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3
1
作者 毛丙永 夏雨 +2 位作者 张秋香 李海涛 田丰伟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是食品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针对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考核方式不够科学等问题,教学团队开展了教学改革研究。将食品微生物时事热点案...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是食品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针对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考核方式不够科学等问题,教学团队开展了教学改革研究。将食品微生物时事热点案例引入课堂以更新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微生物专题研讨展示,在“作业提交-评阅打分”后增加反馈、互动环节,实现教学闭环。经过3轮教学改革实践,学生的教学反馈良好,现代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创新 实践 闭环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CCFM8661增强小鼠免疫力的功能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峰 马微微 +2 位作者 于雷雷 翟齐啸 田丰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3,共7页
为了通过动物实验评价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CCFM8661的免疫调节功能,作者采用120只雄性BALB/c小鼠,分别灌胃植物乳杆菌CCFM8661(低、中、高3个剂量)或安慰剂30 d。之后采用以下方法综合评估植物乳杆菌CCFM8661调... 为了通过动物实验评价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CCFM8661的免疫调节功能,作者采用120只雄性BALB/c小鼠,分别灌胃植物乳杆菌CCFM8661(低、中、高3个剂量)或安慰剂30 d。之后采用以下方法综合评估植物乳杆菌CCFM8661调节小鼠免疫力的功效: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及迟发型变态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实验评价小鼠细胞免疫功能;血清溶血素生成实验及抗体生成细胞检测实验评价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碳廓清实验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荧光微球实验评价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功能;自然杀伤(nature-killer,NK)细胞活性检测评估小鼠NK细胞功能。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CCFM8661可明显增强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的耳肿胀程度、提升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水平、促进小鼠血清溶血素的生成、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及机体碳处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CCFM8661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力的作用,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植物乳杆菌 免疫力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活卷曲乳杆菌CCFM1118缓解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作用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峰 李敏玉 +4 位作者 刘玲 于雷雷 耿芊 田丰伟 翟齐啸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共8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人体常见的致病菌,益生菌及其产物已经被认为具有缓解H.pylori感染的作用,该研究旨在评价卷曲乳杆菌CCFM1118制备的后生元1118-Inactivated Bacteria(CCFM1118-IB)对H.pylori感染的缓解作用。该...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人体常见的致病菌,益生菌及其产物已经被认为具有缓解H.pylori感染的作用,该研究旨在评价卷曲乳杆菌CCFM1118制备的后生元1118-Inactivated Bacteria(CCFM1118-IB)对H.pylori感染的缓解作用。该研究通过抑菌实验、细胞黏附实验及菌株共聚集实验分析了CCFM1118-IB对H.pylori生长、定殖的影响;同时使用CCFM1118-IB治疗55名H.pylori感染者,并通过测定感染者^(13)C-尿素呼气值、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浓度、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丰度等指标以分析CCFM1118-IB对H.pylori感染的缓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CCFM1118-IB可产生(12.25±0.29)mm的抑菌圈,且对H.pylori具有共聚集作用。同时临床测评显示,CCFM1118-IB可显著降低患者的^(13)C-尿素呼气值、抑制患者PGⅠ/PⅡ升高,并影响患者拟杆菌属、瘤胃球菌等肠道菌的丰度,但CCFM1118-IB并不会影响受试者的正常生理状态。该研究表明,CCFM1118-IB具有抗H.pylori的特性并可以减少H.pylori感染对人类健康的有害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卷曲乳杆菌 后生元 幽门螺杆菌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定量检测母乳中14种低聚糖
