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东西两侧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及其成因
1
作者 宋泽章 金世贵 +12 位作者 罗冰 罗情勇 田兴旺 杨岱林 张子羽 张文锦 武鲁亚 陶佳丽 何家欢 李文正 葛冰飞 王冠 高嘉玮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84,共11页
以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两侧(裂陷东侧高石梯—磨溪地区和川中古隆起北斜坡;裂陷西侧威远地区和大探1井区)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藏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对比不同地区灯影组天然气地球化学参数(组分、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明确裂陷槽两侧... 以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两侧(裂陷东侧高石梯—磨溪地区和川中古隆起北斜坡;裂陷西侧威远地区和大探1井区)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藏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对比不同地区灯影组天然气地球化学参数(组分、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明确裂陷槽两侧灯影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及其成因。研究表明:①裂陷槽两侧灯影组气藏以原油裂解气为主,成熟度高,为典型的干气;②受较强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改造,裂陷东侧灯影组气藏的H_(2)S、CO_(2)含量高,δ^(13)C_(2)偏重(平均值大于−29‰);威远地区灯影组气藏受TSR影响小,遵循水溶气析出成藏模式,δ^(13)C_(1)较裂陷东侧稍重,部分碳同位素组成发生倒转;大探1井灯影组气藏基本不受TSR影响;③裂陷西侧大探1井区及威远地区基底花岗岩广泛发育且断裂垂向输导高效,灯影组气藏He含量显著高于裂陷东侧;④受烃源岩沉积期的古水介质盐度控制,裂陷西侧灯影组气藏的δ^(2)H_(CH4)较东侧稍轻;⑤大探1井区灯影组天然气除了来自寒武系筇竹寺组烃源岩外,还有震旦系灯影组三段及陡山沱组烃源岩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 大探1井 富氦气藏 震旦系灯影组 德阳—安岳裂陷槽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含沥青溶孔-溶洞型碳酸盐岩微观导电特性--以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为例
2
作者 吴丰 梁芸 +4 位作者 唐松 李昱翰 田兴旺 杨辉廷 李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8-303,共16页
沥青广泛存在于深层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中,沥青不仅严重影响储层物性与含气性,还导致储层测井电阻率响应复杂,增加了含沥青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评价、流体性质判别与含水饱和度计算的难度。以四川盆地安岳气田高石梯—磨溪地区寒武系龙王... 沥青广泛存在于深层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中,沥青不仅严重影响储层物性与含气性,还导致储层测井电阻率响应复杂,增加了含沥青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评价、流体性质判别与含水饱和度计算的难度。以四川盆地安岳气田高石梯—磨溪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含沥青溶孔-溶洞型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微米CT扫描数据分析研究,采用数字岩心技术对储层孔隙结构和沥青充填特征进行表征,建立不同沥青含量和不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的三维岩石导电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开展岩石导电数值模拟,研究了沥青对碳酸盐岩导电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含沥青溶洞型与溶孔型碳酸盐岩电阻率值与沥青含量呈正相关、与含水饱和度呈负相关。②溶孔型碳酸盐岩的狭窄喉道更易被沥青堵塞,使其导电性受沥青的影响较溶洞型碳酸盐岩更大。③低含水饱和度状态下,地层水主要以束缚水膜的形式赋存于储集空间表面,沥青使束缚水膜变得不完整,导致溶洞型和溶孔型碳酸盐岩电阻率急剧增大。④相比含沥青溶洞型碳酸盐岩,含沥青溶孔型碳酸盐岩具有更大的胶结指数(m)和更小的饱和度指数(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电阻率 数字岩心 胶结指数 溶孔 碳酸盐岩 高石梯—磨溪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前震旦系裂谷特征与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文龙 周刚 +11 位作者 孙峥 严威 卞从胜 汪泽成 张本健 张亚 张自力 刘伟 曾旭 李传新 田兴旺 谢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9,I0001,共15页
