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瓜米酒加工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田亚红 王巍杰 刘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X期102-104,共3页
以南瓜和糯米为主要原料,通过根霉、酵母糖化发酵,采用2种工艺流程,通过对比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确定出最佳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研制出一种营养丰富、酒味鲜美并具有保健作用的南瓜米酒。
关键词 关键词:南瓜 加工工艺 米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玉米芯发酵生产乙醇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田亚红 常丽新 +1 位作者 王丽萍 徐宵娲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50,共4页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玉米芯两种原料分别发酵和混合发酵对乙醇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和玉米芯分别发酵生产乙醇的最佳条件基本一致为:发酵时间72 h,接种量5%,pH为4.8;玉米秸秆和玉米芯混合发酵生产乙醇的最...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玉米芯两种原料分别发酵和混合发酵对乙醇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和玉米芯分别发酵生产乙醇的最佳条件基本一致为:发酵时间72 h,接种量5%,pH为4.8;玉米秸秆和玉米芯混合发酵生产乙醇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时间72 h,接种量为5%,pH 5.3,玉米秸秆:玉米芯(质量比)为2∶3,乙醇浓度达7.96%,与分别发酵相比,乙醇浓度提高了2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玉米芯 发酵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渣果胶的提取及其对米酒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田亚红 刘辉 程圆圆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3-155,共3页
采用盐酸提取甘薯渣中的果胶物质,并研究其作为稳定剂对米酒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法提取甘薯渣果胶的最佳提取条件:pH2.0,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1.5h,此条件下果胶提取率为10.19%。同时研究表明,甘薯渣果胶用量对米酒稳定性的影响... 采用盐酸提取甘薯渣中的果胶物质,并研究其作为稳定剂对米酒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法提取甘薯渣果胶的最佳提取条件:pH2.0,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1.5h,此条件下果胶提取率为10.19%。同时研究表明,甘薯渣果胶用量对米酒稳定性的影响较大,确定果胶稳定剂最适用量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酒 甘薯渣果胶 提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发酵提取甘薯渣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田亚红 常丽新 +1 位作者 贾长虹 孟繁博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88,共3页
以甘薯渣为原料,对黑曲霉发酵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的工艺进行研究,考察了发酵时间、料液比及接种量对IDF得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甘薯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条件为发酵时间120 h、料液比1:40、接种量6%,在此条件下IDF得... 以甘薯渣为原料,对黑曲霉发酵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的工艺进行研究,考察了发酵时间、料液比及接种量对IDF得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甘薯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条件为发酵时间120 h、料液比1:40、接种量6%,在此条件下IDF得率为24.39%,所制得的甘薯渣膳食纤维素的持水力和膨胀力分别为4.33 g/g、3.57 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渣 黑曲霉 水不溶性膳食纤维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豉中纳豆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其发酵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田亚红 刘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48,共4页
利用纤维蛋白平板法,从我国传统食品豆豉中筛选出1株具有高纤溶活性的纳豆芽孢杆菌菌株NK-1。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该菌株液体发酵最佳条件:大豆蛋白胨1.0%,葡萄糖2.0%,培养温度35℃,初始pH值为7.0,培养时间72h时,该菌产酶纤... 利用纤维蛋白平板法,从我国传统食品豆豉中筛选出1株具有高纤溶活性的纳豆芽孢杆菌菌株NK-1。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该菌株液体发酵最佳条件:大豆蛋白胨1.0%,葡萄糖2.0%,培养温度35℃,初始pH值为7.0,培养时间72h时,该菌产酶纤溶活力可达1225.5尿激酶I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芽孢杆菌 筛选 纳豆激酶 正交实验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藻甜酒酿的研制 被引量:3
6
作者 田亚红 王巍杰 刘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0-222,共3页
采用加热法和掩蔽法对螺旋藻进行脱腥处理实验,从而确定最佳脱腥工艺。以螺旋藻和糯米为主要原料,通过根霉、酵母糖化发酵,采用两种工艺流程,通过对比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确定出最佳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糯米与螺旋藻的质量比10∶2,发酵温... 采用加热法和掩蔽法对螺旋藻进行脱腥处理实验,从而确定最佳脱腥工艺。以螺旋藻和糯米为主要原料,通过根霉、酵母糖化发酵,采用两种工艺流程,通过对比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确定出最佳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糯米与螺旋藻的质量比10∶2,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2h,加曲量1.5%。在此工艺条件下,研制出了一种营养丰富、酒味鲜美并具有保健作用的螺旋藻甜酒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酒酿 脱腥 螺旋藻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对亚硝酸盐的清除效果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田亚红 刘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37,共4页