4
作者 郭敏 杨芹 +3 位作者 魏小晶 王琳琳 田丰伟 赵建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4-163,共10页
【目的】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定量检测母乳中14种母乳低聚糖的方法。【方法】样品脱脂后离心取上清液,经Waters ACQUITY UPLC®BEH Amide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分离,以含2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和乙腈... 【目的】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定量检测母乳中14种母乳低聚糖的方法。【方法】样品脱脂后离心取上清液,经Waters ACQUITY UPLC®BEH Amide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分离,以含2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正离子模式下,通过平行反应监测模式(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采集数据,外标法定量。【结果】14种母乳低聚糖在质量浓度为0.10~100.00μg/m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802,检出限为0.05~1.00μg/mL,定量限为0.10~5.00μg/mL,回收率为78.03%~105.23%,相对标准偏差为0.14%~5.86%。【结论】该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测不同来源母乳样品中母乳低聚糖,为母乳低聚糖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母乳低聚糖 平行反应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分离长双歧杆菌长亚种的体外益生特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明芳 陈丽澜 +2 位作者 张雪玲 田丰伟 倪永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2,共8页
对新疆伊宁县哈萨克族学龄儿童粪便样品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进行分离鉴定,重点开展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longum subsp.longum)菌株的体外益生特征实验。依据groEL功能基因测序和重复性外源性回文聚合酶链反应指纹分型技术,416株双... 对新疆伊宁县哈萨克族学龄儿童粪便样品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进行分离鉴定,重点开展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longum subsp.longum)菌株的体外益生特征实验。依据groEL功能基因测序和重复性外源性回文聚合酶链反应指纹分型技术,416株双歧杆菌隶属于B.longum、B.bifidum、B.pseudocatenulatum、B.catenulatum和B.breve。依据优势种B.longum subsp.longum的指纹分型,27种基因型显示了个体间菌株的遗传差异,同时发现同一个体肠道有多菌株共存现象。27株代表菌株的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菌株2B3-21、1B23-11、2B33-3和1B68-16的耐酸、耐胆盐能力最优,菌株1B68-16、2B13-5、2B33-3和1B39-2的抑菌能力较强;菌株1B38-1、2B33-3、1B68-16和2B13-28体外抗氧化能力较强,综合所有菌株的抗生素耐药性和利用多种植物源聚糖的能力进行考虑,筛选菌株1B68-16和2B33-3作为潜在的益生菌菌株后续开展体内益生特性研究,本研究可为开发适应特定区域人群的优良益生菌株及产品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学龄儿童 长双歧杆菌长亚种 GROEL 指纹图谱 益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茶多酚对小鼠衰老过程中骨质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潘佳妮 洪侃 +4 位作者 于雷雷 张程程 张青松 翟齐啸 田丰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3,共8页
肠道菌群对于宿主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衰老过程中骨质代谢紊乱息息相关。作者旨在研究以长寿特性而闻名的巴马藤茶对小鼠衰老进程中骨质代谢的影响,以评估藤茶多酚改善衰老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潜力。结果表明,藤茶多酚可以上调小... 肠道菌群对于宿主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衰老过程中骨质代谢紊乱息息相关。作者旨在研究以长寿特性而闻名的巴马藤茶对小鼠衰老进程中骨质代谢的影响,以评估藤茶多酚改善衰老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潜力。结果表明,藤茶多酚可以上调小鼠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和总抗氧化力水平,下调丙二醛水平。同时,藤茶多酚能够通过改善小鼠衰老过程中的骨质代谢,上调Osterix基因的表达,降低Acp5的表达,从而促进骨形成、减少骨吸收。此外,藤茶多酚可以调节衰老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促进粪便中乙酸、丙酸和丁酸的产生。总之,藤茶多酚可以作为一种益生元,减少衰老过程中的骨质流失并调节肠道菌群,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多酚 衰老 骨质流失 肠道菌群 抗氧化 益生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不同地区母婴粪便来源嗜黏蛋白阿克曼菌的分离及其体外益生特性分析