四川盆地及周缘已被证实发育较大规模的前震旦系裂谷,但其在盆地内部的展布及发育特征尚不明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盆地深部构造格局的认识。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重磁电资料,通过联合解译和小子域滤波等新技术对... 四川盆地及周缘已被证实发育较大规模的前震旦系裂谷,但其在盆地内部的展布及发育特征尚不明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盆地深部构造格局的认识。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重磁电资料,通过联合解译和小子域滤波等新技术对新元古界构造形态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区域地震大剖面的精细解释并辅以航磁资料进行验证,分析了新元古代裂谷的特征及其对上覆地层的沉积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盆地内部自西北至东南共发育3条近乎平行的前震旦系裂谷,其中以川中裂谷规模最大;②裂谷内部发育一系列与裂谷走向近平行的次级正断层,将裂谷内部结构复杂化,形成一系列断陷;③裂谷内断层在平面上呈平行/斜列式、相向/相背平行式及同向平行式组合,对应在剖面上呈阶梯式、垒堑式、地堑式及铲式半地堑式等组合特征;④盆地东北部盆缘露头揭示南华系—陡山沱组在裂谷内发育冰期—间冰期交互沉积,主要为三角洲、陆棚与斜坡盆地相碎屑岩和冰碛岩。结论认为,应用重磁联合解译+井震资料修订+露头剖面验证的新方法,证实四川盆地前震旦系裂谷的存在,且南华纪裂谷边界(主干)断裂控制了上覆地层沉积古地理格局和坡折带的发育,部分裂谷控制了寒武系或早古生界沉积中心的分布,并对后期沉降中心、构造圈闭的形成以及含油气系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新元古代 前震旦系 冰期—间冰期沉积 超深层勘探 重磁解译 构造样式 裂谷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及周缘上奥陶统白云岩成因
4
作者 文龙 谢继容 +11 位作者 罗冰 周刚 张本健 严威 易海永 杨岱林 蒋航 田兴旺 姚军 谭秀成 许强 唐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4,共14页
近期,四川盆地威寒1井上奥陶统宝塔组孔隙型白云岩测试获工业气流,取得了奥陶系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然而,目前对这套白云岩的成因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套储层后续的勘探开发。为此,基于老井资料复查和1∶20万区域调查图幅露头资料的重... 近期,四川盆地威寒1井上奥陶统宝塔组孔隙型白云岩测试获工业气流,取得了奥陶系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然而,目前对这套白云岩的成因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套储层后续的勘探开发。为此,基于老井资料复查和1∶20万区域调查图幅露头资料的重新梳理,并对岩屑、岩心和露头样品开展了镜下观察和碳/氧稳定同位素、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分析测试,在查明白云岩岩石学特征、空间展布规律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四川盆地南部及周缘上奥陶统白云岩的成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上奥陶统主要发育细中晶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和灰质白云岩,细中晶白云岩主要发育于盆外的上奥陶统大箐组,粉细晶白云岩和灰质白云岩主要发育于大箐组和盆内威远地区的宝塔组,宝塔组粉细晶白云岩发育晶粒自形程度高、晶间孔发育的层状孔隙型储层。②区内上奥陶统白云岩具有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镧正异常、铈负异常和钇正异常的特点,反映了白云石化流体的海源属性;白云岩氧同位素相对正常海水沉积明显偏重且发育石膏假晶,并分布在向上变浅序列上部和台洼、潮坪等受限环境中,表明白云石化流体可能为蒸发海水,其自上而下的渗入并白云化下伏地层是白云岩形成的主要途径。③研究区可识别出“潮坪卤水源型”和“潟湖卤水源型”2种白云岩成因类型,前者为蒸发潮坪沉积物孔隙间的重卤水下渗形成的白云岩,如盆内威远地区宝塔组白云岩;后者为局限潟湖下部堆积的重卤水下渗形成的白云岩,如盆外越西—彝良一带形成的大箐组白云岩。结论认为,川中古隆起北斜坡的宝塔组可能发育潮坪相白云岩,有望成为下一步风险勘探的重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奥陶系 宝塔组 大箐组 储层 白云岩 白云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气藏产能差异 被引量:13
5
作者 田兴旺 张玺华 +3 位作者 彭瀚霖 马奎 杨岱林 孙奕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3-679,共7页
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岩性复杂、储集层非均质性强,东部台内地区产能明显差于西部台缘地区,整体效益勘探面临较大挑战。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从沉积环境、储集层成岩作用、油气充注距离等方面入手,探讨了研究... 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岩性复杂、储集层非均质性强,东部台内地区产能明显差于西部台缘地区,整体效益勘探面临较大挑战。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从沉积环境、储集层成岩作用、油气充注距离等方面入手,探讨了研究区灯影组四段气藏产能差异的主要控制因素,并提出了地质工程上的技术对策。结果表明,西部台缘地区和东部台内地区测试产量差异显著,西部台缘地区气层段厚度大,测试产能高,东部台内地区气层段厚度小,测试产量低;造成产能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有利丘滩相发育程度、桐湾运动末期表生岩溶作用强度、储集层纵向发育程度和发育位置、距生烃中心横向距离等。根据4类储集层特征和储集层地震响应特征,优选直井、大斜度井和水平井进行钻探,提高优质储集层钻遇率和单井产气量,有效指导研究区天然气勘探开发部署并取得良好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高石梯—磨溪地区 震旦系 灯影组 岩性-地层气藏 产能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堆积多孔介质内幂律流体的流动阻力特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田兴旺 王平 徐士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6-132,共7页
