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油田平台扩容潜力优化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田冀 刘晨 +2 位作者 张金庆 周文胜 王凯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4-207,共4页
海上油田开发中后期通常面临平台液处理能力制约油藏产能充分释放的问题,对平台扩容改造提升液处理能力是该类油田开发后期的重要举措。为实现平台扩容潜力的快速优化评价,综合考虑油田产液能力增长趋势和平台有效期,以平台有效期内保... 海上油田开发中后期通常面临平台液处理能力制约油藏产能充分释放的问题,对平台扩容改造提升液处理能力是该类油田开发后期的重要举措。为实现平台扩容潜力的快速优化评价,综合考虑油田产液能力增长趋势和平台有效期,以平台有效期内保证油田可采储量全部采出为原则,提出了海上油田平台扩容增量优化模型,并通过将油田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的定量关系离散转化为油田产液能力与时间的离散定量关系,实现了上述优化模型的求解。X油田计算实例证明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该方法仅需油田日产液量、日产油量等基础动态数据,资料需求简单,计算简便、快捷,可广泛应用于海上中高含水油田平台扩容潜力的快速优化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含水油田 产液量 平台扩容 液量优化 动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断块油田定向井初期产能评价方法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利军 田冀 朱国金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116,共6页
为确定DST测试法评价海上断块油田产能时的测试时间校正系数和边界校正系数大小,建立了不同边界断层定向井不稳定产能方程,并对其进行无因次化,获得了不同断层条件下油井无因次采油指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得到测试时间校正系数图版和不... 为确定DST测试法评价海上断块油田产能时的测试时间校正系数和边界校正系数大小,建立了不同边界断层定向井不稳定产能方程,并对其进行无因次化,获得了不同断层条件下油井无因次采油指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得到测试时间校正系数图版和不同断层距离及夹角的校正系数图版。机理分析表明,断块油田定向井产能综合校正系数为0.60~0.80,并且校正系数随测试时间不同而不同。海上2口生产井实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理论图版分析各井产能综合校正系数与实际生产动态数据验证综合校正系数基本吻合,验证了产能综合校正系数图版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边界类型定向井DST测试产能校正系数与测试时间、边界距离呈指数递减趋势,可利用产能综合校正系数图版为海上短时DST测试法评价产能确定准确的综合校正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时间 产能 断块油田 DST测试 校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褶积试井在海上短时试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利军 田冀 +1 位作者 朱国金 谭先红 《油气井测试》 2015年第4期21-23,76,共3页
海上油田评价井测试由于受海上气候、钻井船、测试成本高的原因,有效关井测压时间一般比较短,利用常规试井解释方法很难认识油藏边界,限制了在海上油田前期研究中利用有限测试资料对地质条件的认识。现将反褶积试井解释方法成功应用于... 海上油田评价井测试由于受海上气候、钻井船、测试成本高的原因,有效关井测压时间一般比较短,利用常规试井解释方法很难认识油藏边界,限制了在海上油田前期研究中利用有限测试资料对地质条件的认识。现将反褶积试井解释方法成功应用于海上油田评价井短时测试解释中,有效克服因测试时间短而较难认识油藏边界的问题,对海上油田ODP方案研究中的油藏边底水、气顶、断层、储层模式等认识有重要的意义,可指导油藏布井和产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褶积 试井 油藏边界 开发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修匀-等比递减法标定化学驱可采储量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学忠 田冀 谷建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85-586,共2页
针对化学驱油过程中产量增幅快、含水波动大、集中见效时间短的特点,探讨应用修匀-等比递减法标定化学驱可采储量。对年产油量数据序列开始出现明显波动的阶段进行修匀,生成一个新数据序列。对修匀后的新数据序列采用等比递减法,回归计... 针对化学驱油过程中产量增幅快、含水波动大、集中见效时间短的特点,探讨应用修匀-等比递减法标定化学驱可采储量。对年产油量数据序列开始出现明显波动的阶段进行修匀,生成一个新数据序列。对修匀后的新数据序列采用等比递减法,回归计算生产指标。通过对孤东油田小井距实际资料的计算,证明该方法可靠性较高。此外,还对七区西52+3的资料进行了计算,结果可信度较高,证明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化学驱油阶段指标计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油 递减 标定 可采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东油田三注区交联聚合物矿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顾永强 王东海 +2 位作者 顾永涛 田冀 马东敏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5年第1期35-41,共7页
注交联聚合物提高采收率是一项日益成熟的三次采油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孤东油田三区矿场试验方案及实施情况,着重对矿场试验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对三区注交朕聚合物驱油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得出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和结论。