7
作者 万开瑞 孟凡姝 +3 位作者 陈丽澜 田丰伟 黄丽丽 倪永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2,共8页
本研究采用改良的黏蛋白富集培养基结合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了48份母婴粪便样品,优化了分离效果,从8份阳性样品中分离纯化到24株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 本研究采用改良的黏蛋白富集培养基结合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了48份母婴粪便样品,优化了分离效果,从8份阳性样品中分离纯化到24株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以及Akk菌株特异引物PCR扩增结果,24株菌全部隶属于Akk。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PCR遗传指纹图谱可将24株菌划分为4个基因型小群。同时对24株菌的模拟胃肠液耐受能力、疏水性、抗生素敏感性、聚糖利用能力进行体外检测。结果显示,菌株HN18D-1、HN18D-3、WW48D1-13对模拟胃、肠液耐受性最高。所有Akk分离株对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卡那霉素和红霉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低聚木糖、大豆低聚糖对Akk菌株具有益生元效应。综合以上各项体外益生特性,Akk分离株HN18D-1、HN18D-3、WW48D1-13可作为潜在益生菌菌株进行后续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 16SrRNA 分离株鉴定 益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双歧杆菌CCFM1077缓解小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柳雅茹 于雷雷 +3 位作者 张程程 张青松 田丰伟 翟齐啸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1,共10页
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胆汁分泌及排泄异常引起的病理状态,对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使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构建肝内胆汁淤积小鼠模型,探究长双歧杆菌CCFM1077(Bifidobacterium longum CCFM1077)对该症状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B. longu... 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胆汁分泌及排泄异常引起的病理状态,对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使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构建肝内胆汁淤积小鼠模型,探究长双歧杆菌CCFM1077(Bifidobacterium longum CCFM1077)对该症状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B. longum CCFM1077可显著改善ANIT诱导的小鼠肝脏组织损伤,降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等主要肝功能相关酶水平以及胆汁酸(BAs)浓度。此外,B. longum CCFM1077可能通过激活肠-肝轴FXR-FGF-15信号通路来上调fxr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BAs合成基因cyp7a1的表达。该菌株可显著提高具有高胆盐水解酶活性的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等肠道共生菌的相对丰度,降低小鼠肝脏中结合态BAs(T-β-MCA、TCDCA、TUDCA)水平,升高游离态BAs(CDCA、CA、DCA、UDCA)水平,进而促进BAs排出体外。B. longum CCFM1077可降低小鼠肠道中志贺氏埃希氏菌属的相对丰度,升高Ruminococcaceae_UCG_014菌属的相对丰度。这些结果表明B. longum CCFM1077能够通过抑制BAs的合成代谢来缓解肝内胆汁淤积,这与菌株调控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肝内胆汁淤积 长双歧杆菌 胆汁酸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的简便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24
9
作者 田丰伟 丁虎生 +3 位作者 丁纳 赵建新 张灏 陈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19,共5页
