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完达山地区洋板块地质重建与成矿作用
1
作者 杜兵盈 刘宇崴 +4 位作者 刘飞 刘勇 田世攀 李成禄 高洪岩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9-1118,共20页
黑龙江省完达山地区发育俯冲增生杂岩和白垩纪增生弧,发现了多个金、金—铜、锡及多金属矿床(点),记录了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增生过程和成矿事件,是探讨东北亚洋板块地质重建与成矿作用的关键地区。笔者等系统梳理了那丹哈达俯冲增生... 黑龙江省完达山地区发育俯冲增生杂岩和白垩纪增生弧,发现了多个金、金—铜、锡及多金属矿床(点),记录了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增生过程和成矿事件,是探讨东北亚洋板块地质重建与成矿作用的关键地区。笔者等系统梳理了那丹哈达俯冲增生杂岩带中基质和岩块的年代学、构造属性特征,恢复了白垩纪增生弧TTG岩类,总结了金属矿床矿区火成岩特征,进而重建了古太平洋洋板块地质,探讨了有关成矿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那丹哈达俯冲增生杂岩带自西向东可以划分晚二叠世—三叠纪、侏罗纪、早白垩世俯冲增生杂岩,记录了古太平洋洋板块地质演化;②早白垩世增生弧的TTG岩类显示中期为G_(1)为主的T_(2)G_(1)G_(2)组合、晚期以G_(2)为主,具有火山弧花岗岩向板内花岗岩演化的趋势,揭示了早白垩世晚期古太平洋俯冲板片发生回卷;③金属矿床与成矿有关的火成岩集中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回卷事件有关,以高分异I型花岗岩和高锶低钇中酸性岩(Adakite,亦有人译为埃达克岩)为主,形成于洋板块地质演化的洋内弧弧地壳的重熔或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完达山地区 俯冲增生杂岩 成矿作用 古太平洋板块 洋板块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区智能地质填图的探索与实践——以森林沼泽区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陈虹 杨晓 +3 位作者 田世攀 胡健民 邱士东 王东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8-241,共24页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完成的15万区域地质填图工作主要分布于基岩裸露地区,很少涉及覆盖区。为了满足和适应新时代国家经济建设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未来中国地质填图工作必须向覆盖区推进。所以,利用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技术,按照地质填...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完成的15万区域地质填图工作主要分布于基岩裸露地区,很少涉及覆盖区。为了满足和适应新时代国家经济建设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未来中国地质填图工作必须向覆盖区推进。所以,利用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技术,按照地质填图的要求对海量多源异构地质数据融合与综合分析,是实现覆盖区智能化地质填图的关键环节。以浅覆盖森林沼泽区为例,充分利用航空磁测、土壤地球化学等结构化数据和遥感影像、地表地质等非结构化数据,开展聚类分析与人机交互深度学习2种算法模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单一数据的聚类分析无法进行有效的地质单元划分,而利用多源数据进行人机交互深度学习和训练所获得的预测模型结果图件经检验与实际地质单元基本一致。本次试验,充分利用了机器学习功能和特殊算法,实现了计算机代替地质人员进行地质填图的探索,为森林沼泽区地质填图工作中设计地质图、工作部署和成果总结提供了示范案例,为覆盖区智能地质填图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地质调查 覆盖区 大数据 深度学习 聚类分析 森林沼泽区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基后成矿作用:来自小兴安岭鹿鸣超大型钼矿的证据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翠 邓晋福 +5 位作者 罗照华 田世攀 张昱 钟长汀 SELBY David 赵寒冬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400-3418,共19页
小兴安岭鹿鸣钼矿是新近发现的斑岩型超大型钼矿。尽管近年有一些新年龄和新资料发表,但是关于矿区的成岩、成矿事件的时代和成因仍有很大争议。本文采用LA ICP-MS锆石U-Pb、辉钼矿Re-Os以及黑云母40Ar-39Ar等测年方法分别对矿区的花岗... 小兴安岭鹿鸣钼矿是新近发现的斑岩型超大型钼矿。尽管近年有一些新年龄和新资料发表,但是关于矿区的成岩、成矿事件的时代和成因仍有很大争议。本文采用LA ICP-MS锆石U-Pb、辉钼矿Re-Os以及黑云母40Ar-39Ar等测年方法分别对矿区的花岗斑岩、辉钼矿、以及二长花岗岩(下文称鹿鸣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开展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矿区花岗斑岩形成于174.0±2Ma(MSWD=3.2);辉钼矿等时线年龄为177.8±2.3Ma(MSWD=0.078),辉钼矿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77.5±1.2Ma(MSWD=0.058)。黑云母40Ar-39Ar 900~1400℃坪年龄为175.9±1.1Ma,表明鹿鸣花岗岩形成于约176Ma(之前)。因此结合野外、岩相学、前人结果等,认为鹿鸣花岗岩岩基成岩在前(〉176Ma),花岗斑岩成岩在后(约174Ma左右),成矿应当在花岗斑岩成岩近同时或稍后,为早侏罗世末期。花岗斑岩含有浸染状硫化物,表明花岗斑岩体是致矿侵入体,鹿鸣(二长)花岗岩岩基仅仅是钼矿的围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尤其是Mg O含量较高,高Sr低Y等特征,以及构造环境判别显示鹿鸣花岗岩岩基和花岗斑岩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火山弧环境。在早侏罗世早-中期,该区在北部蒙古-鄂霍茨克海和东部的饶河、伊佐那崎洋联合汇聚下形成俯冲带之上的加厚地壳,此时与地幔楔发生过反应的幔源岩浆底侵产生广泛的壳幔相互作用,形成鹿鸣花岗岩的岩基。随后加厚下地壳拆沉导致鹿鸣花岗岩岩基快速隆升,在地壳浅部,与来自于深部的花岗斑岩岩浆(+钼矿和深部流体)相遇,后者侵入到鹿鸣花岗岩岩基中,形成了斑岩及辉钼矿矿床。据此,提出鹿鸣钼矿属于岩基后成矿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鸣超大型钼矿 年代学 早侏罗世末期 岩基后成矿作用 小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沼泽浅覆盖区地质填图方法试验--以黑龙江1∶5万望峰公社幅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东明 田世攀 +4 位作者 张昱 郝立波 赵玉岩 潘军 王义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2-797,共16页
以往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受自然条件制约,地质信息获取困难,极大地限制了覆盖区的基础地质研究和找矿工作,所以覆盖区地质填图技术亟需向多学科、多方法的融合方式转变,提升覆盖区地质填图信息承载量和多元化服务能力。选择黑龙江1∶5万... 以往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受自然条件制约,地质信息获取困难,极大地限制了覆盖区的基础地质研究和找矿工作,所以覆盖区地质填图技术亟需向多学科、多方法的融合方式转变,提升覆盖区地质填图信息承载量和多元化服务能力。选择黑龙江1∶5万望峰公社幅开展森林-沼泽浅覆盖区填图方法探索。通过土壤、航磁、遥感多源数据反演解译,划分地球化学、磁性和遥感数据单元,结合地质调查验证确定了地质体的边界及主要断层和环形构造。浅钻揭露和能量色散X荧光分析,在降低生态扰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填图工作效率和地质信息获取量。对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分析表明,以地质验证调查为依据的物化遥多源信息综合反演解译可以为覆盖区的地质填图工作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该技术方法可为森林-沼泽浅覆盖区的地质填图工作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反演 覆盖区填图 森林-沼泽区 大兴安岭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