关键词 交联 矿场试验 高聚物驱油 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中晚熟葡萄新品种——巨玫瑰、黑瑰香、蜜红简介 被引量:1
6
作者 田冀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葡萄 中晚熟性 巨玫瑰品种 黑瑰香品种 蜜红品种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混合体系对镁皂石凝胶流变性质的影响
7
作者 张倞 陈敏华 +2 位作者 田冀 李外郎 肖进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4-90,共7页
从油田堵水角度出发,考察了在去离子水和矿化水中阴、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混合体系(PHPDA)对镁皂石凝胶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镁皂石凝胶水体系中加入PHP-DA混合物,体系可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因而体系更加稳定,粘度也大幅度增加;(2)... 从油田堵水角度出发,考察了在去离子水和矿化水中阴、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混合体系(PHPDA)对镁皂石凝胶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镁皂石凝胶水体系中加入PHP-DA混合物,体系可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因而体系更加稳定,粘度也大幅度增加;(2)在PHP浓度和PHP-DA的总浓度相同的条件下,后者由于在水介质中有阴、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互相交联作用,粘度比前者有所增加;(3)镁皂石和PHP-DA在水介质中相互作用,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它的形成与破坏是可逆的,体系具有触变性;(4)对矿化水体系,镁皂石和PHPDA混合体系的触变性强于镁皂石和PHP混合体系。由于具有上述性质,此种体系可能作为高渗透率大孔道油层优良的堵水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镁皂石凝胶 流变性质 堵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底水稠油油藏火驱开发井网参数优化及应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泰超 王凯 +2 位作者 朱国金 田冀 郑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8-115,共8页
为了解决底水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周期产油量低、底水脊进严重导致的无效热循环等问题,以渤海油田L区块为例,对典型底水稠油油藏火烧油层开发进行了探索。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考虑8组分转化关系的火驱方程,对一维燃烧管实验... 为了解决底水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周期产油量低、底水脊进严重导致的无效热循环等问题,以渤海油田L区块为例,对典型底水稠油油藏火烧油层开发进行了探索。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考虑8组分转化关系的火驱方程,对一维燃烧管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确定了化学反应方程中关键动力学参数;通过对不同井网火驱开发效果的对比,揭示了水平井线性井网这一新型火驱注采井网不仅具有技术可行性,同时具有火线推进速度快、稳定泄油时间长等优势,满足海上稠油油藏"少井高产"的开发要求;结合底水油藏开发特点,优化了井网参数,并利用矿场模型对渤海油田L区块整体开发指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采用水平井线性井网、接替式的火驱开发模式可以有效维持油藏压力,抑制底水的脊进,延长稳产时间,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在海上底水稠油油藏应用具有可行性和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底水稠油油藏 火驱 数值模拟 水平井线性井网 应用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砂SAGD开发后期转火驱数值模拟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泰超 朱国金 +2 位作者 田冀 王凯 吴昊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6-839,共4页
当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进入平台期末时,日产油量降低,汽油比急剧升高,在蒸汽腔发育的楔形区域存在大量剩余油,造成热量的损失,并降低了开发的经济性。文中提出了SAGD开发后期转火驱的接替方式,基于加拿大某油砂区块储层、流体特... 当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进入平台期末时,日产油量降低,汽油比急剧升高,在蒸汽腔发育的楔形区域存在大量剩余油,造成热量的损失,并降低了开发的经济性。文中提出了SAGD开发后期转火驱的接替方式,基于加拿大某油砂区块储层、流体特征建立数值模拟机理模型,将蒸汽腔波及至油层顶部边缘位置时作为转火驱的开发时机,利用在SAGD井两侧添加的垂直注气井排与原水平生产井分别作为火驱开发的注、采井,对转驱开发进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转驱开发分为4个阶段,即气驱次生水期、火驱见效期、火驱稳产期以及产量递减期;转驱采出程度达到20.9%,平均空气油比仅为788 m^3/m^3,最终采收率达到82.1%。该研究对于油砂高效开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 火驱 数值模拟 SAGD&平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几个中、晚熟葡萄换代新品种
10
作者 田冀 《山西果树》 2003年第5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中晚熟葡萄 新品种 “巨玫瑰” “黑瑰香” “蜜红”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棚3号葡萄主要性状介绍
11