乳酸菌胞外多糖具有优良的功能性质。根据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性质,开发了菌落拉丝法作为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简便初筛方法。以分离菌落在MRS筛选培养基上的拉丝长度为初筛指标,以胞外多糖产量(硫酸-苯酚法)为复筛指标,从自然发酵酸乳和... 乳酸菌胞外多糖具有优良的功能性质。根据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性质,开发了菌落拉丝法作为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简便初筛方法。以分离菌落在MRS筛选培养基上的拉丝长度为初筛指标,以胞外多糖产量(硫酸-苯酚法)为复筛指标,从自然发酵酸乳和自然发酵蔬菜中分离得到了3株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的乳酸菌,经API细菌鉴定系统鉴定,分别被鉴定为短乳杆菌BT0898、植物乳杆菌NYC30和鼠李糖乳杆菌YHOC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胞外多糖 筛选 鉴定 菌落拉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发酵剂乳酸菌产生物胺的检测与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田丰伟 孟甜 +3 位作者 丁俊荣 刘小鸣 张灏 陈卫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41-245,共5页
通过联合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技术对本实验室筛选保藏的60余株拟准备用于蔬菜发酵的乳酸菌形成生物胺的能力和水平进行检测和评价。氨基酸脱羧酶基因的PCR检测结果表明,受检菌株中有3株组氨酸脱羧酶阳... 通过联合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技术对本实验室筛选保藏的60余株拟准备用于蔬菜发酵的乳酸菌形成生物胺的能力和水平进行检测和评价。氨基酸脱羧酶基因的PCR检测结果表明,受检菌株中有3株组氨酸脱羧酶阳性菌和22株酪氨酸脱羧酶阳性菌;同时,利用HPLC法对受检乳酸菌在MRS培养基体系和模式蔬菜发酵体系中发酵形成生物胺的水平进行分析。受试乳酸菌在MRS培养基中组胺产生量在4.32~32.15mg/L之间,酪胺产生量在9.22~114.02mg/L之间。在发酵蔬菜体系中,组胺和酪胺的产生量均小于40mg/L。PCR检测结果与HPLC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蔬菜 生物胺 组胺 酪胺 氨基酸脱羧酶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解铅毒性植物乳杆菌CCFM8661的微生物学性质及其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田丰伟 翟齐啸 +4 位作者 孙媛媛 王刚 张秋香 张灏 陈卫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1010-1015,共6页
目的研究植物乳杆菌CCFM8661的微生物学性质和应用性质。方法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如温度、pH、食盐等对其的影响,并探究植物乳杆菌CCFM8661用于发酵乳和发酵豆奶中的应用。结果植物乳杆菌CCFM8661是一株嗜温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在32℃,最... 目的研究植物乳杆菌CCFM8661的微生物学性质和应用性质。方法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如温度、pH、食盐等对其的影响,并探究植物乳杆菌CCFM8661用于发酵乳和发酵豆奶中的应用。结果植物乳杆菌CCFM8661是一株嗜温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在32℃,最适起始生长pH在6.5。在液体MRS培养基中在32℃条件下,最大活菌浓度为4.8×109 cfu/mL。CCFM8661能耐受的最高食盐浓度为8.5%(w/w)。CCFM8661可以作为补充发酵剂用于酸乳制作,对酸乳菌种的生长无抑制作用,同时对酸乳产品的理化指标、感官与质构指标无有害影响。结论植物乳杆菌CCFM8661在豆乳中生长和产酸良好,可作为发酵剂用于酸豆乳的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CCFM8661 微生物学性质 发酵乳 发酵豆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YHOC137及其发酵乳的体外抗致突变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丰伟 丁纳 +3 位作者 赵建新 陈海琴 张灏 陈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74,共4页
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具有优良的生理功能。本文研究了一株产胞外多糖的鼠李糖乳杆菌L.rhamnosusYHOC137对诱变剂的吸附能力,利用艾姆斯实验模型考察了L.rhamnosusYHOC137发酵乳、发酵乳丙酮提取物和产物胞外多糖的体外抗致突变作用。诱... 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具有优良的生理功能。本文研究了一株产胞外多糖的鼠李糖乳杆菌L.rhamnosusYHOC137对诱变剂的吸附能力,利用艾姆斯实验模型考察了L.rhamnosusYHOC137发酵乳、发酵乳丙酮提取物和产物胞外多糖的体外抗致突变作用。诱变剂吸附实验表明,YHOC137活细胞对2-硝基芴(2-NF)和4-硝基喹啉-N-氧化物(4NQNO)的吸附率分别为38%和55%,YHOC137死细胞对2-NF和4NQNO的吸附分别为25%和50%。YHOC137发酵牛乳能够显著抑制由于2-NF和4NQNO导致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回复突变(P<0.05),抑制率在38.5%~54.3%之间,L.rhamnosus YHOC137发酵牛乳丙酮提取物对回复突变的抑制率在8.0%~35.3%之间;L.rhamnosus YHOC137胞外多糖对2-NF和4NQNO导致的回复突变的抑制率分别为12.8%和4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鼠李糖乳杆菌 胞外多糖 发酵乳 抗突变 艾姆斯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ACE抑制活性的发酵乳制品的开发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丰伟 王宇 +3 位作者 王竟竟 范大明 陈卫 张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0-144,共5页