研究了辣椒提取液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液用量、pH和反应时间对清除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影响其清除亚硝酸盐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液用量10mL,pH 4.5,反应时间25min。将研究结果直接用于... 研究了辣椒提取液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液用量、pH和反应时间对清除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影响其清除亚硝酸盐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液用量10mL,pH 4.5,反应时间25min。将研究结果直接用于榨菜中,对亚硝酸钠的清除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亚硝酸盐 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秸秆发酵生产乙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田亚红 王巍杰 +2 位作者 王丽萍 常丽新 冯明丽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0-42,共3页
研究了向日葵秸秆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乙醇的最佳工艺条件。考察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秸秆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1%H2SO4处理为最佳预处理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向日葵秸秆同步糖化发酵乙醇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时间120 h,料液比1∶45,... 研究了向日葵秸秆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乙醇的最佳工艺条件。考察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秸秆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1%H2SO4处理为最佳预处理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向日葵秸秆同步糖化发酵乙醇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时间120 h,料液比1∶45,接种量4%,pH5.0,发酵温度35℃,在此条件下乙醇浓度为3.88%vol,还原糖利用率为96.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秸秆 同步糖化发酵 乙醇 还原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降胆固醇乳酸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田亚红 王丽萍 徐传远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4-106,共3页
从酸奶中筛选得到高效降解胆固醇的乳酸菌株La-3,并对其胆固醇降解能力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胆固醇降解最佳条件为培养时间72 h、胆固醇浓度1.5 mg/mL、接种量4%,胆固醇降解率达到51.2%。
关键词 乳酸菌 胆固醇 筛选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发酵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田亚红 王丽丽 仪宏 《河北化工》 2005年第5期14-16,共3页
综述了维生素C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展,着重探讨了二步发酵法的工艺进展,并对我国维生素C发酵工艺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维生素C 2-酮基也-古龙酸 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11
作者 田亚红 王丽萍 徐传远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共3页
油菜是中国主要油料作物,油菜基因工程的研究已日趋成熟。该文综述油菜转化筛选标记和转化方法,较常用的筛选标记基因是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 II),目前用于油菜基因转化的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法和外源基因直接转化法;介绍了转基因... 油菜是中国主要油料作物,油菜基因工程的研究已日趋成熟。该文综述油菜转化筛选标记和转化方法,较常用的筛选标记基因是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 II),目前用于油菜基因转化的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法和外源基因直接转化法;介绍了转基因油菜的应用,探讨了转基因油菜的安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筛选标记 转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测定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被引量:23
12
作者 刘辉 田亚红 +2 位作者 劳旺梅 马淑兰 阚欣荣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7-160,共4页
用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分别测定5种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优试验参数:显色时间为25min,盐酸萘乙二胺溶液的用量为2.5mL,60%冰醋酸溶液的用量为2.5mL;对5种腌制食品进行测定,得到RSD为0.04... 用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分别测定5种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优试验参数:显色时间为25min,盐酸萘乙二胺溶液的用量为2.5mL,60%冰醋酸溶液的用量为2.5mL;对5种腌制食品进行测定,得到RSD为0.04%~2.76%,回收率97.6%-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制食品 亚硝酸盐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超声-碱解法提取玉米芯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晓龙 田亚红 +4 位作者 常丽新 唐红梅 丁存宝 卿玲杉 贾长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62-267,共6页
以碱液(NaOH)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波法从玉米芯中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应用Design-Expert软件,通过响应面分析,优化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液料比对玉米芯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影响最... 以碱液(NaOH)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波法从玉米芯中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应用Design-Expert软件,通过响应面分析,优化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液料比对玉米芯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影响最大,其次为碱浓度,而超声温度和时间的影响较小。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碱浓度0.88%,液料比37∶1(mL/g),提取温度41℃,提取时间20.30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的理论值为23.11%,实际测定值为23.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可溶性膳食纤维 超声波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豆米酒加工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巍杰 田亚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4-165,共2页