为深入研究幂律型非牛顿流体在均匀球颗粒堆积多孔介质内流动的阻力特性,基于经典Carman-Kozeny-Blake模型及孔喉通道模型,提出一个新的预测模型.针对幂律流体的流变特性,利用平均水力半径理论,得到了于迂曲度、孔隙率、孔喉比、颗粒直... 为深入研究幂律型非牛顿流体在均匀球颗粒堆积多孔介质内流动的阻力特性,基于经典Carman-Kozeny-Blake模型及孔喉通道模型,提出一个新的预测模型.针对幂律流体的流变特性,利用平均水力半径理论,得到了于迂曲度、孔隙率、孔喉比、颗粒直径及幂律指数等重要参数修正的Ergun型方程表达式,且方程中的系数表达式A、B等各物理量都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对所建模型与文献中的理论模型及实验数据关联式比较的结果表明,新模型在一定流态区间内的阻力预测值与文献吻合较好.给出了幂律流体的临界雷诺数、修正渗透率及惯性系数的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幂律流体 多孔介质 颗粒堆积 阻力模型 渗透率 流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与Unity的高校教学楼智慧运维系统构建
7
作者 张硕 徐振涛 +3 位作者 毛晓文 赵子贺 田兴旺 张丽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25年第2期92-98,共7页
为了提升高校教学楼的智能运维水平和服务质量,结合典型的高校教学楼自身特点和运维需求,本文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BIM与Unity技术的智能运维管理平台。首先,进行智能运维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包括基础架构搭建、技术框架流程和数据信息流... 为了提升高校教学楼的智能运维水平和服务质量,结合典型的高校教学楼自身特点和运维需求,本文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BIM与Unity技术的智能运维管理平台。首先,进行智能运维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包括基础架构搭建、技术框架流程和数据信息流转;其次,通过三维信息化模型创建与配置、数据管理系统开发、可视化大屏的设计搭建以及设备设施的实时监测,完成各功能模块的开发。獐子岛教学楼实际案例应用结果表明,该运维平台可实现三维模型的可视化查看、数据信息的电子化存储与查询以及监测数据的可视化展示等目标,有效解决了高校教学楼普遍存在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模式陈旧等现实问题,具有较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也为后续智慧校园、智慧城市运维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UNITY 高校教学楼 智慧运维 可视化大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性耗散对幂律流体在多孔介质内对流换热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田兴旺 徐士鸣 +1 位作者 王平 张琨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9-126,共8页
基于Darcy-Brinkman-Forchheimer流动模型,比较了幂律型非牛顿流体在饱和多孔介质通道内充分发展的强迫对流换热过程中不同黏性耗散的影响,推导出量纲一的轴向流速分布、量纲一的温度分布,及对流换热特征参数的计算表达式,并在恒热流边... 基于Darcy-Brinkman-Forchheimer流动模型,比较了幂律型非牛顿流体在饱和多孔介质通道内充分发展的强迫对流换热过程中不同黏性耗散的影响,推导出量纲一的轴向流速分布、量纲一的温度分布,及对流换热特征参数的计算表达式,并在恒热流边界条件下,利用经典四阶Runge-Kutta法对不同情形下的黏性耗散效应进行了数值求解.模拟结果表明:对流换热特性与速度分布密切相关,不同的黏性耗散Darcy项、Al-Hadhrami项和Forchheimer项对流动换热特性有重要的影响,且布林克曼数Br、达西数Da、综合惯性参数F和幂律指数n等参数对流动换热特性也有着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耗散 幂律流体 多孔介质 对流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引射通风设计的应用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田兴旺 殷国监 +2 位作者 张殿光 张琨 张丽 《建筑节能》 CAS 2012年第11期16-18,22,共4页
热压自然通风设计是一种有效的被动式节能技术手段。分析了常规热压通风设计的应用模式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热压引射通风设计模式,并初步探讨了该通风设计的工作原理、应用技术,说明了其节能及理论设计上的可行性... 热压自然通风设计是一种有效的被动式节能技术手段。分析了常规热压通风设计的应用模式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热压引射通风设计模式,并初步探讨了该通风设计的工作原理、应用技术,说明了其节能及理论设计上的可行性。结论指出了这种新的设计模式可广泛适用在夏季湿热地区,特别是多层内廊式建筑的竖向集中排气系统中,也为深入研究和应用热压自然通风新技术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通风 低碳节能 引射效应 设计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水蓄能土壤源热泵集成系统工作过程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兴旺 徐士鸣 顾祥红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19,共6页