通过对8种市售发酵乳产品的感官评定,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了发酵乳的色泽、风味和质构指标在产品评价中的质量权重系数分别为0.254、0.402和0.344。利用多指标正交实验研究了具有ACE抑制活性发酵乳的制备。对正交实验中发酵乳产品质量的... 通过对8种市售发酵乳产品的感官评定,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了发酵乳的色泽、风味和质构指标在产品评价中的质量权重系数分别为0.254、0.402和0.344。利用多指标正交实验研究了具有ACE抑制活性发酵乳的制备。对正交实验中发酵乳产品质量的感官与质构指标进行了评价测定。根据质量权重系数,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确定了正交实验中不同产品的综合评分。通过对正交实验综合评分结果的极差分析得到了产品的最佳制备条件:接种量4%,菌种配比(直投式发酵剂:瑞士乳杆菌)1:2,加糖量9%,变性淀粉添加量为0.4%,验证实验表明最终产品的ACE抑制率达到48.2%,感官指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 瑞士乳杆菌 组合赋权 产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冷冻干燥活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丰伟 赵建新 +3 位作者 张阿娜 励建荣 陈卫 张灏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08年第5期212-214,230,共4页
研究了复原脱脂乳中添加生长因子与中和剂对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b18生长的影响,添加1%生长因子和1%碳酸钙可使Lb18的对数生长期延长,活菌数达109cfu/mL以上。研究了菌龄、冻干保护剂组成和冻干前预处理等因素对Lb18冷冻干燥存活率... 研究了复原脱脂乳中添加生长因子与中和剂对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b18生长的影响,添加1%生长因子和1%碳酸钙可使Lb18的对数生长期延长,活菌数达109cfu/mL以上。研究了菌龄、冻干保护剂组成和冻干前预处理等因素对Lb18冷冻干燥存活率和活力的影响。最佳收获菌龄为4.5h,具有较好的冷冻干燥抗性;保护剂实验表明,3%复原脱脂乳、3%乳糖、3%甘油组成的冻干保护剂的冻干存活率达到68.9%,具有较快的产酸能力;确定在42℃预处理1h,Lb18的存活率可达75.9%。根据以上优化条件制备得到的冻干发酵剂使复原脱脂乳发生凝乳所需要的时间为4.5h,基本可以满足酸乳工业生产的要求。研究结果对于高活力酸奶发酵剂的开发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 保护剂 发酵剂 活力 冷冻干燥 酸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ZH-1在复原脱脂奶中的生长和存活模式
15
作者 田丰伟 陈卫 +2 位作者 赵建新 肖香 张灏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03年第4期154-156,共3页
研究了嗜酸乳杆菌ZH-1在复原脱脂奶中的生长和存活模式。在不同温度下嗜酸乳杆菌ZH-1在复原脱脂乳中的生长遵循Bolzman模型;在不同贮藏温度和pH下,嗜酸乳杆菌ZH-1遵循对数死亡规律,在4℃、10℃和15℃下的死亡速率常数分别是8.21、4.31和... 研究了嗜酸乳杆菌ZH-1在复原脱脂奶中的生长和存活模式。在不同温度下嗜酸乳杆菌ZH-1在复原脱脂乳中的生长遵循Bolzman模型;在不同贮藏温度和pH下,嗜酸乳杆菌ZH-1遵循对数死亡规律,在4℃、10℃和15℃下的死亡速率常数分别是8.21、4.31和2.86;在pH6.8、6.0和5.0条件下的死亡速率常数为175、53和17。温度是影响存活的主要因素;在实验条件下pH值对嗜酸乳杆菌ZH-1的存活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生长规律 存活性 复原脱脂奶 温度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分析四川泡菜母水作引子的泡菜发酵过程中细菌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29
16
作者 佟婷婷 田丰伟 +3 位作者 王刚 刘小鸣 张灏 陈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73-177,共5页
本文旨在研究以泡菜母水作引子的蔬菜发酵过程中细菌多样性变化,并对泡菜质量控制和泡菜中功能性细菌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支持。采集发酵过程中不同发酵时间的样品,提取基因组,PCR扩增16S r RNA的V3+V4区并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通过生... 本文旨在研究以泡菜母水作引子的蔬菜发酵过程中细菌多样性变化,并对泡菜质量控制和泡菜中功能性细菌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支持。采集发酵过程中不同发酵时间的样品,提取基因组,PCR扩增16S r RNA的V3+V4区并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发酵不同时间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以老坛水作引子的发酵过程中发酵启动时魏斯氏菌属可达到74.5%,而之后则在10%左右,取而代之成为优势菌的是乳杆菌属,含量达到80%~85%。说明泡菜发酵中启动菌为魏斯氏菌属,发酵的关键菌为乳杆菌属,同时表明四川泡菜是优良的微生物资源,可用于魏斯氏菌属,乳杆菌属,乳球菌属,片球菌属和明串珠菌属等益生菌的分离和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 泡菜 母水引子 发酵过程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嗅闻法分析传统豆酱风味活性物质 被引量:25
17