作者 田冀 《山西果树》 2003年第2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冀棚3号葡萄 果实经济性状 生长结果习性 抗逆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两个葡萄新品系
12
作者 田冀 《西南园艺》 2003年第2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葡萄 冀棚一号 冀棚三号 性状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校园文化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为例
13
作者 田冀 《管理学家》 2019年第4期149-150,共2页
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在学校建设上更是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兴衰荣枯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要,各类课题和专题性研... 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在学校建设上更是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兴衰荣枯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要,各类课题和专题性研究层出不穷,而如何凝练和传播好校园文化,合理地、深入人心地通过校园文化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是学校建设的基础和重点。文章通过对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作为中国核聚变的发源地、“三线”建设精神的传承地、军民融合发展的实践地进行浅析,提出该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 高校 教育管理 “三线”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稠油启动压力梯度表征及物理模拟方法 被引量:27
14
作者 田冀 许家峰 程林松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8-162,共5页
基于管流模型及流变原理,分别设计了5种不同黏度原油实验方案,得到了管径1mm条件下原油黏度340~44500mPa·s范围内启动压力梯度随黏度变化关系,从宏观上验证了普通稠油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同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考虑微观孔喉结构的填... 基于管流模型及流变原理,分别设计了5种不同黏度原油实验方案,得到了管径1mm条件下原油黏度340~44500mPa·s范围内启动压力梯度随黏度变化关系,从宏观上验证了普通稠油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同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考虑微观孔喉结构的填砂管模型,其中填砂管气测渗透率为(186.4~6698.0)×10-3μm2,原油黏度为10~450mPa·s,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气测渗透率条件下原油黏度越小启动压力梯度越小,且两者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在相同原油黏度条件下,开始随着气测渗透率的增加启动压力梯度迅速减小,当渗透率高于600×10-3μm2左右时,启动压力梯度随渗透率增加而减小的幅度趋于平缓;初始条件下随着流度的增加启动压力梯度迅速降低,当流度K/μ突破25μm2/Pa·s后,随着流度的进一步增加,启动压力梯度降低速度趋于平缓,且二者呈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稠油 启动压力梯度 物理模拟 填砂管模型 流变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井防碰地面监测系统设计及现场试验 被引量:19
15
作者 刘刚 孙金 +2 位作者 何宝生 田冀 耿占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1,共5页
随着陆地和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丛式井和加密井正变得越来越普遍,而受老井网加密调整使井间距离更密、老井测斜数据不完整或不准确、井眼轨迹控制产生误差等因素的影响,钻井过程中易发生井眼碰撞,对钻井和油田的正常生产构... 随着陆地和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丛式井和加密井正变得越来越普遍,而受老井网加密调整使井间距离更密、老井测斜数据不完整或不准确、井眼轨迹控制产生误差等因素的影响,钻井过程中易发生井眼碰撞,对钻井和油田的正常生产构成了潜在威胁。根据振动波的传播机理,提出了一种定向井防碰地面监测方法,设计了一套定向井防碰地面监测系统。该系统在渤海某海上油田区块钻井现场进行了试验:借助定向井设计、随钻测量资料,利用Compass软件分析了在钻井与邻井的中心距,并对危险井段进行了监测;根据采集到的钻头振动信号特征,分析了钻头对危险井筒的趋近。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钻头钻水泥塞过程中,在钻井套管头处振动信号强度很大,该系统可通过识别钻头振动信号判断钻头靠近或钻遇了邻井水泥环和套管;在邻井套管头采集到的钻头振动信号的振幅,随在钻井和邻井的中心距的增加呈一定的衰减关系,可根据该关系和分离系数判断井眼碰撞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井防碰监测丛式井调整井振动波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开发生产系统整体优化决策技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耿站立 孙福街 +2 位作者 田冀 姚军 张凯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32-135,139,共5页