提出了以浅层土壤为热源/汇的氨水蓄能热泵集成系统,建立了系统工作过程动态数学模型。以长江流域某一办公建筑为例,对该系统夏季空调工况和冬季供暖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与以空气为热源/汇的氨水蓄能热泵集成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提出了以浅层土壤为热源/汇的氨水蓄能热泵集成系统,建立了系统工作过程动态数学模型。以长江流域某一办公建筑为例,对该系统夏季空调工况和冬季供暖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与以空气为热源/汇的氨水蓄能热泵集成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以土壤为热源/汇的系统工作性能优于以空气为热源/汇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源热泵 氨水蓄能系统 集成系统 热源/汇 空气源热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裂骆驼蓬提取物对小麦种子α-淀粉酶活性及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田兴旺 赵国林 姜双林 《甘肃农业科技》 2002年第6期12-14,共3页
用开花期多裂骆驼蓬地上部的乙醇提取物水溶液浸种小麦种子 15 h后 ,在室内常规培养 ,并在不同时期测定种子萌发速率和萌发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幼根的根系活力及幼苗培养 10 d时根系和茎叶的干重。结果表明 ,浸种处理对萌发种子中 α... 用开花期多裂骆驼蓬地上部的乙醇提取物水溶液浸种小麦种子 15 h后 ,在室内常规培养 ,并在不同时期测定种子萌发速率和萌发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幼根的根系活力及幼苗培养 10 d时根系和茎叶的干重。结果表明 ,浸种处理对萌发种子中 α-淀粉酶活性在培养初期 (72 h内 )起抑制作用 ,且处理浓度越高 ,酶活性越低 ,但随培养时间的延长 ,转而变为一种激活作用 ;对根系活力具有促进作用 ,随处理浓度的增大根系活力增强 ;浸种处理可极显著地提高幼苗植株的植物生长量 ,浓度越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裂骆驼蓬提取物 小麦种子 Α-淀粉酶活性 幼苗 根系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BIM创新创业教育范式构建与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田兴旺 匡挺 +1 位作者 陈小波 邵雪 《高等建筑教育》 2024年第3期16-24,共9页
地方高校土木建筑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着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交叉融合不够,双创教育教学体系不健全,校企双创协同育人不深入,双创教育实践平台不完善等发展瓶颈。数智时代背景下,BIM技术可以突破土建类各专业间的壁垒和隔阂,对适应... 地方高校土木建筑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着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交叉融合不够,双创教育教学体系不健全,校企双创协同育人不深入,双创教育实践平台不完善等发展瓶颈。数智时代背景下,BIM技术可以突破土建类各专业间的壁垒和隔阂,对适应建筑领域的新业态、新经济形势,开展基于BIM技术的土建类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地方应用型高校土建类专业的特色定位和产业人才需求,从“培养什么样的人”“上什么课”“谁上课”“如何上课”“用什么教材”,以及“如何保证教学质量”等闭环角度,探索将BIM技术融入土建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途径,构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范式,有助于建立土建类专业师生的BIM双创教育大工程观,可有效解决土建类专业学生信息化素养不足、共性知识点理解碎片化、行业岗位双创能力弱等实际问题。最后,以辽宁省大连市某高校土建类专业为例,探讨实施的总体方案、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效果,指出该范式提升了土建类毕业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竞争力,为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双创教育 专业教育 土建类专业 数智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耦合热泵系统垂直埋管换热器性能影响因素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兴旺 徐士鸣 张丽 《制冷与空调》 2009年第4期14-19,共6页
采用对钻孔内、外2个传热空间分别讨论的传热分析方法,建立土壤耦合热泵系统垂直埋管换热器传热的数学模型。模拟分析冬季换热过程中埋管周围土壤温度的变化,得出取热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因素。模拟结果将有助于提高热泵... 采用对钻孔内、外2个传热空间分别讨论的传热分析方法,建立土壤耦合热泵系统垂直埋管换热器传热的数学模型。模拟分析冬季换热过程中埋管周围土壤温度的变化,得出取热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因素。模拟结果将有助于提高热泵系统的循环经济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耦合热泵系统 地埋管换热器 模拟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幂律流体饱和多孔介质平板通道流动特性分析