作者 赵建新 戴小军 +3 位作者 田丰伟 张灏 汤坚 陈卫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94-397,共4页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传统发酵豆酱中的风味物质,通过气质联用(GC-MS)结合气相-嗅闻法(GC-O)分析豆酱的风味成分,确定豆酱中的主要呈香物质以及各物质对风味的贡献度。实验得出26种挥发性物质与风味的对应关系,其中HEMF、酯...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传统发酵豆酱中的风味物质,通过气质联用(GC-MS)结合气相-嗅闻法(GC-O)分析豆酱的风味成分,确定豆酱中的主要呈香物质以及各物质对风味的贡献度。实验得出26种挥发性物质与风味的对应关系,其中HEMF、酯类、2,3-丁二醇、乙酸、苯甲醛、苯乙醛、2,6-二甲基吡嗪对豆酱的风味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酱 气相-嗅闻法 GC-MS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 被引量:37
18
作者 张凤敏 田丰伟 +2 位作者 陈卫 赵建新 张根义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7,共4页
以体外过氧化氢耐受能力为指标,从发酵食品中筛选出2株能够耐受1mmol/L浓度过氧化氢的乳酸菌,两株细菌的耐过氧化氢能力与L. rhamnosusGG的耐过氧化氢能力相当。研究了两株乳酸菌完整细胞和无细胞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 以体外过氧化氢耐受能力为指标,从发酵食品中筛选出2株能够耐受1mmol/L浓度过氧化氢的乳酸菌,两株细菌的耐过氧化氢能力与L. rhamnosusGG的耐过氧化氢能力相当。研究了两株乳酸菌完整细胞和无细胞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菌体浓度为109mL-1的L1001完整细胞和无细胞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36.2%和37.9%,同样浓度的F12完整细胞和无细胞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24.4%和27.0%;清除羟自由基实验表明,细胞浓度为109mL-1的细胞清除羟自由基能力与同体积的浓度为1mmol/L抗坏血酸相当,L1001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优于F12。利用API鉴定系统L1001菌株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1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茵 抗氧化 筛选 DPPH自由基 羟基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菜、豆酱中产香酵母菌的筛选及其在面包制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刚 邢家溧 +6 位作者 印伯星 房东升 田丰伟 刘小鸣 张秋香 张灏 陈卫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55-160,共6页
本研究从重庆泡菜及扬州豆酱等传统发酵食品中筛选出3株具有优良产香能力的酵母菌,通过对其菌落形态特征、产酯能力、糖利用能力、面团发酵力以及高糖耐受能力等的测定,最终得到1株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产香酵母YG28B,经ITS r DNA鉴定为... 本研究从重庆泡菜及扬州豆酱等传统发酵食品中筛选出3株具有优良产香能力的酵母菌,通过对其菌落形态特征、产酯能力、糖利用能力、面团发酵力以及高糖耐受能力等的测定,最终得到1株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产香酵母YG28B,经ITS r DNA鉴定为季也蒙毕赤酵母。在面包发酵与烘焙应用的初步研究中,YG28B与市售活性干酵母混合发酵烘焙的面包,其面团发酵效果良好,且烘焙的面包囊风味独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显示面包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普遍有所提高,优于单独使用市售活性干酵母发酵烘焙所得面包的风味。该株产香酵母菌可用于面包发酵以改善面包囊的风味,在烘焙制品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酵食品 产香酵母 筛选 发酵力 面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乳杆菌益生特性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杨颖 田丰伟 +2 位作者 陈卫 张灏 汤坚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19,共4页
从健康个体口腔中分离得到了两株乳酸菌,经API细菌鉴定系统鉴定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HO-69与Lactobacil-lusplantarumHO-160,并对两株植物乳杆菌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抑菌试验表明,两株菌的代谢产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从健康个体口腔中分离得到了两株乳酸菌,经API细菌鉴定系统鉴定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HO-69与Lactobacil-lusplantarumHO-160,并对两株植物乳杆菌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抑菌试验表明,两株菌的代谢产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两株菌对于人工消化液具有良好的耐受性,HO-69生长的最高胆汁质量分数为0.4%,HO-160为0.3%;两菌均具有较高的表面疏水性与酸碱电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益生特性 模拟胃肠环境 表面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