海上油田开发的核心目标是在平台寿命期内实现最大经济采收率,调整注采结构、优化开发生产系统是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将整个油田开发的全过程看做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基于梯度优化算法和极大值原理建立了海上... 海上油田开发的核心目标是在平台寿命期内实现最大经济采收率,调整注采结构、优化开发生产系统是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将整个油田开发的全过程看做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基于梯度优化算法和极大值原理建立了海上油田注采结构优化方法,使油藏开发动态实时处于最优,进而对开发生产系统进行整体优化,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海上油田开发生产系统的优化决策技术,并以海上M油田目标区为例实现了海上油田开发生产过程整体优化,为实现海上油田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高效开发 注采结构 整体优化 梯度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时普通稠油非线性渗流模型解析求解方法 被引量:19
17
作者 许家峰 孙福街 +2 位作者 田冀 安桂荣 甯波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2-35,42,共5页
建立了油井定产及定井底流压条件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时单相不稳定渗流模型和油水两相二维不稳定渗流模型,并结合物质平衡原理及动边界理论建立了非线性渗流模型解析求解方法;选取渤海A油田实际地质及流体参数进行实例计算,结果显示启动... 建立了油井定产及定井底流压条件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时单相不稳定渗流模型和油水两相二维不稳定渗流模型,并结合物质平衡原理及动边界理论建立了非线性渗流模型解析求解方法;选取渤海A油田实际地质及流体参数进行实例计算,结果显示启动压力梯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油井有效压力的传播半径和传播速度,以及近井周围的压降,因此在油井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地质流体特性合理设计生产压差,尽可能克服近井地带综合压力损失,以保证油井连续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稠油 启动压力梯度 非线性渗流模型 解析求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GD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新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卢川 田冀 +2 位作者 郑强 贾振 刘慧卿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9-104,共6页
为了实现对SAGD生产过程和开发效果的快速评价,利用油藏工程方法,结合SAGD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注采动态数据,推导了6个SAGD开发效果评价指标模型,包括瞬时汽油比、累积汽油比、累积采注比、累积水汽比、含水率和蒸汽累积滞留比。在给定极... 为了实现对SAGD生产过程和开发效果的快速评价,利用油藏工程方法,结合SAGD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注采动态数据,推导了6个SAGD开发效果评价指标模型,包括瞬时汽油比、累积汽油比、累积采注比、累积水汽比、含水率和蒸汽累积滞留比。在给定极限瞬时汽油比的条件下,得到了不同预测采收率下评价指标与采出程度变化关系标准模板,形成一套可推广的SAGD生产过程和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加拿大长湖油田泄油区15,结果表明:瞬时汽油比、累积采注比和累积水汽比3个评价指标模型可动态表征层间高含水层和顶水层对生产效果的影响。在初始标定采收率为73%的基础上,若后续采取调整优化,预测采收率可提升至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注采特征曲线 油藏工程方法 开发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厚潜山油藏水平井立体井网开发方式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祖鹏 田冀 +1 位作者 屈亚光 罗艳艳 《油气井测试》 2013年第5期35-37,76,共3页
水平井立体井网是为高效开发巨厚潜山油藏而设计的一种新型井网,其宏观渗流规律和具体开发方式需要明确。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对比了不同开发方式下的渗流特征和开发效果。结果表明,逐层上返底部注水和逐层下探顶部注气相结合的开发... 水平井立体井网是为高效开发巨厚潜山油藏而设计的一种新型井网,其宏观渗流规律和具体开发方式需要明确。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对比了不同开发方式下的渗流特征和开发效果。结果表明,逐层上返底部注水和逐层下探顶部注气相结合的开发方式效果最佳,明显优于底部注水、顶部注水、顶部注气和逐层上返。水平井立体井网逐层上返底部注水和逐层下探顶部注气相结合的开发方式可以高效开发巨厚潜山类油藏,同时为所有巨厚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潜山油藏 水平井立体井网 开发方式优化底部注水顶部注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稠油不同吞吐方式效果对比及优选 被引量:35
20
作者 郑伟 袁忠超 +1 位作者 田冀 谭先红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9-82,154,共4页
针对海上稠油热采方式优选问题,参考渤海A油田南区实际油藏数据建立典型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比不同油藏的渗透率、Kv/Kh值、韵律性、有效厚度、原油黏度和控制储量等油藏、流体参数条件下,蒸汽吞吐及多元热流体吞吐的开发效果。结... 针对海上稠油热采方式优选问题,参考渤海A油田南区实际油藏数据建立典型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比不同油藏的渗透率、Kv/Kh值、韵律性、有效厚度、原油黏度和控制储量等油藏、流体参数条件下,蒸汽吞吐及多元热流体吞吐的开发效果。结果表明,原油黏度小于1 000 mPa·s时,对于有效厚度大于10 m,Kv/Kh小于0.1,渗透率较高的正韵律储层更有利于多元热流体吞吐。首次总结出不同热采方式适宜的油藏流体参数技术界限,达到了快速筛选目标油藏吞吐方式的目的,为渤海稠油油田的开发提供借鉴,也为热采吞吐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稠油 多元热流体吞吐 蒸汽吞吐 效果对比 技术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