14
作者 田兴旺 王平 徐士鸣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1-515,543,共6页
针对幂律流体在填充多孔介质平行板通道中强迫流动充分发展的流动特性问题,基于Darcy-Brinkman-Forchheimer流动模型,通过假定边界层内速度分布经验关系式,采用边界层动量积分方法,推导出边界层厚度、轴向流速及压力降的无量纲计算表达... 针对幂律流体在填充多孔介质平行板通道中强迫流动充分发展的流动特性问题,基于Darcy-Brinkman-Forchheimer流动模型,通过假定边界层内速度分布经验关系式,采用边界层动量积分方法,推导出边界层厚度、轴向流速及压力降的无量纲计算表达式。比较了线性、抛物线两种速度分布模型与分析解的接近程度,并讨论了达西数Da、综合惯性参数F'、粘性比M、孔隙率φ及幂律指数n等对无量纲轴向流速分布和压力降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非达西流区抛物线速度分布模型的精度更高,除M外,Da、F'、M、φ及n对无量纲轴向流速分布和压力降均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幂律流体 多孔介质 动量积分 流动特性 速度分布 非达西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A和ABT处理竹节秋海棠插穗育苗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田兴旺 《甘肃农业科技》 2002年第5期38-39,共2页
以温室地栽竹节秋海棠枝条为材料 ,研究了生长素 IBA和 ABT 1号生根粉溶液速蘸和浸泡处理对其插穗生根以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浓度为 2 5 0 mg/ L、5 0 0 m g/ L 的 IBA溶液速蘸与 5 0 mg/ L 的IBA溶液浸泡 5 min的效果最... 以温室地栽竹节秋海棠枝条为材料 ,研究了生长素 IBA和 ABT 1号生根粉溶液速蘸和浸泡处理对其插穗生根以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浓度为 2 5 0 mg/ L、5 0 0 m g/ L 的 IBA溶液速蘸与 5 0 mg/ L 的IBA溶液浸泡 5 min的效果最好 ,其生根率可达 94 %以上 ,移栽成活率分别为 95 .9%、95 .7%和 87.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穗育苗 试验 竹节秋海棠 扦插 IBA ABT1号 速蘸 浸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樱花嫩枝扦插繁殖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田兴旺 《甘肃农业科技》 2002年第3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樱花 嫩枝扦插 插条处理 扦插方法 插后管理 移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剂复合强化流动沸腾传热研究进展
17
作者 田兴旺 徐振涛 +2 位作者 张琨 陈聪 徐士鸣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0,共14页
单一的传热强化技术对于传热性能和传热效率的提升有限,大力发展复合强化传热技术对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制冷剂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热力学介质,其物理性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制冷系统的能量传输效果。基于制冷系统小型... 单一的传热强化技术对于传热性能和传热效率的提升有限,大力发展复合强化传热技术对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制冷剂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热力学介质,其物理性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制冷系统的能量传输效果。基于制冷系统小型化、轻量化及节能高效换热的发展趋势,制冷剂复合强化传热可以有效改善系统的制冷能效,近年来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综述了制冷剂复合强化流动沸腾传热的最新研究进展,分别从纳米颗粒、泡沫金属、外场(超声/磁场/电场)以及绿色混合制冷剂4个角度进行系统的讨论和总结,指出制冷剂复合强化技术应用的前景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多场协同作用下的纳米颗粒-泡沫金属-制冷剂复合强化传热是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可为建立新型的多元制冷剂复合强化体系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剂 复合强化 纳米颗粒 泡沫金属 外场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古隆起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太和气区的勘探潜力 被引量:44
18
作者 谢增业 李剑 +9 位作者 杨春龙 田兴旺 张璐 李谨 李志生 国建英 谢武仁 郭泽清 齐雪宁 郝爱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4,共14页