以红豆和糯米为主要原料,通过根霉、酵母糖化发酵酿制红豆米酒进行了研究,采用2种工艺流程,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产品调配最佳配方为:红豆汁10%,柠檬酸0.25%,白砂糖4%。研制出的红豆米酒色泽浅红、口味鲜美,组织状态,均匀细腻,口感较好,具... 以红豆和糯米为主要原料,通过根霉、酵母糖化发酵酿制红豆米酒进行了研究,采用2种工艺流程,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产品调配最佳配方为:红豆汁10%,柠檬酸0.25%,白砂糖4%。研制出的红豆米酒色泽浅红、口味鲜美,组织状态,均匀细腻,口感较好,具有红豆特有的香气和糯米甜酒的醇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 加工工艺 米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藻蛋白果冻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巍杰 田亚红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6-88,共3页
研究螺旋藻蛋白果冻的制备工艺,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螺旋藻蛋白的提取工艺条件和螺旋藻蛋白果冻配比组成。在温度40℃、pH值5.0和螺旋藻浓度为7%的条件下提取螺旋藻中藻蓝蛋白作为螺旋藻蛋白果冻的主要成分,以15%螺旋藻蛋白、0.4%果... 研究螺旋藻蛋白果冻的制备工艺,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螺旋藻蛋白的提取工艺条件和螺旋藻蛋白果冻配比组成。在温度40℃、pH值5.0和螺旋藻浓度为7%的条件下提取螺旋藻中藻蓝蛋白作为螺旋藻蛋白果冻的主要成分,以15%螺旋藻蛋白、0.4%果冻粉、0.1%KCl和0.2%柠檬酸的果冻配比组成制备的果冻具有最好的口感、色泽和组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蛋白 提取 果冻 工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幼树管理及整形修剪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亚红 王西锐 +1 位作者 王宝 王双林 《陕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9期127-128,共2页
论述了幼树管理及整形修剪技术。主要通过蘸芽粗枝,刺激生长,实现早成形、早结果的目标,并使树体骨架牢固,为丰产、优质打下基础。
关键词 猕猴桃 幼树 整形修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浮法处理含油废水工艺与技术改造 被引量:2
17
作者 秦培华 田亚红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1999年第4期226-227,共2页
土建设备投资和日常运用费用是制约废水处理的两个主要因素。作者通过10 年实践,针对处理含油废水工艺和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多项改造,在保证废水处理效果的前题下,减少了土建设备投资,降低了运用费用。总结了改造前后土建和设... 土建设备投资和日常运用费用是制约废水处理的两个主要因素。作者通过10 年实践,针对处理含油废水工艺和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多项改造,在保证废水处理效果的前题下,减少了土建设备投资,降低了运用费用。总结了改造前后土建和设备投资、废水处理效果及吨水处理费用,对同行特别是新建废水处理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废水 气浮法 土建设备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合成PZT热电体陶瓷材料烧结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惠春 徐爱兰 +1 位作者 郑家范 田亚红 《红外技术》 CSCD 1995年第2期39-44,共6页
本文对水热合成PZT热电体陶瓷的烧结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烧成温度为1160℃左右,比用传统的固相合成法烧成温度低60℃,在烧结过程中,PbO的挥发速度比用固相法小得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锆钛酸铅 烧结性 热电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风干燥桑叶的干燥特性、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尚平 关亚鹏 +1 位作者 张丽媛 田亚红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59,共8页
为探究热风干燥温度对桑叶干燥特性、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新鲜桑叶为研究对象将其在不同干燥温度(40、50、60、70℃)下进行热风干燥,探究干燥过程桑叶的干燥特性、色泽及总酚、总黄酮、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变化,并对干燥... 为探究热风干燥温度对桑叶干燥特性、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新鲜桑叶为研究对象将其在不同干燥温度(40、50、60、70℃)下进行热风干燥,探究干燥过程桑叶的干燥特性、色泽及总酚、总黄酮、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变化,并对干燥后制品的单体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较低的干燥温度有助于保持桑叶的色泽;干燥后桑叶中总酚及总黄酮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呈现上升趋势。此外,绿原酸、阿魏酸是桑叶中主要的酚类物质。60℃干燥温度下干制品的总酚及总黄酮含量最高(总酚含量为27.6 mg/g DW,总黄酮含量为18.9 mg/g DW),抗氧化能力最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17.6 mg/g DW,铁离子还原能力为82.5 mg/g DW),而70℃干燥条件下桑叶干制品中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最高,因此70℃干燥条件可作为生产辅助糖尿病病人控制血糖的桑茶的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热风干燥 干燥特性 活性成分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性能及表面改性方法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郭昌盛 田亚红 杨建忠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68-171,共4页
介绍了碳纤维的性能与应用,以及氧化法、涂层法、高能辐射法三种碳纤维的改性方法研究情况,三种改性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碳纤维的不足,提高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关键词 碳纤维 改性方法 表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