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6-469,共14页
海上目标检测识别受制于海上目标及海杂波环境特性,基于实测数据认知海上目标的本质特征有利于推进目标检测识别技术进步。针对海上目标散射特性数据不足的问题,升级“雷达对海探测数据共享计划(SDRDSP)”,扩展雷达目标观测的物理维度... 海上目标检测识别受制于海上目标及海杂波环境特性,基于实测数据认知海上目标的本质特征有利于推进目标检测识别技术进步。针对海上目标散射特性数据不足的问题,升级“雷达对海探测数据共享计划(SDRDSP)”,扩展雷达目标观测的物理维度、提升雷达及辅助数据采集能力,获取不同极化、海况下的海上目标及环境数据,构建海上目标双极化多海况散射特性数据集,并分析其统计分布特性、时间与空间相关性和多普勒谱特性,为数据使用提供支持。后续将推进海上目标类型与数量的持续积累,为海上目标检测识别性能提升和智能化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试验 海上目标特性 海杂波 目标检测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