2020年,相继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北斜坡PT1井上震旦统灯影组二段和JT1井下寒武统沧浪铺组获得了高产工业气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不同,并且与安岳气田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了深化对于川中古... 2020年,相继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北斜坡PT1井上震旦统灯影组二段和JT1井下寒武统沧浪铺组获得了高产工业气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不同,并且与安岳气田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了深化对于川中古隆起北斜坡天然气成因的认识,基于大量探井、评价井和开发井的天然气组分、天然气碳同位素、天然气氢同位素等分析实验数据,对该区天然气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目前的勘探认识,明确了该区下一个万亿立方米天然气重点区块——太和气区。研究结果表明:①太和气区的天然气与安岳气区震旦系—寒武系具有相似的组分,并且湿度系数均为小于0.2%,在天然气成因类型判识图版中,均属于原油裂解气;②较之于沧浪铺组,太和气区灯影组天然气C_(2)H_(6)含量低、δ^(13)C_(2)重、δ^(2)H_(CH)_(4)轻,造成C_(2)H_(6)含量和δ^(13)C_(2)差异主要与热演化程度有关,并且δ^(2)H_(CH)_(4)主要受原始母质沉积水介质盐度的影响;③太和气区与安岳气区都聚集了不同演化阶段的原油裂解气,其中太和气区聚集古油藏早期—晚期的原油裂解气,早期原油裂解气占比越大δ^(13)C越轻,而安岳气区主要聚集晚期阶段原油裂解气,晚期原油裂解气的比例越大δ^(13)C越重。结论认为,太和气区具备保存早—晚原油裂解气的封闭条件,发育多层叠置的规模优质滩相储层,古油藏范围内或紧邻古油藏储—盖组合好的区域是下一步天然气拓展勘探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古隆起北斜坡 天然气 原油裂解气 地球化学特征 安岳气区 太和气区 天然气拓展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进展与方向 被引量:68
19
作者 杨雨 文龙 +9 位作者 谢继容 罗冰 黄平辉 冉崎 周刚 张玺华 汪华 田兴旺 张亚 陈聪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55,共12页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经历长年沉积,天然气资源量为14.33×1012m3,资源丰富,居全国首位,是寻找规模优质储量的重要勘探领域。近年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坚持寻找规模优质储量、发现大中型气田的勘探主线,通过强化大型控藏古地...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经历长年沉积,天然气资源量为14.33×1012m3,资源丰富,居全国首位,是寻找规模优质储量的重要勘探领域。近年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坚持寻找规模优质储量、发现大中型气田的勘探主线,通过强化大型控藏古地质单元的识别和评价,不断深化地质理论认识,突出规模优质储层展布精细刻画、山前复杂构造带精细构造建模、大型构造斜坡区及低部位的成藏特征研究,依托地质—地球物理—工程等专业多方位联合技术进步,加大新区、新领域的勘探评价力度,形成川中安岳气田震旦系灯四段台内精细勘探理论、川西地区上古生界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成藏理论,取得川中北部地区海相多层系立体成藏立体勘探等重要勘探新成果和新认识,高效推动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储量稳定快速增长。基于勘探新成果与新认识有效评价盆地其他区块勘探潜力区带,综合分析认为德阳—安岳古裂陷周缘震旦系、环川中古隆起寒武系、川西北部地区上古生界多期台缘带是下一步寻找规模发现的战略领域,环海槽(台洼)周缘飞仙关组、川西—川中地区雷口坡组是持续深化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海相碳酸盐岩 勘探进展 油气资源 潜力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 被引量:50
20
作者 李贤庆 赵佩 +5 位作者 孙杰 付铜洋 赖守宁 田兴旺 马施民 王飞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64-869,共6页
从钻井、岩芯样品等分析资料出发,以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对川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指出该区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页岩主要形成于陆棚沉积相,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平均T... 从钻井、岩芯样品等分析资料出发,以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对川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指出该区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页岩主要形成于陆棚沉积相,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平均TOC>2%),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热演化程度处于高—过成熟阶段,页岩中脆性矿物丰富,微米—纳米级孔隙发育,含气量高,有利于页岩气的形成与富集。与成功勘探开发页岩气的北美页岩相比,川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具有良好的页岩气成藏条件,认为筇竹寺组、龙马溪组均是该区现实的页岩气勘探目标层,并提出了其页岩气富集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成藏条件 下古生界 川南地区 富有机质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